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童中童嬰童各是什麼年齡段
1、嬰童從 1 周歲到滿 3 周歲。
這一時期小兒生長速度較嬰兒期減慢, 但由於其活動范圍增大, 接觸周圍事物增多, 智能發育較前明顯增快,語言、思維和交往能力增強; 其飲食已從乳汁轉為飯菜, 逐漸過渡到成人飲食; 其自身免疫力仍不夠健全, 仍應注意預防傳染病。
2、小童:從 3 周歲到入學前這一階段。
此期小兒生長速度進一步減慢, 達到穩步增長, 每年體重約增加 2 千克, 身高約增加 5 厘米, 而智能發育更趨完善, 好奇多問, 知識面擴大, 能做較復雜的動作, 具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 如穿衣、吃飯等, 語言和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 並具有較大的可塑性。
3、中童:從 6 周歲開始到青春期。
此期小兒體格生長穩步增長, 除生殖系統外,其他系統、器官發育均已接近成人水平。腦的形態發育基本完成, 智能發育進一步成熟, 理解、分析、綜合能力及抑制能力均有明顯發展, 因此是接受科學文化教育的重要時期。
(1)兒童發育年齡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不同年齡段標准身高
兒童身高的標准有一個計算公式,2-12歲身高計算公式為:身高(cm)=年齡×7+70(cm)=4×7+70=98(cm)。一般情況下,男童和女童的發育是各不盡相同的,有的階段是男童比女童生長發育快,有的階段是女童比男童發育快。
孩子的身高,除了遺傳父母的基因以外,還跟營養、睡眠、運動和成長環境等因素影響,孩子會遺傳父母各30%的基因,常見的說法有「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
Ⅱ 兒童年齡階段包括時期分別是那幾個
心理學家將個體的心理發展劃分八個階段:
乳兒期(0—1歲)
嬰兒期(1—3歲)
幼兒期或學齡前期(3—6、7歲)
童年期或學齡初期(6、7—11、12歲)
少年期或學齡中期(11、12—14、15歲)
青年期(14、15—25歲)
成年期(25—65歲)
老年期(65歲以後)
(2)兒童發育年齡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皮亞傑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感覺運動期(出生到2歲)、
前運算期(2~7歲)、
具體運算期(7~12歲)、
形式運算期(12歲以上)。
Ⅲ 小兒年齡階段劃分為幾個時期各期界限如何
1、新生兒期。
從娩出到生後28天。
2、嬰兒期
指從出生到滿1周歲以前的一段時期。是出生後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嬰兒在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階段,也是最短的一個階段。
3、幼兒期
兒童從1~3周歲末的這個時期稱為幼兒期。這是學齡前期之前的時期,因此,也有人稱為「先學前期」。
4、學齡前期
幼兒滿3歲後至7歲前的時期。這個時期是兒童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的時期,故稱學齡前期。此時體格生長發育處於穩步增長狀態,智能發育較幼兒期更加迅速,與同齡兒童和社會事物有了廣泛的接觸,知識面能夠得以擴大,自理能力和初步社交能力能夠得到鍛煉。
5、學齡期
指6~7歲入小學起至12~14歲進入青春期為止的一個年齡段。腦的形態已基本與成人相同,智能發育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綜合能力增強,是長知識、接受文化科學教育的重要時期。
(3)兒童發育年齡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兒童期是人生發育的最重要階段。年齡越小,差別越大。生長表示身體和器官的量的增長。生長與發育關系密切,是身體在質和量兩方面進展的動態變化。
全身各系統發育的速度不同,一般按自上而下的次序進行。頭部發育最早,停止也早;下肢發育的開始及停止較遲;神經系統和淋巴系統的發育先快後慢。出生後第一年,腦的發育最快。幼兒期咽部淋巴組織和扁桃體增長較快,10歲以後發育減慢。生殖系統及肌肉到青春期後方迅速發育。身高及體重在乳幼兒期及青春期有兩次高速度增長。
