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幫助兒童處理沖突
擴展閱讀
8歲女孩子偷錢怎麼教育 2024-10-01 01:00:54
什麼風雪什麼眼淚歌詞 2024-10-01 00:52:31

如何幫助兒童處理沖突

發布時間: 2022-08-07 19:11:36

Ⅰ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和解決內心的矛盾沖突

與孩子的面對和溝通一定是平等的,心平氣和的。

家長雖然生活閱歷和經驗比孩子豐富,而且對孩子有生養之恩,但這不表示你在與孩子溝通時就有絕對的控制權,可以對孩子發號施令,強加給孩子自己的意志。

孩子們在慢慢長大,他們開始有自己獨立的意識,判斷,有自己的思維邏輯。不可否認,每個家長都是愛孩子的,都是出於好的目的,想讓孩子生活得更快樂,更美好。但如果不了解孩子,不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這一點是很難達到的。現在的孩子普遍成熟的都比較早。現在的孩子,相比同等年齡的家長,他們成熟得更早,接受的事物更多,思維更開闊,思想也更開放。因此,家長不要有固有思維和經驗主意,想著當初自己在這個年齡沒有遇到的問題或不知道的問題,你的孩子沒有遇到。時代在發展,現實以不比當年。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

當你與孩子面對面,平等的交流時,你就與孩子更近一步了。每個家長都應當是心理咨詢師。能與患者平等交流,不論是從心理上還是人格上,不要小看或輕視他們。只有在這種平等交流的基礎上,交流才會有良性結果。要做的換位思考,也就是共情。站在孩子的立場考慮問題。交流的時候,學會傾聽,因為,你是在為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發布自己的看法或是發泄自己的情緒。這也是很多家長做不到的一點。孩子還沒說幾句,自己就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拿出個人意見和看法,完全不顧孩子的反應。導致孩子的思路被打亂,情緒低迷,無所適從。當然了,也不是家長一句話都不說,只是不要做的喧賓奪主。你是孩子的傾訴對象,他多說,你才能了解更多的情況,對症下葯。另外,就是自己給出的意見,也不是強加,而是僅供參考。語氣上,多用「你覺得怎麼樣」「你自己去判斷」等等,而不是「你應該怎樣」「你必須怎樣」。讓孩子自己有一個判斷選擇的過程,你可以出主意,但拿主意應當是孩子自己。有時候,教育孩子,就像是面對老闆一樣,選擇題比問答題會有更好的效果。不要在心裡輕視自己的孩子,他可能遠比你想像的聰明,成熟。

當你與孩子以這種方式溝通時,你的心與孩子的心已經有效融合了,他與你之間不在有隔閡,就可以暢所欲言了。當達到這種狀態和氛圍,很多問題答案自然就顯現了。

與孩子溝通,心理定位和態度最重要,只要這兩點把握好,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並找到理想的答案。

Ⅱ 孩子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怎麼處理

父母應該了解矛盾的起因再去決定要不要插手,如何插手

孩子的世界與成年人的世界完全不同,他們之間的矛盾並不像成年人想像的那麼復雜。有句話叫「小孩打架不記仇」,他們可能剛剛鬧過,轉頭把眼淚一抹,又親密地玩耍起來。孩子之間的事情,其實是很好解決的,重要的是父母如何去解決,又如何通過事情去教育孩子!


如果孩子之間產生了矛盾父母該怎麼辦呢?


首先,給孩子提供解決矛盾的空間和時間。

孩子之間發生了矛盾,父母不應該立馬干預。如果只是一件小事,可以嘗試讓孩子自己處理,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學會溝通交流,還鍛煉了孩子解決事情的能力。如果是孩子無法解決的沖突,父母可以在這個時候挺身而出,不過這也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替孩子解決矛盾,而是在了解事情原委之後和孩子共同解決。但請記住不要與起沖突的孩子單獨談判,應當雙方父母一起協商解決。


