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兒童間歇性外斜輕度怎麼保守治療
擴展閱讀
什麼東西跟小艾同學漂亮 2024-11-19 04:01:44
拜訪同學時該說些什麼 2024-11-19 03:43:40
怎麼使用刀具基礎 2024-11-19 03:31:27

兒童間歇性外斜輕度怎麼保守治療

發布時間: 2022-08-16 14:58:05

1. 兒童眼睛斜視怎麼糾正

兒童出現斜視該如何糾正,需要去醫院嗎?

兒童斜視的方向不同,如果眼球向內匯聚,稱為內斜視,如果眼球向外分散,稱為外斜視。對於斜視的治療,要明確斜視的種類,根據具體分類,再進行治療,具體如下:

c

兒童斜視分為內斜視、外斜視和垂直斜視,又分為共同性斜視和非共同性斜視,所以斜視矯正的方法有很多種。內斜視通常需要先散瞳驗光,配鏡治療觀察半年,如果內斜視完全糾正,不用做手術。半年以後內斜視仍然存在或者有所減輕,但是還存在內斜視,雙眼的視力也基本平衡,可以考慮做內斜視的矯正手術。

2. 5歲小女孩患間歇性外斜視,請問怎麼矯正可以不手術嗎去年為了這斜視去散瞳,驗過眼,視力正常的。

(一)手術療法乃以手術的方法調整外眼肌的強度與附著點的位置,使眼位趨於正常。先天性內斜視與上下斜視大多需要手術治療,非調節性而且斜度大的斜視通常亦需要借著手術的方法來矯正。 (二)非手術療法:並非所有的斜視都需要手術治療,如果是調節性內斜視,只要戴上適當的遠視眼鏡或雙光鏡就可以矯正。如果並有中高屈光異常,亦常需配戴眼鏡來矯正,另外可借著軸矯正訓練的方法來幫助兩眼單視能的恢復與增加融像能力。例如以視軸矯正訓練機來訓練,或者配戴棱鏡鏡片……等。如果並有弱視,則弱視的訓練亦是不可或缺的治療。

3. 我兒子5歲檢查說間歇性斜視如何治療

你好:
以下的文章你看後,希望對你有幫助。
間歇性外斜在斜視的病例中約佔一半。通常在1歲左右就發生,但在5歲左右 表現較明顯。追蹤病史,可發現外斜程度隨年齡增大而逐漸嚴重。
對於間歇性外斜視的治療佳匯眼科的醫生認為:
1、 間歇性外斜視的治療方案比較復雜,要因人而宜,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治療方案也不同。
2、小度數間歇性外斜視,斜視出現頻率不是很高的患兒可以保守治療。
(1)、筆尖訓練,每天兩次,每次5-10分鍾。
(2)、多媒體光碟訓練,光碟有增視能,維視頓兩種。
(3)、戴負球鏡治療。
3、斜視度超過30度的間歇性外斜視,由於輻輳能力已經不能控制外斜視,應該考慮手術。
4、間斜性外斜視出現頻率比較頻繁應該考慮手術。
5、手術適應症:
(1)看遠(六米)看近(33厘米)的三棱鏡斜視度大於20度(三棱鏡度)
(2)雙眼視力平衡的間歇性外斜視。
(3)弱視治療半年以上不提高者
6、經過檢查輻輳力逐漸減退。立體視功能破壞。
文章來源,北京佳匯眼科

4. 我有間歇式斜視應怎麼治療

1.睫狀肌麻痹屈光檢查――有明顯屈光不正,特別是散光和屈光參差的患者,為保證視網膜清晰像,應該全部矯正;外科伴有近視乾,應該全矯;外斜伴有遠視者,矯正遠視將減低調節性集合,使外斜增加,需要全矯還是部分矯正,要完全取決於遠視程度、患者年齡和AC/A比值,通常小於+2.00D嬰幼兒,可不予矯正,較大患者為避免屈光性疲勞,矯正遠視通常是必要的。年老人有外斜伴老視眼,調節減弱,如有遠視,需要矯正,可以給最小度數以利於看近。

