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如何培養特殊兒童身心健康
擴展閱讀
8歲女孩子偷錢怎麼教育 2024-10-01 01:00:54
什麼風雪什麼眼淚歌詞 2024-10-01 00:52:31

如何培養特殊兒童身心健康

發布時間: 2022-08-07 15:02:03

Ⅰ 家庭如何培養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為父母,沒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一個陽光樂觀的性格。所以小心翼翼呵護著孩子的童年,不願讓他留下心靈上的創傷。可想法是好的,家長們卻往往因為經驗不足而導致了某些孩子有不良心理傾向。那麼,心理健康正常的孩子都有哪些素質和表現?又該如何培養呢?01不羨慕他人父母們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別的孩子有的東西他自己沒有就想要。從而去埋怨父母,「為什麼他有,我就沒有?」一般父母遇到這種情況,要麼是去痛快的給孩子買,要麼就堅持不買。孩子的心理,是喜歡新的東西,喜歡自己所沒有的東西。但是父母再有錢,也不可能每次都給孩子買新鮮東西。一般家庭收入有限,更不可能讓子女要什麼就買什麼。這時候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和別的孩子交換自己的東西,以沖淡子女的羨慕心理,增強他的分享心理。有東西和別人分享,當然不必羨慕別人。02不嫉妒他人孩子會嫉妒,其實並不是問題,還可以說是人之常情;但是嫉妒到想要傷害別人,這就成為心理上的一種問題了。嫉妒別人,不一定要產生破壞性的行為,也可以引導孩子轉換成欣賞別人優點,學習別人長處的積極性念頭。因為嫉妒而傷害別人,會讓別人對自己的自私產生反感,對自己並沒有好處。父母以身作則,教導孩子不嫉妒他人,嘗試著去學習他人的優點,或者站在他人的立場來欣賞他人的成就,心理就正常。03學會自省教導子女養成反省的習慣,把每天所接觸到的種種事物,加以歸納整理,並且進一步類推,以尋找更為妥善的處理方法。這種自省的習慣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學習的。可惜一般父母,只知道教導子女記憶某些事情,譬如說教孩子識字或者認識某些東西,卻很少做深一層的啟發,讓子女從單純的記憶提升到對事物的分辨、整理和分析。具體怎麼引導呢?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拿一些共同的活動來進行分析、比較和檢討,使子女在對談中學習分析、思考和表達,逐漸養成子女反省的能力和習慣。並且還教導子女有過必改,勇於嘗試,而不是一錯再錯或者因害怕犯錯而不敢嘗試。作為父母,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但是歸根結底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父母互相尊重、彼此相愛,這比多少口頭教育都來得有效果。因為父母以身作則,讓孩子感受到愛、感受到父母的關心,這對塑造孩子的心理健康真的是非常重要的!

