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留守兒童六個一的內容是什麼
擴展閱讀
同學怎麼寫協議書 2024-09-30 02:55:03

留守兒童六個一的內容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5 07:57:11

① 農村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包括哪些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全面掌握本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現狀,找准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並提出解決措施,近期,湖南湘陰縣採用問卷、訪談等形式,對縣城城南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作專題調研。

一、基本情況

此次調研以湖南湘陰縣城南地區6個鄉鎮為主要
區域。為確保調研的針對性和典型性,調研對象主要是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年齡分布在7-16歲之間。通過對城南地區各中小
學共10680名學生的調查,發現其中有留守兒童近6000人,佔56%。其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4409人,佔41%,雙方外出打工的有1858人,
佔17%,單親家庭427人,佔4%。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非常龐大,總體比例偏高。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親情缺失,性格叛逆。留守兒童均「十分想
念父母親」,但幾個月、一年甚至幾年見不到父母親是家常便飯。長期得不到父母親的撫慰與關懷,這些孩子往往焦慮緊張,暴燥叛逆,不服臨時監護人和老師的管
教。如有一初三學生,父母離異,在外打工長年不回,寄住在伯父家。該生抽煙、喝酒成癮,沉迷網路,性格暴燥,經常聚眾打架斗毆,上課時隨意進出教室,為所
欲為,老師對其批評教育,他頂撞威脅。像這樣的學生,學校老師看在眼裡痛在心裡,但也無能為力。

二是道德滑坡,價值扭曲。由於父母外出務工,
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心理上對孩子有歉疚,總是以金錢來彌補,使得一些留守兒童養成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如一個初一女生,今年才14歲,但抽煙、喝
酒、趕時髦,上個月從家裡拿走200元,到縣城做了頭發,發型怪異,根本不聽老師勸解,據老師反映,她經常作文不動筆,寫情書卻很專業,從網上抄摘下來的
情書就有厚厚的一本。這樣的學生確實令老師束手無策。

三是不愛學習,不守規章。臨時監護人往往重養
輕教,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全部推到學校方面,教育渠道單一,缺乏家庭、社會的配合,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這些留守兒童,不愛學習、不守規章,長期尋釁
滋事,同學之間打架斗毆事件時有發生。現在學生之間打架,動不動就是鐵棍、砍刀。袁家鋪中學有兩個初三女生與同學發生口角,糾集十幾個同學哥們手持鐵棍,
課間在校園內打架,將一女生額頭砸開六厘米寬的口子。事後,學校調查,她們拒不承認,說是不小心摔的,經班主任反復盤問,才說出實情。

四是管理空檔,早戀成風。留守兒童缺失親情,
缺乏安全感,他們一方面尋求親情,尋求保護,另一方面管理空檔,他們行為自由,行事懵懂,早戀成風。某中學二年級一男生和一女生,父母均在外打工,由奶奶
照管。開學不久,男生的奶奶來學校反映,稱有一女生經常留宿他家,不聽勸阻,同時男生威脅其奶奶不許說出去,否則他們將離家出走,留宿時間長達一個多月,
男生的奶奶在萬般無奈之下才來求助學校。

五是監護不力,存在安全隱患。在留守兒童中,
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安全監管,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
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脫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如2009年暑假期
間,湖南省湘陰縣界頭鋪中學的留守學生周某,在河邊玩耍時不慎掉入水中,溺水身亡。

三、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
育作為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系學校和學生的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的正確教育和
指導有極大的關系。一是在增加經濟收入與子女教育之間取捨失衡。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了土地,到城市務工謀生。他們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
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就學、教育之間產生沖突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
教育意識的原因。絕大多數農民沒有認識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資,而認為其是最大的負擔。二是家長(或監護人)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形成巨大落差。外出
務工的家長整日忙於打工,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就更少了,監護人由於年齡、文化、身體和精力等方面的綜合
因素,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僅限於讓孩子完成作業,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時期的中小學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
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二是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展不
相適應。
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
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設專門的心
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
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展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四、對策與建議

妥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對於提高全民素質、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成長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是政府應積極作為,加強主導。政府的責任主
要是在政策層面上採取措施。一是要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保證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強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和合格學校的建
設。二是要推進政策的完善配套。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特別是要杜絕網吧和游戲廳接納未成年學生的行為。三是要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發展農村寄宿制學
校,讓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在學校,是解決留守兒童系列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應盡職盡責,擔當使命。學校在解決農
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應擔當「主角」。首先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學校應主動承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其次要注重培育
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對老師進行相關心理指導培訓,使他們有能力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定期聘請有關專家為學生講授青
春期健康知識。通過老師與學生對話,幫助學生坦然面對成長的煩惱,對遭遇挫折或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心理撫慰,特別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孤僻、膽怯、冷淡等心
理,以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缺失。再則要努力架起暢通的家校橋梁。要組織老師多走訪留守兒童家庭,指導家長或親屬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兒童家校聯系
卡,利用現代發達的信息通訊工具,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除此,學校還可以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形成合
力。