2.負球鏡――用負鏡矯正間歇性外斜視,可做為一暫時性措施,或放於雙焦點鏡上半部,以治療分開過強;或放於雙焦點鏡下半部,以治療集合不足,刺激其調節性集合,控制外斜,這種治療方法,不應提倡,患兒用這種方法治療,常引起視力疲勞。

3.三棱鏡及遮蓋療法――底向內三棱鏡可加強雙眼中心凹刺激,約有1/2~1/3偏斜可用三棱鏡刺激融合得到矯正,最近有人提出在間歇性外斜視初期,遮蓋為一良好的非手術治療方法,用這種方法治療,大約40%患者其顯斜(看遠)可以變為隱斜。早期的間歇性外斜視,因為大部分時間為外隱斜,顯斜次數不多,偏斜度不大,不主張手術治療。

4.手術治療――對竭生外斜視手術最適宜年齡目前還有爭論。有人主張手術愈早愈好,否則會變成恆定性外斜。Lyle認為由於多數間歇性外斜視看遠融合力良好,有雙眼視,2~3歲或10歲以後手術結果幾乎相同,可以觀察數年。我院專家主張對視力未成熟嬰幼兒,為避免手術過矯,主張延緩手術,用負球鏡加強融合,交替遮蓋預防抑制發生,若融合功能迅速惡化,或斜角穩定時要考慮手術。

5.我院的特色治療――在臨床治療中,五輪五臟綜合療法注重五輪與五臟的緊密結合,風輪目疾,多從肝治,針對肝氣、肝火太旺、肝陰、肝血不足,治以平肝、瀉肝、柔肝、補肝之法以明目。血輪目疾,以心為主,對於心不生血、血不養肝、水不制火上攻眼目、熱血不止、刺痛難開、口舌生瘡、小便赤澀,而治以補血、養血、涼血、止血、清心瀉火明目之品。肉輪目疾,以脾虛胃弱為主,或因脾氣不足、中氣下陷,或脾不運水、濕聚成痰,或脾運衰退、胞瞼下垂。治以健脾利水、消痰散結、益氣升陽、健運脾胃之法。氣輪目疾,其病在肺。病機多為冷熱不調、肺不生水、火無水制、上攻眼目,治以滋陰潤肺、養陰清熱、清瀉肺火之法。水輪目疾,其治在腎。多由房勞過度、憂思積慮、腎水不足或腎陽虛衰所致,治以滋陰補腎、滋陰降火、溫補腎陽、滋補腎陰之法以明目。同時,由於病變的多樣性、復雜性,一輪病變可能是多個臟腑共同作用的結果,同一種疾病也可能引起多個輪臟的病變,故在臨證治療時,我們注重從多個臟腑出發,既注重五輪的變化,也不忘與五臟及五行相結合,辨病辨證,綜合治療疾病。

5. 發現寶寶斜視怎麼辦用什麼方法才能快速的矯正

斜視一般可分為顯性斜視和間歇性斜視。也可分為外斜視、內斜視、上斜視、下斜視等。那麼斜視是怎麼形成的呢?斜視有先天和後天形成的。先天性斜視多與遺傳有關。間歇性外斜視的治療方案比較復雜,要因人而宜,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治療方案也不同。小度數間歇性外斜視,斜視出現頻率不是很高的患兒可以保守治療。


輕微的斜視可以通過非手術治療來矯正,常用的方法有戴眼鏡、正位視訓練、戴眼罩遮蓋等等。其中如果患兒同時伴有弱視的話建議使用戴眼罩遮蓋這種治療方法。由於不少斜視患者也有弱視的問題,需要以遮蓋治療法來「鋤強扶弱」,遮蔽正常的眼睛,強迫患者多用有弱視的眼睛,從而鍛煉及恢復其功能。孩子戴了矯正眼鏡後,在父母的陪伴下進行精細的活動如穿珠、描圖等訓練,促使手眼協調,以提高視力。

