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喉嚨發炎引起的發燒反復~中醫如何辯證~是實熱引起的嗎~
扁桃體發炎引起反復發燒。
中醫認為咽喉腫痛多半是因肺胃鬱火上沖或外感風熱之邪,或由陰虛火旺所致。
一、肺胃鬱火上沖引起的咽喉腫痛,多由大量進食了辛辣之物造成,病人往往除了咽喉腫痛外,有的還會伴有高熱、口渴、頭痛、痰稠黃、大便干結、小便黃、舌質紅、舌苔黃厚。
出現上述症狀時,最拿手的就是西醫的消炎葯,用上幾天,再多喝水,很快好轉。
不用西葯食療同樣可以非常有效的治癒,只要吃上、喝上寒涼的食物,很快就能降火、消炎。如喝梨汁、西瓜汁,煮荸薺水、苦瓜水喝,都能很快降火,還有在背部、胸前刮痧,都能很快降火,疏通經絡,治療咽喉的腫痛。
二、外感風熱之邪引起的咽喉腫痛,就是常見的感冒、發熱伴咽喉疼痛。
咽喉腫痛大家都認為是上火引起,可身體內內熱較大的同時又受了風、受了寒,同樣也會引起咽喉腫痛,所以當孩子發熱、咽喉腫痛時,做家長的首先要分辨咽喉腫痛的性質,是單純的內熱大造成的,還是同時孩子體內還有寒,這兩種在治療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單純的內熱大造成的感冒、咽喉腫痛,吃上消炎葯、掛水很快就好了,可這種吃葯、掛水很快就好的咽喉腫痛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多數孩子是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咳嗽要持續一周甚至更長的時間才會慢慢緩解,但扁桃體並沒有完全消腫,經常反復的發作,扁桃體不斷增生,最後的結果就是開刀切除,原因就是治療的時候沒有同時去掉身體內的寒涼,而用消炎葯、掛水的同時又增加了寒涼,最後的治好是身體內的抵抗力慢慢的恢復,進行自我修復才好轉的,但卻因此落下了禍根。
怎樣區分是單純內熱大造成的,還是孩子同時身體內的寒涼也較重造成的呢?
1、看舌苔:舌頭上無明顯的舌苔或舌苔發黃,舌質紅的為熱;舌苔發白是寒。
2、看小便:小便顏色黃、氣味重是內熱大造成的;小便顏色淡、清,說明孩子體內有寒。
3、看大便:大便干結是內熱重;大便稀軟或腹瀉說明孩子體內有寒。
4、看發熱:發熱時孩子全身燥熱、口渴,手腳也不發涼,身體也不怕冷,是內熱大造成的;發熱時孩子手腳冰冷、身體忽冷忽熱,不想喝水,說明孩子體內有寒。
掌握了4點區分寒熱的方法後,家長心裡就有數了,下面要教的就是如何治療這兩種看試一樣的病症,但治療方法卻完全不同。
1、內熱大引起的發熱、咽喉腫痛治療方法與肺胃鬱火上沖引起發熱、咽喉腫痛在治療方法上是一致的。
(1)、給孩子多喝水,可以在水中加少許的鹽,讓孩子喝淡淡的鹽開水,可以治療咽喉腫痛。
(2)、可以多吃寒涼的水果,如西瓜、香蕉、梨、獼猴桃,較小的孩子可以榨汁喝。我喜歡用苦瓜煮水給兒子喝,平時將苦瓜切成薄片,裝在塑料袋裡,放到冰箱的冷凍層里,只要發現兒子內熱大了,就取10片左右,放入小鍋內,加一碗水,小火煮成半碗後,分兩次給兒子喝,基本上喝兩次火就消了,這就是我自備的消炎葯。
(3)、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同時配合背部刮痧。刮痧的方法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就在孩子的頸椎至腰,沿著脊柱的兩側,也就是足太陽膀胱經經過的部位,塗上麻油,再用刮痧板(現在商店都能買到),沒有可用圓潤的、沒有角的勺子,沿著脊柱兩側從上往下輕輕的刮,孩子內熱重時,很快就能看到刮的部位發紅,孩子很少刮的紫紫的,多數就是發紅,孩子不要重刮,脊柱兩側各刮十幾下就可以了,刮完後讓孩子多喝溫水,很快就能退熱,咽喉痛也會減輕。
(4)、不會刮痧或孩子較小時,可以通過按摩的方法降熱。
❷ 兒童高燒的原因
發燒伴下列情況者應送醫院治療:
