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養兒童最怕什麼

養兒童最怕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8-12 11:04:52

⑴ 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會害怕什麼東西

恐懼是孩子的普遍問題。當面對從未經歷過或超出認知范圍的事情時,他們會表現出恐懼,這讓父母措手不及。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經歷越來越豐富,害怕的事情也會不一樣。其實孩子的想像力比大人更豐富,因為沒有禁閉和限制,但同時,對於很多看似簡單的事情,也會產生更復雜的情緒。一個我們根本不在乎的東西,在他們眼裡,可能有生命(比如玩具),也可能有恐懼。那麼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會害怕什麼東西呢?

但在此之前,要讓孩子有更大更寬容的成長空間,有讀懂潛台詞、看得更深更遠的能力,最終積累自信,懂得用自信戰勝恐懼。這些都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獲得的能力。

也許我們一生都在與自己抗爭,但如果我們身後始終有最堅強的臂膀,那將是我們心中最大的安全堡壘,它將支撐我們更好地戰勝一個又一個恐懼,最終邁著張開的雙腿向前邁進。

兩三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也許這期間孩子的行為會有一些「過激行為」,但是家長們在處理的時候要注意方法。迴避孩子最害怕的事情,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希望對您的提問有幫助!

⑵ 李玫瑾:養女有三避,養兒有三忌,分別指的是什麼

俗話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為人父母,自然都希望能養育出心中有愛,肩膀上有擔當,未來會有大出息的孩子然而,養育這條路,又充滿了未知和復雜。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性別、性格,選擇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教育不能“雙標”,真愛不分性別。只有家長樂於陪伴,善於陪伴,才能更了解孩子,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身心發展需求,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愛。

⑶ 兒童最怕脾胃差,那麼哪些飲食習慣有利於兒童養出好脾胃

兒童最怕脾胃差,那麼哪些飲食習慣有利於兒童養出好脾胃?

脾胃身心健康是否對兒童的成長發育起著非常重要的功效。假如脾胃孱弱或是消化不良,那麼兒童的各領域都是會遭受明顯的危害。最先會比同年齡人柔弱許多,次之身高會生得比較慢,有時還會繼續危害兒童的腦部發育,為了更好地讓兒童的脾胃更健康,平常要形成優良的飲食習慣。

盡管疼惜自身的小孩子是理所應當的,但卻不能夠嬌慣孩子,尤其是在膳食層面,更不能一味地遵循小孩的愛好,而忽視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在日常的日常生活,要催促寶寶培養優良的飲食習慣,避開油膩的食物和各色各樣的零食,並且還需要按時吃飯,最好是可以不挑食,不挑食。

⑷ 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餘光里,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遊……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

大量研究發現,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後離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

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傷害。

4、 父母失信、撒謊

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

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後,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

5、 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夥伴不太懂禮貌,或太精於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

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意見。

父母應當尊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於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

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並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

6、 忽視孩子的優點

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

⑸ 教育孩子時為什麼最怕的不是窮,而是「窮養出富二代」

很多成功人士接受采訪時會提到,自己的成功離不開小的時候吃過的苦,那些苦讓自己在後來遇到困難、逆境時獲得勇氣,小的時候那麼艱苦的生活都堅持過來了,現在還有什麼怕的呢?往前沖就對了。

這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窮人的孩子的因為生活的窘迫,更早的負擔起家庭謀生的重擔和責任,這些經歷讓他們獲得上進、踏實、負責任、不怕苦的特點。

這是以前窮人的孩子,但現在的"窮人"家的孩子似乎沒有了這些特點(之所以給窮人打了引號是因為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的"窮人"也不存在生存的困難),取而代之的卻很多孩子身上出現了比如懶惰、驕縱、愛抱怨等缺點。

現在普通人的生活條件都很富足,足夠滿足絕大多數的生理的、精神上的需求,所以財富對目前的他們並不非常重要,但愛和陪伴卻是孩子值得珍視一生的財富。

⑹ 家長怎樣確保孩子的安全,家裡哪些地方有安全隱患

一、人販子專拐什麼類型的娃娃?