Ⅳ 兒童的年齡范圍是多少
在兒童心理學里,兒童的年齡段很長,從初生至十七八歲都屬於兒童,而且根據心理發展的特點,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乳兒期(初生至1歲)、嬰兒期(1至3歲)、學前期或幼兒期(3至6歲)、學齡初期(6至12歲),學齡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歲)、學齡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歲)。
兒童文學里將兒童劃分為五個年齡階段: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歲),童年期(6-12歲),少年期(12-15歲),少年後期(15-18歲)。
某關於拐賣兒童的兒童年齡問題說:關於嬰兒、幼兒、兒童的年齡劃分,應以不滿一歲的為嬰兒,一歲以上不滿六歲的為幼兒,六歲以上不滿十四歲的為兒童。
「我國兒童的年齡應該推後4年,由0歲—14歲推後到18歲。」北京兒童醫院兒科教授何曉琥這樣呼籲。兒童年齡推後,對人們的直接影響就是18歲的人看病應該掛兒科。「從國際慣例來看,0歲—18歲都屬於兒童。在美國,21歲以下的人看病都要掛兒科。」
本報訊 今年「六一」期間,聯合國把兒童年齡上限從14歲上升到了18歲,與之相應,北京兒童醫院接診的患者年齡也不再局限在14歲以下,而是擴大到18歲人群。
記者2日從市婦聯兒童部了解到,國際上習慣把0歲至18歲的孩子統稱為「兒童」,18歲以上為成年人。為與國際接軌,北京市已採納了這一稱呼方式。在市婦聯近期出台的工作文件中已經盡量少使用「青少年」這個詞了。
北京市兒童醫院門診部主任告訴記者,以前兒童醫院內科接診的患者年齡一般在14歲以下,外科接診的患者年齡一般在12歲以下。但從人體正常發育來看,18周歲以後才真正成人。而14歲到18歲的兒童,很多器官還沒有發育成熟,在心理上也沒有成熟。如果讓這些孩子到成人醫院就醫,並依照成人標准進行治療,將不利於他們的健康。處於青春期這一心理和生理特殊時期的孩子更應該到兒童醫院里開設的青春期門診就醫。(
Ⅳ 少年兒童是幾歲到幾歲
少年兒童的年齡劃分,如下:
兒童文學里將兒童劃分為五個年齡階段:嬰兒期1-3歲、幼兒期3-6歲、童年期6-12歲、少年期12-15歲、少年後期15-18歲。
一般情況下,從初生至十七八歲都屬於兒童,而且根據心理發展的特點,把兒童心理發展劃分為:乳兒期是初生至1歲、嬰兒期1至3歲、學前期或幼兒期3至6歲、學齡初期是6至12歲、學齡中期或少年期12至15歲、學齡晚期或青年期15至18歲。
相關內容
兒童期是人生發育的最重要階段,每一年齡階段的生理心理病理特點均與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於成年人有更明顯的不同,年齡越小,差別越大,兒童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從食物中汲取營養補充組織的生長的情況,兒童的免疫系統發育尚不成熟。
Ⅵ 小兒年齡分為哪幾個階段應該如何劃分
小兒健康對整個家庭來說都很重要,在小兒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方法處理。小兒年齡可以分為胎兒期、新生兒期、嬰兒期、學齡期以及青春期,不同階段有不一樣的特點,也需要隨著小兒年齡不斷增長來進行正確教育。
5、青春期
這個階段身體發育開始成熟,生殖系統和成年人也越來越接近,抵抗疾病的能力以及生活能力也變得越來越好。但是這個時期孩子心理會發生很大改變,不會太穩定,情緒波動比較大,所以要關注小兒心理健康。
小兒在成長發育過程中會發生的情況各種各樣,家長在照料小兒過程中,也要對相關知識有詳細了解,這樣才能讓成長發育更好,能讓身體更加健康,也能避免小孩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
Ⅶ 一般我們把學前兒童(0-6歲)年齡階段如何劃分
年齡劃分
嬰兒期:出生1~12個月。其中,斷臍至出生後28天稱為新生兒期。6個月~12個月的嬰兒稱為較大嬰兒。
幼兒期:1~3歲。
學齡前期:3周歲後至6歲入小學前。
學齡期:7歲~12歲。
從這種劃分方式中可以看出,入小學前(即6歲前)的兒童都可以視作學齡前兒童。