(一)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發燒雖高,但精神尚好,服葯退熱後仍能笑能玩,與平時差不多,表明孩子病情不重,可以放心在家中調養。若孩子精神萎靡、倦怠、表情淡漠,則提示病重,應趕快去醫院。
(二)觀察孩子面色。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紅,可以安心在家中護理。若面色暗淡、發黃、發青、發紫,眼神發呆,則說明病情嚴重,應送醫院。
(三)觀察孩子有無劇烈、噴射性嘔吐,如有說明有顱腦病變的可能,應去醫院。
(四)查看皮膚有無出疹,若有則提示傳染病或葯物過敏。查看皮膚是否發紫、變涼,若存在則提示循環衰竭。這兩種情況均需再去醫院。
(五)觀察孩子有無腹痛和膿血便,不讓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症,膿血便提示痢疾等,也必須上醫院。
如果孩子僅有高熱,沒有上述各種合並症出現,盡管退燒緩慢,或者時有反復,也不必擔心,應該耐心在家中治療、護理,可採取如下措施:
(一)保持環境安靜、舒適、濕潤,室內定時通風,成人不要吸煙。
(二)發燒是機體對抗微生物入侵的保護性反應,有益於增強機體抵抗力,因此,38.5℃以下的體溫不必服退熱葯,只有體溫超過38.5℃以上,才需採取退燒措施。
{三)病兒的衣服不宜穿得過多,被子不要蓋得太厚,更不要「捂汗」,以免影響散熱,使體溫溫升得更高。
(四)要鼓勵孩子多喝開水,多吃水果。發熱後孩子食慾減退,可准備一些可口和易於消化的飯菜,選擇孩子體溫不高,或吃葯退燒的時機進食,但不要吃得太飽。
(五)保持大便通暢。
❸ 小孩發燒怎麼退燒最快
兒童發燒是很常見的,現在秋冬到來之際,天氣轉涼,很多寶寶身體都會受不了而感冒發燒,發燒只是疾病的症狀之一,發燒是以醫學術語,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0.5℃),稱為發熱。那麼,兒童發燒怎麼退燒最快?
兒童發燒怎麼退燒最快
發燒退燒最快的方法就是打針,通過注射退燒針來迅速降低體溫,那發燒後如何退燒呢,按發燒的嚴重程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工具/原料:白開水,姜,紅糖。
如果是發低燒,首先要多喝水,喝白開水最好,用大杯子倒水喝,直到喝到喝不下去為止,多上幾次廁所,體力的病毒就已經排出體外一部分了。
然後還可以在家裡煮薑糖水喝,把姜切片或者切碎後加紅糖大煮,趁熱喝下去,然後睡覺出出汗,在剛開始發燒並不嚴重時,這個方法很不效。
還可以用物理降溫法,倒溫水,拿毛巾浸泡溫水,擦拭身體,特別是額頭、腋下、手心腳心。
如果發燒不到38.5度,但也燒了一段時間了,可以到醫院看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然後吃醫院給開的葯,一般感冒分風寒和風熱,吃不同的感冒葯就可以了,如果是由炎症引起的,也可以吃點兒抗生素,這個要看醫生做的判斷來決定。治好了感冒發炎,燒自然就退了
如果發前三步都試過沒有好轉,應該到醫院就診,不可亂用抗生素,也不可亂吃退燒葯。
發燒怎麼退燒偏方
發燒不用急,老人們已為我們准備了天然的退燒中葯偏方(針對孩子):
1、如果孩子發燒,手腳不冷、面色發紅、咽喉腫痛、舌苔黃或紅、小便顏色黃、氣味重、眼睛發紅,說明孩子身體內熱較重,應該讓孩子大量喝溫開水,也可以在水中加少量的鹽,沖成淡淡的鹽開水,小便顏色變淡了,身體的熱隨著尿排出,體溫就會下降,所有上火的症狀也會好轉。
2、如果孩子燒的小臉通紅,並且咳嗽,用推拿退燒。方法:清天河水(註:高熱39.5度以上,臉紅,無汗才清天河水),清六腑,運八卦。1天只能推一次。這樣推3天,一般孩子的感冒就好了。
3、如果喝水、推拿或洗澡仍繼續發燒,必要的時候還是要吃葯的,其實很多小兒退燒葯退燒效果都是很好的,比如護彤。可雖然效果好,但你看不到的傷害是——這些成份要寶寶的腎來排瀉的,對寶寶沒有育好的腎是很重的負擔!