Ⅱ 怎樣照顧特殊體質幼兒

據了解,常見的幼兒特殊體質包括肥胖、消瘦、食物過敏、高熱驚厥等。該如何加強對特殊體質幼兒的關愛與管理,確保他們健康成長呢? 教師調查掌握情況 幼兒園通過致家長信和上門家訪的方式,對在園幼兒進行全面的身體健康狀況調查,讓家長如實填寫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情況。開篇提到的孩子低熱驚厥,老師如果事先了解情況並做好功課就不會如此慌亂。教師應將孩子放平,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口腔內豆漿等分泌物,以免吸入氣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讓孩子保持呼吸道通暢。此外,幼兒園要根據規定對特殊體質、特殊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況的幼兒建立特殊體質幼兒檔案,使教師及其他相關人員全面了解特殊體質或者特殊疾病幼兒的身體近況,使其無論在學習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得到及時的關愛。 保健醫生精細管理 保健醫生是特殊體質幼兒身心健康的保護者,他們的作用至關重要。保健醫要為每個特殊體質幼兒建立個人健康追蹤檔案;制定營養結構科學合理的食譜和食物過敏幼兒的特殊食譜,如對牛奶過敏的幼兒以豆漿代替,對牛肉過敏的以豬肉代替等;要開設多種專題講座:如為教職工開設急救知識和特殊體質幼兒一日生活護理講座,為不同體質幼兒家長開辦有針對性的講座;通過宣傳欄、QQ群、幼兒園網站和書面材料宣傳正確的知識和矯治措施;利用晨檢時間和家長了解、溝通特殊體質兒童的近況,如向肥胖兒家長簡單了解肥胖兒童在家的飲食、作息情況,鼓勵肥胖兒童形成良好習慣,幫助家長尋找原因改變不良行為。 保健醫生應與保教人員多管齊下、持之以恆對特殊體質幼兒進行矯治,如通過調整進餐順序和控制進餐速度對肥胖兒進行指導:進餐順序以「水果—湯—菜—肉—主食」為宜,每口嚼10下以上再吞咽,小碗多次盛飯,餐間安排幼兒盛飯、拿餐具等。對吃飯較慢的體弱兒來說,應避免訓斥,要多鼓勵讓幼兒愉快進餐,天冷飯菜易涼,要少盛再添或及時加熱後再吃。 保教老師豐富運動形式 班級保教人員應照顧到特殊體質幼兒的身體差異,因人而異開展戶外活動和游戲內容,保健醫生要參與指導和記錄,並對其進行分析,促進他們身體素質進一步提高。幼兒園可招聘男教師擔任專職體育教師,通過男性優勢和魅力激發肥胖兒的運動熱情,同時男教師有力量的特點也能讓膽小、體弱的幼兒放心大膽地參與鍛煉。 專家和家長共同參與 邀請婦幼保健院專家為特殊體質幼兒制定矯治方案,半年進行一次體檢,做好個案記錄和病因分析,根據原因制定相應的計劃。通過召集特殊體質幼兒家長座談,相互交流干預方案實施進展情況,相互介紹有益的經驗,如請幼兒體質轉好的家長交流在家的干預方法,從而引起其他家長的重視和認可。

Ⅲ 試述維護和促進兒童心理健康的措施

兒童心理健康有什麼標准
1、注意不要過分地關心孩子。這樣做容易使孩子過度地以自我為中心,認為人人都應該尊重他,結果成為自高自大的人。

2、不要賄賂孩子。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不盡義務不能享受權利。

3、不要太親近孩子。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4、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

5、不要對孩子太嚴厲、苛求甚至打罵。這樣會使孩子養成自卑、膽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導致反抗、殘暴、離家出走等異常行為。

6、不要欺騙和無謂地恐嚇孩子。嚇唬孩子會喪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以後的一切告誡,孩子就不會服從了。

7、不要在小夥伴面前當眾批評或嘲笑孩子。這會造成孩子懷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損害孩子的自尊心。

8、不要過分誇獎孩子。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績,略表贊許即可,過分誇獎會使孩子產生沾沾自喜求虛榮的不良心理。

9、不要對孩子喜怒無常。這樣會使孩子敏感多疑、情緒不穩、膽小畏縮。

10、要幫助孩子去分析他所處的環境。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困難,應教會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要讓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不但要給予他們良好的教育,每一位做父母的更要給他們做出良好的榜樣。

三、兒童的心理衛生問題有哪些
1.一般性的問題。如:口吃、尿床、逃學、不吃飯、說謊、好動等;

2.特殊性的問題。如:自閉症、適應障礙、癲癇、兒童期精神分裂症等。

3.兒童疾病類問題。如:自閉症典型自閉症的孩子,目光與言行都不與人接觸,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裡,而且脾氣異常強烈,他們同時會固執的愛聽某種旋律或某種玩具,甚至具有靈巧的動作及想法。

日常生活中,他對物的興趣比對人來得高,有時甚至會把人的肢體當成物體來玩;玩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重覆且節奏性的動作;對於喜歡的東西相當執著且一成不變。活動量過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東跑西、爬上爬下、話多、手勢多、父母或老師往往非常討厭這種孩子,他們有時會認為這些孩子是故意搗蛋的。一般而言,這些孩子的特徵有:注意力難以集中、肌肉協調不良、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情緒不穩易發怒、過度敏感。兒童過度好動的可能原因有三種:一是家庭壓力太大、二是輕微的腦部受損、另一種是天生就屬於活動型的孩子。

