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活教育
活的教育
什麼是「活的教育」?簡單地說一句,就是「不是死的教育」。書本主義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
記得在美國時參觀過一個黑人學校,有位先生對我說,他們學校過去所用的許多顏料,都是從德國買來的,現在他們正在准備從各種花草中提取,不再買德國貨,並且拿出了已經做好了的幾瓶給我看,那真是太可愛了!
他們(黑人)有這種研究精神,難道我們就沒有嗎?我們究竟研究過了沒有?我們只曉得高唱抵制外貨,可是卻很少有人研究用什麼來代替外貨。
如果要依我們的理想,現在學校的一切課程與教法,都得來一個總檢討,予以根本推翻。我們要教兒童所需要和應當知道的東西,我們不能一再貽誤我們可愛的兒童。
英人瓦特見水壺裡面的水沸了,把壺蓋沖起來,於是便開始研究這個道理,發明了蒸汽機,成為現在一切機器的動力,造福人類無窮。我們是否曾如此教導我們的小孩子去注意去發現?鼓勵過小孩去發問,去研究,去創造?
現在一般學校都是拚命擴張它的死的教育,書本主義的教育。教師只管站在講台上講,不管兒童懂不懂,好似皮球打氣,只管拚命打,塞鴨子似的拚命塞。
兒童不是皮球,更不是鴨子,而是一個有生命力和生長力的好動的小孩。我們所需要的教育,不是打氣或者塞鴨子,我們是要小孩動,時刻地自動,上國語課固然要動,上算術也要動。
談到中國的教育,真是可憐!我們辦學校快四十年,到了今天,一切的一切仍是停滯在幾十年以前的狀態中,少改進少創造。我們看了世界各國的新教育的發展和進步的迅速,真是令人敬佩!
比利時的大教育家德可樂利,想是大家都知道的。這位老先生所從事的工作,我曾參觀過的,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從事他的事業四十餘年如一日。他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分組教學,四五個人一組共同研究,共同工作,先生只在旁邊指導和找參考資料,他們一天到晚是多麼的忙。
記得我去參觀時,他們正在研究蜜蜂,大家真是聚精會神地在那裡研究,討論哪些是雌蜂,哪些是雄蜂,雌蜂和雄蜂的形狀有什麼不同。研究別種動物也是如此的努力,他們的教育才真是活的教育。
教科書我們並不反對用,不過我們要用活的教科書。比利時也有他們的教科書,可都是活的。他們的教科書是由兒童每次研究的東西記錄下來的活的寫實,教師選擇其中最好的一篇翻印出來給大家用。我們所需要的教科書也應當是活的,而不是在夏天來談雪,在冬天來談蚊子和蒼蠅。
不知道用又新鮮又方便的實物,而出錢去買掛圖(可是還有連掛圖都不知道用,只是靠口述的),我們是主張到田間去,到動物園去,到大自然界,一切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與兒童有密切的關系,有重大價值的。
我們再看看蘇聯的兒童,他們是多麼的幸福,多麼的滿意!莫斯科的兒童科學館和美術館真是兒童精神食糧的發售處,啟發兒童智力、陶冶兒童偉大的人格和創造力的地方。他們相信兒童是有創造能力的,所以不惜大量金錢來建築這些科學館、美術館,為兒童和國家謀福利!不論什麼時候,只要你到這些科學館和美術館門口去站站,你就能看見無數兒童在這兒進進出出,煞是忙碌!
記得我去參觀兒童科學館時,當時外面還沒有地道電車,而這個科學館內已經有兩個電車的模型陳列在那裡,這是他們的兒童製造的。在莫斯科的十字路口,有一盞指揮交通的紅綠燈,它是不用電力而用最簡單的發條來改換紅綠顏色的,這也是他們的兒童發明的。
比利時和蘇聯都鼓勵兒童用腦,英、美更是如此,他們的孩子是多麼的活潑,多麼的天真,多麼的可愛!