另外,父母應該客觀地分析矛盾的起因。

很多父母在聽說他們的孩子與同學朋友發生沖突時,會立即認為是自己的孩子被欺負了。在不知道實際的情況下直接安慰孩子,將責任歸咎於另一個孩子。這種做法是錯誤的,這會讓孩子養成逃避責任的習慣。將來,只要孩子與他人意見不一致,他就會覺得對方是錯誤的。


說到這里,我給大家舉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吧。


一個女孩向媽媽抱怨,她的好朋友想拿一本她還沒看完的漫畫書。她拒絕了,於是好朋友表示再也不會和她玩了,還偷偷拿走了她的漫畫書。媽媽問女孩打算怎麼辦?女孩非常生氣地表示再也不會再和她來往了。女孩希望得到媽媽的認可和安慰,但媽媽卻沒有深入研究問題。

有天女孩放學回家,很開心地對媽媽說她的好朋友要過生日,邀請女孩去她家玩,女孩想准備一份生日禮物。而過生日的好朋友就是那個因為漫畫書和女孩發生矛盾的孩子。媽媽故意問女孩不是說過再也不會和她玩了嗎?女孩有點尷尬地說已經原諒了她,並且已經告訴她,未經允許拿走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媽媽非常高興地稱贊女兒,然後帶著女兒一起去挑選生日禮物。


我相信大多數父母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但是有多少人能採取和這位媽媽一樣的做法呢?很多父母遇到這種問題時,會第一時間去安慰自己的孩子,並指責另一個孩子的錯誤。護子心切是每個父母的天性,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吃虧」,就忍不住沖出來替孩子「討回公道」,這樣做對孩子真的好嗎?實際上,這種行為無形之中破壞了孩子之間的純粹友誼,孩子也會事事依賴父母,以後遇到矛盾或者困難自己沒有能力去解決。


因此,當孩子之間發生沖突時,父母必須記住不要立即採取行動,父母應該做的是教孩子如何正確溝通,學會謙虛,寬容,勇敢,承擔責任,給孩子留出一些解決問題的空間和時間。

Ⅲ 孩子和同伴發生沖突,家長要如何應對

孩子和同伴發生沖突,家長應該這樣做:

1.如果孩子比較小,10歲以下,這些事情如果孩子之間能夠解決,盡量讓他們自己解決;

2.如果是超過10歲以上的孩子,父母這個時候盡量關注事情的發展,孩子解決不了,父母一定要出面;

3.高中和大學的孩子跟同伴發生沖突,這種事情要高度重視,如果感覺事情不對勁,一定要第一時間介入。

現在的孩子都非常寶貴,很多家長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委屈,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孩子早晚會長大,他們總要自己處理一些事情。孩子和同伴發生沖突,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當孩子跟同伴發生沖突父母的態度就非常重要,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應該站到孩子身邊,隨時保護他們的安全,讓他們感到有安全感。

三、高中和大學同伴之間發生沖突一定要高度重視

高中和大學基本上都處於懂事階段,這個時候如果出現同伴之間的沖突,基本上都不是小事情,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視,感覺不對勁,一定要第一時間介入,這樣可以更好的化解矛盾,從而把風險降到最低。

Ⅳ 教師應如何對待幼兒間的沖突

一、成人要冷眼靜觀,放手讓幼兒自主解決沖突。

當幼兒間發生沖突時,家長和教師應信任幼兒自己有能力處理好,並冷靜、客觀地觀察與了解。不動聲色地觀察他們的言行,或從側面了解他們發生沖突的原因。不要急於介入和干預,要試著讓幼兒自己去解決矛盾。做到既關注幼兒的沖突,又盡量不進行干預,而是讓沖突自然地發展,自然地解決。如果幼兒自己自主解決了,成人可以不過問,有的則需事後問清他們是如何協商解決的,對他們做得對的予以肯定和表揚,同時積極誘導他們遵從交往的規則,掌握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幼兒年齡小,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沖突雖然解決了,幼兒的道德認識未必得到提高,需要成人適時加以點撥。當幼兒自己不能解決沖突而有可能導致矛盾激化時,成人應稍加干預,並設疑引導幼兒去思考和解決矛盾。