4.恐懼症。兒童對鬼、神及不明物體的恐懼似乎是司空見慣,但是這種恐懼若持續不斷地存在著,則將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造成恐懼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種,其一是過去可怕的經驗所引起-如突來的巨響、朋友或兄弟的恫嚇等;其二,恐懼可能是焦慮的代替品;其三是社會學習而來。

5.兒童抑鬱症。典型的抑鬱症表現為,當令人高興的事發生時,病人仍然沒有積極的反應。除了情緒反應之外,非典型的抑鬱症還需包括其他表現,如增加胃口、增長體重、增加睡眠和行動遲緩。例如,典型的抑鬱症有普遍失眠的表現,而非典型的抑鬱症表現正好相反,這些孩子睡覺的時間比普通孩子更長。

四、家庭因素對兒童性格的影響有哪些
1、教養方式:

(1)父母教養比較民主,則孩子獨立、大膽、機靈、善於與別人交往協作,有分析思考能力;

(2)父母過於嚴厲,經常打罵,孩子則頑固、冷酷無情、倔犟或缺乏自信心及自尊心;

(3)父母過於溺愛,孩子就任性、缺乏獨立性,情緒不穩定、驕傲;

(4)父母過於保護孩子,則孩子被動、依賴、沉默、缺乏社交能力;

(5)父母教養意見有分歧,孩子就警惕性高,兩面討好,易說謊,投機取巧;

(6)父母支配型教養孩子,孩子就順從、依賴、缺乏獨立性。

2、家庭氣氛:一般和睦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事業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相反,父母間的爭吵、隔閡、

Ⅳ 怎麼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

特殊學生指的是視力障礙、聽力障礙、智力障礙及肢體殘疾的孩子,這些孩子需要去專門的特教中心學習,這樣的學校就是為了滿足這些特殊孩子的需要而設計和提供的教育。特殊教育會根據殘疾孩子的身心特點,最大限度地滿足特殊孩子們的教育需要,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健康積極的樂觀心態,培養他們戰勝困難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培養他們掌握一技之長,讓每個殘疾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Ⅳ 當孩子是特殊人群的時候,應該如何進行教育

當孩子是特殊人群的時候,教育時應該要有耐心的來進行溝通,把他們當作正常孩子看待,多一些鼓勵和支持。

首先,我們要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特殊人群,它是指智力低下,眼盲,耳聾,口啞,肢體殘疾,自閉等各類殘疾人群的總稱。他們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需要我們有更大的包容度和愛惜以及理解。而孩子是兩個人的愛的結晶也是兩個家庭的親情紐帶,當一個孩子降臨的時候,往往是兩個家族的欣喜。但當這個小孩是一個特殊人群的時候,一般人都會接受不了,甚至會做出偏激的事情,將他們拋棄對他們打罵等。

最後,也一定要對他們多一些鼓勵和支持。一般這種孩子的自信心是很低的,也怕自己做的不夠好,這就需要我們在教育的時候,多鼓勵他們,多支持他們所做的事情。雖然跟普通人來比,他們可能會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這並不是他們做不到的借口,這時就要給他們信心,支持和鼓勵他們,讓他們相信自己可以,自己不比任何一個健全的人差。

Ⅵ 如何培養留守兒童的健康心理

返回

淺談如何培養留守兒童的健康心理.doc
搜索導航
分享 收藏 下載
原文檔已轉碼為如下格式,以便移動設備查看
淺談如何培養留守兒童的健康心理.doc
閱讀:8次 頁數:4頁 2012-09-11 舉報

淺談如何培養留守兒童的健康心理

「留守兒童」在缺乏父愛母愛的環境中成長,他們生活在事實上的「單親家庭」或「隔代家庭」中,由於長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導致許多「留守兒童」心理不能健康發展:厭世自閉、社會逆反、空虛、自卑、膽怯,沒有精神寄託等。感情的創傷需要感情去醫治,班主任在做這類特殊兒童的工作時,要有滿腔熱情地關懷和無微不至地愛護,努力使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培養自尊、自愛的良好心理素質。