4、10歲以上的孩子,還可以在後背大椎,肺俞,胃俞,頭後風池拔罐,風池穴因為有頭發,不好拔罐,就把小罐吸在上面,反復吸幾下,出了紫紅痧就行了。
5、退燒食譜:青天葵10克豬展肉300克
❹ 中醫如何治療發高燒的孩子
這個需要辯證治療。如發熱,無汗,流清涕,咳嗽,痰白。舌苔薄白,脈浮緊。麻黃湯主之。如痰黃稠,十兼熱像。麻杏石甘湯主治。發熱,咳嗽,咽痛,鼻涕黃稠,痰黃色。舌苔微紅,脈浮數。銀翹散主治。另有陽明熱症,出現大熱、大汗、大渴、心煩,脈大洪等主要症狀,白虎湯主治。這些是基本方,隨證加減。
❺ 請中醫高手幫助分析10個月寶寶反復發燒的問題
你去做了化驗檢查,診斷為病毒性感染是對的。一個月前的出疹子應該是風疹病毒感染或是幼兒急疹。這與陰虛內熱沒有關系。西醫所開的葯物也沒有錯誤。但是葯輕病重,並沒有徹底解決就問題,患兒餘毒、余熱未清繼而復發至今未愈。治療上應該繼續服用抗病毒的中葯。如:抗病毒口服液。小兒清解沖劑。按我的經驗,吃六神丸力量比較大些。本人習慣立竿見影,因為小兒之病。傳變很快。必須盡早控制,防其發展。六神丸服法,一日三次。每次一粒。連服三天,基本上即可痊癒。此外,還應該注意患兒的大便情況。服六神丸後有些腹瀉是正常的,不必擔心。服用三天後,停葯,腹瀉即會停止。餘毒已清,患兒自會轉危為安。注意小兒體溫在38度以下不必吃西葯退燒。可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一般情況下,服用六神丸後熱度會慢慢消退的。 發燒的規律一般都是早上起來較輕或不燒,下午四、五點以後逐漸升溫至最高。應該注意的是,要多喝水(最好是煮梨水或大米米湯)。有利於清熱開胃。幫助退燒。 小兒在8個月以後慢慢的已經失去母體的抗體,此時的免疫功能還未健全。最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尤其是傳染病,家長應該時刻注意。一旦發現問題,及早治。如果是母乳喂養,還應該注意母親患病期間應當停止餵奶。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❻ 對經常發熱的孩子中醫如何調理
中醫在對疾病的認識方面,很重視機體的內在因素,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認為人之所以發病是由於正氣不足,陰陽失於平衡所致。因此,對經常反復感冒發熱的孩子,必須重視機體的內在調理,使陰陽趨於平衡,正氣充沛,這樣才能減少發病。
經常感冒發熱的孩子以中醫所說的「陰虛火旺」佔多數。這種類型的孩子平素性情煩躁,食慾不佳,大便乾燥,手足心熱,容易出汗,尤其在睡眠中出汗。對有這些症狀的孩子中醫應採用滋陰清熱的方法治療,中葯可選用沙參、麥冬、生地、玄參、天花粉、玉竹、地骨皮等。通過滋補陰液,使陰陽達到平衡,這樣則不易受外邪侵犯。
還有一種屬於中醫「食積化熱」的類型。這種類型的孩子平素食慾旺盛,大便乾燥,尤其喜歡吃肉類食品,不愛吃青菜,平時舌苔較厚,有的患兒甚至有時口中有異味。對有這些症狀的孩子中醫應採用消食清熱的方法治療,中葯可選用焦三仙、雞內金、陳皮、厚朴、炒枳殼、萊菔子、瓜蔞、茯苓等。通過消導食滯,使積熱得以清除,大便通暢,從而不易再反復發熱。
另外還有少數患兒屬於體質虛弱類型。這種類型的孩子平素消瘦,食慾不振,精神疲倦,大便時干時稀,稍一活動即出汗、心悸。對這種虛弱的孩子中醫應採用健脾補虛的方法治療,中葯可選用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山葯、砂仁、黃芪等。通過健脾扶正,使患兒食慾增進,體質增強,從而不容易為外邪所傷。
總之,對經常發熱的患兒應根據中醫辨證治療,著眼於機體的整體調理,使身體狀態得以改善,從而可減少感染性疾病的發生。
❼ 中醫如何治療小兒高熱驚厥
高熱驚厥屬於中醫的「急驚風」范疇。中醫認為,小兒高熱驚厥的發生是由於感受外邪,入里化熱,熱極生風所致。中醫治療小兒高熱驚厥採用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在驚厥發作之時,急予針刺人中、湧泉等穴位,以盡快控制抽搐,然後再行中葯治療。