6. 間歇性斜視有什麼方法矯正

1、睫狀肌麻痹屈光檢查有明顯屈光不正,特別是散光和屈光參差的患者,為保證視網膜清晰像,應該全部矯正;外科伴有近視乾,應該全矯;外斜伴有遠視者,矯正遠視將減低調節性集合,使外斜增加,需要全矯還是部分矯正,要完全取決於遠視程度、患者年齡和AC/A比值,通常小於+2。00D嬰幼兒,可不予矯正,較大患者為避免屈光性疲勞,矯正遠視通常是必要的。年老人有外斜伴老視眼,調節減弱,如有遠視,需要矯正,可以給最小度數以利於看近。
2、負球鏡用負鏡矯正間歇性外斜視,可做為一暫時性措施,或放於雙焦點鏡上半部,以治療分開過強;或放於雙焦點鏡下半部,以治療集合不足,刺激其調節性集合,控制外斜,這種治療方法,不應提倡,患兒用這種方法治療,常引起視力疲勞。
3、三棱鏡及遮蓋療法底向內三棱鏡可加強雙眼中心凹刺激,約有1/2~1/3偏斜可用三棱鏡刺激融合得到矯正,最近有人提出在間歇性外斜視初期,遮蓋為一良好的非手術治療方法,用這種方法治療,大約40%患者其顯斜(看遠)可以變為隱斜。早期的間歇性外斜視,因為大部分時間為外隱斜,顯斜次數不多,偏斜度不大,不主張手術治療。
4、手術治療對竭生外斜視手術最適宜年齡目前還有爭論。有人主張手術愈早愈好,否則會變成恆定性外斜。Lyle認為由於多數間歇性外斜視看遠融合力良好,有雙眼視,2~3歲或10歲以後手術結果幾乎相同,可以觀察數年。Jampolsky主張對視力未成熟嬰幼兒,為避免手術過矯,主張延緩手術,用負球鏡加強融合,交替遮蓋預防抑制發生,若融合功能迅速惡化,或斜角穩定時要考慮手術。
手術指征由融合控制情況,斜角大小和患者年齡決定。生後不久外斜而沒有間歇性外斜視,要盡快手術;赫雨時認為遮蓋測量斜視度大於20△以上者;Jampolsky謂15△以上;Hiles主張大於20△以上的偏斜,有明顯的顯斜成分和視覺失代償者。從手術對視網膜對應的影響來看,間歇性外斜視為了消除復視及混淆的干擾,可以發生異常視網膜對應及抑制,手術最好時機是在尚未發展成抑制及異常視網膜對應之前,手術消除外斜。
於鋼對77例間歇性外斜視術後隨訪結果表明,年齡愈小,手術後恢復正常雙眼視的機率愈高,而大多數成年人術後即使眼位得到矯正,亦不能恢復正常雙眼視功能。臨床上掌握最佳手術時機並不容易,如果年齡太小,檢查不合作,手術量不易掌握,使再手術率增高。認為4。5歲左右,智力正常的間歇性外斜視兒童,經反復訓練,可配合一般眼位檢查,此為手術合適時機。Jampolsky對竭生外斜視,不同年齡手術。結論:手術愈早,手術次數愈多,再手術率愈高,弱視和融合丟失的危險愈大。
我們認為對進行性間歇性外斜兒童,偏斜度大於20△者,顯斜期超過50%時間以上者,可根據其偏斜度大小,以及遮蓋試驗設計手術方案,若遮蓋30~45分鍾後,其偏斜度,看錠大於看近至少15△,做雙側外直肌後徙,手術量可根據每個醫師試驗、方法而定。若遮蓋試驗,看近斜角大於看遠斜角至少15△,並小於55△,可做雙側外直肌後徙或於非主眼後徙-截腱手術。如外斜大於55△,可做三條肌肉,主眼做外直肌後徙,非主眼做後徙-截腱手術。若外斜大於70△,做雙側後徙-截腱手術。
對於所謂側位非共同性問題,應予以特殊考慮,若患者向左側及右側注視時,斜視度比第一眼位小至少20%,則有明顯過矯危險,特別是對視力尚未發育成熟的患者,為此,對側位非共同性患者,應避免做雙側外直肌後徙術,如對非主眼做後徙-截腱術,應每側少做1mm。