(一)、做留守兒童的傾聽者

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甚至是他人監護或無人監護,這種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任性、抑鬱,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老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正視並尊重孩子的心理特徵,和他們坦誠相見,創設和諧的人際交往環境,營造溫馨、和諧、團結的班集體。在各種活動中既讓他們體驗成功的成就感,更讓他們體會到同學之間的友情,家庭以外的溫暖。讓他們快樂、自由地親近老師。把老師當作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老師也做他們寬容的傾聽者。我校始終把對留守兒童學生的關愛當著一項重要的工作,狠抓落實,注重實效,為了營造氛圍,學校廣泛發動、動員廣大黨員老師和留守兒童結對子。為了體驗親情,每位老師帶幾名學生回家,做一頓可口的飯菜,講一個有趣的故事。課余時間,師生一起打籃球、踢毽子、跳繩。在去年下大雪的時候,許多會織毛衣的老師為孩子們織手套、織毛衣。這一切,讓學生們體味親情,感受師生情。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拉近了,消除他們膽怯、抑鬱、孤僻等不

1

1/4頁

良的心理。

(二)、做留守兒童的賞識者

當留守兒童面對心理挫折和心理創傷時,便倍感手足無措;作為老師可利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和專業知識來幫助他們,做他們真誠的賞識者。賞識學生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優良行為,還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教師應該成為每個學生的賞識者,充分相信學生,釋放學生。我在黑板的一角開辟一塊園地,取名為「花滿園」鼓勵孩子用一雙雙真善美的眼睛去發現班級里的好人好事,搗蛋的紀飛,李濤,愛遲到的徐小林,不遵守紀律的胡偉。對這些後進生的調皮我沒有斤斤計較,多做思想工作,真心關愛。對他們身心健康的「瑕疵」盡可能包容,評價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愛心溫暖他們的心靈,從而化堅冰為春水。這樣,他們的名字不斷的在花滿園你涌現,李濤主動撿起地上的廢紙值得表揚;紀飛、胡偉關心班集體,主動修理班級壞了的課桌椅,老師和同學們感謝你們;大掃除中涌現的勞動標兵徐小林、胡偉。這些熱情洋溢的文字,讓這些學困生看到心裡美滋滋的,為了得到更多的表揚,他們更加規范自己份的言行,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同學們的面前。我時刻提醒自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

(三)、做留守兒童的楷模

道德、勇氣、責任等不是通過教育者的「教」就能起作用的,而

2

2/4頁

是通過教育者的「做」才能達到目的。老師的言行對學生特別是對留守兒童具有示範作用,其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因此,教育這些孩子時,我們應有嚴中有愛,愛中有嚴。每天早上,我都會衣著整齊地早早來到教室,檢查他們的衛生工作。看見垃圾我主動彎腰撿起,而這一「彎腰」,孩子們都看在眼裡,而對我來說,沒覺得怎樣的變化,而在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幾個星期下來,我也發現孩子們關心衛生工作,能主動撿垃圾,還會督促其他學生不要亂丟垃圾。當我看到孩子的書角卷得不象樣時,我沒去大聲呵斥,知道這些孩子父母不在身邊,自理能力很差,我就主動將卷的地方拉平,撕破的地方用透明膠粘好,還用包書皮包好,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新」書,我從他們眼中讀懂了什麼是感激,什麼是欣喜。一學期下來,我發現他們的書本都保存得很完好。是啊,這些留守孩子依賴性強,缺乏責任感,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能縱容其發展下去,而要用實際行動來感化,培養他們成為積極向上的新一代人。

(四)、做留守兒童的引路人

留守學生由於受到爺爺奶奶的寵愛,親戚、朋友的呵護,他們中的相當多數人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越生活,還有些外出務工的父母處於愧疚,大多對孩子有求必應,他們認為物質上的豐裕就是「幸福」,所以習慣用金錢來彌補愧疚。他們往往會給孩子大量的零花錢,而處在這個年齡的兒童,生理、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現象的影響,手裡過多的零花錢往往進一步助長了他們的不良習氣。這種監護權的缺失和畸形補償對孩子的人格發展、社會化和道

