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常見性困惑有哪些
擴展閱讀
同學借50元錢不還怎麼辦 2024-09-29 17:14:34
寶雞哪裡有賣兒童帽子 2024-09-29 16:48:19

兒童常見性困惑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8-17 14:39:13

㈠ 親愛的家長,您在教育陪伴4~5歲這個年齡段的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有什麼

孩子從上幼兒班到上初中這階段,是兩個大轉折。幼兒時,天真.活潑.可愛,這時,家長把孩子視為心肝寶貝。 隨著孩子一天天地長大,也許父母的煩惱就增加了。他們會覺得孩子越大越不聽話、越難管教。做為孩子,他或她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與父母產生對立情緒,出現所謂逆反心理。
這種逆反心理大致出現在10~20歲的孩子,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一種心理狀態。
周老師說,這個時段的孩家長要注意:-是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望,家長越是不想讓孩子知道的事情和得到的東西,他們就越想知道和得到,這時家長要注意與孩子在情感上進行真誠、而耐心地交流。二是有些父母的教育方法不當,常常採取專制的手段管教孩子。當孩子成長到了產生逆反心理的時期,就會出現獨立意識強、故意要顯示自己能耐的心理,加上孩子的情緒不穩定,所以就顯得更加與父母對抗。家長在此時要針對孩子自尊心強的特點,尊重他們的自決權,即使孩子出了些差錯也不要過多責怪。 三是多數父母缺乏心理學知識,不掌握孩子心理發展的規律。孩子一旦與父母發生抵觸,做父母的總喜歡擺出長輩的架子、採取「高壓」政策來管教孩子。這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逐漸升級,甚至出現說謊、逃學等不良行為。
有人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但不懂教育的父母卻耐心地將孩子一個個地變成庸才才善罷甘休。」這句話對我們做父母的來說真的很可怕。對於每一個有個性的孩子來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而且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相同,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針對孩子的自身情況因材施教,要針對不同時期的兒童發展特點,做出不同的教育,讓我們和孩子共同成長。
很多家長總認為孩子教育交給了老師,星期天也把孩子交到輔導班裡,於是,自己就可以放心工作,對孩子放手,對孩子的成長不聞不問。
有的家長說:「老師,我們這個孩子在家不聽話,很調皮,但是就聽老師的話,你給我們管嚴一點,在學校不聽話,你該打就打,不要留情,我們絕對沒意見。」家長說這樣話的時候,臉上的表情絕對是真誠的,對老師抱有很大的期望,好像卸掉了自己教育孩子的重大責任,把孩子完全交到了老師手裡。
周老師說,家長們也是孩子的教育者,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陪伴孩子最長,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老師。家長的行為在教育上具有決定作用。在生活的每一瞬間,甚至當你們不在家的時候都教育著兒童。你們怎樣穿衣服,怎樣跟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的人,你們怎樣表示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一切對兒童都有很大意義。你們態度神色上的一切轉變,無形中都會影響兒童,不過你們沒有注意到罷了。如果你們在家庭里粗野暴躁,誇張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壞一些,甚至侮辱母親,那麼你們已經大大地傷害了你們的兒童,你們已經對兒童教育得很壞了,而你們的不良行為將會產生最不幸的後果。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有的家長因為自己不識字而內疚,總認為欠缺很多東西,不能給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和幫助,於是,當我們問及你的孩子作業怎麼沒有完成時,家長就會說:「老師,你看我不識字,也不能輔導他,昨天也見到他寫作業了,不知道他寫的什麼。」即使我們家長再不認識字,但是做人的道理總會懂得,我們對待工作,對待生活的態度,總能讓孩子們感到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孩子們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只要我們家長細心觀察,一樣能看到孩子寫的作業質量,有的孩子作業就寫的密密麻麻,亂成一片,讓老師根本就分辨不出一個完整的字體,不認識字的家長也應該具有審美能力吧,希望家長一定要陪伴孩子們成長,不要逃避責任。更不要給自己找各種理由開脫,別忘了孩子是您未來的所有希望。因為我們很多時候不光光是教育孩子學習,更重要是要讓孩子學會做人,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才是我們的育人目的,教育孩子做人要誠實、善良、要讓別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是表現在如何「教」上,而是表現在父母如何「做」上,父母如何「做」的身影,對於思維能力薄弱的幼兒來說遠比父母「教」的聲音的影響要大得多。我們做家長的也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面鏡子,我們在教育孩子的同時,孩子也在教育著我們,我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學習榜樣,如果我們能下班回到家就讀書,孩子一定會很喜歡閱讀,如果我們做家長的回到家就看電視,而讓孩子自己單獨在一個房間里學習,他怎麼能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呢?雖然人困在了書桌旁,但是心已飛在了電視旁,如果我們能很敬業的努力工作,孩子也會很刻苦地對待自己的學習,也不會玩世不恭地抱著一種無所謂的大大咧咧的學習態度,對待學習冷漠到了極致,即使成績考的很差也無動於衷。
周老師講,學校精心的哺育孩子,那麼,家長的應該做些什麼呢?
一是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要從自己的行為習慣做起,克服煩躁心裡和怕苦畏難心理,糾正粗心大意的習慣;生活中按時作息,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挑食,不亂花錢,不亂拋亂扔,不以自我為中心,要經得起批評與挫折。使孩子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得到提高。