對視力尚未成熟的患兒,應主張欠矯,因輕度過矯為內斜狀態,比輕度欠矯為外斜狀態容易發生單眼注視綜合征,並有可能形成抑制性暗點,導致發育性弱視。相反,如果患者視力已發育成熟,輕度過矯10~20△是理想的,它最終將產生穩定的結果。過適在於25△,即使在視覺成熟患者亦應避免,這樣的過矯可形成盲點綜合征,妨礙術後融合。
如果患者有A征或V征,系由上斜肌或下斜肌功能過強引起,在做水平斜視手術同時,亦可做功能過強肌內減弱術,若上斜肌及下斜都有功能過強,則減弱任何一個斜肌均為禁忌。
5、過矯的處理有報告外斜術事過矯的患病率介於6%~20%。外斜術後,立即發生大度數過矯,患者應在24小時內再次手術,因為有可能發生肌肉丟失或滑脫,外直肌與內直肌相比,不易丟失。若機械因素內直肌過多量截腱,也可發生明顯過矯,但過矯量不如前者大。
內斜是共同性的,可等待觀察,術後10~15△內斜時,可完全消失。外斜術後小量過矯,還要取決患者年齡。視力尚未成熟兒童有小量過矯,應仔細觀察發展成抑制性暗點及發育性弱視。若患者無注視傾向,可行交替遮蓋,有中度注視傾向可行遮蓋治療。此外應再行驗光,有遠視應全矯,看近偏斜度較大,應用縮瞳劑或雙焦點鏡治療。經上述治療4個月,視力未做多少量,要象對待一位新患者一樣,不能單純恢復以前的外斜手術。
對視力成熟患過矯20△是理想的,術後6周仍有20△內斜,可行2次手術,手術時間應在第一次手術6個月以後施行。術前做牽拉試驗很重要,如發現牽制,則肌肉、結膜及筋膜囊都應適當後徙。
6、欠矯的處理外科術後殘留大度數外斜大於15~20△,可在第一次術後6~8周內行2次手術,這種情況應做為一個新病例來考慮。若殘余斜度看遠斜角等於看近斜角,第一次術式為後徙-截腱術,則另一眼可做同樣的手術;第一次術式為雙側外直肌後徙,可做一側外直肌邊緣性肌切開合並同側內直肌截腱。若殘餘外斜看遠角大於看近斜角,第一次術式為雙側外直肌後徙術,則外直肌應再後徙或外直肌邊緣性切開術;第一次術式為後徙-截腱術,可做另一眼外直肌後徙術。做外直肌第2次手術時,最好同時後徙顳側球結膜,以防止瘢痕前移,抵消手術效果。
對輕度欠矯患者,殘余斜度小於15~18△,可用脫抑制及融合集合訓練,使之達到隱斜狀態。若患者為近視,應全部矯正,若為正視或遠視,可用睫狀肌麻痹劑以刺激調節性集合,使雙眼正位,使用上述方法獲得融合後,可減少滴葯次數,3日1次,並持續2個月,同時使用基底向內三棱鏡,其度數與欠矯度數一致,對視力成熟患者是有效的。

7. 兒童間歇性斜視如何治療

先天性外斜視需要及早手術治療;間歇性外斜視,即有時候出現斜視,有時候正位,它的治療方案比較復雜,因人而異,每個孩子不同,治療方案也不同,一般可以等到4-5歲後根據情況擇期做手術,小度數間歇性外斜視,斜視出現頻率不是很高的患兒可以保守治療;成年恆定斜視,明確診斷後可以盡早手術治療。

8. 外斜視怎麼矯正

僅供參考。你的情況應屬間歇性外斜,如果只是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走神」的時候才有外斜,平時多數時間都是正位,可以暫不手術。照相時由於你沒有注意看鏡頭,所以出項外斜。間歇性外斜視有發展為恆定性外斜傾向,作「對眼」有減緩由間歇性外斜發展為恆定性外斜的傾向,不會造成右眼內斜。如果眼外斜時間多於正位時,可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