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
當老師要給予幼兒一個知識經驗內容分時候,一定要心中有明確的計劃。要有一個大的高位目標,並且要有一個切合幼兒的具體小目標。這就需要老師充分的研究學科,理解幼兒年齡特點,才能夠更好的實現。使自己給予幼兒的內容是豐富有價值分量的。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修養,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多年在一線引導幼兒學習,但是如果想要使自己做的東西更有價值,使幼兒獲得的內容更加飽滿豐富,就要提高自己對各學科的理論知識和認識。 新《綱要》第三部分強調: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以前的教育是由教師選定內容,設置好活動的各個環節,「填鴨式」地灌輸給幼兒,不管幼兒是否對教育內容感興趣。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忽略了幼兒的真正感受,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限制了幼兒想像、創造力的發展。在新《綱要》中明確了應將幼兒教育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系,教育要利用生活,強調要通過生活進行。比如:「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教育內容、教育活動生活化,是《綱要》的一個基本理念,遠離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絕不可能促進幼兒的發展,讓幼兒主動地學習,充分的發揮主體性。 舉個例子來說:一次,我們參與幼兒園的教研活動,研討中班老師在引導幼兒製作陀螺的過程,能否為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持。活動後中班老師在自我反思中提到:今天的活動沒有很好的完成目標,因為,在小組學習中只有兩位孩子製作的陀螺成功了,其他小朋友的陀螺因為中心點和固定點的問題,影響了旋轉速度,所以都沒有成功。結合教師的反思,園長抓住了「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成功的標準是什麼?」這樣兩個關鍵性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老師們開始關注和分析孩子們的作品通過認真地觀察分析、操作嘗試孩子們的作品,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結論,作為中班孩子很難有意識的將中心點的確立與轉速建立聯系教師不應該用成人的標准要求孩子。他們能把陀螺的平面圖立體化就是成功了。當我們又提出「為什麼孩子認為自己做的陀螺是假的,做好後誰也不急於玩」的這一問題的時候,教師的關注點由作品又開始轉向孩子,有的老師提出「雖然每一位孩子的陀螺製作成功了,但是為什麼從孩子們表情和行為上看不到他們快樂?他們感受到快樂和成功了嗎?」這位老師的話,引發了大家的共鳴和深入的思考,通過分析,大家認為這主要源於教師在每個孩子做完陀螺後,都要讓孩子與買來的陀螺對比一下,看一看誰轉的時間長,誰轉的速度快,以引導幼兒關注陀螺的平衡點和固定點……由於教師的期望與孩子的自主探究水平和原有經驗形成明顯落差,所以這種做法直接帶給孩子的就是不成功的感受。為此,作為教師應該因人而異,使得能夠把陀螺做出來的孩子、能夠使陀螺轉起來的孩子以及不僅轉起來而且轉得好的孩子都有成功感。教研活動圍繞「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這一生動的問題展開討論,伴隨著老師們由不成功—到成功——再到不成功的疑問。引發了教師思想觀念上的一個又一個的認知沖突,它幫助老師們由只關注教育目標,到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再到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直至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它不斷地引導著教師逐漸走向孩子、走進孩子。 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繫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只有不斷的更新兒童觀,才能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教育觀點,使之符合新時代對兒童的需要,才能保證我們的教育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全面和諧的發展。一、活動「做中學」,兒童促發展兒童是一個全方位不斷發展的「整體」的人,應尊重並滿足兒童各種發展的需要。活動對學前兒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不論是嬰兒期,還是在幼兒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動卻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所謂操作活動,就是兒童通過與物體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發展。兒童在做中學,做中成長。通過動手操作,兒童逐漸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掌握基本的概念。在我設計的科學活動「紙的吸水性」中,請五歲的幼兒說出塑料紙、紙巾及列印紙等各種不同質地紙的吸水性時,幼兒難以憑空想像,這時,如果我們請幼兒分別在不同的紙上滴上一到兩滴清水,請幼兒邊操作邊觀察,很快,孩子們得出了結論:塑料紙和列印紙不具有吸水性,而紙巾具有吸水性,這樣的答案是通過孩子自己操作得出的,不但容易理解,而且不易遺忘。