二是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忠告各位家長一句:孩子做作業時我們家長不要看電視,玩電腦,打麻將。還孩子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
三是把孩子當作一個朋友,多理解,多表揚,多鼓勵,少批評,不指責。作為孩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每次都是第一。對孩子講「我們不求無怨無悔,但求問心無愧」我不求孩子辦大事,但求踏實的做好每一件小事。可以不在乎結果,但必須重視過程。孩子考砸的時候,幫她分析原因,找差距,在以後的考試作業中不犯類似錯誤,我的目的就達到了。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貪玩是天性,我們大人也一樣,一天工作累下來你也想休息休息,和朋友們打打牌,聊聊天……所以,對於孩子的貪玩不能一味指責,而是要鼓勵他快些把手頭的學習做完了再去玩。不定時的檢查作業,抽查功課讓孩子知道我們在時刻的關注著他。家長在有些時候還是要做出犧牲的,陪著孩子看看書、看看電視,讓他感受到你的關懷和愛意,我相信「有失必有得」,你會發現孩子的心和你近了,孩子也變得懂事了,你還會發現自己所付出的是值得的。
四是培養健全的人格,鼓勵他多參加集體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如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建議家長要多鼓勵孩子參加,讓他們有強烈的團隊協作精神。因為只有在活動中孩子們才能體會到集體的力量和自己真正的快樂!
五是培養孩子的自覺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時間該做作業,什麼時間該去玩樂。我們應該賞識孩子的錯誤,孩子犯了錯我們要幫助他們分析、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是最需要幫助的時候。
六是積極配合老師和學校。老師是孩子的知識傳授者,道路指引人,做為家長一定要積極配合老師,配合學校做好工作。老師也不是聖人,和我們家長一樣無法做到完美無缺,而且老師都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
周老師針對學生而言要求家長努力做到:
笫一,設定目標。將每學科設定為日目標,月目標,年目標。如清華大學分數設定為650分,現只有500分,按此差距差150分。將這150分按年目標設定,一年兩學期,每期增長應是75分,再按月計劃,5個月算,每月增加15分。
再將分數分解到每科,實際每科年增10分左右。以此類推。
第二,注重方法很重要
一是預習環節。
(1)要分類預習。預習從時間和內容上可以分為三類:—是課前預習,二是階段預習,三是學期預習。課前預習,就是在上新課前預習下—節課的內容;階段預習,就是用較長、較多的時間預習—章或多章的內容;學期預習,就是在假期中預習下學期的內容。這三種預習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每個學生應該在學習的空閑時間自覺地安排和分類預習。
(2)選擇好預習時間。這里所指的預習時間是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最好安排在做完當天功課後的剩餘時間里,根據時間的多少來確定預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當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課外時間里預習。在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下,抓緊時間在上課前幾分鍾把馬上要講的課文快速瀏覽一遍,也比一點不預習好得多。
(3)迅速瀏覽新課。預習時,先把要預習的內容快速瀏覽—遍,使自己對新課心中有數,初步知道新課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後帶著這些問題細讀第二遍。
(4)帶著問題細讀第二遍。通過第—遍對新課文的快速瀏覽,自己對新課的內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後帶著第一遍瀏覽時發現的問題,認真細讀第二遍。閱讀第二遍時,速度要放慢一些,一邊細讀,一邊思考與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來反復思考,對不認識的生字、生詞,要立即查工具書搞明白,實在搞不懂的問題,就把它記下來帶到課堂上,聽課時再去解決。
(5)要邊閱讀邊記筆記。第二遍閱讀的時間,就是做筆記的時間。預習筆記有兩種:—種是記在書上,另—種是記在本上。在書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邊在書的空白處或有關內容下圈點勾畫或批註;在筆記本上做筆記,就是—邊細讀,一邊把重點和不懂的內容綱要記在本上。
(6)要找出重點和疑點。預習中,—定要把新課內容的重點和疑點找出來,然後把重點和疑點帶到課堂上去。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所找的重點和疑點時,一定認真的一邊聽、一邊思考,聽出老師講解的思路。經老師講解後,有些問題仍不明白,就要抓緊時間和機會向老師發問,直到把預習中找出的疑點弄明白為止。
(7)閱讀與查資料相結合。在預習閱讀過程中,對不認識的生字,不懂的生詞和不懂的內容,要立即查字典、詞典和其它參考資料,把生字、生詞在書上注音、註解。
(8)獨立思考發現問題。預習成敗的關鍵,就是能夠獨立思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預習中要先思考,後查資料;先發現問題,後提出問題;先看清意思,然後再做筆記。
(9)不要全面預習。預習時,不要—下子全面鋪開,全面預習是不現實的,一是時間難保證,二是精力難保證,三是質量難保證。預習要先選擇自己感到吃力的內容先預習,時間緊時,先查出生字、生詞和列出不明白的地方,時間更緊迫時,就先把新課快速閱讀—遍。「磨刀不誤砍柴工」,不要認為作業時間緊,就放棄預習。
(10)不同學科採用不同的方法。預習時,不能千篇—律,不同的學科要採用不同的方法預習,抓不同的要點。比如,預習理科時,要把重點放在數學的定理、定律、公式、概念和原理上;文科預習的重點放在排除生字、生詞、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和寫作風格上。
二是改錯環節。 每次作業,都要先改正錯題,然後再寫新的作業。如果不能及時改錯,容易把錯誤帶進新寫的作業中。改一道錯題比寫十道新題更有用,因為你在改錯中可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爭取不再「被同樣的石頭絆倒」,另外養成及時改錯的習慣,對你學習新知識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請同學們重視改錯,並且養成及時改正錯誤的好習慣。 三是閱讀環節。 語文的閱讀理解是重要之重要,閱讀理解在整個語文考試中佔大比重分。首先要有廣泛閱讀的興趣,所謂讀書破萬卷,方可下筆如有神。 其次,我們要有針對性的練習和輔導。針對各年級的不同難度的閱讀理解進行訓練。 最後,掌握一定的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和方法。
