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哪些

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01 22:39:26

『壹』 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

由渴望到嚮往 到迷茫 到清晰 再到迷茫 最後找到自己,基本一生就不改變了。

『貳』 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哪些

華宇健康
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2020年07月01日

陶荔主治醫師
江西省兒童醫院 三甲
幼兒的身心發展家長們絕對不要去忽略掉,不僅僅是需要去關注他們的身體健康,心理疾病也是至關重要,如果是身心不健康就會使得發育受到極大的阻礙,特別是對於兩三歲的寶寶就要觀察他們的心理變化,要對於他們提出來的要求進行交流和溝通,只有語言交流才會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
2~3歲幼兒心理發育的一般特點
2~3歲的孩子天真、幼稚、純潔、活潑,身心在迅速發展,在各方面都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實在是最惹人喜愛的了。2歲的孩子開始用語言與人交往,他那帶著奶氣的語言雖然極為簡單,卻標志著極為重要的掌握人類交際工具的新里程。到了2歲,他能自如地運用言語表示請求、願望、意見等。
2~3歲的孩子最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告訴他什麼事情該怎樣做,他便會順從地接受並記住。他可以遵守簡單的規則和要求。例如,他會根據成人的要求不坐地、不玩土等。到了4歲,他能「習慣於許多生活規則、集體規則,並且能說出簡單的道理。例如,進睡眠室說話就會吵別的小朋友睡覺。」
2~3歲的孩子有獨立的要求,喜歡自己脫穿衣服、疊被子,盡管他還不會或不太會,但這種意願很強烈。到了4歲,已完全能獨立地穿、脫衣服,疊小被子,還可以自己洗手絹、洗襪子等。他不但這樣做,而且以「自己長大了」、「自己的事自己做」引為驕傲。
2~3歲的孩子樂於助人、喜歡勞動。媽媽剛掃地,他就去拿簸箕;他會送來眼鏡……到了4歲,他能有意識地幫助成人和同伴。例如,同伴哭了他會幫助他擦眼淚;媽媽擺餐桌時他懂得幫助擺筷子等。而且他懂得幫助人是好事。
2~3歲的孩子有很好的記憶力,他能很快地背會一首兒歌、古詩;跟隨成人到過某個親友家,再路過時他能說出這是誰家。到了4歲,他不僅能記住這些,而且能有意識地記住許多事情,他的理解記憶在迅速提高。
其他人還搜
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心得
個體身心發展的特點
正常小孩最遲多大說話
小班幼兒動作發展特點
幼兒顏色視覺發展特點
幼兒發展心理特點
答題得紅包
電視連續劇
相關推薦
幼兒想像發展的特點
顏小華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甲
[回答] 《學前兒童發展》一部分中,學前兒童的認知能力發展趨勢是關鍵內容,而想像也是頭等大事。想像是兒童關鍵的
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陶荔 主治醫師 江西省兒童醫院
三甲
[回答] 小孩出生後,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身體健康,到了說話的年齡的時候口齒伶俐,語言表達順暢等,孩子
幼兒注意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顏小華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甲
[回答] 留意具備導向性和集中化2個顯著特點。說白了導向性就是指在某一時刻心理過程活動挑選了某一目標而離開此外
幼兒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陶荔 主治醫師 江西省兒童醫院
三甲
[回答] 孩子在不同的時期,身體變化是不同的,尤其是情緒情感方面的發展特點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家長們在平時是需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
顏小華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甲
[回答] 3-4歲少年兒童日常生活范疇擴張,了解藉助行動,心態功效大,愛效仿;4~5歲少年兒童開朗愛動,邏輯思
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
吳裕臣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甲
[回答] 以前物質生活比較匱乏,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心理發展特點可能並不是很復雜。但現在各種豐富的物質,以及
2-3歲幼兒年齡特點
陶荔 主治醫師 江西省兒童醫院
三甲
[回答] 2-3歲幼兒正是處於對任何事情都好奇的階段,也是很懵懂的階段,這個階段父母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2
幼兒急疹血常規特點
陳章強 主任醫師 江西省人民醫院
三甲
[回答] 幼兒急疹是在年紀較為小的小孩中很普遍的一種身心健康問題。這類問題會在巨大水平上,影響到小孩的身體狀況
影響幼兒心理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胡茂榮 副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甲
[回答] 孩子的成長全過程之中不但需要照料到小孩的身心健康,另外也需要照顧兒童的心裡健康,在生活起居之中小孩慢
動脈粥樣硬化發展怎麼辦
陳章強 主任醫師 江西省人民醫院
三甲
[回答] 一些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肥胖患者經常會出現靜脈粥樣硬化的症狀,這個是一種常見的血管病,是與許多症狀相
專家咨詢
免費問診限時
已經到底了