3

3/4頁

德發展都帶來負面影響。因此,老師要帶領留守兒童步入人類精神的殿堂,做他們精神殿堂的引路人。我們班級利用每周五的自習課,開展「愛心、責任、感恩、良知」的主題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孩子們盡可能地體驗成功和快樂,以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沖淡他們思念務工在外的父母的情緒。如通過宣傳「生命的無價」,對他們進行健康教育,懂得生命無價;通過收集廢舊物品獻愛心的活動,既對學生進行了勞動教育、環保教育,又充實了愛心教育的內涵;通過老師解讀國家相關政策,如兩免一補,減免農業稅,糧食直補等,使孩子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國家對農民的關心,增強他們愛國、愛黨的情感;用優秀的經典名著、童話、寓言、兒童畫刊等填補學生精神世界的荒蕪 ,讓他們從文學作品中感受人生的真善美。

總之,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關繫到下一代的幸福和社會的穩定,是家庭、學校、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只有社會各界共同關注,多方位、多角度地採取相應措施,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才能使「留守兒童」受到正常、健全、完善的教育,只有老師面對你的學生時,多一份愛心,多一份責任,多一份堅持,多一份賞識,留守兒童將會得到更多的精神實惠,教育的天地將會因此而更加寬廣。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為了國家的明天,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共同創造幸福安康的和諧社會。