1.和別人自來熟的娃娃

一般和別人自來熟的孩子最容易被人販子拐走,因為這樣的孩子沒有警惕心,別人用東西一引誘就會跟人家走。而且這樣的孩子被別人拐走之後,一點都看不出來和別人不熟,也不會引起周圍人的懷疑。家長平時帶孩子的時候一定不要用東西引誘孩子,一旦孩子養成習慣,被別人給帶走了家長可就傻眼啦

2.單獨玩耍的娃娃

人販子還會盯住單獨玩耍的娃娃,這樣的孩子比較好下手,周圍沒有可以幫助的人。所以家長帶孩子的時候千萬不要單獨把孩子放到一個地方,萬一孩子出點什麼事情,家長後悔都來不及。


三、家長平時應該怎樣培養孩子自我保護意識

1.情景演練法

家長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可以通過情景演練的方式。比如模擬一個真實的場景,讓孩子身臨其境的去感受,家長可以找個朋友,孩子從來沒有見過的,真的去引誘孩子,看孩子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當然孩子能夠自我保護是最好的,如果孩子沒有這種自我保護意識,家長正好趁此機會給孩子灌輸,讓孩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2.生活滲透法

當然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還需要家長給孩子不停的滲透。因為有的孩子當時會記住,可是隨著時間的增加,如果不同的話孩子也會慢慢的忘記。這個時候家長在生活中要時不時的拿出來給孩子重復,不斷加強孩子的印象,這樣孩子才能時刻牢記心中。

⑺ 你覺得現在養育孩子最大的挑戰是什麼該如何克服這些困難

我覺得現在養育孩子最大的挑戰就是父母內心的迷茫,有時候生活中有一種無力感,不知道孩子未來的道路在哪裡。在養育孩子的道路上面臨著太多的挑戰,這些挑戰是未知的。我們希望孩子的未來有所成就,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有責任心的孩子,但是又害怕孩子在成長道路上受到挫折,想要保護好孩子,總之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矛盾。

當擺正自己的心態的時候,那麼就會減少內心的煎熬,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才會改變重心。不是想著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而是孩子最終能成為什麼樣的人,不能夠太過於強求,想要回報付出,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也許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是這些所有的愛都是在無聲無息中滋潤著孩子的內心。很多時候大道理都懂,但是想要做到的時候卻非常的難。特別是孩子在耍賴發脾氣的時候,家長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更應該轉變心態,有一個好的心態也就更能夠抑制自己的情緒。