小兒高熱驚厥發作之時,熱勢較高,四肢抽搐,兩目直視。大約持續 3 ~ 5 分鍾後一般能夠緩解。抽搐緩解後,患兒發熱仍很高, 這時如不積極退熱,可能還會再次發生驚厥。在這種情況下,中醫治療應採用清熱解毒,平肝熄風的方法。中葯可選用羚羊角、生石膏、鉤藤、菊花、生地、桑葉、寒水石、黃芩、鬱金等。也可以選用牛黃鎮驚丸、救急散、小兒牛黃散等中成葯。還可以用羚羊角粉沖服。
小兒高熱驚厥緩解後,發熱漸退,病情平穩之後,中醫應根據患兒所患疾病,臨床主要證候特點,進行辨證治療。如果是因為一般感染性疾病導致的驚厥,中葯治療應側重清熱解毒。如果是某種傳染病導致的驚厥,中葯應針對不同的傳染病進行治療。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中葯應加用平肝熄風之品,如鉤藤、生牡蠣、僵蠶、地龍、全蠍、蟬蛻等,這樣可使肝風平熄,陰陽平衡,避免驚厥再度發作。
有的孩子高熱驚厥反復發作,這是因為驚厥緩解後臟腑功能沒有得到調理,或者余邪仍然存在。因此,提醒家長們注意,孩子高熱驚厥以後應該用中葯進一步調理,以防驚厥反復發作。
❽ 兒童老發高燒怎麼辦呀幾天又來了,不知什麼病根,急求解!!孩子11歲
你好,發熱多說明體內有炎症,建議查一下血常規,看看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以便對症用葯,另外寶寶體溫超過38.5度,要口服退熱劑,可以選擇安瑞克、美林、泰諾林等,以免體溫過高引起高熱驚厥,體溫在37.5-38.4度之間,可以採取物理降溫,比如溫水或是酒精擦拭,涼毛巾置於前額等。
在退熱時,會大量出汗,要適當減少衣物,勤換濕的衣物,以免寶寶受涼,多給寶寶喝水,防止脫水。
另外要根據血常規化驗結果及時對症使用消炎葯或是抗病毒的葯物,只有炎症消退,體溫才能恢復正常,否則發熱會反復。
❾ 孩子生病後如何處置、擇醫
作者:李杭洲
大家晚上好,今天講一講孩子生病之後,在家裡如何處置和如何選擇擇醫方向。孩子一旦生病,整個家庭都會很焦慮,為什麼呢?因為孩子生病的時候,他自己有時候不會表述,像一歲以下(幾個月)的孩子基本上沒有表述的能力,在就醫過程中,如果要看看舌苔,發一張舌苔的照片都不容易,所以孩子生病的時候,看在大人眼裡,急在大人的心裡,家人也都會跟著著急。這其實是大人對孩子的一種關愛,但是有時候這種焦慮也會造成家長在對孩子進行處置的時候產生一些誤差,有時候在就醫時也會給醫生的思維產生一定的影響。今天講的內容基本上圍繞這些方面進行展開。
孩子生病一般都是比較單純的,基本上包含幾大塊: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皮膚病(出疹子,如:濕疹)、食積,很少有情志致病的問題。因而孩子一旦生病,看起來很兇猛,實際治療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單純的。但是為什麼自古以來兒科都是一個難科?為什麼現在兒科大夫這么缺少(尤其是中醫兒科大夫)?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1、與現在的醫患矛盾有關系,看兒科責任風險比較大;2、看兒科更考驗大夫的經驗。在問診(問孩子的一些情況)、望診(孩子面色或者舌苔)和聞診(聽孩子的一些聲音,如咳嗽)等方面,需要醫生更細致的了解孩子的各種情況。