所以,在針對很多抽象問題的理解時,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煩,不要省程序,所謂「做中學」就是說的這個道理。二、活動「游戲化」,快樂伴成長兒童期也叫游戲期,游戲既是兒童的一項重要權利,也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可以通過游戲學習和成長,其能力水平也是在游戲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幼兒的日常活動中,游戲分很多種,如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等等,面對多種多樣的特色游戲,作為教師,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游戲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將游戲巧妙地貫穿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在日常帶班中,我們經常運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幼兒要表現好,如「請坐好!」「不要再動了。」「誰的眼睛還沒有看著老師?」……似乎這樣的話經常出自我們的嘴邊,但有時過多的說服教育會讓我們事與願違。試一試:再想請全班幼兒都坐好時,開展一個「小木人」的游戲;當有個別小朋友在課堂上竊竊私語時,我們不妨通過「小靈通」、「一休哥」的角色引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在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活動時,教師經常以游戲的口吻來引導幼兒去做事情,「小貓靜悄悄的去喝水」、「小兔子快速回到小椅子上」、「一起學做講衛生的小花狗」等等。簡單的一兩句游戲語言,就會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會讓其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命令、是要求,而是在玩,並且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玩,逐步建立良好的常規,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在這十幾年們的教育教學中,我感悟到:成人要多為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不僅要保證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發展的需要,還要給他們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要注重個別差異,對兒童個性的尊重和自由的發展是培養兒童創造性的前提。兒童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我們應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應最大限度的發展兒童的潛力。這些潛能必須在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下才能挖掘出來,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所以,我們對兒童觀應有正確的認識,應樹立科學的兒童觀。 金老師2011.3
② 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家長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培養孩子:
1、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成長環境。
例如:當孩子做錯事或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家長千萬不能給他施加壓力,要以寬容、理解的心態去認可並鼓勵孩子,告訴他一次失敗並不代表永遠失敗,方法總比困難多。
2、鼓勵孩子多參加以班、組為單位的智力競賽、體育比賽等。
例如:拔河、百米接力賽、辯論賽等團體活動,讓孩子在平等的競爭氛圍中,學會如何與同伴默契配合,懂得把集體和個人的力量相融合。這樣既能鍛煉孩子的能力,又能提高孩子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還能使孩子奮發向上。
3、善於發掘孩子的特長,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優勢,提高自信心,從而激發進取心。
例如:孩子喜歡打籃球,可讓孩子多與朋友、同學一起進行比賽,強化自身的優勢,提高自信,激發進取心,再讓孩子把這種上進心轉移到學習上去。
4、幫助孩子尋找一個適合他奮斗的目標,激發孩子的進取心。
例如:這次考試考了班裡的30名,那下次設定的目標是班裡的20名。通過設定目標、制定計劃,改善自身不足,不斷努力和奮進,從而到達目標。
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③ 教師應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1、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2、發展幼兒正確運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進其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動手能力,發展智力。
