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怎麼幫助兒童自然缺失
擴展閱讀
卡點歌詞怎麼操作 2024-09-29 03:14:02
雙喜軟經典怎麼區分真假 2024-09-29 02:57:20
水彩基礎色是什麼 2024-09-29 02:36:46

怎麼幫助兒童自然缺失

發布時間: 2022-08-21 04:46:26

㈠ 什麼是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
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是由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來的一種現象,即現代城市兒童與大自然的完全割裂,也有人對其給出自己的解釋:「某種對大自然的渴望,或者對自然界的無知,皆因缺乏時間到戶外,特別是鄉野田園所致」,現實生活中,「自然缺失症」人群已經從兒童擴展到了成人。
中文名
自然缺失症
外文名
nature-deficit disorde
現象
人類與大自然割裂產生心理問題
解決辦法
多進行戶外活動
定義
自然缺失症是是美國作家Richard Louv的暢銷書《林間最後的小孩》中提出的一個術語。Louv在書中強調,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種需要醫生診斷或需要服葯治療的病症,而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危險的現象,即兒童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礙兒童在戶外玩耍,可供玩耍場地的減少,以及電子產品的日益盛行。
產生原因
人一旦與自然長時間完全斷裂,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身體、心理問題。錦州市心理醫院心理咨詢師王敬英表示,人體是個生物電磁場,我們生活在大自然的大電磁場中,一旦大自然的平衡更改或被阻擋,身心就會引發各種的病態、不舒服,我們身邊各種現代化的物質都是不導電的物質,使我們每天都在「絕緣體」的世界中生活,沒有與「地氣」相通,釋放負電荷,人們很容易變得孤獨、焦躁、易怒。
人的心智是通過感官和知覺形成在思維上的認知整合、判斷、推理,如果孩子們沒有真實的認知,沒有與自然的接觸,沒有在自然中學習、探索、體驗的經歷,他們的感覺和知覺都會受到影響,容易變得孤獨、焦躁、易怒,在道德、審美、情感、智力成長中有所缺失。人類完整的知識結構應包括社會知識、自然知識、文化知識、生活知識等等多方面,而不是目前很多教育者和家長都在盲目追隨的僅僅文化知識一種,而造成了其他方面知識的缺失。理查德·洛夫在他的著作《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中曾指出,「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樣,需要和自然的接觸」。
父母出於工作因素,自己不再經常到戶外活動。而更是出於安全因素的考慮,很少讓孩子獨立外出體驗大自然。Louv相信這是造成自然缺失症的首要原因。
2. 在社區和城市中「可接觸的」自然景觀的缺失。這是政府和教育者的職責。很多公園和保護區都限制人們進入,或者是豎著「請不要踐踏自然植被」的告示牌。環保主義者和教育工作者建議孩子們「只能觀察大自然,但不要亂采亂折」,進一步地阻隔了兒童和自然的聯系。Louv指出盡管人們這樣做是為了保護環境,但最終對於人和環境關系的作用並不一定是積極的。Louv認為真正的體驗自然應該是將人看做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將人作為自然的旁觀者。
3. 越來越多「留在室內」的原因。隨著電視機、電腦、游戲機和手機的迅速普及, 兒童有越來越多的原因留在室內——美國兒童平均每周(除睡眠外)在室內度過的時間為44小時。
主要後果
1. 兒童對於自然界缺乏起碼的尊重。兒童不再理解食物的來源,不再認識家鄉的動植物,不再對家鄉的地理感興趣。Louv寫道"在過去三十年裡,兒童越來越少的自然體驗"對社會是有著深遠的影響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的一代健康體質的影響,最終將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有巨大的影響。自然缺失症也有可能導致新的一代人的平均壽命較他們的父輩下降。
2.憂鬱症和注意力缺乏症有上升趨勢。Louv說,「當孩子不再接觸自然,很多問題都會出現,比如壓力過大,憂郁和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每周在自然界中度過靜謐、放鬆的時光對緩解這些症狀大有好處。
3. 在學校中,壓力過大和注意力缺乏症會造成兒童各科學業水平的下降,以及創造力的下降(由於在自然中玩耍為主動的發現,而玩電子產品或看電視為被動的接受)。
4.兒童肥胖症也成為了一個顯著的社會問題。目前大約有9百萬的年齡6至19歲的兒童有肥胖症。學校中大多使用在操場上鍛煉的形式對付兒童肥胖,而Louv認為最佳、最有效的鍛煉方式是在自然界中呈放鬆狀態的活動(而不是有計劃的、有領導的、強調競爭意識的體育活動)。
擺脫辦法
自然缺失症雖然不是醫學范疇內的一種疾病,但仍需要家長們的重視。讓孩子們接受正規化有指導性的自然教育,促進孩子釋放天性,激發自身潛能,獨立自由發展,培養遵循自然規律的健康心智,促進孩子個性化的成長。
符合中國國情的自然教育模式正在摸索當中,像好未來公益基金會、根與芽等教育相關組織都先後推出了一系列帶領孩子親近自然的教育項目,進行多方向探索嘗試,旨在讓更多人了解自然教育,讓更多孩子參與到自然教育中來,培養兒童的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均衡發展。
必要性
自然教育是解決如何按照天性培養孩子,如何釋放孩子潛在能量,如何在適齡階段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均衡發展的完整方案,解決兒童培養過程中的所有個性化問題,培養面向一生的優質生存能力、培養生活的強者。
現在兒童越來越少的自然體驗,對社會是有著深遠的影響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的一代健康體質的影響,最終將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有巨大的影響。自然缺失症也有可能導致新的一代人的平均壽命較他們的父輩下降。
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一份對全國22個省市的6~12歲兒童的調查結果表明,兒童的行為問題檢出率是13.2%。2000年北京師范大學課題組在北京、河南、重慶、浙江、新疆五個不同地區抽樣選取16472名中小學生(包含5952名兒童),調查結果表明,其中兒童存在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6.4%,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4.2%。