上次我在群裡面發了張景岳的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葯參機變,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十問歌講出了診斷的層次,是中醫的診斷基礎,我們在學中醫的時候都要去學的。也就是說家長要了解孩子平時的飲食狀況,要知常達變,要了解孩子平時正常的時候是一種什麼狀況,生病的時候又是一個什麼狀況。比如精神就是一個很好的指標,因為孩子一個少陽之體,所以孩子沒有疲勞一說,如果前幾天還活蹦亂跳的,這幾天突然蔫了,有時候還眼淚汪汪的,基本上是要出疹子,要發燒了。有時候出疹子和發燒與家長沒顧忌孩子的吃有關系,前段時間群里有個孩子大概一歲多,吃多了,吃完之後,晚上就發燒了,眼淚汪汪的,我當時估計就是一個出疹的狀態,那孩子又沒有出過幼兒急疹,當時就考慮幼兒急疹,果不其然,燒了兩天之後,這個孩子身上的疹子就出來了,這些症狀都可以起到一個很好的判斷作用。孩子發病,很多時候都是因為照顧不當(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飲食不當)引起的。前幾天我一個同學的孩子,大概三四歲,因為當天晚上吃的多,又吃了一個冰淇淋,所以當天晚上他就嘔吐,隨即就發燒,發完燒,燒退了以後就咳嗽加重,這基本上是孩子生病的幾步曲,就是按照這樣一步一步的來。如果媽媽們能從源頭上對孩子的飲食,也就是他平時的生活習慣,進行調節,一方面對他少犯病、少發病很有好處;另一方面即使孩子病了,也是比較好治,比如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等)。如果本身就有積熱和食積,內火比較大,這時候治療感冒就不是那麼單純,用葯效果也不好。大家會不會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孩子消化功能不好的時候,他的感冒就不容易好,用葯的效果也不如一些孩子好。群里的一些媽媽聽了我講的那些中成葯,平時自己就可以給孩子運用,都能很好解決大多數孩子的問題,但一些孩子還是不行,纏綿難愈。群裡面有一個媽媽,她的兩個孩子都是衣原體感染和支原體感染這一類的,這是比較遷延難愈的一種感染性,像咳嗽,像百日咳一類的,就要考慮孩子平時的飲食調養和消化這一塊。從這個地方深究的話,有時候可以深究到媽媽懷孕期間的飲食習慣,有些媽媽在懷孕的時候經常吃海鮮,就會造成孩子出生以後特別容易得濕疹;吃涼食太多的,會造成孩子的脾胃有些不足,濕氣比較重,這都是要考慮的,所以優生優育,從懷孕期間或者是備孕時就應該抓起。
孩子生病後,家長應該如何辨別?
一、主要看孩子生病的嚴重程度。如果精神還比較好,只是打個噴嚏,或者有時候咳嗽兩聲,這些都完全沒有必要緊張,在家裡面處理一下就行了。按照以前講過的中醫基礎理論和中成葯的運用,處置一下,一般都能夠截止病情發展。因為中成葯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安全的,一般不會傷孩子脾胃。我給大家講的這些葯物(《養陰清肺口服液》和《健兒清解液》等),比較適合孩子的體質,對孩子脾胃影響不是太大,而且能夠輔助孩子的正氣恢復。對人體治病,實際上是人體的正氣恢復之後自己抗邪,而不是用單純用葯物去抗邪,這是中醫和西醫的一點差異性。但是,我們也不能夠排斥西醫,比如:孩子如果得中耳炎或者咽頰炎,能不能用抗生素?如果血相高是可以用的,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情況。現在有一種情況就是過用抗生素,這也造成了現在的媽媽們在帶孩子就醫的時候,擔心會過度治療。我認為,在一些靠譜的地方,像北上廣這些大城市,中醫兒科還是挺靠譜的。但是西醫只限於一個常規治療,它不能夠分辨孩子的體質有什麼不同,如果孩子體質偏濕,用抗生素的效果就不好;如果孩子是偏內火旺的體質,用抗生素壓壓是可以的,比較見效。如果孩子的脾胃不好、濕氣重,用抗生素反倒會增加消化的問題,孩子的病就不容易好,比如有些孩子吃完阿奇黴素之後就嘔吐,有些孩子會肚子疼,因為阿奇黴素對腸胃功能影響比較大。如果孩子情況不是太嚴重,我建議媽媽們在家裡以中成葯為主自己處置一下,還可以結合小兒推拿。關於小兒推拿的視頻資料在網上已經很多了,比我講的細致,大家可以有針對性的學一下,小兒推拿就是那幾招,沒有太復雜的手法,可以跟著視頻去學,完全能學會。