1.明主旨。文學作品往往通過故事反映社會生活的某一本質方面,這就是主題。議論文總有一個中心論題,作者闡明自己的觀點並對此觀點加以論證,科普文章常指出某一個課題,通過實例或實驗給以科學的分析解釋,即使是新聞報道,也以某一事件作為報道的主要內容,將該事件的時間、地點、原因、過程及結果等幾方面交代清楚,從而引起讀者的普遍關心。因此,迅速把握文章的主題、中心、大意很關鍵。
2.抓要點。閱讀理解短文的信息較為密集,考試時並不要求每句都透徹理解並瞬間強記所有信息,在領會短文大意之後,可根據試題迅速抓住有關段落或句子核查與分析,然後作出合理判斷。
3.理順序。事件的前後因果關系、地點的大小、方向方位、物品的貴重好壞、課程的內容時間、人物的思想品質等,必須根據試題要求進行重點的比較和整理,然後作出判斷。
4.破疑點。快速閱讀中,必定會產生許多疑點,如對某些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不確切、人物事件的關系不清楚、作者的觀點態度不明朗等等,有時讀完一篇較難的短文,甚至有"如入雲里霧中"的感覺。如何突破疑點從而改善閱讀的心態呢?第一,藉助試題破疑點;第二,比較用語的異同破疑點。
語文閱讀理解題是一種綜合性的題型,它能有效地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素質。
熟讀。閱讀的理解的基礎。要產生深刻透徹的理解,就必須反復閱讀。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文章的主要觀點、中心意思及寫作思路、行文線索都是隱匿於文章之中的,因此只要反復閱讀、強化感知,才能深刻領悟和准確把握。
但有些同學卻急於求成,忽視對原文的閱讀,只 "水過地皮濕"般泛泛而讀,不求甚解,草草了事。因而對原文一知半解甚至形成錯誤的認識。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解,豈不是強為"無米之炊"?得出的結論,豈不成了"空中樓閣"?當然,熟讀並不等於機械重復,在熟讀的同時應給予思維一定的時間和空間。
深思。就是讀者應站在作者的高度,有機結合自身的文化素質和主觀意識,積極、高效、縝密地運行思維,深刻發掘文章深層意蘊的心理過程。任何文章都會給讀者留下一定的思維空間。因此,我們不應惰於思考,不應淺嘗輒止,應深化思考,切中肯綮,惟其如此,問題的解決才如"庖丁解牛",迎刃而解。
忌斷章取義。文章是作者的意識整體。各部分之間,各個層次之間都是血肉相聯,渾然一體的。因此,我們怎能忽視文章的整體性,怎能管窺蠡測,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斷章取義呢?正確的做法是應從文章的整體出發,應於文章的高處大處著眼,由淺入深,層層深如,層層確定。惟其如此,我們的理解才不失之偏頗,謬誤叢生。
周老師說, 學生閱讀理解題時要有一定的方法。
1、上下聯系。將問題放在上下文中思考。此方法適用於理解詞義;理解含義深刻句子;找近義詞、反義詞等。
2、換位思考。就是讓我們與作者進行角色互換,站在作者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並做出回答。此方法適用於問答以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3、聯系生活。即從文本中跳出來,把思維的范圍再擴大,想想與此有聯系的東西:如學過的課文、知識的積累、生活經驗是否可幫助自己解題。此方法特別適用於談自自己的感想、體會或者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類題目。
4、立足中心。這是解答閱讀題最不能忽視的一種方法。從文章中心出發來思考每一個問題,答案就有了落腳點。
合理控制答題時間,先易後難。解題時不要邊看閱讀理解的問題邊從閱讀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為用這種方法難以提高閱讀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對於深層理解閱讀理解的文章。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後,應記住閱讀理解文章的要點,閱讀理解重要的結論以及閱讀理解中的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文章中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
掌握好閱讀理解的解題速度,有效地控制閱讀理解的答題時間。從先易後難是做閱讀理解題目。碰到閱讀理解的難題時,千萬不要鑽牛角尖,耽誤太多時間。一時做不出的,要果斷舍棄,以免影響其他較有把握的題目。待全部閱讀理解題解完後,如有剩餘時間再回來做放棄的題目。
四是復習環節。
課後復習法:所謂課後復習法就是我們剛聽完老師的講課之後,利用下課的10分鍾來消化和吸收剛剛講過的知識,因為老師剛講完,所以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都達到了巔峰的狀態,此時我們只要稍加的復習鞏固,就能牢牢的記住所學知識。
睡前記憶法: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在一天中早晨醒來和晚上臨睡前記東西的效果最好。早晨可能大家沒有時間,但是晚上一定有,既然我們錯過了早晨當然不能錯過晚上,在臨睡覺前我們需要把今天所學的所有知識系統的過濾一遍,雖然是一天的知識,但是也花費不了很多時間,而且記憶的效果很好。
章節復習法:不管是那門學科都分為大的章節和小的課時,一般當講完一個章節的所有課時就會把整個章節串起來在系統的講一遍,作為復習,我們同樣可以這么做,因為既然是一個章節的知識,所有的課時之前一定有聯系,因此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採用聯系記憶法把這些零碎的知識通過線串起來,更方便我們記憶。
考前突擊法:俗話說的好,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很多學生平時不下功夫,總是在考試前做突擊,雖然這種方法不可取,但是不得不說考前突擊的記憶還是非常深刻,尤其是當你看到一個知識點而考試中有考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你對它的記憶便會更深,雖然不是行之有效的復習方法,但是也有其一定的效果。
輪番復習法:雖然我們學習的科目不止一項,但是有些學生就喜歡單一的復習,例如語文不好,就一直在復習語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問,其實這是個不好的習慣,當人在長時間重復的做某一件事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疲勞,進而產生倦怠,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做復習的時候不要單一復習某一門科目,應該使它們輪番上陣,看語文看煩了,就換換數學,在煩了就換換英語,這樣可以把單調的復習變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從而提高復習效果。