幼兒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在沖突中,彼此間必然會闡述自己的立場與觀點,或堅持,或放棄,最終達到與同伴協調。這實際上是一種練習過程,日積月累,就將學會如何與他人協商解決問題。所以說,對幼兒間的沖突,一般情況下,成人不必過早地出面干預,最好讓幼兒自主解決。經過沖突及沖突的解決後,幼兒會逐漸發現不用爭執也能解決許多問題。這樣,幼兒間不必要的沖突也就會愈來愈少,同伴之間的關系也會愈來愈和諧。

二、成人要適時介入,幫助幼兒正確對待沖突,習得解決沖突的策略。

當幼兒間發生沖突,幼兒自己解決不了而又有可能導致局面惡化,或幼兒間發生較大問題的沖突,且幼兒要求家長或教師介入,成人應適當地以平等的身份介入,以同伴的角色調解。不能單純地禁止,而應使雙方幼兒平靜下來,先讓他們說說各自的理由,再讓幼兒互換角色想一想,如果你是××,你覺得這樣做對嗎?從中引導幼兒理解雙方,懂得與同伴交往不能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要體察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情感,慢慢悟出道理,明白在同伴交往時應該怎樣照顧他人的利益和需要。或提出建議,讓幼兒把自己的行為同某一行為准則或其它小朋友的表現進行比較,讓幼兒自己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對還是錯?這樣做行不行?然後引導幼兒討論,該怎麼辦?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讓幼兒開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最後使他們既達到互相諒解,又學習、掌握了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策略。

三、成人還應適時教給幼兒一些解決沖突的知識與技能。

要解決行為問題,首先要解決認識問題,就是要讓幼兒懂得應該怎麼做,及為什麼怎麼做的道理。單純地給幼兒講道理,不容易讓幼兒明白。因此,家長和教師要適當、適時地運用幼兒身邊發生的實例讓幼兒懂得:

1、他人在玩時,如果你想玩,應當與人商量,徵得他人的同意。

2、與小夥伴一起玩時,如果自己的觀點與他人不一致,應該協商解決,或按理論處,或輪流,或較量後妥協;

3、與小夥伴一起做事時,如果自己的意見受到大家的一致反對,則應該作出退讓,以免使活動中斷。那怕自己的意見是正確的,也應在活動結束後,平靜地和大家談。

4、游戲過程中,如果與小夥伴發生矛盾,應該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不能講難聽的話,更不能使用武力。

5、看到別的小夥伴之間發生沖突時,應該上前去勸解,幫他們分辯是非,而不能與誰關系好就幫誰,更不能不分青紅皂白,幫好朋友「打抱不平」等等。

Ⅳ 教孩子處理矛盾的技巧和方法

一、家長先要學會控制情緒、耐心傾聽

當家長聽到孩子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或糾紛的消息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穩住自己的情緒。作為老師,我們能理解家長聽到孩子與他人發生矛盾後焦急的心情,但如果家長在孩子發生矛盾後,在未知事情全貌的前提下,就直接指責對方孩子,可能不僅無法解決孩子之間的問題,反而激發了家長之間的矛盾,讓矛盾升級。同樣,如果家長直接訓斥自己的孩子,將責任完全歸咎於自己的孩子,也可能會讓自己的孩子蒙受委屈,讓他們對家長產生失望的情緒。實際上,孩子間大多數的「矛盾」在我們成年人看來,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孩子的世界裡就是一件大事,如果我們置之不理,只能導致他們產生更多的矛盾,此時家長如果願意傾聽,問題已經成功解決了一半。因此建議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耐心詢問事情的原委,讓孩子們說說為什麼要這樣做,心裡是怎麼想的,然後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盡量引導孩子自己想出更有效的處理矛盾的方法。