二、考慮孩子生病的病因。前面提到一點,關注孩子病之前的飲食,比如:孩子是不是有外出飲食感染?腹瀉是不是跟這有關系?是不是吃冰淇淋等涼的食物?孩子流鼻血,是不是因為吃了巧克力等上火的食物?要追根溯源,要考慮孩子的這個問題是在什麼地方出現的,它的病因是什麼,才能夠對應而治,這是中醫裡面強調的尋找病因,也是一個本,治病必求其本。
三、辨孩子的症狀反映的是陰還是陽。如果孩子是偏於陰且濕重,那麼用抗生素效果並不好,在考慮用葯的時候,就要注重他的脾胃,比如:孩子流清涕且濕重的時候,就要選用辛溫一類的葯物,如治療風寒感冒的《感冒清熱顆粒》,稍微加一點雙黃連,一般孩子是用半支,這時候給孩子用三分之一支,完全可以達到治療效果,同時又不會傷脾胃。這是一個特點性的東西,需要靈活運用,大家要「運化之妙,存乎於心」。根據孩子是否受受寒,是否受感染進行用葯,我在以前的課程中強調過,孩子流清涕有時候不一定是因為受寒,也可能是受到感染引起的。受到感染後,正邪反應,身體會排邪,會分泌,也會有清鼻涕產生,因為他沒有入里化熱,最先表示的還是流清涕,這種情況下是不是可以給他用《感冒清熱顆粒》?不一定,需要再看看他舌頭紅不紅、嗓子疼不疼,如果嗓子疼,那麼就是風熱,風熱的時候就最好用《銀翹解毒顆粒》,而不用《感冒清熱顆粒》。《感冒清熱顆粒》偏於辛溫,陽症和熱症的時候用就會火上澆油,這就是中醫裡面的辨陰陽。在家裡可以對孩子辨一下陰陽,一般屬於陽質的孩子比較容易治療。孩子是少陽之體,因而屬於陽質的孩子比較多,中國古代醫術上把孩子稱為「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是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一種狀態,所以孩子一般不會有什麼大病。但是孩子如果不治療好,會引起很麻煩的往下傳變,中醫傷寒裡面這樣講,溫病也這樣講,傷寒裡面有六經辨證,溫病裡面講上焦不治就傳中焦,中焦不治就傳下焦,下焦不治就在肝腎。前兩天咱們群裡面一個朋友咨詢我,他同事的孩子兩歲多,得了腎病綜合征,怎麼得的這個病?就是因為感冒沒有完全治療好。這些父母沒有中醫的思維,孩子得了感冒之類的病就去找西醫治療,卻沒有遏制住這個病勢,如果按著中醫來治療,宣開肺氣就行了,邪氣一般不容易往裡面發展。如果治療不好,用抗生素壓制邪氣,這些邪氣就往裡傳,循著扁桃體往下傳,一方面會犯腸系膜淋巴結,另外一方面會入腎,因為肺和腎是相關聯的,這是中醫理論基礎,咱們在這里淺略的談一句,不深入的講。孩子一般得腎病,比如腎炎(基本都是急性腎炎)或者腎病綜合症,都是因為表邪沒有完全徹底的解除好,也就是出汗出的不透,毒氣遺留下來,中醫上叫伏邪,潛伏下來了,造成孩子的遷延不愈。那麼中醫有沒有治療方法?中醫有很多的治療方法。我治療過很多孩子的尿血,檢查結果中血裡面有幾個加號,都是因為感冒沒有治療好,在飲食方面又不注意,人體升清降濁的這種功能出現問題,這類孩子一般兼有脾胃的消化不好。
中醫在治療兒科方面,確實需要很復雜的辨證,需要綜合的思維,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的兩個很顯著特點,也是有特色的地方。在古代,有一種說法:「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治一老者,寧治十老者,不治一不語小兒」。小兒的辨證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剛才我給大家講的病因、辨陰陽等,這是一個大夫需要做到的。如何發掘中醫,使中醫在治療兒科疾病中起到關鍵作用,更好地為孩子們服務,這是中醫發展不可繞開的一個課題。中國是個大國,現在孩子有幾千萬,兒童健康問題關繫到咱們國家未來的整個發展,這也是我從事兒科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孩子是祖國的這個未來,他們是朝陽,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身體就不好,或者因過用抗生素和過度醫療造成陽氣不足,整個體質就不好,在他們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面,都會有很大的影響。我有一個表弟小時候經常感冒發燒,經常去醫院打針,造成了乙肝的感染,這也是一個醫療方面產生的一些問題,我這個表弟到現在身體還是比較弱,這就說明了我們在擇醫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慎之又慎。