3、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務、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4、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
④ 舉例說明幼兒教師應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首先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一個老師的道德意識,在很多時候,也許比知識更重要。所以我覺得,一名老師,首先講的不該是智商有多高,排在首位的,應當是道德。「德高為范,學高為師!」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師德則顯得尤為重要!也許有人會認為幼師是最輕松的一項工作了,成天只要和孩子唱唱跳跳、鬧鬧玩玩就可以了。殊不知幼兒期是形象記憶、好模仿時期。同伴、成人的一言一行,對於他們都是新奇的,並且回有意無意的去模仿。尤其幼兒在4—6歲時,權威對象從父母逐漸轉移到老師身上,對於老師的一舉一動都相當崇拜。所以幼師更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一個好的榜樣,才識成功的開始。 還有要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業務水平。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承擔著人類的思想文化傳播,培養新生一代的艱巨任務。俗話說的好「根深才能葉茂」,以前的教育觀念是:「教師給孩子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是,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們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新課改理念指出,教師僅有一桶水是不夠的,已經遠遠的不能滿足新時代幼兒的需求了。我們要讓自己成為一支清泉,泉涌不斷。而教師要讓自己成為活泉的唯一方法就是:不斷的學習、創新,了解和吸收多元化的信息,勇於更新各種觀念,變更思維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競爭,滿足時代對教師職業提出的新的要求。如今已經是知識經濟、學習化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和心理學也有很大的發展,對幼兒成長的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孩子,反思自己的行為,力爭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 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最重要的還是要有愛心、耐心、細心、恆心和誠心。幼兒園的孩子像剛出生的嫩苗,需要老師的呵護與培養。老師要像母親一樣,傾注全部的愛,關懷孩子們的成長,這種愛是無私的,每當孩子在生活中或學習上取得一點進步,我們都應感到非常的高興。因為每個孩子都是母親的寶貝,都需要母親般的關愛,在幼教工作中只有將幼兒園的孩子當著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他們,關心他們,這樣幼兒的身心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所以,愛心是一筆無形的資產,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一種寬容和體貼,是一種責任和追求,是一種無私的奉獻。 耐心,幼兒教師引導幼兒時要有耐心。孩子的理解思維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很多事情都要反反復復,不厭其煩的去教育、引導他們。他們才能接受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見到老師要問好,不要隨地丟垃圾,上課有事要舉手說話等等,單單一遍他們是不會記住的,接受的。只有天天講,天天說,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細心,幼兒教師的觀察一定要細心,每個幼兒都有他獨特的個性與性格,教師要根據不同性格的孩子實施不同的引導方式。對於性格內向的小朋友要不斷的鼓勵他們,這樣他們才能放開自己。對於活潑調皮的孩子需要老師隨時提醒,他們才能管好自己,做自己該做的。 恆心,幼兒在幼兒園獲得知識,可以提高他的智商,受到良好的品行訓練,可以培養他的情商。科學合理的常規教育,是幼兒獲得情商的重要途徑,再加之持之以恆的常規培養和訓練,更有利於幼兒全面發展。 實踐證明:一個好習慣助你一生發展。從幼兒入園的第一天起,就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能力對幼兒進行常規訓練。內容有自理能力、良好行為,交往與合作等。從如何吃飯、入廁,到自己正確地穿脫衣服鞋子;從坐享其成的「小皇帝」到主動關注他人;從互相幫助到共同分享。需要教師反復地激發、引導、鼓勵,不厭其煩地督促、訓練,把瑣碎的工作做好,把每一個細節做精。 誠心,有的家長對老師的不信任和對幼兒園工作的不了解,有時會對老師產生誤會。老師就要有「忍辱負重」的心態,以大局為重,向家長做好解釋,用熱情地態度,扎實地工作,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家長,贏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去年,我教的一個班一個幼兒上課時被另一個孩子撞倒了,胳膊上擦破了點皮。放學後,我及時和家長取得了溝通,做了自我批評,向家長做了詳細的解釋,家長盡管心疼孩子,但也沒說什麼。後來聽別的老師說,這位家長特厲害,前年他的孩子臉上被其他小朋友抓了個指印,她大鬧了一場,還把當時的任課老師告到了園長那裡。因些,要以一顆誠心,及時和家長取得溝通,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俗話說的好「根深才能葉茂」「水厚方能負大舟」。教師是一個永遠趨向於完美卻永遠達不到完美的群體。只要我們給予了孩子們所要的,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付出了我們該付出的,活出了自己的精彩,我們就是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