『叄』 兒童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是什麼

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 兒童心理學在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上,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論問題。 第 一,關於遺傳、環境和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作用問題。在兒童心理發展上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遺傳,遺傳只給兒童心理發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決定兒童心理的發展。在兒童心理發展上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和教育,而教育則起著主導作用。 第 二,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或內部矛盾問題。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或根本原因,不在於事物的外部,而在於事物的內部,即存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這在兒童心理發展上,也是一樣。 第 三,關於教育和兒童心理發展的關系問題。環境和教育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起決定作用,但並不是機械地決定兒童心理的發展,它必須通過兒童心理的內部原因來實現。 第 四,關於兒童心理不斷發展和發展階段的關系問題。兒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斷發展的,但同時又是有階段性的。只看到不斷發展的一面,或只看到發展階段的一面,都是不對的。 這是我們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幾個理論問題的理解。這幾個問題是兒童心理學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的一部分,本書第三章將作詳細的論述。

『肆』 舉例說明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單純,復雜,到成熟

『伍』 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哪些規律

青少年身心發展的規律有以下幾條:
1、順序性和階段性
2、穩定性和可變性
3、發展不均衡性
4、個體差異性

『陸』 兒童身心發展有哪些基本規律,教育應該如何遵循這些規律

1、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性.例如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就指出,兒童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身心特點,教育要遵照兒童不同發展階段的身心特點,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要依據兒童的身心特點進行適當調整. 2、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兒童的發展總體來講是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的,教育中要做到不「凌...節而施」,教育就應當遵循兒童發展之自然. 3、教育還要照顧到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同的兒童的發展在總體一致的基礎上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同一兒童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發展特點. 在兒童教育時涉及如下的一些理論問題: 第 一,關於遺傳、環境和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作用問題。在兒童心理發展上起決定作用的不是先天遺傳,遺傳只給兒童心理發展提供自然前提,但不能決定兒童心理的發展。在兒童心理發展上起決定作用的是環境和教育,而教育則起著主導作用。 第 二,關於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或內部矛盾問題。一切事物發展的動力或根本原因,不在於事物的外部,而在於事物的內部,即存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這在兒童心理發展上,也是一樣。 第 三,關於教育和兒童心理發展的關系問題。環境和教育對兒童的心理發展起決定作用,但並不是機械地決定兒童心理的發展,它必須通過兒童心理的內部原因來實現。 第 四,關於兒童心理不斷發展和發展階段的關系問題。兒童心理一方面是不斷發展的,但同時又是有階段性的。只看到不斷發展的一面,或只看到發展階段的一面,都是不對的。

『柒』 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有哪些

幼兒期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飛躍時期,其心理過程在開始還保持著具有形象性和不隨意性的特點,而後各種心理過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隨意性逐步發展起來.
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徵

(1)連續性與階段性

(2)定向性與順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異性

兒童發展的特點

兒童的發展包括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兩方面,即是其生理成熟與其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與變化的復雜過程.
在這里,生理成熟是指兒童個體作為一個生物體,其生理結構和生理機能的發展是一種純粹的生物性演變過程.而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卻是一個以個體的生理成熟為基礎,並與其生理機能的發展混為一體、互為表裡的過程.
生理機能是人的外在心理品質和行為表現的內部生理機制.
人類作為一種生物體,有其自身發展變化的生物學特點,而人類個體的發展變化,作為生物性個體與環境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必然受到人類發展特點的制約,表現出特有的規律性.
兒童發展的規律性,就是在兒童隨其年齡增長、身體和心理變化中普遍存在的特點.概括而言,兒童發展表現出如下五種普遍特點.

(一)順序性
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無論其身體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都表現出一種穩定的順序.例如,兒童身體發展方面,就整體結構的發展而言,其順序是頭部首先得到發展,而後是軀乾和四肢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越小,其頭部在身高中比例越大的原因.在骨骼與肌肉的協調發展中,首先得到發展的是大骨骼與大肌肉,而後才是小骨骼與小肌肉群的發展與協調.所以,兒童行動能力的發展中,依照著翻身、坐、站、走和跑,然後才有可能寫字、繪畫等精細動作出現這樣一種不變的順序.兒童的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遵循著先具體後抽象的秩序.在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這種順序是固定不變的.先前的發展變化,又是其順序序列中緊隨其後的發展和變化的基礎,順序性所具有的這一特點,使兒童身心發展成為一種連續的、不可逆轉的過程.

(二)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在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兒童身心發展的速度並不是完全與時間一致的勻速運動,在不同的年齡段,其發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顯差異的.一般認為,新生兒(出生第一年)與青春期(13.14歲~15.16歲),是兒童身心發展的兩個高速發展期.不平衡性,是指在兒童發展過程中身體和心理發展並不完全協調、統一的現象.就兒童發展的整體而言,生理成熟是先於心理成熟的.十幾歲的孩子就其身體發育來看,已經很接近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卻要比低得多.但就某個具體方面而言,也有可能表現心理能力不受生理成熟條件控制的情況.例如,3~5歲的兒童的語言掌握能力和記憶能力,往往優於成年人的水平.