擇醫是有大學問的。接下來講一下擇醫的方向,包含兩大塊:一個是中醫,一個是西醫。什麼時候選擇西醫?什麼時候選擇中醫?我認為沒有一個截然的區分。首先看你身邊的醫療資源,如果有一個很好的中醫兒科醫院,有很多很多好的大夫,那麼中醫可以作為首選,中醫大夫對孩子進行把脈辨證,是個體化治療。如果沒有中醫的時候,孩子如果已經高燒到四十度、精神已經萎靡、身體抽搐,那麼就不要在家裡面自己處置,一定要及時的臨近就醫,這個時候不要因為害怕有副作用而排斥西醫,要先救急。有些病有可能會引起窒息,比如喉頭炎,雖然西醫會用一些激素或抗生素進行治療,但這是救命的,這個時候大家也要考慮選擇。給大家舉個例子,前幾天,我父親因為吃多了以後著涼,發生嘔吐,在吐的過程中引起電解質紊亂酸中毒,喝完我給他開中葯就吐,這時候就不能再讓他繼續喝湯葯刺激他本來就薄弱的胃氣,完全可以輸液增加點營養,輸點平衡液。大家也不要過度的排斥西醫的診療方案,西醫現在主要被詬病的是對抗生素的濫用,國家也注意到這一塊,以後門診會停止輸液,只有在住院的時候才能輸液,這是國家發展中醫的一個契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2017年7月1日就開始正式施行,有資質的大夫一備案就可以開診所,為什麼國家對中醫扶持的力度這么大呢?是根據中醫的優勢來的,我覺得中醫在婦科、兒科和老年病等方面,有很好的優勢。因為現在比較缺乏好的中醫兒科大夫,所以在你周邊如果能有一個很好的中醫兒科大夫,是值得大家去跟隨的。在北京的時候,治過很多孩子,有的孩子會不斷的感冒,經過中醫治療後,他的體質會明顯增強,有的幾個月不再感冒,有的半年不再感冒,有的一兩年都不再見我了,這是中醫治療方面的顯著特點。中醫是根據人體的狀況,補其正氣去其邪氣,再加上散淤等,把人體裡面的疙瘩解開,是很樸素簡單的道理。中醫其實就是解結,《靈樞經》上說:「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就是說治病就像把死疙瘩解開,把不通的地方通一通,把扎進肉裡面的刺拔出來,就這么爽快,中醫治病就是能達到這樣一個效果。中醫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叫效如桴鼓,在給孩子治療發燒或者咳嗽時,一兩副葯就能治療好,有時半副葯就能治療好,這是值得去思考和總結經驗的地方,對中醫兒科的發展前景是比較好的。因而,在擇醫過程中,如果有好的中醫首先選擇中醫;其次,根據孩子的嚴重程度,決定是在家裡處理還是去找靠譜的西醫治療,找兒科專科。但是去醫院也有一個問題――醫院里的交叉感染的問題,現在的傳染,特別是呼吸道傳染,是比較復雜的,孩子在生病的時候抵抗力下降,有時候會造成交叉感染和綜合感染,有時候一檢查,孩子既有病毒又有細菌,是挺讓人頭疼的一件事兒,怎麼解決這個問題?中醫上有句話「有病不治,常得中醫」,意思是不去治療,孩子具有自愈能力,完全可以依靠孩子的自愈能力來把自己修復好。現代西醫也是這樣,能口服的盡量不打針,能打針的不輸液。所以在擇醫的時候,如果能夠在家裡面處置就最好在家裡面處置,實在不行找中醫治療,沒有好的中醫再選擇好的西醫,這是就醫的層次感。