⑤ 怎樣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兒童的心理發展中,榜樣的力量非常重要。父母的影響至關重要。只要父母按照社會角色行使了自己的責任和義務,相信孩子的人格形成在父母的影響下,特別是在關鍵期內,很重要。
⑥ 如何正確樹立幼兒的教育觀
一、重視科學的兒童觀
准確地了解兒童的需要和特點,從而正確地認識兒童,這是實施兒童教育的前提。兒童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動、喜歡模仿、愛玩、愛交往,他們的記憶、思維、想像具有形象性、不隨意性等特點。而我國傳統兒童觀不重視兒童的地位,認為兒童與成人相比,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無知。於是相應的教育是,把成人世界的東西搬到兒童腦瓜里去。也有一種兒童觀,它認為兒童有他自己的世界,有他自己的不同於成人的生活。於是就認為,先弄清兒童喜歡做什麼,喜歡學什麼,然後就讓他們盡興地學。前一種教育是成人世界的知識、技能教給兒童,必然使兒童過一種小大人的生活。我們已經知道,兒童有他自己的世界,有他自己的生活,他在他的世界裡如魚得水。但讓他過成人的生活,便是趕魚出水,趕鴨子上架。這是對兒童的無理催逼,盡管成人可能是出於愛意、善意,即便如此,也是好心辦壞事,是拔苗助長。在這種情況下,兒童被迫學習不感興趣的東西,他是被動的的學習者。而在後一種情況下,兒童可以依其天性,作為一個「探索者」、「思想家」、「夢想家」來生活和學習,他是一個主動的快樂的學習者。後一種學習不但可以使兒童體驗到幸福,而且更容易達成教育目的,更容易將兒童培養為未來社會健康的成人。
二、以「玩」為中心的教學觀
對3至5歲的幼兒來說,玩就是學習。在無拘無束的玩耍中,幼兒不僅豐富了觸覺經驗、聽覺經驗、視覺經驗、味覺經驗,還學會了學習,同時也培養了幼兒健康的身心。對幼兒來說,玩就是生活的全部。玩給了幼兒自由的空間和適當的環境,使幼兒可以自發性地玩耍,從而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進而拓展創造力,發揮想像力,發展潛能。這些因素既起源於生活,又可促使幼兒在玩中快樂的學習。例如律動《小鳥兒》,我和幼兒分別扮演角色鳥媽媽和小鳥兒,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創設「藍天白雲」的意境:「在一片蔚藍的天空里,鳥媽媽帶著小鳥們學飛。」幼兒聽著音樂,跟著我有時學小鳥飛,有時學小鳥跳。在學的過程中,看到某幼兒手的動作不對就說:「哎呀,我的小鳥怎麼啦?翅膀抬不起來,飛不動了?」這時幼兒就知道自己手的動作不對,很快就自覺改過來了。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沒有重點講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過玩與學巧妙結合,使幼兒身臨其境,從中獵
取情趣和美感。不僅使幼兒學會小鳥飛的動作,還大大提高
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三、引導幼兒積極探索問題的教學觀
幼兒發現新問題的途徑較多,他們可以從教師的教學中發現問題,也可以從客觀事物的觀察中找到新問題,有時還能夠從一些活動中發現問題。凡是他們感到新奇的事物,幼兒一般都會表現出一種要求探索的慾望。如看一看、摸一摸、聽一聽,甚至他們還會把一件新玩具拆開研究其中的奧妙。所以教師應該保護幼兒這種探究問題的行為,鼓勵他們積極地發現問題並大膽地提問。對於幼兒的探索性行為中提出的問題,教師不可加以限制,而應該正確引導及回答這些問題。在回答幼兒的提問要做到及時性。即對幼兒的提問應該不失時機地立即給予回答,除了教師暫時無法回答的問題,一般都應該在幼兒提出問題後馬上回答才能使幼兒的求知慾望得到滿足。如果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馬上回答不出來,則應該告訴幼兒「讓我想一想,等一會兒我想好了再告訴你。」由於幼兒所提的問題往往是復合性問題,即一個問題中包含著多方面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逐一地正確回答。也就是說教師的回答必須是准確無誤的,既不能隨意輕率、錯誤地回答,也不能以似是似非的答案使幼兒無法理解。
四、科學對待」玩皮心」重幼兒的教學觀
用科學的態度看待」玩皮心」重的幼兒。幼兒的許多行為與普通幼兒的表現沒有什麼兩樣,只是有些程度上更強烈一些;並且許多」玩皮心」行為有其可貴之處,蘊含著積極向上的因素;如好玩、好動、好問是探索求知的表現,不聽話反映出有主見,好爭斗體現有進取心,「惡作劇」蘊藏著創造性等等。當然,如果這些表現不分場合、時間,而且強度過大,我們必須進行引導與教育。從幼兒生理發育特點看,幼兒大腦皮層尚未成熟,興奮過程大於抑制過程,大腦對動作、各器官的控制精確性還很差。因此,幼兒表現出來的多動、精力充沛、自製力差、常做出意想不到的事等行為就是很正常的。從幼兒心理發展特點看,3―4歲幼兒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反抗期」。隨著自我意識和各種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幼兒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興趣,自尊心強,獨立意識明顯,對成人的要求不再那麼百依百順,有時甚至會反抗、頂撞。這在習慣於幼兒聽從自己命令的成人眼裡無異於「叛逆」。成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往往不加考慮而加以壓制。如果我們能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就會對幼兒的這些行為進行積極引導,促進幼兒健康地發展。