二、引導孩子分析矛盾的根源,鼓勵孩子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多數家長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會發現,孩子間發生矛盾,往往雙方都有一定的責任。所以在您耐心傾聽孩子講述事情的原委後,可以先不著急評判對錯或責任的歸屬,可以先讓孩子說說自己在這件事情中做的有沒有不恰當的地方,往往這個時候大多數孩子都能在回憶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此時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想想該怎麼解決問題。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又可以了解孩子處理矛盾的態度。您還可以適時對孩子勇於說出自己的問題或想出解決辦法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了解事情的經過後,如果是對方孩子無意中導致的問題,您可以教導自己的孩子嘗試去寬待他人,培養孩子的寬廣胸懷;如果您發現矛盾的主要責任源於自己的孩子,您應該明確對孩子指出來,進行下一步的教育,培養孩子的是非觀念。

三、與對方家長耐心溝通,鼓勵孩子正常交往

當了解了孩子產生矛盾的過程後,雙方家長要進行友好溝通,促成問題的解決。孩子還在成長期,對於周圍人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態度處在一個學習和模仿的狀態,所以家長更應該為孩子做榜樣。建議雙方家長在耐心溝通後,不要限制孩子之間正常的交往。孩子會在解決矛盾中得到成長,這也是他們必經的過程,所以家長應該鼓勵孩子之間的正常交往,創造交往的條件,讓孩子在交往中增長經驗。

Ⅵ 如何解決幼兒之間的矛盾沖突

眾所周知,集體生活中的矛盾沖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對於一群懵懂的幼兒來說,矛盾沖突就更不可能避免。幼兒園在應對幼兒的矛盾沖突時必須擔負起重要的責任,正確處理幼兒在幼兒園集體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引導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幼兒在幼兒園具體會遇到哪些矛盾沖突呢?我們又該如何處理這些矛盾沖突呢?這些都值得我們思考。

南京師范大學龍江幼兒園的劉麗玲園長介紹說:幼兒因年齡小、控制力、是非判斷能力差,缺乏一定的人際交往技巧,經常會發生矛盾沖突。幼兒間常見的矛盾沖突大致可分三種情況:

1.無意性沖突 這種沖突一般是由一方無意或不小心干擾了另一方正在從事的活動引起對方不良情緒而產生的。如甲小朋友在走路時或拿玩具時不小心碰到了乙小朋友或他正在操作的玩具,引起乙小朋友不快,從而發生沖突。此類沖突本質上不是故意製造的,只是一種無意而為。

2.爭搶性沖突 由於爭搶同一玩具或游戲而產生的矛盾沖突,是幼兒園常見現象。這類沖突發生時雙方都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沖突發生時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如因爭搶而喊叫、哭鬧甚至大打出手。

3.攻擊性沖突 這類沖突發生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幼兒不會表達和與人交往,又缺乏一定的規則意識,通過打人、咬人等簡單粗暴的方式達成一定的目的,從而引發攻擊性沖突。由於攻擊性沖突本身具有一定的傷害性,所以教師一定要加以重視。

江蘇省揚州市邵伯鎮中心幼兒園王敏老師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叫遙遙(化名)的小朋友的故事以及他們幼兒園的處理辦法。

遙遙小朋友活潑、好動,不受紀律約束,自由散漫,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喜歡爭搶,不懂得謙讓。因此,他經常與其他幼兒發生沖突。針對上述情況,我對遙遙實施了跟蹤調查、記錄分析、對症下葯等教育措施,終於使「皮皮」變成了文明活潑的優秀兒童,同時也融洽了他與其他幼兒之間的人際關系。

  1. 家園配合,對症下葯

我在向遙遙的父母仔細了解情況後得知:遙遙睡午覺時喜歡翻來覆去、找人講話,是因為每天晚上睡眠時間長導致中午睡不著;遙遙喜歡說臟話、亂扔垃圾是受太奶奶的影響;遙遙不會自己穿衣服、疊被子是因為爸爸媽媽在家就從來不做家務,都是外婆一手包辦……針對這種種情況,我多次與家長溝通交流,商定對策:

首先,我要求遙遙家人為幼兒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即父母平時要多抽出時間陪幼兒,並努力創設和保持一種和諧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圍。幼兒在這樣的家庭中才會感到溫暖愉快,情緒穩定,得到愛心的熏陶,萌發自信心、上進心。