(三)階段性
兒童發展的階段性,指在兒童發展的連續過程中,在不同年齡階段會表現出某些穩定的、共同的典型特點.這些特點無論從表現方式上、發展速度上,以及發展的結構方面,與其他階段相比較,都會具有相當不同的特徵.這種情況,又被稱之為兒童發展的年齡特徵.例如,在學齡前的幼兒階段,兒童認識事物的能力,主要的特點是易於形成與實物相對應的、單個的概念,而到了兒童時期,兒童的認識能力,已發展到了可以了解和掌握事物間聯系的程度,但是這種聯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賴於具體事物的幫助.只有到了青年時期,人的認識能力才開始以抽象概念為基礎,邏輯思維才成為人的認識能力的根本性特點.

(四)個別差異性
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是指在兒童發展具有整體共同特徵的前提下,個體與整體相比較,每一具體兒童的身心發展,在表現形式、內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會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種表現於個體發展方面的差異性,來源於個體遺傳素質和生活環境的差別.例如,同樣年齡的兒童,在身高方面有明顯的高矮之分.同年齡的兒童,也會由於他們各自神經過程靈活性的差別,在學習中表現出注意力的持久性、知覺的廣度方面的差異.兒童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個別差異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因素的影響,但更多的結果還是來自環境和教育的差別.而且環境和教育的影響,還能對遺傳素質的優勢與不足起到一定發揮與彌補作用.俗話所說的「勤能補拙」,就是對二者關系的一種經驗總結.這一規律也是實行因材施教、「長善救失」教育原則的基礎.

(五)分化與互補的協調性
兒童的各種生理和心理能力的發展、成熟,雖然依賴於明確分化的生理機能的作用,但在總體發展水平方面,卻又表現出一定的機能互補性特點,以協調人的各種能力,使其盡可能地適應自己的生活環境.這種協調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兒童發展的重要保障,使這些兒童不至於因某種生理機能的缺陷,而嚴重地阻礙其整體發展水平的實現.這一規律,也是對殘疾兒童進行教育的重要依據.例如,對於聽力障礙的兒童,可以通過發展其對人講話時口型變化的精細感知能力,來與對方溝通.而聽力正常人的這種潛在能力,往往被更容易實現交流的其他方式所抑制了.

以上這五種規律性的特點,從總體上概括出了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的本質性的表現.從總體上把握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我們還可以發現這些規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為深刻的內容,即兒童的生理成熟先於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齡階段兒童發展水平、特點的充分實現,將有助於其後的發展,否則,下一階段的發展將會受到一定阻礙;兒童的身心發展,歸根結底是兒童個體的發展,尊重和順應兒童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是促進兒童整體發展水平的豐富性的根本道路.

『捌』 人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哪些

1、順序性→循序漸進

啟示:在對青少年進行教育時,必須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低級向高級的順序,循序漸進,不能「揠苗助長」。

2、階段性→不能搞「一刀切」

教育工作必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提出不同的發展任務,採用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方法,進行針對性教育。教育的階段與兒童身心發展的階段相適應。

3、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

要求教育者深入了解學生,針對學生不同的發展水平以及不同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揚長避短發展個性,促進學生自由的發展。

4、不平衡性→把握最佳關鍵期

人有其發展中關鍵期和最佳期。所謂關鍵期(洛倫茲提出)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於形成的時期。在關鍵期內施加教育影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錯過了關鍵期的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5、互補性→揚長避短

要求教育應結合學生實際,揚長避短,長善救失,注重發現學生的自身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玖』 青年人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有哪些