間隔記憶法:有些學生喜歡把所有的知識拿到一起來復習,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好的復習方法,這是因為集中復習內容過多,容易引起大腦皮層細胞的疲倦,從而降低記憶效果。因此我們需要採用間隔記憶法,每隔一段時間對知識進行一次系統的復習,當然間隔時間不能過長,畢竟人的記憶力有限,時間過長,難免有遺忘。
糾錯整理法:考試的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獨立的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因此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
周老師要求學生家長,要從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
一是主動學習的習慣。別人不督促能主動學習,一學習就要求自己立刻進入狀態,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鍾學習時間。要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於學習,並能堅持始終。
二是及時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的習慣。要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把每個規定的學習時間分成若干時間段,根據學習內容,為每個時間段規定具體的學習任務,並要求自己必須在一個時間段內完成一個具體的學習任務。這樣做,可以減少乃至避免學習時走神或注意力渙散的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在完成每個具體學習任務後,產生一種成功的喜悅,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時間段的學習中去。
三是各學科全面發展,不偏科的習慣。現代社會迫切需要的是發展全面的復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學生要全面發展,不能偏科。這就要求中學生對自己不喜歡的學科更要努力學習,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興趣。對不喜歡的學科或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科,可以適當降低標准,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立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的初期目標、中期目標、遠期目標,然後要求自己去完成。這是克服偏科現象的有效方法。
四是預習的習慣。課前預習可以提高課上學習效率,有助於培養自學能力。預習時應對要學的內容,認真研讀,理解並應用預習提示、查閱工具書或有關資料進行學習,對有關問題加以認真思考,把不懂的問題做好標記,以便課上有重點地去聽、去學、去練。
五是認真聽課的習慣。上課時,老師不僅用語言傳遞信息,還會用動作、表情傳遞信息,用眼神與學生交流。因此,中學生上課必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能否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學習,是學習效率高低的關鍵性因素。上課要做到情緒飽滿,精力集中;抓住重點,弄清關鍵;主動參與,思考分析;大膽發言,展示思維。
六是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
中學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回答問題要主動,起立迅速,聲音宏亮,表述清楚。
七是上課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問題可以促進思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裡素質,促進創新意識的勃發。回答問題要主動,起立迅速,聲音宏亮,表述清楚。
八是多思、善問、大膽質疑的習慣。學習要嚴肅認真、多思善問。「多思」就是把知識要點、思路、方法、知識間的聯系、與生活實際的聯系等認真思考,形成體系。「善問」不僅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還要虛心向老師、同學及他人詢問,這樣才能提高自己。而且,還要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有所創造,敢於合理質疑已有的結論、說法,在尊重科學的前提下,敢於挑戰權威,要做到決不輕易放過任何一個問題。要知道「最愚蠢的問題是不問問題」,應該養成向別人請教的習慣。
九是上課記筆記的習慣。在專心聽講的同時,要動筆做簡單記錄或記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進行「圈、點、勾、畫」,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有實驗表明:上課光聽不記,僅能掌握當堂內容的30%,一字不落的記也只能掌握50%,而上課時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課下再去整理,則能掌握所學內容的80%。
+是課後復習的習慣。課後不要急於做作業,一定要先對每一節課所學內容進行認真的復習,歸納知識要點,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形成知識結構或提要步驟式知識結構。主動詢問,補上沒有學好的內容。對不同的學習內容要注意進行交替復習。
+-是及時完成作業的習慣。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和自己選做的作業,認真思考,認真書寫,一絲不苟,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認真尋找解決的辦法。作業寫完後,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徵和要點,以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作業錯了,要及時改過來。
十二是階段復習的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要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形成單元、章節知識結構,在大腦中勾畫圖式。這是使知識系統化,牢固掌握知識,形成學科能力的重要一環。
十三是自覺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習慣。(1)界定自己所面臨的問題。(2)搜集相關問題的所有信息。(3)打破原有模式,從八個方面嘗試各種新的組合。包括改變方向,改變角度,改變起點,改變順序,改變數量,改變范圍,改變條件,改變環境等等。(4)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5)讓大腦放鬆,讓思維掠過盡可能多得領域,以引發靈感。(6)檢驗新成果。以上六步是解決作業難題的有效方法。
通過學習以上方面的技巧,相信家長們一定有所啟發和幫肋。