Ⅶ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生理都健康的孩子

--是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銜接的基礎 摘要:殘疾人雖然是一個特殊群體,但他們同樣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於生理殘障,殘疾人在生活中與人接觸存在許多不便,要使他們與正常人和諧相處,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們首先就應從學生的心理上入手,促使殘疾兒童與正常人的融合。 關鍵詞:心理素質 加強 健康 聾生由於身體殘疾,社會的歧視,生活圈子窄,大都有著孤僻、自卑、性情急躁、自私等毛病,他們由於交往困難,容易不合群,失去了參加任何活動的願望,害怕新鮮事物,害怕陌生人。 俗話說:一切從心開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要使特殊兒童融合到普通人群中去,首先特殊兒童的心理必須是健康的。讓特殊兒童正視現實,充分相信自己,放寬胸懷去接納別人、認識社會。 下面談談我對聾兒實施健康教育的一些體會: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最關鍵的是轉變教育觀念 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是開展心理教育的前提,特殊教育的價值是對學生的一生負責、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 怎樣轉變觀念? 1、①把學生當作平等的「人」來看待。即把聾啞學生看成與正常人平等交往和交流的人。在教學中努力建立一種民主的課堂作風,平等地對待學生,視自己的學生為朋友弟妹,在學生面前勇於承認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和工作中的失誤,贏得學生的信賴,時常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講給他們聽,再鼓勵他們把憂愁煩惱說出來。讓聾啞兒童與正常兒童一起開展「手拉手」、班會等活動,使孩子們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人人平等」的觀念,也提高了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交往的能力,開拓了視野,增加了他們對生活的了解。②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給特殊兒童人道主義的生命關懷,讓他們與普通兒童一起融合於一個真實、民主、多姿多彩的教育時空。認真對待學生的缺點,時時鞭策和激勵學生,誇大學生的優點,慢慢淡化學生的缺點,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改正缺點,發揚優點。③尊重和信任學生。自尊心是人的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對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作用的一種認識和評價,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的自尊心,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對待有缺點或犯過錯的學生,不動輒訓斥、譏諷,而是委婉地指出缺點,毫不吝嗇地提出你的期望,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平等、親切感,讓他感受到尊重與信任,進而充分認識並注意克服自身缺點和不足。曾凡凡書寫馬虎,我多次在他的作業本上寫下評語「馬虎!」、「潦草!」、「重寫!」沒有效果,有一次甚至把句後的感嘆號改得大大的,以示反感。正在我一籌莫展時,在一次勞動中我發現他碼的磚頭又快又整齊,於是我在他的又一次作業後批上:「老師和同學都很欽佩你的勞動能力,如果你能把中國字寫得如同你碼放的磚一樣整齊,我該多高興啊!」後來他說:「我要寫好字,老師真關心我!」此後他的書寫大為改觀。這件事給了我很大啟示:「真情說長處,委婉道不足」有奇效。 2、承認並允許學生在發展中存在差異。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的多元智能說告訴我們:人的智力是有差異的。表現在特殊兒童身上就更是如此。有的學生由於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上存在一些問題和障礙,因而在學習上造成一定困難,評價時,應看學生自身縱向發展,不能一刀切。特別是對待「學困生」,課堂上要從他們渴望成功的心理出發,分層施教,分層達標。例如同題作文,要求a類同學語句通順;b類同學語句通順,結構合理;c類同學須語句生動,結構合理,詳略得當。為了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品質,要求學生縱向比較--自己跟自己比,口號是:「天天有進步,日日不虛度」。在班上設置「進步最大」、「書寫最整潔」等獎項,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長處,體驗成功。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針對兒童成長的特點,培養聾兒適應社會的能力 1、健全人格、培養自信心。 聾啞學生由於存在聽力缺陷,在與正常人交往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社會中少數人對殘疾人的歧視,在聾生平等的參與社會的心理上起到消極的作用,造成聾生自卑感強。例如有一次看電視時,當同學看到一台文藝節目時,同學們比劃說:「老師,你真好,能聽到、看懂電視!我們真不行。」我認為培養聾生健康心理品質,當從培養自信心入手,教育學生挺胸抬頭做人,為他們走出陰影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果教師對聾童充滿了信心,採取積極的態度,那麼聾童一定會做出好成績的。聾童是有一定發展潛力的,教師的責任是挖掘其潛力,培養其能力。教師應該做的是:相信聾童,提供給他們與正常兒童同樣多的機會,正常兒童能做的事,也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聾童去做,他們不需要人們過多的幫助,他們需要的是自信心,是自我價值的認定。教師的鼓勵對聾童來說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因此,相信聾童,鼓勵聾童大膽地去從事他們力所能及的各種活動,是培養聾童自信心和良好自我意識的好方法。特殊兒童和普通兒童應經常相互交流、相互接納,以達到心理上的共融。讓聾兒參加正常兒童的各類比賽,在公平中競爭(如美術、舞蹈、電腦等)。培養學生的一專多能,如:我校創辦了刺綉班,現在有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刺綉,一個月能完全攢到自己的伙食費、零用錢,為父母減輕了負擔,父母臉上欣慰的笑容無形中增強了孩子的信心。帶學生參加社區服務性活動,多接觸多層次的人群。 社會對聾童的偏見、嘲笑也是挫傷聾童自尊心,形成自卑感的重要原因。如果這一外部大環境不加以改善,聾童就只能「躲」在校園里「自尊自愛」了。因此,必須大力宣傳,呼籲全社會端正認識,形成正確的社會態度。 2、跟上時代節拍,學會競爭與合作。 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競爭與合作的心理素質。未來的公民應當能參與全球性的競爭與合作。 「合作」與「競爭」,看似一對矛盾,實質上,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系,如果能讓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意識,取得一種巧秒的平衡,那麼這個人無論何時都能以一種輕愉快的心情,以一種持久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例如,在指導學生預習時,動員學生合作:誰有不懂的地方提出,誰懂誰回答,為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給答題的同學所在組加分。這樣不僅可以活躍氣氛,還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反饋與矯正是必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根據教材把目標檢測改編成「搶答題」、「必答題」、「選答題」、「表演題」等形式,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展開競賽,課堂上引進競爭機制,不僅能活躍氣氛,使學生在快樂中鞏固知識,矯正錯誤,培養分析、思維、表演等綜合能力,而且對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合作競爭的心理素質有積極意義。「合作」與「競爭」還可以擴展為師生之間、班與班之間、校與校之間、學校與家庭與社區之間。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要找到學科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對接點 每一門學科、每一堂課都有思想教育之目的,教師應巧妙把握學科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對接點。 有很多家長、孩子放學回家就叫他做作業,恨不得要把他所有的時間用在學習上,常喋喋不休,而且禁止參加任何活動,學生沒一點自己支配時間的自由,有的家長不關心子女,整天玩麻將,許多家長與子女之間產生隔閡,由此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例如在語文課中,理解「親情」時,我先闡述對「親情」的理解,然後讓學生自己講家庭中的親情故事。有的同學就質疑:「打罵」也體現了「親情」?藉此機會我引導學生分析家長愛子教子的幾種方式,並發表看法。然後我以《媽媽(爸爸),我想對你說》為題,要求學生寫短文,哪怕是一句也行。最後幫著學生把句子寫通順以後,建議學生把它作為禮物寄給親人,用筆與親人作一次情感交流,當他們把寫有詳細地址的信投進郵筒時,我想:我放飛的是學生的期盼與忐忑不安的心情……這樣,家長也會受到教育,學科教育中的心理教育是「潤物細無聲」。 心理健康教育有其不盡的內涵,特教教師都應對特殊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特殊兒童與正常兒童相互銜接,實現特殊需要兒童的超越與回歸。

