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孤殘兒童教師怎麼樣
擴展閱讀
暑假經典名句有哪些 2024-09-30 05:27:14
不是同學群怎麼找群 2024-09-30 05:09:57

孤殘兒童教師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8-13 16:30:57

① 孤殘兒童護理員一般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孤殘兒童護理員,從事孤殘兒童日常生活照料和護理,並協助專業人員對孤殘兒童進行康復、教育、保健服務的人員。

職業等級《國家職業標准》 規定申報條件解釋和說明:初級孤殘兒童護理員(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1、經本職業初級正規培訓達規定標准學時數,並取得結業證書。

2、在本職業連續見習工作2年以上。

(1)「正規培訓」是指提供經地方省級人社部門或民政部備案批準的技能培訓基地頒發的培訓證書,且證書顯示晉級培訓學時數達180個標准學時(不低於22天);

(2)已經從業人員應提供由所在機構開具的在本職業連續見習工作2年以上的工作經歷證明,提供《職工專業崗位工作年限證明》。

(3)本專業中專在校生在畢業前可申報初級(以學籍注冊為依據)。

② 班裡有位同學有肢體殘疾,還有點心理障礙,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引導

班上有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班主任確實要多付出很多。一般來說,情況比較嚴重的特殊兒童,會被送到特殊教育學校,能夠隨班就讀,相對來說,症狀是比較輕一點的。根據兒童的殘疾類型,班主任老師要做好相應的心理准備。


再次,針對學生的實際表現經常進行評價,以利於形成樂於助人的良好班風。對那些熱心幫助殘疾兒童的學生予以精神的、物質的表揚,對那些有歧視傾向的學生予以適當的批評、糾正。

最後,作為班主任要經常和學生家長進行聯系,對殘疾兒童的家長更要經常進行聯系,了解孩子的表現和困難,向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③ 如何提高兒童福利機構孤殘兒童的心理健康素質

一、福利機構特殊的教養環境對孤殘兒童心理素質的影響
1.機構養育環境對兒童的影響:機構照顧是一種封閉的團體式的照顧。雖然滿足了兒童24小時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要,但這種養育環境,客觀上為兒童營造了一種比較淡化的親子感情關系和氛圍,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三班倒。對於機構中的兒童而言,就像有二到三組不同的父母。兒童的照顧者經常更換,無法為兒童提供持續性的照顧,造成角色缺位或角色沖突。因此機構中長大的兒童缺少家庭生活體驗,缺少與他人正常的依戀關系,缺少感情交流,對兒童的身體、智力以及人格的社會化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約,有相關研究表明,早期失去母親的兒童,且沒有代替母親的人,其身體發育、情緒發展,以及智力發展等方面會出現長期缺陷,這些孩子成人後常常因神經質而變的粗暴、冷酷、沖動等。
2.教養者自身素質對孤殘兒童的影響:機構中的保育員、特殊教育老師等工作人員眾多,受教育程度不同,自身的素質不同,在教學過程中相當於家庭教養中父母「教」與「育」,但他們又集眾多角色,既要擔負著細致入微的病情觀察、生活護理和情感照顧,又要擔負著家長、朋友、教師等多重角色,而不同的教養人員教養方式與教育觀念常會有分歧,易出現不一樣的教養行為,從而使孩子產生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徵,使其心理素質不能健康發展。
3.兒童特點:福利院中的兒童和青少年基本上是入院有期,出院無期。缺乏與外界的交流與溝通,使得福利院的兒童在個體認同、同輩團體方面發生困擾,從而不利於兒童和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與培養。兒童福利院缺少實現社會化所必須的場合和舞台,兒童自身受生理、行為偏差和情緒問題、人格特質所限,影響了兒童可能參與各種社會活動的機會,減少了他們參與社會化的過程與質量,在很多情況下表現也怪僻、孤獨、自私和神經質,而培養不出社會規范的行為,扮演不成社會所期待的角色。
二、提高兒童福利機構兒童的心理素質的方法
1.創造良好的機構教養環境:營造家文化。讓孤殘兒童享受到和正常兒童一樣的呵護和關愛,讓從事兒童福利事業工作者必須做到:尊重兒童,了解他們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需求,把被動的、單純的工作責任,變為主動的、親情的家長責任,從親情的培養到孩子依戀情結的建立讓每個孩子都在工作人員的視線內生活,在保育員的懷抱中長大。創設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用生動有趣的兒童卡通繪畫裝飾牆壁,在不同樓層、不同室區設計不同的主題,激發兒童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活動區設置假山盆景、魚缸、鞦韆椅,在樓道懸掛以孩子活動為中心的圖片和孩子們的作品,增強孩子的主體意識和對「家」的認同感,體會到自己是兒童福利院的小主人,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自豪感。
2.教養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心理素質:「言傳身教」,教養者良好的文化素養、優秀的道德品質,潛移默化、時時刻刻浸透著孩子們的心靈,教養者要用良好的行為去帶動、教化和影響孩子們,要培養他們穩定的心境、開朗的性格。要因人施教,教養者既講民主,又不放縱,多放手、少捆縛,多鼓勵、少責罰,當孩子的意願與教養者不一致時,不要亂用權威,應以說服為主,愛是兒童的基本心理需要,也是造就兒童健全人格的關鍵因素,對孩子尊重但不放縱,關愛但不溺愛。要注重孩子們的全面發展,結合孩子們興趣、挖掘潛力,創造環境,因勢利導,積極鼓勵兒童自我實踐,使孩子們從教養人員長期美好願望中吸取力量,不斷進取,從而促進和維護兒童心理健康。
3.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方式、發揮機構社工專業心理輔導、糾正行為偏差,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培訓專業人員開展新生嬰兒早期撫觸,利用義工資源開展模擬親子的啟蒙教育,有針對性開展小班化結構教育等讓兒童在類似父母的懷抱中享受親情,享受成人懷抱中的安全感,獲得身體接觸帶來的快感,對培養孤殘兒童良好的情商,降低在成長過程中出現心理障礙的機率。行為偏差,其根源可能更多的是孤殘兒童的心理問題,通過社工、心理咨詢師專業介入是增進孤殘兒童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
4.拓展社會活動,融入社會:增加孤殘兒童的社會接觸和社會交流機會,對培養孤殘兒童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極為有效。通過教給孩子們基本社會交往技能,融洽夥伴感情,豐富他們的文體生活,激發他們生活情趣,培養其活潑健康的心理品質。
機構教養環境對孤殘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十分重要,兒童是祖國的未來,關注孩子,尤其是關注孤殘兒童群體是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兒童福利機構的教養人員要正確認識自身價值,在平凡的崗位中融入真情、奉獻愛心,充分認識機構教養的重要作用,利用社會有利資源促進孤殘兒童的心理健康成長。