㈡ 自然缺失症的主要後果

1. 兒童對於自然界缺乏起碼的尊重。兒童不再理解食物的來源,不再認識家鄉的動植物,不再對家鄉的地理感興趣。Louv寫道在過去三十年裡,兒童越來越少的自然體驗對社會是有著深遠的影響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的一代健康體質的影響,最終將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有巨大的影響。自然缺失症也有可能導致新的一代人的平均壽命較他們的父輩下降。
2.憂鬱症和注意力缺乏症有上升趨勢。Louv說,「當孩子不再接觸自然,很多問題都會出現,比如壓力過大,憂郁和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每周在自然界中度過靜謐、放鬆的時光對緩解這些症狀大有好處。
3. 在學校中,壓力過大和注意力缺乏症會造成兒童各科學業水平的下降,以及創造力的下降(由於在自然中玩耍為主動的發現,而玩電子產品或看電視為被動的接受)。
4.兒童肥胖症也成為了一個顯著的社會問題。目前大約有9百萬的年齡6至19歲的兒童有肥胖症。學校中大多使用在操場上鍛煉的形式對付兒童肥胖,而Louv認為最佳、最有效的鍛煉方式是在自然界中呈放鬆狀態的活動(而不是有計劃的、有領導的、強調競爭意識的體育活動)。