Ⅷ 如何對殘疾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在特殊兒童教育的問題上,如今正提倡無差別教育,希望他們接受正常教育,避免由於過於特殊而造成傷害。作為特殊兒童的家長就應該了解殘疾孩子與其他正常的孩子不同的心理特點。
首先,殘疾孩子的自尊心比其他孩子更強烈。由於身體的原因,他們渴望人們尊重他們。只言片語的不尊重,都可能嚴懲刺傷他們的心。正因為如此,殘疾孩子的家長往往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那顆容易被傷害的心。
其次,殘疾孩子有較強的依賴心理。在家裡,他們依賴父母和其他家人;在學校,他們依賴老師和好心的同學。他們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懷與幫助。
第三,殘疾孩子更容易缺乏自信,有的可能產生自卑。他們往往暗嘆命運之神太不公平,為什麼把不幸留給自己。他們在羨慕其他孩子的同時,會認為自己不幸,許多該做的事情做不來。他們遇到的挫折更多,於是面臨更多的自信與自卑的選擇。
第四,殘疾孩子憧憬美好生活,渴望像所有人一樣獲得幸福。在每個殘疾孩子心裡,都有一片光明、美麗的世界。
作為家長,應該了解殘疾孩子的心理,尤其要認真體察孩子的種種想法,這會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幫助更加有的放矢,增強效果。
為了孩子,家長應首先調整自身的心態,千萬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這些話占據頭腦。中國有句古話:「既來之,則安之。」既成的現實不能再作選擇,但是未來之路是可以選擇的。如果家長的精神被壓倒了,顧影自憐,還怎麼去激勵孩子奮勇拼搏?殘疾孩子的命運掌握在父母手裡。
在不斷調整心態的同時,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
一、教育孩子正視現實,正確對待自己的殘疾。世界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公平,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苦難,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述許許多多的人和事證明這個道理。讓「命運不公平」的思想見鬼去吧!
在學校里或者社會上,大多數人會關心、幫助殘疾的孩子,然而也有少數道德欠佳的人會用「瞎子」、「聾子」、「瘸子」這些不恭的語言甚至用動手動腳的欺侮行為對待他們。要教育孩子在適度忍耐的同時,可以理直氣壯地批評那些個別人:「你們這樣做講道德嗎?」「你們欺侮殘疾人算是真本事嗎?」
二、盡可能為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只要有可能上學的,要克服一切困難讓孩子上學。最好上殘疾兒童學校;沒有殘疾兒童學校的地方,可以隨班就讀。實在上不了學的,也要採用不同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文化知識。這對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
每個殘疾孩子的情況不同,有的可能有某方面的特長,有的雖無特長,也有相對的優勢。家長應該盡早給孩子選擇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這是孩子未來生活的依靠。
三、對殘疾孩子認真呵護是必要的,但應該適度,努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應該收集大量的殘疾人走向成功的事例,講給孩子聽,或讓孩子自己學習。最大限度地減少孩子的依賴心理。樹立自強精神。特別是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要以具體分析、耐心指導幫助孩子選擇堅強。切切不可以過分地憐憫和護衛,降低孩子的鬥志。
四、給孩子成功的機會。對殘疾孩子不能要求太高,但如果一點沒有要求,順其自然也是不利的。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獲得小小的成功,及時給以鼓勵,讓孩子覺得「我也能行」,日積月累,他們會獲得一種精神——不斷追求成功。
五、支持孩子參加各種群體活動,特別是有較多殘疾孩子參加的群體活動。這樣做不但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豐富生活內容,更重要的是會使他們學會交往、學會參與,增長適應社會的本領。有的家長總把殘疾孩子放在自己的過度保護之下是不好的。殘疾孩子也需要「放飛」,需要交往,需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