(一)人的身心發展具有順序性
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有順序的、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在生理方面,身體的發展是先頭部後四肢,先中心後邊緣,如軀體的發展是自上而下,即頭部→頸部→軀干→下肢;大腦皮層是先枕葉,爾後是顳葉→頂葉→額葉;肌肉是先大肌肉群,後小肌肉群。心理機能的發展順序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由機械記憶到意義記憶,由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喜、懼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神經系統的發展是先快後慢,初生嬰兒腦重390克左右,為成人腦重的三分之一。兒童長到六歲時,大腦重達到1 200克左右,達到成人腦重的90%,以後的發展便逐漸緩慢下來。
人的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活動必須根據身心發展的這一特點循序漸進地進行。無論是知識技能的學習還是思想品德的發展,都應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等。
(二)人的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
人的成長是一個持續不斷的發展過程,在這個總的發展過程中,不同年齡階段表現出一些不同的特徵,這些特徵構成了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據。換言之,兒童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應採取不同的內容和方法。如果千篇一律,不看對象,教育工作就不會收到好的效果。
關於如何劃分年齡階段,目前尚無定論。一般都是根據生理年齡,結合心理發展特點來劃分的。通常劃分為乳兒期(零歲至一歲)、嬰兒期(一歲至三歲)、幼兒期(三歲至六歲)、兒童期(六歲至十一二歲)、少年期(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青年初期(十四五歲至十七八歲)。
也有些心理學家按其各自研究內容的側重特點來表述備年齡階段的基本特徵。
例如皮亞傑注重智慧和認知結構的變化,他按照兒童智慧發展階段將兒童的發展分成四個大的階段:感知運動階段(零歲至一歲半、二歲);前運算階段(一歲半、二歲至六七歲);具體運算階段(六七歲至十一二歲);形成運算階段(十一二歲至十四五歲)。
埃里克森則關注兒童的行為模式,將兒童的行為模式、心理社會因素以及沖動的投放部位等結合起來劃分為八個發展階段。十七歲前五個階段,即信任對懷疑(一歲半前);自主對羞怯(一歲半至三歲);主動對內疚(三歲至五六歲);勤奮對自卑(六歲至青春期);同一性對角色分離(十一二歲至十七歲)。
前蘇聯一些心理學家則注重兒童活動形式的轉換:①直接情緒性交在活動(零歲至一歲);② 擺弄實物活動(一歲至三歲);③ 游戲活動(三歲至七歲);④ 基礎學習活動(七歲至十一歲);⑤ 社會組織活動(十一歲至十五歲);⑥ 專業學習活動(十五歲至十七歲)(上述材料見表5-1)
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教育必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採取不同的內容和方法。
(三)人的身心發展具有不均衡性
個體發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線的特性。表現在:
1.在生理發展方面,在不同年齡階段生長不均衡。例如,青少年身高、體重有兩個增長高峰,第一個出現在出生後的第一年,第二個出現在青春發育期。在高峰期,身高、體重發展較其他年齡階段更為迅速(見圖5-1)。
腦重的增加亦有不同。新生兒的腦重是390克左右,是成人腦重的25%。出生後的腦重隨年齡而增加,增長的速度是先快後慢。第一年最快,以每天1克的速度遞增,九個月時達660克,第一年末達到出生後需要發展的50%。二歲半至三歲腦重發展到900--1011克,相當於成人腦重的75%。以後逐漸緩慢,六至七歲時達1280克。九歲時約1350克,己接近成人水平。十二歲時1400克,到二十歲左右就停止生長。
2.在心理發展方面,兒童的發展存在關鍵期和最佳期,發展亦有不平衡的方面。例如,二至三歲是兒童學習口頭語的關鍵年齡,四至五歲是開始學習書面言語的關鍵年齡。《學記》里講,「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能成」,說明從古人開始就已認識到了學習的最佳期問題,錯過了學習的最佳期,學習的效果就會差些。同時,人的心理發展還有關鍵期,例如少年期就是兒童心理發展上的一個關鍵期。從嚴格的意義上說,少年期(即十一至十二歲)以前的兒童是真正的幼稚期。這一時期的兒童更多地依賴成人的照顧、保護,他們的獨立性和自覺性都比較低。青年初期是個體發展上的成熟期,他們開始逐漸走向穩定、獨立、自覺。而少年期則介於二者之間,此時的兒童處於半幼稚半成熟的狀態,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他們既不屈從權威,又缺乏正確的決斷,既精力旺盛又缺乏自覺性。因而有人將這個時期稱為分化期、危險期、迷惘期、關鍵期、可塑性最大的時期。為此,此時對兒童教育的是否得當可能關系著他們一生的發展。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決定了教育活動的進行要善於根據個體身心發展的最佳期給予合適的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發展。
(四)人的身心發展還具有個別差異性
正常兒童的發展須經歷共同的發展階段,但由於人的遺傳、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主觀能動性的不同,使其發展的速度、水平以及發展的優勢領域千差萬別,彼此間表現出發展的個別差異。個體差異性有多種層次。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這不僅是自然性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區別,這些區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發展的方面與水平上的差別。其次,從個體的角度看,表現在:不同兒童的同一方面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如兩個同齡兒童,有的某一方面才能表現較早,有的則很晚;不同方面發展的相互關系存在差異,如有的學生第二信號系統的發展占優勢,數學能力強,但繪畫能力差,另一些學生則相反;不同青少年兒童具有不同的個性心理傾向,如同年齡的兒童具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決定了教育活動要因材施教。

『拾』 教育應如何適應青少年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

不是讓教育適應人身心。教育是要正人身正人心為根本,根性不正教出個博士更危害社會。現在社會就已經是教育的失敗了。 正確的教育不是重知識,輕德行。 我想你應該知道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