㈡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遇到的困惑有哪些

1、內容、目標不科學,缺乏針對性

現階段大部分語言教育活動的內容和目標是按照當地教育部門下發的教師指導用書來完成的。部分教師因缺乏系統培訓和指導,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只是按照教學大綱來完成,不能因地制宜、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個體差異等多種因素調整教學目標、計劃。

不能與幼兒成長規律有機結合,導致教學內容與幼兒需求不符,降低幼兒語言教育活動的效果。同時,因為缺乏針對性教育,導致幼兒對語言知識掌握較少,難以真正達到教學預期效果。

2、教育活動主體不明確,教學方法單一

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很多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不到位,選擇不合理,未遵循幼兒學習特點、年齡特點來設置教學情境,導致教學方法固化單一,使得語言活動索然無味,更不能發揮教育作用。導致教師說,幼兒聽,表達少,練習少,不想說,不敢說,語言活動毫無意義。

3、急於求成,評價片面化

部分教師因為年輕,性格比較急躁,在語言教育活動中急於求成,因而會採用一些拔苗助長的方法,這些方法短期內確實能對幼兒產生作用,卻會給幼兒的身心留下陰影,導致其對語言能力的培養產生抵觸。

另外,在評價幼兒表現之時,教師過於重視形式,沒有全面了解幼兒情況,僅以自己的態度和思想去分析和研究,導致對幼兒的評價不合理,打擊其積極性,造成幼兒表現不佳,繼而影響教學質量。

4、未滲透以生為本的理念

以生為本是當前最理想的教學理念之一,無論是哪個階段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要積極融合該理念,改變教學觀念,為幼兒成長和發展提供良好基礎。

然在當前的幼兒園教育中,部分教師並未將其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依然以教師為主導,採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方法,不僅容易讓幼兒產生抵觸和厭煩心理,也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導致其性格自卑、更加內向,甚至阻礙其語言能力的發展。

㈢ 青少年常見的性心理問題有哪些

青少年常見的性心理的問題有以下這些:
首先是體像意識的困擾
表現為青少年的男女對自己的身體以及第二性徵沒有一個現實的正確的意識
其次是隨著生理發育成熟
到青春期往往會出現對自己形體的不安和情緒微妙的變化

最後是性認知的偏差和性沖動的困擾
不少青少年對「性」持有不正確的認識
表現出難以啟齒、無所適從
以致對自己的性沖動感到羞愧、自責、苦惱和困惑
並產生厭惡與恐懼、害怕心理等

㈣ 學前兒童常見的性行為問題,都有哪些

學前兒童一般被我們認知為0歲到6歲期間被稱為學習前童,其實學習兒童可以根據每一個兒童的發育,其有不一樣行為和心理年齡實習兒童是作為發育過程中父母要教育好對象。目前來看,學前兒童作為兒童中可能也會存在相應的性行為,只是和成年人所出現的性行為有相應區分。
根據每一個年齡段的兒童所出現性行為的情況是不同的,基本上如果當嬰兒在控制手部動作時,會仔細的摸索自己的身體,就會發現在猴籠生殖器的時候會比玩手指更好,這時候孩子會處於焦慮和情緒興奮的狀態,那這時可能就會帶有學前兒童的性行為的狀態,作為父母的也要多關注一下。

對於學前兒童性行為這樣的情況,出於好奇,對自己的身體進行撫摸或者一些輕微的性行為作為孩子的父母和老師,也應該做到相應的正確指導和管理,而並不是以嚴肅的主旨狀態,會對孩子造成逆反心理。