其次,我要求遙遙家人要將教師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來,幼兒園要求孩子怎麼做的,在家裡同樣如此要求孩子,這樣,才能鞏固逐步形成的良好行為習慣。

再者,遇到問題時,我就利用早接待、晚離園的時間及時與他們交流,一起研究、探討孩子的教養問題。如遙遙在園搶別人的玩具玩,我就請其父母與我配合教育,教會他一些與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技巧。想玩別人的球,要先對同伴說一句有禮貌的話:「把你的球借給我玩一下好嗎?」同時請爸爸媽媽為他准備一些喜歡的玩具帶到幼兒園,滿足其心理需求,並引導他學會與別人分享。

最後,我還要求遙遙的家人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此,對遙遙施加正面影響,給予他更多的關注、鼓勵、理解和信任,同時幫助他學習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逐漸改掉了一些不良習慣。

2.捕捉契機,增強自信 區域活動時,遙遙總是一下子竄到這組,一下子竄到那一組地瞎搗亂。有一天他卻有些反常,顯得很安靜。我很好奇,輕輕走過去一看,原來他正在看李陶晉小朋友畫畫呢。李陶晉畫了一條很漂亮的領帶,上面還有小圓點呢!他看了一會兒,也聚精會神地照畫起來。看到他認真的舉動,我摸摸他的頭,輕聲地對他說:「你也想畫和李陶晉一樣漂亮的領帶,送給你的爸爸嗎?」他點點頭,我又繼續鼓勵他:「那你就把領帶的顏色塗滿了,再畫上小圓點,就更漂亮了。」在我的鼓勵引導下,他終於完成了作品,看著爸爸的漂亮領帶,他開心極了!活動中,看到孩子模仿的積極表現慾望時,我及時地抓住教育的契機,在鼓勵的同時,對他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通過努力能夠完成),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其自信,從而養成專心學習的良好習慣。

3.提供平台,體驗成功 教師能以平和的心態,換一個角度看待這些幼兒,就能發現他們身上有許多閃光點。充分挖掘、利用這些閃光點,為他們提供展示的平台,是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習慣的有效途徑。我在平時的活動中給了遙遙更多的關注,為他提供了各種表現的機會。如:當我選小組長來發操作材料,帶領大家活動時,大家都是一臉期待,而遙遙卻無動於衷,當我選中他時,他詫異的表情中還帶了一些驚喜,接下來自然是很高興而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務。當我再次選小組長時,他的表情不再那麼漠然,多了一些緊張和期待。

江蘇省無錫市水秀實驗幼兒園的朱玲老師在這一方面做了很多的研究,她從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幾條解決幼兒矛盾沖突的方法,具體如下:

  1. 觀察 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觀察,不動聲色地觀察幼兒的行為。一方面,關注幼兒沖突產生的過程,了解他們發生沖突的原因。另一方面,關注幼兒處理矛盾沖突的過程。不急於介入和干預,試著讓幼兒自己去處理。做到既關注幼兒的沖突,又盡量不進行干預。如果幼兒自己解決了問題,教師可以詢問一下他們是如何協商解決的,然後在同伴面前對他們的方法進行介紹和表揚。幼兒年齡越小,處理沖突的方式就單一,模仿同伴是他們學習處理沖突、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徑。

2.傾聽 當幼兒無法自主解決矛盾沖突時,教師要適時介入。作為一位「傾聽者」了解沖突雙方的想法,幫助幼兒釋放不良情緒和幼兒用積極的態度尋找解決沖突的方法。教師不僅要傾聽當事人雙方的敘述和理由,也要聽聽旁觀者的說法,以便全面了解他們發生沖突的過程以及雙方自主處理失敗的原因。教師還要能夠通過傾聽疏導幼兒的不良情緒。幼兒在敘述的過程中,再現了沖突發生的全過程,把同伴沖突帶來的不良情緒宣洩出來,釋放出來,從而消除哭鬧、扭打、退縮、冷戰等消極做法,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沖突並嘗試解決。