㈢ 自然缺失症的國內青少年接受自然教育必不可少

自然教育是解決如何按照天性培養孩子,如何釋放孩子潛在能量,如何在適齡階段培養孩子的自立、自強、自信、自理等綜合素養的均衡發展的完整方案,解決兒童培養過程中的所有個性化問題,培養面向一生的優質生存能力、培養生活的強者。
現在兒童越來越少的自然體驗,對社會是有著深遠的影響的,不僅僅是對未來的一代健康體質的影響,最終將對整個地球的生態環境有巨大的影響。自然缺失症也有可能導致新的一代人的平均壽命較他們的父輩下降。
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一份對全國22個省市的6~12歲兒童的調查結果表明,兒童的行為問題檢出率是13.2%。2000年北京師范大學課題組在北京、河南、重慶、浙江、新疆五個不同地區抽樣選取16472名中小學生(包含5952名兒童),調查結果表明,其中兒童存在異常心理問題傾向的比例是16.4%,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是4.2%。
憂鬱症和注意力缺乏症也有上升趨勢。當孩子不再接觸自然,很多問題都會出現,比如壓力過大,憂郁和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每周在自然界中度過靜謐、放鬆的時光對緩解這些症狀大有好處。
兒童肥胖症也成為了一個顯著的問題。目前大約有九百萬的年齡6至19歲的兒童有肥胖症。學校中大多使用在操場上鍛煉的形式對付兒童肥胖,而最有效的鍛煉方式是在自然界中呈放鬆狀態的活動(而不是有計劃的、有領導的、強調競爭意識的體育活動)。
因此自然教育對孩子成長必不可少,自然教育更重要的是觀察自然,通過觀察和體驗建立人與自然的情感連接,並以此來糾正傳統的知識教育中對智力的片面強調。

㈣ 自然缺失症的定義

自然缺失症是是美國作家Richard Louv的暢銷書《林間最後的小孩》中提出的一個術語。Louv在書中強調,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種需要醫生診斷或需要服葯治療的病症,而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危險的現象,即兒童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主要有:父母阻礙兒童在戶外玩耍,可供玩耍場地的減少,以及電子產品的日益盛行。

㈤ 現代兒童有自然缺失症,對孩子成長有什麼樣的影響

很多家長老師甚至孩子自己對家庭教育都有類似的疑問,希望找到最合適的教材和教育方法,培養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讓孩子積極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從而達到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然而,孩子畢竟是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馬拉松長跑的過程。就算贏了起跑線,能跑多遠,能堅持多久,最後誰笑誰還不得而知,往往適得其反。所以有些人的所謂虎媽教育案例,無論成功與否,都不值得崇拜,不值得學習模仿,甚至不值得廣泛傳播。如果因為體罰教育而打孩子,後果可能相當嚴重。將來,他們會報復年邁的一代父母和孫子。

㈥ 得了自然缺失症的孩子,是不是也會變得很膽小

孩子的性格如何是父母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如果孩子性格是大膽自信,父母自然是開心的,可如果孩子的性格是膽小懦弱的,那麼家長們將會非常的頭疼,因為想要讓一個懦弱膽小的孩子變得自信和大膽,是需要耗費非常大的精力。

小路的父母經常在外面出差,所以小路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家裡度過的,很少有機會可以和父母一起外出玩耍。



3、減少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注重與孩子的溝通


雖然電子產品是越來越重要了,不要說小孩,大部分的成年人都離不開電子產品。可不管怎樣,父母也要有意識的控制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能讓孩子把大部分的時間放在電子產品上。一來是因為電子產品的屏幕容易影響到孩子的視力,二來是因為電子產品玩多了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大腦發育。

孩子膽小懦弱,父母要學會先接納這樣的情況,不要急著去糾正孩子的問題,然後再通過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

㈦ 發育遲緩的孩子,我們該如何拯救

家長們應該都深知,早起生長發育對孩子的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將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對於孩子的發育遲緩,我們又該怎麼拯救呢?找出影響孩子的發育遲緩的真凶,趁早對症下葯,才是最好的拯救方式。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導致很多孩子出現發育遲緩的罪魁禍首。80%~90%的生長遲緩的孩子都屬於正常的遺傳性的生長變異,比如,家族性矮身材、體質性發育延遲和低出生體重性矮小等症狀。這些症狀都和先天遺傳因素或宮內的發育不良有關,他們的生長速度基本屬於正常狀態,不需要進行特殊的治療。
雖然先天性條件造成的發育遲緩已經形成,但對於這樣的孩子,還是請家長們不要放棄,堅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後天外部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促進孩子的生長潛力,讓孩子離正常的生長發育狀態更近一點。