三是家庭應善於作為,履行職責。家庭教育是啟
蒙教育,也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於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意識。家庭的教育直接影
響到孩子的成長,思想教育不好,就是危險品,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極大,父母有責任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心靈的溝通。關心孩子,要從
「心」開始。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們心裡想些什麼,需要什麼,不但要當好父母,還要當好孩子們的知心朋友。長期在外的父母應充分利用電話
定期和孩子進行溝通,對其進行教育。留守兒童的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愛國愛民、尊老愛幼、勤勞節儉等優良品德,以身示範。

四是社會應奮力敢為,形成合力。加強社會教育
組織或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其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作用,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互補共生。要構建監護體系。構建一支農村留守
兒童教育和監護隊伍。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引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讓更多的農民就
近務工。鼓勵幫助農民返鄉創業,使父母雙方或一方能留在家裡,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好出路和長久之計。

② 留守兒童幫扶內容

留守兒童幫扶內容有:留守兒童個人的愛好特長,身體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與父母和監護人的關系,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性格類型及特徵,氣質類型及特徵,個性心理有哪些特徵,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等。
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數量超過了5800萬人。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父母同時外出。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託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
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獨特的社會問題,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又一障礙,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已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九條 學校應當關心、愛護未成年學生,不得因家庭、身體、心理、學習能力等情況歧視學生。對家庭困難、身心有障礙的學生,應當提供關愛;對行為異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應當耐心幫助。
學校應當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建立留守未成年學生、困境未成年學生的信息檔案,開展關愛幫扶工作。
第四十三條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設置專人專崗負責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指導、幫助和監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建立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的信息檔案並給予關愛幫扶。

③ 基層黨支部"六個一"活動具體指的是什麼

組織一次大走訪活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要把轄區范圍內的走訪活動作為徵求意見的重要形式和轉變作風的實際舉措,挨家挨戶走訪,做到「走訪不落一戶、宣傳不少一人」。同時,通過召開座談會、發放徵求意見表等形式,廣泛了解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問題和需要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要認真填寫《入戶走訪記錄卡》,並對徵求到的意見建議進行認真梳理,作為對照檢查和整改落實的重要依據。

開展一次志願服務。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要把「最需要幫助的人能夠得到幫助」作為重要目標,以生活困難群眾和老年人、殘疾人、下崗職工、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為重點,認真開展志願服務,切實做好「雪中送炭」的事情。要擴大群眾服務覆蓋面,黨組織書記帶頭服務,黨員發揮個人優勢和技能特長,針對不同群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服務,在服務中拉近與群眾的感情,增強黨員意識。基層黨組織要建立志願服務台帳,真實記錄和反映黨員幹部服務群眾的過程和成效,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和制度,推動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

上一次黨課。鄉科級單位機關和各部門都要到基層開展一次宣講,讓廣大黨員、群眾了解開展活動為什麼、是什麼;組織對基層黨組織書記進行一次全員輪訓,讓他們知道活動做什麼、怎麼搞。每個基層黨組織書記都要切實運用引導式、提問式、啟發式等靈活方式,與黨員進行互動交流,調動參學積極性。動員各級各類下基層鍛煉幹部、大學生村官等,為所在村農民上一次黨課。黨課材料要在基層黨組織存檔備查。

召開一次座談會。每個基層黨組織都要召開一次座談會,座談會由基層黨組織書記主持,全體黨員參加,邀請村(居)民、職工、商戶等群眾代表,離退休老黨員、老幹部,致富能手、民營企業家等列席會議,對學習教育情況進行交流、對徵求到的意見建議進行梳理、對需要改進的工作進行表態。每個基層黨組織都要如實做好會議記錄。

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周密安排,強化督導,確保不走過場;要強化分類指導,根據基層黨組織特點和不同領域黨員的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目標和要求,在落實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實化「六個一」內容和推進方式,增強操作性和實效性;要搞好專題總結,對開展「六個一」活動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進行認真挖掘和總結,及時向市委活動辦反饋。

④ 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的規定內容是什麼

法律分析: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的規定內容是:

1、父母要依法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教育義務。外出務工人員,要盡量攜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中有一方留家照料。

2、暫不具備條件的應當委託有監護能力的親屬或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不得讓不滿16周歲的兒童脫離監護人單獨居住生活,或交由無監護能力的一方共同生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三十四條 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因發生突發事件等緊急情況,監護人暫時無法履行監護職責,被監護人的生活處於無人照料狀態的,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應當為被監護人安排必要的臨時生活照料措施。

⑤ 精神文明中""六個一""五個有""指哪些

六個一:一堂、一隊、一牌、一桌、一傳播、一獻。

五個有:有基層農村家風家訓、有垃圾分類房、有好典型、有好節目、有簽訂推動移風易俗承諾書。

「一堂」就是道德講堂,市級以上文明單位都要建好用好「道德講堂」,引導單位職工在參與中省心修身,知榮明恥。

「一隊」就是志願服務隊,文明單位要成立志願服務隊伍,組織職工廣泛參與關愛山川河流、關愛留守兒童、勸導文明交通等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一牌」,就是在文明單位內部設立「遵德守禮」溫馨提示牌,營造濃郁道德文化氛圍,引人崇德尚善。