④ 怎樣才能很好的幫助殘疾兒童

(一)教育行政方面 1.在尊重人權的前提下做好宣傳工作,避免造成殘疾兒童的心靈傷害。 2.提供完善的計劃和充分的時間,讓學校教師和行政人員了解殘疾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行為特徵。 3.選擇人數較少的學校實施殘疾兒童融合教育。 4.每個普通班級中安排一名殘疾兒童,每個學校安排2-3名。 5.安排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工作責任心的教師擔任殘疾兒童所在班級的班主任或任課教師。 6.成立由康復治療和特殊教育等專業人員組成的特殊教育支援服務小組,為普通學校提供咨詢服務,為殘疾兒童提供巡迴輔導。 7.成立專門機構,與相關學術機構合作,研究探討推動融合教育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 8.在教學上提供必要的人力(安排輔助教學人員協助管理殘疾兒童)、物力、財力支持與協助。 (二)學校方面 1. 宣導融合教育理念,培養兒童正確的態度,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2.建立全校性的殘疾兒童報告系統、定期進行殘疾兒童學習能力評估。 3.調整學校的環境設施,建立無障礙環境,保障兒童學習、生活需要。 4.舉辦有關特殊教育的進修活動,加強師資培訓。 5.隨時檢討融合教育的成效,定期評鑒教學成果,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6.成立融合教育推行委員會,統籌解決融合教育相關問題。 (三)教學安排方面 1. 採取彈性評量方式對殘疾兒童進行教學評估,避免使用傳統標准化評量。 2.適度調整普通班級課程、教材,使殘疾兒童能參與其中。 3.對普通教育教師進行特殊教育專業訓練。 4.特殊教育教師和多位普通教育教師組成教學小組。 5.制訂殘疾兒童個別化教育計劃,並組織實施。 6.引導同伴協助與合作學習,協助指導班上殘疾兒童的學習及生活。 7.招募義工或助理員,協助班級教師開展教學活動。 (四)家長方面 1.鼓勵家長應積極參與、扎實做好殘疾兒童家庭教育工作。 2.指導普通兒童家長樹立融合教育的意識,接納殘疾兒童,為殘疾兒童回歸主流社會創造條件。

⑤ 特殊教育教師主要是干什麼的它的就業前景如何

  • 我曾經在殘聯部門工作過,對殘疾人工作,尤其是特殊教育有深刻的了解。下面我從什麼是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教師需要具備什麼條件,特殊教育教師的工作具體有哪些內容,以及特殊教育的就業前景,等幾個方面來回答題主,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特殊教育是面向殘疾人群體開展的教育。

殘疾人群體是一個特殊的困難群體,在我國大約每100個人裡面,就有7個是殘疾人。殘疾人包括肢體殘疾、視力殘疾、聽力殘疾、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等幾個類別,這其中又按照個人殘疾的輕重程度分為重度殘疾(一二級)和輕度殘疾(三四級)。狹義上的殘疾人,是領取由殘聯組織頒發殘疾人證的殘疾人,在我國持證(殘疾人證)的殘疾人約占殘疾人總數的六成。

在這個總量龐大的殘疾人群體中,具有學習能力的、又處於學齡階段的殘疾人不在少數,他們有接受教育的權力,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根據個體殘疾人的具體情況,面向殘疾人群體開設的教育是不同的。比如,肢體殘疾人因為其智力、智商正常,可以和健全人一樣接受普通國民教育,包括義務教育、學歷教育,一般採取的是隨班就讀方式入學,任何學校和教育部門不得無故拒絕肢體殘疾人就讀。

對於視力和聽力殘疾人,盡管其智力正常,但由於存在視聽功能障礙,無法和健全人一樣交流,只能進入特殊教育學校進行學習。每個市、縣都會設立有一所以上特殊教育學校,專門招收視力、聽力殘疾人就讀,教師通過手語、盲文或其他輔助設施對學生進行授課教學,這就是我們平常理解的特殊教育。

而對於智力殘疾的殘疾人群體,主要以康復為主,學習知識為輔。部分發達地區的市縣會設立專門康復教育機構,招收智力殘疾人邊康復邊就讀,而大部分市縣會把這類殘疾人的教育交由社會機構來承擔,通過補貼的形式,鼓勵這些機構招收智力殘疾人入學。

以上是面向殘疾人群體的特殊教育的幾個類別,概括來就是: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社會機構。我們在這里主要討論的是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

寫在最後:殘疾人是個特殊困難群體,殘疾人也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各級政府每年都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從事特殊教育的教師待遇十分優渥,從事特殊教育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