愛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人都渴望被理解和尊重,調皮的幼兒也不例外。實踐證明,被成人厭棄的幼兒,常自暴自棄,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比如,有些玩皮兒童,他們喜歡搗亂,活動時常打打鬧鬧,這往往是由於我們對他付出的愛及關注不夠,他們中有的想通過搗亂、打架來引起老師的關注,獲得老師的愛。因此,對於調皮兒童,教師更不應該吝嗇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兒童。」那麼,只要教師能給幼兒無私的愛,公正的愛,教育那些「調皮幼兒」就不再困難了。
⑦ 談談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不僅是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也是人生發展過程的一般規律。育人為本,也是中華民族的組訓,子不教,父之過,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都說明從小抓住人教育的重要性。按照現代發展心理學的觀點,在人的一生中,個性,氣質,興趣,自尊,要素是人生成功與失敗的最關鍵要素啊,這些都是在英勇啊時期形成並穩定的,所以遇人必須從娃娃抓起。
第二點是家庭教育造就了獨生子女特殊的一個人格傾向,新出現的父母是這樣長大的,從小被珍惜,被寵愛是普遍現象。尤其是6+1家庭,雙方父母以自我為中心,本來是英娃的特質,但是兩代人更加突出,從小內心孤獨,缺乏玩伴。社會形成較晚,智商較高智商要素發展不均衡,情緒不穩定,合作分享意識差。不看重負的重擔,成龍成風是整個家庭的一個期盼,各種補習班,培訓班分有分至杳來。有的甚至兩歲母語還沒有真正學會就上來外語班,從小呼市做人教育,甚至文化中誰家欺負的孩子家長還有報復心裡從小忽視規范的獨立人格養成不知尊長不做家務在孩子的認知里是理所當然孩子進入小學,中學後提出更高要求,當滿足不了孩子會理直氣壯的說,家長過時,可以說部分孩子不是全部發展不平衡的。
三是學校包括幼兒園被動教育影響了一些人,第一家庭送來的孩子,無論是個性優良或者是個性不良。都有一群支持者,少部分冷漠的家長為孩子在校吃灰總是真的不眠不休,老師成了罪人第二,重視教育,不尊重教師的現象存在,一方面把老師抬得很高,為人師表。你方便筆試教師的地位,尤其是對小學教師第三過渡,父親評價教師以篇概全。那麼首先的話,我覺得作為一個兒童在學校讀書的話,應當樹立良好的一個價值觀,人生觀,科學觀。
⑧ 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
當老師要給予幼兒一個知識經驗內容分時候,一定要心中有明確的計劃。要有一個大的高位目標,並且要有一個切合幼兒的具體小目標。這就需要老師充分的研究學科,理解幼兒年齡特點,才能夠更好的實現。使自己給予幼兒的內容是豐富有價值分量的。這就需要老師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修養,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多年在一線引導幼兒學習,但是如果想要使自己做的東西更有價值,使幼兒獲得的內容更加飽滿豐富,就要提高自己對各學科的理論知識和認識。 新《綱要》第三部分強調: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以前的教育是由教師選定內容,設置好活動的各個環節,「填鴨式」地灌輸給幼兒,不管幼兒是否對教育內容感興趣。千篇一律的方式方法忽略了幼兒的真正感受,嚴重影響了幼兒的學習興趣,限制了幼兒想像、創造力的發展。在新《綱要》中明確了應將幼兒教育與幼兒生活緊密聯系,教育要利用生活,強調要通過生活進行。比如:「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體驗與教師、同伴共同生活的樂趣……」教育內容、教育活動生活化,是《綱要》的一個基本理念,遠離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絕不可能促進幼兒的發展,讓幼兒主動地學習,充分的發揮主體性。 舉個例子來說:一次,我們參與幼兒園的教研活動,研討中班老師在引導幼兒製作陀螺的過程,能否為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有效的支持。活動後中班老師在自我反思中提到:今天的活動沒有很好的完成目標,因為,在小組學習中只有兩位孩子製作的陀螺成功了,其他小朋友的陀螺因為中心點和固定點的問題,影響了旋轉速度,所以都沒有成功。結合教師的反思,園長抓住了「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成功的標準是什麼?」這樣兩個關鍵性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老師們開始關注和分析孩子們的作品通過認真地觀察分析、操作嘗試孩子們的作品,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結論,作為中班孩子很難有意識的將中心點的確立與轉速建立聯系教師不應該用成人的標准要求孩子。他們能把陀螺的平面圖立體化就是成功了。當我們又提出「為什麼孩子認為自己做的陀螺是假的,做好後誰也不急於玩」的這一問題的時候,教師的關注點由作品又開始轉向孩子,有的老師提出「雖然每一位孩子的陀螺製作成功了,但是為什麼從孩子們表情和行為上看不到他們快樂?他們感受到快樂和成功了嗎?」