中國目前兒童的入學年齡規定為6歲,所以,3~6歲前的兒童即為學齡前兒童。一定時期內,學齡前兒童的統計信息,是國家發展幼託事業和安排保健機構的重要依據。
(7)兒童發育年齡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了解學齡前兒童的發展特徵,有利於對孩子的教育培養。例如,根據兒童的認知特點為其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方式,使孩子們通過直接體驗和游戲的形式進行學習,以獲得最佳的效果。
又如,根據學齡前兒童情感不穩定的特點,家長和幼兒教師可以以理解、耐心和堅定的態度,引導兒童進行大量的社會學習和實踐。總之,學齡前兒童的變化是飛速的,並且是有規律的。認識到這一點,就可以運用適當的方法,為孩子的發展作好相應的准備。
1、學齡前兒童生長變化速度驚人
在這個短暫的時期里,兒童學習語言,產生自我意識和在特殊文化背景下的自我環境意識。這一時期兒童的生長發育是有規律、有順序的。例如,在學走之前必須先學站,學會簡單詞彙之後才能學會使用復雜句子。但是,由於環境與文化的影響,學齡前兒童發展變化的具體時間又是不同的。
營養不良會阻礙身體的發育,缺乏與外界交往會推遲語言的發展。梅雷迪恩在南亞、中亞、東南亞和非洲等地經過研究也發現,經濟條件同樣優越的不同種族兒童相比較,他們的生理發育差異並不大。疾病、營養不良等所引起的虛弱、倦怠、冷漠等狀態對兒童的成長發展起著危害作用。
2、學齡前兒童過認知能力有了全面的發展
由於兒童不僅個性有別,所處的文化環境也各不相同,這方面的跨文化研究還有待深入。斯洛賓曾對英國、芬蘭、前蘇聯等國兒童語言發展作了研究,他指出各種文化環境下的兒童大約都是在開始走路的同時開始說話。3歲時已掌握了1000個詞彙,具備了正確使用語法結構的基本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用「羞澀和疑成對自由和自主」刻畫學前兒童的性格。他堅持認為,學前兒童的性格特徵是高度的自信和自負。根據埃里克森的理論,4—5歲的兒童進入了所謂『懈怠對創造」的第三發展階段,這是他們獨立行動和走向家庭以外的世界的時期。
S·弗洛伊把學齡前兒童劃分為「肛門期」(約18個月—3歲)和「生殖器階段」(3—6歲)兩個心理發展時期。這兩個階段都具有很多情感沖突的可能。弗洛伊德的理論強調,這些沖突如果得不到滿意的解決,將造成兒童的人格障礙,降低他們情感上的正常發展能力。
在認知發展研究上,J·皮亞傑的成果引人注目。皮亞傑認為,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要經過許多認知發展階段,他們的思維方式與成人不同。學齡前兒童處於前運算時期,往往憑知覺認識事物,而不是靠思維,還不能夠進行逆向思維。
3、學齡前兒童社交能力也有一定的發展
學齡前兒童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要有可能,便成天玩耍。雖然不同文化背景下兒童玩耍的方式不同,但在玩耍過程中均體現了對周圍成人活動的模仿,而且這些活動能為孩子提供許多與人和物相互作用的機會。
兒童在2歲時家庭以外的社交因子剛剛形成,這個時期的孩子,據人格塞爾報道,他們雖然喜歡與別的孩子在一起,但又不與他人一道玩耍,獨來獨往,自得其樂,還缺乏與他人平等交往的技巧。總是搶先佔取他們想要的東西。
3歲時兒童開始結交朋友,開始獲得起碼的社交能力。他們喜歡討大人高興,對成年人在社交行為方面的適當指教往往能作出正面反應。4歲的兒童確實樂意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玩得很親密、愉快。富有創造力並相互影響。
4、學齡前兒童的育兒教育
學齡前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科學家發現,學齡前兒童大腦里的神經系統是由無數個突觸組成的,兒童在學齡前見到的事物越多,突觸就越發達。這些事物的顏色、形狀、動作等特徵對學齡前兒童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
我們可以通過做游戲、講故事等方法教給寶寶一些常識性知識。比如與寶寶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告訴寶寶老鷹是什麼?小雞是什麼?玩過家家的游戲告訴寶寶爸爸媽媽都非常地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