3.引導 通過「觀察」和「傾聽」,幼兒之間的沖突是如何發生的,他們又是如何處理的,教師基本上已經心中有數。這時教師要做一個引導者,幫助幼兒正確對待沖突,引導幼兒去思考和解決矛盾,掌握解決沖突的策略。一是角色互換法。先讓幼兒說說他們各自的理由,再讓幼兒互換角色想一想,如果你是對方,你覺得這樣做對嗎?從中引導幼兒理解對方,懂得與同伴交往不能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和需要,也要體察別人的態度和情感。二是比較法。讓幼兒把自己的行為同某一行為准則或其他小朋友的表現進行比較,讓幼兒自己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對還是錯,找出解決的方法。三是規則決定法。一些簡單的,是非難辨的沖突,如兩名幼兒同時看上一張小椅子,引發椅子大戰。這時,可以引導幼兒用一些他們集體認同的規則來解決,如剪刀石頭布、輪流、主動放棄利益補償等等,小年齡的幼兒,無法准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方法往往更能讓他們信服。

4.演練 教師設計不同的沖突情景,引導幼兒討論,該怎麼辦?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讓幼兒開動腦筋,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最後由幼兒自己分角色進行沖突游戲的演練。在這樣的角色游戲中,幼兒既體驗了沖突游戲帶來的樂趣,又學習、掌握了處理矛盾沖突的

Ⅶ 如何幫助幼兒處理同伴間沖突

01 Go to Another Game去玩另一個游戲
讓孩子列舉出自己喜歡的游戲,日常生活中多次重復向孩子強調:「如果只有一個玩具,同伴想玩並且想獨占這個玩具,你可以想想並選擇自己喜歡的其他游戲去玩……」

9個方法,讓孩子巧妙應對「同伴沖突」
這不僅可以讓孩子離開當下爭搶玩具的局面,還可以讓孩子從小感受謙讓的禮儀,並很快投入到自己喜歡的其他游戲中。

02 Share and Take Turns輪流分享
輪流分享是一項重要的生活社交技能,在家可以與孩子一起玩玩具或輪流分享玩具,讓孩子懂得等待和分享的概念,提高孩子情緒調控的能力。

9個方法,讓孩子巧妙應對「同伴沖突」
03 Talk It Out 說出來
孩子生氣是常事,父母不應該壓抑他們的情緒,讓孩子勇敢把「內心戲」說出來,陪他經歷喜怒哀樂,傾聽他的聲音。

9個方法,讓孩子巧妙應對「同伴沖突」
這樣一來,當孩子與同伴發生沖突時,自然而然就會勇敢說出來,才能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真實感受。

04 Walk Away 走開
可以讓孩子列舉出當發生某些小問題時可以走開的情況,比如沒有公平地輪流分享玩具時、當小夥伴出現不禮貌行為時……

孩子都可以選擇走開,離開當下同伴沖突的現場,以免造成更糟糕的局面。

05 Ignore It 忽略它
我們常常會對孩子說:「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但是在孩子心裡,他們未必這么想,有勝負心的他們常常會因為輸掉一個小小的比賽而大哭大鬧。

9個方法,讓孩子巧妙應對「同伴沖突」
因此,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正確對待輸贏,在同伴交往過程中適當學會忽略和不在乎。

06 Tell Them to Stop 告訴對方停止
可以讓孩子列舉出與同伴交往過程中最影響自己的事情,等到這種事情發生時,自己可以很自信、很大膽地告訴對方停止做這件事情。

07 Apologize 道歉
「會道歉的孩子不吃虧」,主動道歉、敢於承認錯誤,不僅是孩子自我認知、培養責任心的過程,也是孩子高情商的具體表現。

9個方法,讓孩子巧妙應對「同伴沖突」
爸爸媽媽們要以身作則,如果發現自己做錯事情,一定要及時道歉,將「對不起」、「我向你道歉」等掛在嘴邊。

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在獨自面對同伴沖突時懂得自我反省、學會道歉。

08 Make a Deal 商量,達成協議
可以在游戲中學習,讓孩子學會剪刀石頭布、扔硬幣至空中等方法進行選擇,當與同伴發生沖突時,可以通過這些方法進行商量,並達成協議。

09 Wait and Cool Off 等待並冷靜下來
9個方法,讓孩子巧妙應對「同伴沖突」
孩子的童年並非是無憂無慮的,他們內心會存在許多負面情緒。情緒管理不僅是父母的必修課,也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一課。