這位老師的話,引發了大家的共鳴和深入的思考,通過分析,大家認為這主要源於教師在每個孩子做完陀螺後,都要讓孩子與買來的陀螺對比一下,看一看誰轉的時間長,誰轉的速度快,以引導幼兒關注陀螺的平衡點和固定點……由於教師的期望與孩子的自主探究水平和原有經驗形成明顯落差,所以這種做法直接帶給孩子的就是不成功的感受。為此,作為教師應該因人而異,使得能夠把陀螺做出來的孩子、能夠使陀螺轉起來的孩子以及不僅轉起來而且轉得好的孩子都有成功感。教研活動圍繞「如何看待孩子的成功」這一生動的問題展開討論,伴隨著老師們由不成功—到成功——再到不成功的疑問。引發了教師思想觀念上的一個又一個的認知沖突,它幫助老師們由只關注教育目標,到關注孩子的行為表現,再到關注孩子的心理感受,直至關注孩子的個體差異,它不斷地引導著教師逐漸走向孩子、走進孩子。 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繫到祖國的前途和命運,只有不斷的更新兒童觀,才能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教育觀點,使之符合新時代對兒童的需要,才能保證我們的教育有效地促進兒童的全面和諧的發展。一、活動「做中學」,兒童促發展兒童是一個全方位不斷發展的「整體」的人,應尊重並滿足兒童各種發展的需要。活動對學前兒童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不論是嬰兒期,還是在幼兒期均如此。而操作活動卻是兒童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所謂操作活動,就是兒童通過與物體的相互作用而獲得發展。兒童在做中學,做中成長。通過動手操作,兒童逐漸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掌握基本的概念。在我設計的科學活動「紙的吸水性」中,請五歲的幼兒說出塑料紙、紙巾及列印紙等各種不同質地紙的吸水性時,幼兒難以憑空想像,這時,如果我們請幼兒分別在不同的紙上滴上一到兩滴清水,請幼兒邊操作邊觀察,很快,孩子們得出了結論:塑料紙和列印紙不具有吸水性,而紙巾具有吸水性,這樣的答案是通過孩子自己操作得出的,不但容易理解,而且不易遺忘。所以,在針對很多抽象問題的理解時,我們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不要怕麻煩,不要省程序,所謂「做中學」就是說的這個道理。二、活動「游戲化」,快樂伴成長兒童期也叫游戲期,游戲既是兒童的一項重要權利,也是幼兒的主要活動,幼兒可以通過游戲學習和成長,其能力水平也是在游戲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幼兒的日常活動中,游戲分很多種,如角色游戲、結構游戲、表演游戲、智力游戲、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等等,面對多種多樣的特色游戲,作為教師,我們一方面要認識到游戲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將游戲巧妙地貫穿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在日常帶班中,我們經常運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幼兒要表現好,如「請坐好!」「不要再動了。」「誰的眼睛還沒有看著老師?」……似乎這樣的話經常出自我們的嘴邊,但有時過多的說服教育會讓我們事與願違。試一試:再想請全班幼兒都坐好時,開展一個「小木人」的游戲;當有個別小朋友在課堂上竊竊私語時,我們不妨通過「小靈通」、「一休哥」的角色引導,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在組織幼兒一日生活活動時,教師經常以游戲的口吻來引導幼兒去做事情,「小貓靜悄悄的去喝水」、「小兔子快速回到小椅子上」、「一起學做講衛生的小花狗」等等。簡單的一兩句游戲語言,就會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養成良好的習慣,不會讓其感到自己做的事情是命令、是要求,而是在玩,並且是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玩,逐步建立良好的常規,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在這十幾年們的教育教學中,我感悟到:成人要多為兒童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不僅要保證身體的正常生長發育發展的需要,還要給他們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要注重個別差異,對兒童個性的尊重和自由的發展是培養兒童創造性的前提。兒童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我們應提供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應最大限度的發展兒童的潛力。這些潛能必須在適當的環境和教育的條件下才能挖掘出來,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所以,我們對兒童觀應有正確的認識,應樹立科學的兒童觀。
⑨ 教師應如何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我以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正確的兒童觀,比如:孩子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健全的,但作為老師就要設身處地地去為孩子想,如何糾正他們的缺點和不足。一採取引導的方法,二採取比較的方法,三採取表揚的方法。應盡量減少批評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