孕母因素
懷孕媽媽所處的環境和自身的身心狀況可能也會造成到孩子的生長遲緩。一個媽媽在懷孕期間,由於缺乏足夠的營養、情緒異常、葯物使用不當、接受輻射和環境等問題,都可能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
因此,在懷孕期間,請孕婦的家人們為孕婦提供一個良好的養胎環境,保證孕婦有充足營養的攝入,同時,孕婦自己也應盡量保持心情良好,盡量少使用手機和電腦,遠離輻射等可能影響胎兒的因素。

營養與分配因素
營養是孩子能夠正常生長和發育的物質基礎。營養是否攻擊充足和是否分配合理,都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年齡越小的孩子,受營養影響就越大。長期營養不足會導致孩子的體重下降,進一步會影響身高的增長,並影響機體的免疫、內分泌、神經調節等功能。

對於孩子的營養問題,家長應從孩子出生甚至在媽媽肚子里就要高度重視起來。當然,並不是說要花錢去買眾多的營養補充品或維生素。孩子真正需要的,可能只是正常、均衡的是飲食的營養攝入量。要弄清楚孩子欠缺的是什麼樣的營養,逐步給孩子補充。同時,也要糾正孩子挑食的壞習慣,少吃一些垃圾食品。
疾病因素
疾病對孩子生長發育的影響也是十分的突出。孩子一旦急性感染,可能會造成體重急劇下降;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慢性肝病則同時影響體重和身高的增長;內分泌疾病常常會影響孩子的骨骼生長和神經系統發育遲緩;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軟骨發育不良等,會對體格和神經發育造成明顯的影響。
家長應按照發育規律,較正確地判斷和評價孩子發育情況,及時發現偏異和不足之處,及早送去醫院檢查。一旦診斷出孩子的生長發育遲緩是由於某些疾病引起、治療,及早治療。早一點治療,孩子就多一點恢復正常的希望。

生長環境因素
孩子生長過程中所處的環境也會影響他的生長發育。良好的居住環境如新鮮的空氣、充足的水源等有助於促進孩子的生長發育,反之,會帶來不良的影響。此外,生活制度、護理、教養、鍛煉的安排是否合理也會影響孩子體格、智力的成長。優良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都會對孩子性格、品德的形成、情緒的穩定和精神智能的發育有著深遠的影響。

因此,家長們應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合適的生長環境。當然,並不是說要給孩子提供多麼優越的物質條件。物質條件誠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和陪伴。家長們應作為孩子生命中的一盞指明燈,以身作則地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德,從而促進孩子精神和智力發育的正常。

㈧ 自然缺失症的介紹

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是由美國作家理查德·洛夫提出來的一種現象,即現代城市兒童與大自然的完全割裂,也有人對其給出自己的解釋:「某種對大自然的渴望,或者對自然界的無知,皆因缺乏時間到戶外,特別是鄉野田園所致」,現實生活中,「自然缺失症」人群已經從兒童擴展到了成人。