㈤ 幼兒小班區域活動一般存在哪些困惑

區域活動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是幼兒非常喜歡並且自主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一個游戲活動。活動中,幼兒在情感和經驗上獲得快樂和滿足。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發展需要及《綱要》目標,有目的、有計劃為幼兒提供區域材料,設置各種區域。現結合實踐談談小班幼兒區域材料投放的一些體會:
一、區域材料投放應與幼兒興趣、身心發展、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相適合。
幼兒很喜歡擺弄和操作物體,對所有的東西也很有好奇心,這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材料能引起幼兒的探究興趣。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在其不斷的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獲得的。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本性的、具體的、形象的,思維常常需要動作的幫助。物質環境是幼兒學習探究的刺激物,材料的投放使幼兒在與環竟中獲得經驗。
1、材料投放應從幼兒興趣需要出發。
小班幼兒年齡小,有較強的親子依戀,尤其是剛入園的孩子,他們從一個熟悉、安全的家來到一個陌生的大家庭,不免有恐懼、膽怯的心理,為了讓幼兒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我創設了娃娃家,幼兒特別喜歡娃娃家,因為那裡有他們喜歡的娃娃、各種傢具、玩具及舒適的環境,使幼兒滿足對家庭的依戀,找到家的感覺,情感上得到滿足。但是一段時間後幼兒對幼兒園的生活已經適應,玩娃娃家產生了消極的行為,為此我根據幼兒的需要,在娃娃家主要投放的是一些積木、奶粉罐子、一些化妝品、梳子等等,幼兒對這些東西感到很新鮮玩的興趣也很大,去探索的慾望也很強,特別是有一次我班的楊佳誠小朋友發現用罐子疊起來可以疊的很高,他的這一舉動帶動了其他小朋友參與的興趣,在這參與的過程中他們就會去想如何把它疊的更高而不掉下來,這就萌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因此根據這一興趣,我又創設了一個結構區,在結構區中我添置了紙板盒以及一些大積木等等,讓幼兒進行壘高,探索哪一種材料可以疊得很高。
2、材料投放應具有教育價值。
幼兒活動是學中玩、玩中學。材料的投放應是有目的性的,我在手工區中根據本周的主題添置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石頭以及投放了各種塗色用具,並結合主題中的內容如:給石頭寶寶排排隊,讓石頭寶寶穿上漂亮的紅衣服和綠衣服等等,這樣幼兒在塗的過程中也認識了紅色、綠色。
二、材料投放要考慮到與幼兒相互作用,促進幼兒主動探究。 1、材料豐富,形式多樣。
材料投放的多種多樣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探究慾望。我在實踐中為幼兒投放材料有平面的,有立體的。有豆子、石頭、盒子、夾子、卡片、圖形卡片、立體小動物圖形、飲料瓶、牛奶盒。娃娃家:各種各樣操作玩具,木製玩具,大盒子、小盒子、小床、小桌子椅子等。美工區:各種各樣的紙張、顏色不一的水粉顏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這些材料可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學習。活動形式可在桌面上,牆面上,小椅子上。
2、為幼兒提供個別化學習機會
幼兒本身有個體差異,教師要尊重個體的差異性,要尊重和接納每個幼兒的觀點和興趣,使幼兒產生安全感。給每個幼兒激勵性評價,使每個幼兒在探究活動中都有成功的體驗。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我在材料投放上,既照顧全體,又考慮到個別幼兒。這樣的幼兒可根據興趣、需要選擇,教師也可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進行不同的指導與幫助,幼兒會在不同水平上獲得不同的經驗。
三、為幼兒創設溫馨、合作、富有趣味的區域環境,使幼兒觀察、認識事物,獲得相關的經驗。
1、材料應是衛生、安全、有序的。
3歲是秩序的敏感期,小班幼兒正是這個階段。從小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品質,有秩序。我在材料擺放時考慮到有序性,提醒幼兒把東西放回原位。提供材料應是衛生的、安全的。3歲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很差,教師要細心觀察,易給幼兒造成傷害的材料應拿走。可投放牛奶盒子、箱子、干凈的瓶、布、按扣。這些自然物和廢舊物幼兒取之不盡,用之不完,幼兒又能玩出新花樣。
2、考慮幼兒年齡特點投放材料
小班幼兒特點好模仿,喜歡游戲。自我的意識還是很強的,往往在區域活動時因想玩同一個玩具進行爭執。為了滿足幼兒探索學習的慾望,我在材料投放時增加數量。

㈥ 教育孩子方面有哪些問題和困惑

教育孩子方面會有以下問題和困惑:

1、過分溺愛

孩子是父母的愛情結晶,愛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愛孩子卻是人類獨創的一種另類之愛。在世界各國的家庭教育中,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溺愛程度當仁不讓地名列前茅。這種溺愛,是人性之中愛的光輝的一種畸形心理,在這種非常態的愛被放大以後,溫柔變成一副枷鎖,疼愛化做一個圈套。

2、忽視的培養

除了溺愛,嚴格的中國父母們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視也相當可怕。在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嚴重扼殺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從三四歲甚至更早,父母們便開始命令孩子們學漢字、念唐詩、背宋詞、練算術,而不去顧及孩子愛玩的天性,一味地學死知識,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將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堅持性和創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拋之腦後。

3、心靈施暴

自古至今,中國人從來不缺乏智慧,但我們對於創新能力、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的缺乏,卻是毫無疑問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但如果我們的老師從小就遭受著一種心靈施暴的教育方式,而陳舊的理念並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更新,等到教育的重大責任再次落到他們身上時,我們所享受的待遇將是多麼可怕呀!