我們也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課本也是活的。我們大家一齊振作起來,研究兒童的切身問題,為兒童謀福利。盡量地利用兒童的手、腦、口、耳、眼睛,打破只用耳朵聽、眼睛看,而不用口說話、用腦子想事的教育。
我們不能再把兒童的聰明、兒童的可塑性、兒童的創造能力埋沒了,我們要效法狂風暴雨的精神,對教育也要用同樣的手段糾正過去,開發未來。
⑵ 陳鶴琴活教育學觀點是什麼
「活教育」理論是老一輩知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這一理論既吸取了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中關於「尊重兒童,重視實踐」的正確主張,提倡兒童在教育活動中靠自己的智慧、獨立思考去發現問題,從做中學習知識、積累經驗。
同時,又融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關於「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觀點,認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倡導「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創造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活教育」理論。
相關信息:
鶴琴認為,傳統教育的課程內容是固定的,教材是呆板的,先生只是一節一節課地上,學生只是一節課一節課地學。這樣的讀書只能造就「書獃子」。鑒於傳統教育的嚴重弊端,唯有提倡「活教育」,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尋找「活教材」。
陳鶴琴所謂的「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會的直接的書,即讓兒童在與自然和社會的直接接觸中,在親身觀察中獲取經驗和知識。「活教育」的課程論並不摒棄書本,只是強調歷 來為教育所忽視的活生生的自然和社會,而書本知識則應是現實世界的寫照,應能在自然和社會中得到印證,並能夠反映兒童的身心特點和生活特點。
他把活教育的內容具體化為「五指活動」。即健康活動、社會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和文學活動,其目的是培養兒童理想的生活。
⑶ 評述陳鶴琴的活教育的思想是什麼
陳鶴琴的活教育的思想:
一、「活教育」的目的論
「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是陳鶴琴活教育的目的論。他賦予現代中國人五方面的要求。
①要具備健全的身體。
②要有建設的能力。
③要有創造的能力。
④要有合作的態度。
⑤要有服務的精神。
二、「活教育」的課程論
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是陳鶴琴對課程論的概括表述。他認為活教育的課程是把大自然、大社會作為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陳鶴琴所謂活教材,是指取自大自然、大社會的直接的書,就是讓兒童在與自然、社會的直接接觸中,在親身觀察中獲取經驗和知識。
1、「活教育」的課程原則
①按照國家教育部統一頒布的課程標准。
②根據當地兒童與環境實際需要情況而靈活安排。
2、「活教育」的課程編制階段
①採用大單元編制。
②除國語及算數外,用大單元及活動中心編制。
③除國語及算數外,採用活動中心編制。
3、「活教育」課程類型
活教育的課程類型也叫做「五指活動」,主要包括兒童健康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自然活動,兒童藝術活動,兒童文學活動。
三、「活教育」的教學論
「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是活教育教育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這些教育原則體現出鮮明的特點。
1、強調以作為基礎,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同時,他也看到兒童的做往往帶有盲目性,因此在鼓勵學生做的同時,教師要給予有效的指導。
2、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步驟,實驗觀察,閱讀參考,發表創作,批評研討。
3、根據兒童生活的需要以及兒童的學習興趣,組織兒童活動場所。
⑷ 如何理解陳鶴琴「活教育」理論
陳鶴琴「活教育」理論對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的啟示
(一)「做人教育」是幼兒園教育追求的目標
「活教育」理論蘊含了做人教育、情感教育、養成教育的理念。陳鶴琴的「做人教育」是「活教育」目的論的宗旨,與當今幼兒園重視幼兒社會性發展所提出的目標相吻合的。幼兒個體的健康和諧的發展與其將來學會做人而必須具備的做人的態度、良好的習慣、健康的情感和興趣、學習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有密切的關系。因此,「活教育」目的論的「做人教育」是當今深化幼兒教育教學改革所應追求的目標和理念。
(二)幼兒園課程以幼兒生活為基礎
陳鶴琴提倡「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那麼課程和教材就應該源於生活,而幼兒園課程自然應當以幼兒生活作為基礎設置。將教育建立在幼兒的實際生活之上,讓幼兒園課程生活化,是擁護終身教育理念的體現。
教育者應該積極引導幼兒在生活中獲得認識與發展,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啟發幼兒對生活目的、意義的思考,激發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其實,生活是完整的。如果我們仔細思考,不難發現,在生活中自然融合了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從生活入手,從幼兒身邊入手,無疑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幼兒的健康成長需要游戲
兒童期被確定為游戲期。兒童在游戲中生長,在游戲中發展自我生命的力量。陳鶴琴曾明確指出:游戲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戲。兒童除了睡眠和飲食之外的所有活動幾乎都是游戲,兒童通過游戲活動發展肢體動作、學習經驗和發展技能。
游戲對於幼兒來說,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發展,精神愉悅放鬆,還能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培養兒童良好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游戲能夠開發兒童的智力。在游戲中,需要敏銳的觀察力,正確的判斷力,豐富的想像力,迅速的執行力。所以在陳鶴琴看來,游戲就是孩子的生命。