「一桌」就是「文明餐桌」,市級以上文明單位都要開展「文明餐桌」行動,引導單位職工就餐不剩飯菜。

「一傳播」就是要求文明單位建有網路文明傳播志願小隊,通過網路傳播文明引領風尚。

「一獻」就是無償獻血,要求市級以上文明單位參加無償獻血人數達到單位幹部職工人數的20%以上。

這「六個一」是文明單位評選的必要條件,目的是引導各單位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落到實處,落到具體項目的實施上。

(5)留守兒童六個一的內容是什麼擴展閱讀:

為深入貫徹中央「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會議精神,羅江縣結合農村現狀,印發《關於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工作的通知》,破除封建迷信,摒棄陳規陋習,整治賭博、涉毒等違法行為,把人情負擔減下來,把新風正氣樹起來。

一、是落實「四個建立」,形成長效機制。通過建立紅白理事會、禁賭禁毒協會、移風易俗文明公約、婚喪嫁娶操辦標准,提出了四提倡、四反對村民新風倡議8條,走出人情消費,走向鄉風文明,實現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形成移風易俗長效機制。

二、是加強「三個宣傳」,引領文明新風。將移風易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風家訓、勤儉節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開展「兩個評議」,推動村民自治。組織開展紅白事和禁賭禁毒效果一年一評議,將評議結果作為各類先進人物、先進典型的推選條件,對有紅白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賭博、涉毒等行為的群眾,取消評優資格。

⑥ 留守兒童每月走訪內容是什麼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所以我覺得在走訪留守兒童時要從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入手。留守兒童因為得不到父母的照顧,所以要關注在生活上是否存在困難。

吃穿住行是否能得到保障。

其次是心理,因為無人照顧,所以孩子在心理上會發生一些變化。

所以要關注心理是否健康,及時給予疏導。

第三是學習,關注孩子是否入學,是否在學習上存在可以幫助的困難。

我覺得留守兒童重點是這三方面的走訪內容。

留守兒童家訪記錄內容:

1、記錄留守兒童的家庭成員,家庭生活。

2、記錄留守兒童平時在家裡在做什麼,留守兒童的心理建設,對媽媽爸爸感情的建立,讓他們感覺到爸爸媽媽是在的,而不是他們孤孤單單的。

3、幫助留守兒童做些爸爸媽媽給他們做的溫暖的事情,幫助他們和爸爸媽媽團聚一次,讓他們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意。

⑦ 「關愛留守兒童」主題的手抄報

標題:關愛留守兒童,共建和諧社會

內容:在我們的周圍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但他們的子女卻留在了農村家裡,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成為兒童中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我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所謂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工作,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
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後,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農村),他們被稱為留守兒童。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為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為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群體中最為突出。
據調查顯示,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為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據2000年五普資料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近2000萬人。有專家推算和保守估計,近年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至少在4390萬以上。在一些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留守兒童在當地兒童總數中所佔比例高達18-22%。父母雙方都外出流動,兒童不能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況在全部留守兒童中超過了半數,比例高達56.17%。因人口流動引發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是監護不力,九年義務教育難以保證。據統計,80%以上的留守兒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監護和親友臨時監護,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理念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家庭和學校監護不力,導致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現象。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於正常家庭兒童,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顯示,進入初中階段以後,留守兒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歲留守兒童的在校率僅為88%。
二是缺乏撫慰,身心健康令人堪憂。據西部某勞務輸出大省在一縣域內的調查顯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幾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兒童與父母通話、通信頻率月均不足1次。由於父母長期外出,留守兒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遇到心理問題得不到正常疏導,極大地影響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隱患,導致一部分兒童行為習慣較差,並且極易產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為失控甚至犯罪的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項調查顯示,19.6%的留守兒童覺得自己不如人,11.4%覺得自己受歧視,9.5%有過被遺棄的感覺。北方某省的一項調查顯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兒童所佔比例已高達20%。
三是疏於照顧,人身安全不容忽視。監護責任不落實,監護人缺乏防範意識,兒童防護能力弱,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公安部門統計數據顯示,被拐賣兒童群體中,第一位是流動兒童,第二位是留守兒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時得到父母幫助,極易釀成嚴重後果。
留守兒童問題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繫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繫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也關繫到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精神,就必須從法律、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

胡迎晨,女,1994年3月出生,蒙城縣葛橋中學九年級(1)班班長。胡迎晨作為一名留守兒童,她一邊讀書,一邊照顧長期卧床不起奶奶,還要靠販賣青菜、喂豬養鴨掙來的錢交每學期的學雜費。她學習非常努力,被評為市級和校級「三好生」。雖然自己的家裡很窮,她卻經常資助比她困難者,帶頭為班裡面臨輟學的同學進行捐款。她品學兼優,樂於助人,主動幫助班裡後進生補習功課。組織班級學生護送患有先天性小兒麻痹症的同學上下課,而且她自己還堅持天天參加。胡迎晨總能對比自己困難同學伸出溫暖的手,無私地給予精神和物質上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