4、物質刺激的誘導

在中國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對於物質刺激這個詞語一定並不陌生。當人生觀的追求轉化成物質上的貪婪,我們又從何談起獨立的競爭意識和健全的人格呢?道理有時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繼出台了所謂「見義勇為獎」等種種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個法制尚未健全的國度里,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靈里,這是一種變相的拜金主義誘導,也許正是從這一刻起,一道腐敗的大幕已經悄悄拉開。

5、體罰

體罰對於中國的孩子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特別是在農村孩子和教育欠發達地區的一些學校里。中國家長們理由萬千,什麼「不打不成才」、什麼「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於是一個嶄新的輪回繼續著:被棍棒打出來的父母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來的老師們依然棍棒著自己的學生。

(6)兒童常見性困惑有哪些擴展閱讀:

兒童教育的重點:

1、身體

當前許多父母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智力開發,識字閱讀等.然而大多數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即身體健康。假設你的孩子確實是一名「神童」,智力超常,卻體弱多病。試問"神童"可以維持多久?若要身體好,基礎要打牢。兒童時期正是造就良好體能的關鍵時期,從兒童生長發育和人才成長的規律來看,兒童的早期教育把體育放在首位是比較科學和恰當的。

2、性格

家長應重視孩子優秀的非智力素質的培養,做到在家庭生活的瑣事中,在點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教育。比如若孩子跌倒了,要讓他自己堅強地爬起來,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針之痛等。不要小看這些平凡的隨機教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之下,會鑄就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較強的獨立活動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綻開分外絢麗的花。

3、智力

當前許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時走進了一個誤區,即認為教會孩子掌握一種樂器、學會一種技能就是智力開發,實際上真正的智力開發應讓孩子開闊視野,多接觸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

㈦ 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都有哪些

兒童常見的行為問題和年齡有關。學齡前的兒童常出現的心理行為問題,主要是容易產生分離性焦慮,比如在深圳這個地方,有的父母因為工作,把孩子送回老家,或者主要由保姆代養,也就是當自己的撫養人突然發生改變,或者離開熟悉的環境的時候,兒童會出現一種焦慮和恐懼的情緒狀態,表現為哭鬧不安、不能夠很好的入睡、食慾下降,這個時候就是產生了分離性的焦慮。這種情況是需要避免的,如果孩子需要更換撫養人或者要把他送到其他地方去代養的時候,一般應該採取逐漸過渡的方式,比如先由新的撫養人和家長一起共同帶上幾天,然後慢慢的父母退出來,不要突然把孩子送出去,孩子一旦見不到自己熟悉的撫養人的時候,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上的焦慮情緒,而且有可能導致今後對人產生不信任感。上幼兒園的時候,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己的孩子很難送到幼兒園去,其他孩子一般送1星期左右就會適應幼兒園的環境,可是自己的孩子送1-2個星期以後,還是不願意上幼兒園,這個時候一般建議家長採取過渡的方式,可以先由家長陪伴自己的孩子,先陪半天,然後再接回來,逐漸讓孩子適應陌生的環境,減少分離性焦慮的發生。兒童期發生的心理行為問題是發脾氣和任性,有些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快2歲的時候非常的不聽話,有什麼要求必須立即滿足,不然就會躺到地上大哭或者發很大的脾氣。其實在幼兒期發脾氣和任性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是孩子有獨立性的一種表現。主要的解決方法是,家長在孩子第1次發脾氣的時候,一定要採取正確的應對方式,不要讓孩子認為通過發脾氣能滿足自己的要求,一般建議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或者任性的時候,可以採用一種忽略的方式,也就是說離開他,而且在走之前告訴他,你要趕快起來,不要再哭鬧,要不然爸爸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個時候孩子會觀察到自己這樣做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也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會慢慢改變自己的這種行為。

㈧ 幼兒園大班建構區開展活動時會遇到哪些困惑提出問題

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區域活動的創建和材料的投放不合理

雖然教師知道材料投放要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能力水平,但往往很盲目,無法真正做到追隨孩子發展的需求,而有計劃地投放和調整區域與材料,主要原因在於:一是教師缺少有目的的觀察;二是教師對幼兒缺少適時的介入指導和系統的評價。

2、自製教具大多過於粗糙,幼兒缺少操作的興趣

由於教育經費緊張或一時難以購置適宜的教具,教師經常花費大量時間自製教具,但由於設計和製作的經驗太少,時間又過於倉促,致使製作出來的教具往往很粗糙,不便於幼兒反復操作,容易損壞,如果教師沒有及時更換,幼兒就會對教具失去興趣,課程也就無從發展。

解決策略:

1、應根據兒童年齡特徵設置和安排區域區域的創建要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例如小班幼兒缺少生活經驗,動手能力較弱,因此區域設置不宜太多、太復雜,一般設置兩至三個區域即可。

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動手操作能力有所發展,區域的數量可以適當增加,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認知興趣;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較快,教師不僅要增加區域的數量,而且投放的材料應更富有挑戰性。

2、教師應有必要的操作演示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能力,將之劃分成不同的小組,這樣幼兒在進入區域活動前,教師可以有目的地分組向幼兒演示、推薦新的教具,一方面讓幼兒了解教具正確的操作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㈨ 幼兒常出現的問題困惑

前事的操縱是指大人在下達命令時要控制和修改行為的前事。首先,在下達命令前,父母或教師應該問自己三個問題:

(1)在目前的情況下我要不要下達這種命令?