重溫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反思我國學前教育發展現狀,給我們的啟示是教育研究應立足於社會的最前沿,以我國傳統教育為基礎,吸收國內外優秀的教育研究理論,秉承在借鑒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在積極探索中尋求幼教改革的發展之路。
⑸ 活教育是什麼意思
「活教育」思想是陳鶴琴先生於1940年在江西省立實驗幼稚師范學校時提出,經過7年的教學實踐建立的一個教育理論體系。這個理論包括:目的論、課程論和方法論,以及17條教學原則和13條訓育原則。它既是陳鶴琴長期教育實踐的概括和總結,又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是中西文化與教育思想融合的產物。
⑹ 活教育理論的內容是什麼
活教育理論的主要內容由三部分構成:目的論、課程論和方法論。
(一)活教育的目的論
教育目的是任何教育理論首先必須回答的問題,是教育理論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陳鶴琴說:「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他從「做人」開始,把教育目的劃分為依次遞進的三個層次。
(二)活教育的課程論
針對傳統教育過分迷信課堂書本知識的缺點,陳鶴琴提出了,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課程論。
(三)活教育的方法論
陳鶴琴指出,活教育方法論的基本原則,是「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他認為「做」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也是「活教育」方法論的出發點,他主張學習美國杜威「寓學於做」的經驗,把「做」作為教學方法的基本原則。
活教育的教學原則。
凡是兒童能夠做到的,就應該教兒童自己做;凡是兒童能夠想的,就應該讓兒童自己想,你要兒童怎麼做,就應該教兒童怎麼學,鼓勵兒童發現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教學游戲化;教學故事化,分組教學等。
活教育的方法: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他認為「做」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因此也是「活教育」方法論的出發點。陳鶴琴在強調做的同時,還強調思維的作用。重視室外活動,著重於生活的體驗,以實物為研究對象,以書籍輔佐教材。
⑺ 名詞解釋:活教育的方法
該怎樣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活教育」,也就是教育家陳鶴琴提出的該怎樣「活教書」「教活書」「教書活」。具體為在教學中如何注重目標性、生活性、自然性、社會性、環境性、綜合性和靈活性。 下面,我結合我教孩子的實際教學活動,總結幾點教育案例供參考哈。
一、注重親自然親社會,
多帶孩子在大自然去發現知識。例如,春天裡,讓孩子去尋找發現「春姑娘」的樣子,自己去總結季節特徵。去放風箏,感知什麼是風。在大海里游泳,知道什麼是浮力。打雪仗,發現雪、冰、水的物理變化關系。在超市、銀行、公園、影院等,了解社會角色,培養規則意識。這就是環境就是大的教科書,環境即教育,無處不教育啊。
二、在做中學,在玩中學,游戲成為最主要的教學形式。
比如,學習生活技能,那我們就真正的一起去「包餃子」,去洗衣服,去比賽「系扣子」「拉拉鏈」「系鞋帶」。學習音樂中的強弱就用手指逐漸減少的拍打游戲。即使是玩撲克牌,都能使孩子主動認識數字,建立數的概念,培養觀察分析能力。
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孩子主動學,注重探究活動
被動的學習,宣讀課本,就不如把問題交給讓孩子,讓孩子自己尋找答案。比如孩子對螞蟻感興趣,那就以此培養他們的探究欲,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觀察「螞蟻是什麼樣子,都會干什麼」
四、注重主題教育,將品德、語數、社會、科學、藝術等各學科圍繞主題相關聯,互滲透,讓孩子的教育均衡全面發展。比如,「過春節」的教學活動,就可以讓孩子從多種渠道講講春節都有哪些習俗,還可以組織個小聯歡會,讓孩子創設場景,排練節目分組合作等等。
總之,活教育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受教育者活讀書、讀活書、讀書活。切忌宣讀課本,教死書。
贊同9
2條評論
⑻ 陳鶴琴活教育 教育內容是什麼
陳鶴琴活教育的內容為要了解兒童心理,認識兒童,才能談到教育兒童,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活教育」的課程是把大自然、大社會做出發點,讓學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會去學習。
「活教育」教學方法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一原則,是脫胎於杜威當年在芝加哥所主張的「做中學」,但比較杜威的主張更進了一步,不但是要在「做」中學,還要在「做」中教,不但要在「做」中教與學,還要不斷地在「做」中爭取進步。
(8)活教育全兒童是指什麼擴展閱讀:
活教育的教學原則:
(1)凡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2)凡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
(3)你要兒童怎樣做,你應當教兒童怎樣學;
(4)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5)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
(6)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
(7)比較教學法;
(8)用比賽的方法來增進學習的效率;
(9)積極的暗示勝於消極的命令;
(10)替代教學法;
(11)注意環境,利用環境;
(12)分組學習,共同研究;
(13)教學游戲化;
(14)教學故事化;
(15)教師教教師;
(16)兒童教兒童;
(17)精密觀察。
⑼ 簡述陳鶴琴活教育理論
陳鶴琴是現代兒童教育奠基人,他提出的「活教育」,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全新的觀點,在我的理解來看,這是一種辯證的思維。
說句不好聽的話,如今的教育,缺乏很多實用主義的內容,很多走上社會的人感慨,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很難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而「活教育」則充分體現了一個「活」字,它讓學生們盡量利用手、眼、口、鼻去感觸,利用大腦去思考,這是一種對真實事物的接觸和思考,從而更有利於學生的吸收和實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