⑻ 孩子最怕家長傷害什麼

孩子最害怕父母做的八件事

1、父母吵架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夫妻間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對小孩子是無所謂的。其實,孩子們那一雙雙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們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記錄下來了。有些家庭,夫妻間爭吵不休,滿嘴粗話,甚至動手動腳,家庭氣氛經常處於緊張狀態,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壓力;有些父母,長期感情不合,在家裡寡言少語,在這種氣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壓抑,時間久了勢必損害他們的心理健康,會使孩子變得冷漠、孤獨、執拗、粗野,成為心理方面的畸形兒。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是每一位有愛心的年輕父母應該謹記的。
2、父母發脾氣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3、偏心,對孩子不能給予同樣的愛
去年熱播的電影《唐山大地震》的劇情大家應該都還記憶猶新,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對兒女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下,面對只能救一個的艱難抉擇母親忍痛選擇了兒子方達,很幸運女兒方燈後來也在這次災難中活了下來,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為養女。但女兒卻因為怨恨母親偏心,怨恨說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經歷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頭都不願回家認親,和家人足足分離了32年。
父母偏心,讓某些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父母的餘光里,同是一對父母的孩子,零用錢、衣服、出遊……待遇卻不一樣,這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陰影。大量研究發現,父母偏心會對孩子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引發兒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現行為問題,即使他們長大後離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響依然存在。而且,無論是受到偏愛的孩子,還是被冷落的孩子,還是旁觀的孩子,只要覺察到媽媽的偏心,都會受到損害。被冷落的孩子會對媽媽或者受寵的孩子怨恨,受寵的孩子則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惡。
4、父母失信、撒謊
家長說話不算數,多是因為學習而起,一些父母圍繞學習口頭承諾某些條件,但當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卻在兌現時推三阻四。比如有的父母說:趕緊寫作業,寫完作業看電視,可是孩子寫完作業,家長又會留一些學習任務,讓孩子繼續學習;有的家長答應孩子只要考試成績達到前幾名,就有什麼獎勵,孩子真的考好了,卻得不到應有的獎勵。孩子最討厭父母輕易承諾又不能兌現,言而無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時失威信,家長說話不算數,不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影響孩子的自身形象。它會讓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這樣,孩子就很容易養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成人後,這種"失信"的習慣會讓自己損失很多朋友和機會。
做個說話算數的家長就要不輕易許諾,不隨便許願;不要為了達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隨便地答應孩子的要求;當孩子提出要求時,要認真想一想,這種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兌現,如果是合理的、可兌現的,就要認真地承諾、必須兌現。
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問題
好奇是人類的天性,特別是在童年時期,好奇心特別重。但是不少爸媽對孩子的問題不加重視,沒當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個老師。
有的父母嫌孩子煩,三言兩語打發孩子,孩子也許還很小,但他也能感覺到爸媽的態度,父母的冷淡會讓孩子以為自己不應該問問題,或者不應該問這一類問題,讓他對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爸媽的敷衍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提問的熱情,也會漸漸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對爸媽的話總是深信不已,你給他錯誤的答案,孩子會當成是真理而記住,錯誤的觀念一進入腦海,再要改回來就難了。以沒有時間作借口不回答孩子問題,這只是一個借口,不應該成為理由。如果爸媽在當時沒有時間回答孩子,也應該首先肯定孩子的提問,然後向寶寶說明自己現在確實沒有空,並向寶寶承諾在某個專門的時間來回答寶寶的提問。
好問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現,一般說,好問的孩子勤於思考,愛動手,求知慾強,父母應該對孩子的提問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孩子感到提問題是一件快樂的事情,經常為提出問題而自豪。這對孩子的思維發展有很好的作用。
6、不歡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長大了,也希望擁有幾個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相信媽媽們應該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際關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因為孩子的小夥伴不太懂禮貌,或太精於算計,或會欺負人,愛撒謊等缺點而不喜歡。
然而對孩子來說,隨著身心的逐漸發展,希望家長以「大人」身份對待他們,尊重孩子在選擇朋友時所擁有的獨自意見。如果父母們老是管教與間斷或不間斷表達對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歡,勢必會引起孩子們的反感,從而使雙方的隔閡逐漸增大。
父母應當尊重孩子對好朋友的選擇。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於進行角色換位思考,尊重維護孩子的選擇。父母要承認與孩子之間選擇朋友時的差異,並尊重這種差異。有時候給孩子足夠的面子,孩子也將會給父母足夠的面子。
孩子能與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際關系中一種最基本的關系,要尊重孩子根據雙方意願和喜好進行自由選擇。
7、忽視孩子的優點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們的眼裡,自己的孩子總是不如別人的孩子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源自於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態。但是,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由於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總是孩子的缺點,而忽視了他們的優點。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經常會把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孩子的長處相比,甚至把別人的孩子過度地美化和誇張,本想給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其實卻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會因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優點,雖然孩子的天資有別,學習事物有快有慢,學習成績也有高有低,但判斷一個孩子的好壞,不能只取決於一個方面。
作為家長,不能只憑長相、成績等某個方面就認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沒有出息,而是應該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地方,要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要把贊美留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你的贊美聲中繼續發揚自己的優點和長處。
8、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博取別人的贊嘆有的家長,簡直把孩子說成「豆腐渣」。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八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孩子最怕聽家長說的十句話