(2)我是不是可以用就事論事而不以耀武揚威的方式來下達命令?

(3)我有沒有充分的准備,能夠貫徹命令,要孩子徹底服從?

命令的下達必須基於目前情況切實的需要,而不是大人隨心所欲地頤指氣使。如果父母或教師隨意指揮孩子,會顯得家中或教室中雜亂無章,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彈。大人下達命令時,要把這種命令帶給孩子的困擾和嫌惡減少到最低,一旦命令下達,大人要有充分的把握執行到底。另外還應該注意到孩子不執行命令是不是因為不了解大人的指令或沒有能力完成指令。

其次,大人下達命令或提出要求時,要注意方式。命令清晰具體、直截了當,明白指示出合理的時間;而不應含糊籠統,一個命令伴隨多個要求,對行為的要求沒有適當的標准,時間上含糊不清,甚至以責問與威脅的口吻提出要求。如:

「小民,不要再跟小英說話,這是教室又不是菜市場,一點規矩都沒有。我不是告訴過你們。功課寫好才可以講話嗎?你再說話,我就要趕你出去!」

「美美,你來看看你的房間,成什麼體統?難道台風在你房裡過境了?你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把房間整理干凈?我又不是你的傭人,難道要我伺候你一輩子?」
「小民,不要再跟小英說話,這是教室又不是菜市場,一點規矩都沒有。我不是告訴過你們。功課寫好才可以講話嗎?你再說話,我就要趕你出去!」

「美美,你來看看你的房間,成什麼體統?難道台風在你房裡過境了?你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把房間整理干凈?我又不是你的傭人,難道要我伺候你一輩子?」

這種指令叫人無所適從,而且毫無效果。

大人在下達指令時應注意:首先引起孩子的注意;命令的語言簡潔明了、清晰易懂;要求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明確直接;給予孩子適當的反應時間,在這個時間里,不要解釋、提醒,或是追加其他指令。

採取必要的行為矯治方法

1. 消退法

有些孩子的反抗行為旨在引起他人的注意,是在試探他人的反應。對於這樣的情況,大人最好在下達指令後,如果孩子不遵照實施,立即轉頭做其他事或是離開現場。孩子的違抗沒有得到注意,慢慢就會消減。但是這種方法不適於用來消退那些旨在躲避大人注意的違抗行為,如果孩子就是不願意起身做事情,那麼不予理會的方式只是大人軟弱的妥協,適得其反。

2. 隔離法

如果孩子在看電視,不願做功課,家長可以關掉電視,將孩子帶到另一個房間,關上門,去除電視對孩子行為的強化效果。

3. 代幣制

例如,小春在媽媽下達洗澡的指令後,通常要三十分鍾才起身,一洗就是一個多小時。媽媽與她約定,如果在二十分鍾內動身,四十分鍾內完成,就可以得1分。一個星期如果積滿十分,就可以看一次電影。行為有了改善後,再逐漸縮短時間,提高標准,直到行為合理為止。

擾亂集體活動行為的表現與對策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很特別的小火車的故事。「集體活動時間,張老師打開了今天的繪本。小朋友安靜下來,三十張期待的面孔圍成一圈面向老師。剛講到第二句,老師就被一聲「砰」的聲音打斷了。她停頓了幾秒,然後又繼續講,但卻有幾個小朋友把頭扭向聲音傳來的地方。當老師講到第二頁時,在同一個地方傳來了「吱吱」的笑聲,然後緊接著是幾個小朋友的低語。老師停下來:「桐桐,你現在要安靜地坐好聽我講故事。」

三歲半的桐桐一扭一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對老師甜甜地笑了一下,安靜地坐好,把小手放在腿上。老師繼續講故事。半分鍾後,桐桐旁邊的兒童大叫起來:「啊,桐桐踢我!」老師說:「桐桐,請你把腳收好!」

老師繼續講故事,可是桐桐馬上又扭動起來,他起身走到另一個區域——積木區。他擠進兩個小朋友中間,他們不得不移動身體給桐桐讓出地方。老師繼續講故事,但是她給了桐桐一個憤怒的眼神。

桐桐慢慢地把手伸到身後,拉出了一塊積木。他仔細端詳積木,然後遞給旁邊的東東,大聲說:「看我拿了什麼。」旁邊坐著一個老師說:「噓!」桐桐又拿了一塊積木,然後拿兩塊積木互相敲打起來。幾個兒童笑了起來,很多兒童轉而注釋桐桐。另一個教師站起來走到桐桐旁邊,試圖拿回積木。桐桐反抗,並且哭叫「這是我的積木!」剛開始,所有的兒童都關注著桐桐,但很快有一些開始互相交談,還有幾個兒童站起來走到了別的地方。老師合上了書,宣告集體活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