㈨ 親自然教育的內容有哪些

理查德·洛夫在其著作《林間最後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中指出,現代社會中孩子往往被「困」在家裡,缺少與自然的接觸,孩子們患上了「自然缺失症」,呼籲人們關注、拯救自然缺失症兒童。親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孩子的天性。「大自然是兒童更為宏大的母親,兒童與大自然有著更為親近、更為密切的血肉之親。」「與自然的接觸對於幼兒的重要性,不亞於好的營養和充足的睡眠。」大自然為孩子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空間,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那麼,如何讓兒童告別「自然缺失症」,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由成長呢?
1.優秀案例的示範
在歐洲,韋爾多幼兒園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模式。韋爾多幼兒園指樹林中的幼兒園或戶外幼兒園,其教育理念來自於北歐國家瑞典、挪威和參照丹麥模式建立的德國韋爾多幼兒園協會。每天清晨,由兩名幼兒教師帶領15-18個3-5歲的孩子出發到郊外,冬季的時候在外面活動3個小時,夏季的時候在外面活動4個小時。由上述實踐,進而引發出一種新型的「整合型戶外幼兒園」模式:不同年齡組的孩子隸屬於一個常規的幼兒園,每個年齡組按照規劃輪流到戶外活動一至兩個月。這種觀念也影響到了日托中心,很多日托中心完全建在了野外、樹林間。在歐洲,隨處可見這樣的與大自然零距離接觸的幼兒園和日托中心。
在國內,城市中的幼兒園仍然處在高樓大廈包圍圈的夾縫中。盡管如此,很多幼兒園已經開始行動,盡可能地為孩子創造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
2.教育者思想觀念的轉變
許多幼兒教育者往往習慣於對幼兒知識的傳授、智力的開發,對親自然活動認識不足。只有教育者接納了親自然培養的理念,明確了親自然活動的意義,他們才會在教學行為上有所轉變。
「親自然活動制度」的確立。要保障親自然活動的實施,教育者必須制定製度化的體系。例如「親自然」活動課程的開設、每周的「親自然日」制度、定期的親子遠足活動等。此外,幼兒園還應當加強宣傳、引導,注重家園互動,比如家長會、家長志願者、家長沙龍、家長座談、家長課堂以及校訊通平台、QQ群等。這樣方便幼兒園和家長之間實時、及時地對親自然活動進行溝通,隨時了解進展情況以及進一步活動的相關信息。家園統一信息,統一步調,形成合力。
自然化場地的建設。相比於那些精緻的、整齊的花壇,幼兒更喜歡那些未經人工雕琢的、純天然的自然化場地。自然化場地是人工建造的小樂園,裝飾以小山和草地,水井和石塊,灌木和沙坑(並非原先就有的,是在地面上挖出來的),為幼兒在有限的園地內創造最多的接觸自然的機會。
3.家庭的互動參與
幼兒園在幼兒活動的場地、教師的時間和精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家庭教育正好可以彌補這一缺陷。首先,家長要認識到自然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更早地學會拼音、識字才是「正道」。「今天的兒童教育全部藉由文字來完成,文字成了教師和家長手中唯一的工具。事實上,兒童的每一個感官都會發現一個相應的世界,但學校和文明只鼓勵使用語言官能,從而只給兒童留下一個世界而偷走了九十九個。」相關研究已經證明「相對於無法經常接觸到自然的幼兒而言,經常接觸自然、在自然中游戲的幼兒能夠更好地應對突發壓力事件,而自然在這中間起到了重要的緩沖作用」。而且這種影響會一直持續到成人階段,對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家長要多與幼兒溝通、交流、分享,參與幼兒的活動,成為孩子的「玩伴」並提供適時的指導。成人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孩子的世界,卻往往無法真正懂得孩子的快樂。「一個孩子的世界是新鮮的、美麗的,充滿了驚喜與激動。不幸的是,我們大多數人在長大前就失去了清澈的眼神,對美與畏懼的直覺漸漸暗淡。」只有適時的溝通、交流和分享,家長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理解自然對於孩子的重要性。在親近自然的活動中,家長不能僅僅作為一個旁觀者和保護者,而應該主動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一起玩沙子、捏泥巴、種植物等,只有親身參與到活動中,才能真正體會到親近自然的樂趣,理解親近自然的意義。與孩子一起分享發現的樂趣與世界的神奇,才能使他們保持天生的好奇心。
讓孩子們走出鋼筋水泥的世界,更多地去感受、觸摸大自然吧。一抔泥土,一捧沙子,一片水塘,一株植物,一隻昆蟲,都能給孩子帶來那麼神奇、深刻的體驗,自然是兒童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把兒童重新放回大自然的懷抱,這才是幼兒教育的本質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