身為一個中醫大夫,我再強調一下,如果你帶孩子去看兒科大夫,這個兒科大夫如果給孩子用半夏、細辛、附子、麻黃和桂枝等類,用量比較大,三四歲的孩子,如果量用在6到10克,這些大夫是不合格的兒科大夫。他不是治療孩子的,他對孩子的體質把握不了,他是治療成年的大夫。孩子是少陽之體,盡量不用這些辛溫的葯來耗散他的陰精,有時候看起來孩子的病是好了點兒,其實病不僅沒有治好,而且還損傷了孩子的這些根本性的津液。這些大夫是需要再去學習,不是一個專業的中醫兒科大夫。在臨床上,我見過很多這樣的孩子,都是因為其他大夫誤治之後傷陰,本來高燒還比較低,吃完葯以後蹭蹭往上漲;本來嗓子還不是太疼,吃完葯後嗓子發爛了,這些都是問題。另外,給孩子一味的清熱,一味的用苦寒葯,也是不對的。清熱解毒葯我也用,是從老師那裡得到的經驗,但是量一般都比較小,在用的時候會加上神曲和陳皮等,護住孩子的脾胃,既可以用葯散熱、散郁和解熱,又不會傷人體的胃氣,這是中醫裡面的王道。如果大夫給孩子開的方子里,辛溫葯比較多,家長們就要注意了。孩子感冒之後留下的一些後遺症,比如淋巴結腫大、腎炎、腎病綜合征??,看起來病的挺重,但孩子是一個少陽之體,他的自愈能力很強,如果能得到一個好的中醫大夫治療,就像四兩撥千斤一樣給他一個契機,孩子的體質就會轉好。這方面其實又是西醫的一個短板,中醫根據人體氣化升降進行治療,是一個優勢療法。我在跟老師臨床的時候,見到很多很重的病,比如:尿裡面有幾個加號的、尿里蛋白很多、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症等。有時候我也會發感慨,就是咱們中醫發展到今天不斷的在萎縮,群里的媽媽也說在地方上很難找到一個很好的兒科大夫,這是一個很痛心的問題。以前的中醫是從基層上來的,在民國時很多中醫是為人類健康事業保駕護航的,傳染病、霍亂、乙腦等都是中醫在起主要的作用,我們的中醫發展到今天,為什麼會不斷萎縮?一是因為西醫進入咱們中國之後,我們的自信心被打垮了,認為西醫好中醫不好。現在只是空留一脈,還沒有絕,似絕而不絕,表面發展的好像欣欣向榮的,而實際的狀態就像那個小火苗一樣,看起來快熄滅了,又看了也沒熄滅,這樣一種狀態很讓人擔心的,今天也就是有感而發吧。
針對孩子生病後家長如何去擇醫,就給大家談到這些問題,講的很簡略很大概。總結一下,主要講的就是一個層次性:1、在家能處置的,就按照咱們的所學的,你們去簡單的處置一下,孩子如果轉好(因為孩子的自愈能力很強),就可以不用去擇醫;2、如果自己處置不了就擇中醫,選擇中醫兒科的專科,有高水平的中醫大夫最好;3、如果沒有好的中醫,也不要乾等著,找西醫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去兒童醫院,要找比較有經驗的大夫,真正高明的西醫兒科大夫是不會給孩子使用過烈的抗生素,他們現在也會受到中醫思維的影響,有時候也會開一些中成葯,但是有時候實在不敢恭維,他們開的中成葯有時候對孩子不是太對症,比如,有些西醫特別愛給孩子開《小兒豉翹清熱顆粒》,這個葯對那些大便干、發高熱孩子,效果還是比較好的;但如果孩子大便稀,平時脾胃又不好,就不能吃《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中通便泄下的葯比較多,容易傷孩子的脾胃,孩子的脾胃本來就弱,如果傷了胃氣,反而不容易好了,這是一個挺矛盾的事情。現在中成葯兒科方面百分之七十都是西醫大夫開具的,中醫大夫都沒有這個權利,因為兒科很多父母也不找中醫看。這也是中醫現在發展的比較尷尬的一個地方,好在國家現在有政策支持。但是現在專科和人才已經斷代了,如果再不進行發掘,不去拯救整理,在以後很有可能兒科雖然還有中醫在看,但看不到精確的中醫兒科和有中醫特色的兒科。好在中醫還有很多書籍,善學習者可以從書籍裡面學到,在媽媽群裡面父母們你們不要妄自菲薄,很多中醫大夫原來都是知識分子而學醫的,通過讀醫書,自己體悟臨證,成為了一個不錯的高水平大夫。中醫大夫就是從文科裡面來的,有良好的文學基礎,只要你識字,有理解能力,就能夠學中醫。
文章來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5330bfb40102wuj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