專家認為,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會使孩子信心倍增,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們的尊嚴受到極大的傷害。輕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對他們的能力表示懷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壞」,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最嚴厲的判決,無情地將他們變成了一個家庭或學校的「另類」,在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的同時,他們的心靈世界也會變得一片灰暗。
孩子最害怕家長說以下的話:
◎最怕語錄之1:「傻瓜、沒用的東西。」
錯誤之處
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用難聽的話語數落孩子。
這樣做的壞處
智力再愚鈍的孩子也能體會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為真而自暴自棄,最後喪失自尊自信。
該怎麼做
不論孩子再怎麼不對,事情再怎麼完成得不好,也絕不能貶低孩子的人格,用侮辱性的話語數落孩子。孩子犯錯誤不要緊,重要的是讓他記住犯錯的原因,避免下次再犯。同時,這是建立孩子自信的好時機,要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最怕語錄之2:「你簡直是個廢物。」
錯誤之處
同樣是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讓孩子自信降到最低點。
這樣做的壞處
智力再愚鈍的孩子也能體會出這類話包含的「惡意」,心靈會受到莫大的傷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還可能信以為真而自暴自棄,最後喪失自尊自信。
該怎麼做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某些家長會大聲呵斥,「笨蛋!木腦瓜!」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評。呵斥和嘲笑不是一個好家長應該拿來對待孩子的態度。
◎最怕語錄之3:「你可真行,竟能做出這種事情。」
錯誤之處
用一種諷刺和輕蔑的態度對待孩子,讓孩子感覺父母的蔑視,容易造成自卑。
◎最怕語錄之4:「住嘴!你怎麼就是不聽話呢?」
錯誤之處
沒有冷靜下來,就用粗暴的語言對孩子發脾氣。
這樣做的壞處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你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他的行為和情緒。但是,他還弄不清,你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你發脾氣的時候,他雖然停止了你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該怎麼做
換個角度想想看
1.你發火對孩子到底有沒有用?有用。它阻止了孩子正在進行中的不良行為。緊急時刻,你的一聲吼也許能夠讓孩子避開危險。
2.孩子除了感到害怕,還學到了什麼嗎?是的,他學到了這樣幾點:
(1)除了他自己以外,還有別人存在,別人也是有脾氣的。他要學著尊重別人。
(2)情急中,每個人都會發火。
(3)這種情緒表達有可能給彼此的關系帶來緊張的氣氛,事後,父母往往會通過一定的行為來消除緊張,修復關系。
3.你發火對你自己到底有沒有用?也有用。讓你積攢的情緒得到迅速的宣洩,之後,你的頭腦很快會理智起來。有不少父母,剛吼到一半,就已經知道自己很過分了。
◎最怕語錄之5 :「我說不行就是不行!」
錯誤之處
太過於嚴厲和專制,把話說死又不給理由,讓孩子沒有還口的餘地。
該怎麼做
嚴格要求並不是什麼壞事,但凡事都有個「度」。實際上,老說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母親大多屬於完美主義者。她們批評的「弦外之音」是:孩子呀,你還沒有盡力呢。而家長的完美主義對孩子心理上的最大危害是:漸漸剝奪了他們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以心理上不斷地作出自我肯定,來獲取前進中必不可少的原動力。有的時候家長意識不到自己的做法會讓孩子心裡多麼不快,過於嚴厲的媽媽只是孩子最不歡迎的家長的一種。
◎最怕語錄之6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錯誤之處
威脅恐嚇類言語。類似的話還有「若不好好做作業我就關你禁閉」、「你不乖就讓你去喂狼」等。
這樣做的壞處
這類虛張聲勢的威嚇和言過其實的表揚一樣,同樣會讓孩子喪失對父母的親熱和信任。
該怎麼做
父母要取信於孩子,對孩子要講真話,講實話,不要亂許願,承諾要兌現。父母對孩子要寬容,要體諒。要允許孩子有缺點,給孩子自省改過的空間。這兩點能夠使父母在孩子心裡樹立起權威,而又不讓孩子感到害怕。
◎最怕語錄之7 :「求求你別在這樣做好嗎?」
錯誤之處
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對象進行溝通。
替代語言
「媽媽愛你,但媽媽不喜歡你這樣做。」
該怎麼做
身為父母,總免不了有時候會責備孩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將事情本身與做事情的人分開——這樣,你的孩子會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
在批評孩子的同時告訴他「媽媽愛你」,這樣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分清對錯,而不是處罰他。如果能這樣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保持冷靜了。其實,同樣的意思,家長用不同的語言和口氣說出來,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最怕語錄之8 :「你若考了一百分,我就給你買……」
錯誤之處
把孩子當作「彈簧」,認為只有多給些壓力,才能迸發出更多的力量。
該怎麼做
把孩子當作「彈簧」,不是很妥當。人都有惰性,適當的壓力有助於前進,但壓力過度容易導致孩子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棄。
有些父母擔心表揚會讓孩子產生驕傲情緒,認為嚴格要求更重要,實際上對孩子任何一次進步及時給予贊揚是十分必要的。孩子特別反感家長對他說:「你本來還能做得更好、考得更高……」。
◎最怕語錄之9 :「你做這種事,真讓我傷心透了。」
錯誤之處
誇大自己的感受,以「威脅」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負罪感。
該怎麼做
要讓孩子自信,媽媽自己首先要表現得非常自信和堅強,避免說一些模稜兩可的話,或問其他的人「我這樣做可以嗎?」。
每位媽媽都應牢記,孩子們總是那麼好學而又非常容易被感動,他們期待媽媽的指導、鼓勵,但他們更希望媽媽能相信自己的能力,讓孩子建立自信心的關鍵在於媽媽。
◎最怕語錄之10 :「你又做了錯事,簡直是壞透了。」
錯誤之處
因為一件事沒做好,就否定孩子的一切,貶低孩子的人格。
類似表達方式
「你又把飲料弄潑了,你不會好好拿杯子嗎?你怎麼就這么笨?」
該怎麼做
這些會給他們帶來羞愧感,孩子還會因此懼怕受到懲罰,要知道學齡前兒童出現各種狀況是常見的事,必須記住,孩子們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