Ⅷ 幼兒在幼兒之間發生矛盾家長應怎樣處理

很多家長都碰到過這樣的事情: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抓傷了或者撞出血來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的心裡最多的感覺就是心疼和氣憤。一方面責怪家長不好好教導孩子,另一方面也責怪老師沒有看好小朋友。面對這些情況,家長的情緒可以理解,但是一些客觀情況我們也不能忽視: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幼兒園的教育還存在幼兒人數多和老師人數少的情況,要老師時刻注意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不是太現實;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之中大多是獨生子女,不懂得謙讓等情況,因此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傷害事件。那麼家長如何正確對待孩子們的傷害事件呢? 首先,應該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孩子們的問題還是要孩子們自己去解決。因為孩子們的這些傷害事件,有些是無意的,可能是因為孩子的不小心或者用了不恰當的表達方式造成的,(如有些孩子為了表達喜悅,會拍拍同伴的肩膀或拉拉小辮子等),但孩子不會掌握這些動作的度,結果造成了臉上抓了一下或衣服拉破了等。其實事情發生後,經過老師的教育,孩子們會懂得今後該如何正確做,但如果家長參與之中(對肇事孩子大聲教育、漫罵、管教自己的孩子以後別跟這個孩子玩等),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身心傷害,不僅對肇事的孩子,甚至自己的孩子也會受到傷害,因為這會對孩子結交好朋友存在一定的影響和留下陰影。 其次,當發生事故後,家長們也不是置身事外,置之不理,而是應該和老師一起教育孩子。如果碰到自己的小孩被小朋友欺負時該如何應對?家長應該教育孩子用嘴巴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動拳頭。你讓讓我,我讓讓你,這樣事情就能很快平息下來。如果大家都是用這樣的方式,那麼我們的傷害事故就會減少到最少。 另外,也請家長們做好一些輔助工作: 1.檢查孩子的書包里是否有危險的玩具或物品。(尖銳的、打火機、彈弓等)避免孩子在玩時不小心劃到或戳到小朋友。 2.盡量少讓孩子看有暴力的動畫片,避免孩子模仿劇中情節。(我個人認為奧特曼類片子不太好) 3.每星期給孩子剪指甲,避免游戲時指甲劃傷同伴。 相信有了家長的配合和老師的教育,幼兒園的傷害事件會逐漸減少的。相信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成長,慢慢地學會與人相處,掌握友好協商的本領 兒童心理學認為,孩子間的沖突、糾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孩子在糾紛中可以提高與人交往、適應社會的能力,同時也能鍛煉堅強的意志。因此,家長應理智地看待孩子之間的矛盾,積極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當孩子被人「欺負」後,家長首先要鎮定自己的情緒,並想法穩定孩子的情緒,心平氣和地引導孩子講出真相,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確定相關責任。接下來家長應鼓勵孩子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培養孩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如果孩子的方法很合理,家長應及時肯定鼓勵。如果孩子的方法不妥,家長應幫助孩子分析不妥之處,並和孩子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確定的方法應遵循下列原則: *如果責任在自己,應主動向對方道歉,如果事情較嚴重,應與老師和對方家長共同商量解決之策; *如果責任在對方,應明確告訴孩子這是一種錯誤行為,以防止孩子模仿,並鼓勵孩子心胸開闊,對一些小事不要計較; *如果是涉及孩子根本利益的原則性問題,則要教育孩子學會用適當的方法爭取自己的利益。家長還可以教孩子一些應急之道,比如向老師或小夥伴求援等。 總而言之,孩子們之間發生了沖突,父母應該視情況而採取不同的措施。尤為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就教給孩子處理矛盾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在遇到問題時採取積極的回應措施。教導孩子與人和平相處是家長和老師共同的責任,需要兩者積極配合,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