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學會後手翻
如何學會後手翻
無論是練習前空翻還是後空翻,最關鍵的是四個問題。第一,你要有良好的平衡性;第二,你要有足夠的腹部力量(可以鯉魚打挺,說明你的腹部力量已經可以了),腹部力量力量很關鍵;第三,你要有足夠的腰部力量;第四,你要有比較良好的柔韌性。只有同時具備這四點,你才可以練前空翻、後空翻,而且一定注意是先練前,後練後。
先從滾地翻到靠地翻,之後就是前手翻,在後就是前空翻。助跑要根據實際的情況自己來決定,在騰空後,要精神集中,反應迅速。
想原地倒立,在離牆壁半米(或30厘米)處,在地面鋪上軟硬適度的靠墊,用三點式(雙手、頭著地)倒立,然後在上肢力量的作用下,成兩點式(雙手著地),通過腿的前後搖擺和腰腹的軟硬綳弛來調節在空中的平衡,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就可以了。
前手翻直體前空翻的正確要領和常見的錯誤技術
前手翻和直體前空翻在空中都應抬頭完成,用抬頭的動作保證身體挺胸,展腹拉成「弓形」形成反彈,以便聯接後面空翻動作。
1、前手翻趨步下手時快速全力蹬擺腿;
2、推手快速有力;
3、空中抬頭挺胸,直膝綳腳面;
4、在腳尖觸地之前都應抬頭挺胸;
5、利用身體反彈「力量」含胸起跳(不能提臀);
6、起跳之後迅速展臂,抬頭挺胸,身體形成「背弓」;
7、繼續抬頭(此時極易出現「跟頭」的錯誤)展體。
8、抬頭落地准備完成下一個空翻起跳。
自由操中的前手翻和直體前空翻應該「抬頭」完成,後半部分動作不應「跟頭」。
由於規則的變化,前手翻接直體前空翻類型的動作多了起來,在觀察運動員完成該動作時發現,有的運動員在做手翻和空翻的後半部分動作時,為了追求翻轉速度,採用了低頭(向前跟頭)的方法,這是錯誤的!
「跟頭」的動作容易導致身體含胸,破壞了身體的弓形反彈,「跟頭」使運動員感到好像加速了,實際上身體後縮了,由於身體弓形反彈的被破壞,不能更有力的聯接後面的空翻,所以「跟頭」這一做法是錯誤的。
前空翻是通過:助跑→甩臂起跳→團身翻轉→落地,這四項概括性步驟來完成的。
起跳前,在自己的前方定好你要起跳的點。助跑,將近起跳點的時候提前微抬雙腿,騰空,借慣性使自己前躍一點,落在起跳點上的同時屈膝,並迅速上揚雙臂,雙臂向下甩的同時借屈膝時蓄好的力進行反彈,起跳騰空,頭迅速下走,此時意識始終保持在頭部、肘部和腰腹。(圖片:1、2、3、4、5、6、)
動作要領:起跳點的作用在於:它更有助於你在起跳前做好思想、動作上的准備,對一個初學者來說十分重要。
當你進行到頭朝地面這一狀態(180度)的時候,(圖6)意識主要向頭部集中,用頭帶動全身翻轉;雙肘加意識向前震,起到一個輔助作用;腿盡量收攏,這時候你已經團身了,(圖7)以腰腹為中心進行旋轉;向上抬頭,雙腿下擺;當你完成上述動作的時候前空翻就出來了,下個動作是如何著地。
動作要領:從翻轉到落地的動作過程中腰部要吃足勁,保持團身,這樣重心會比較穩,加大前腳掌、腳尖著地的可能性,從而可以有效的防止摔傷和震傷。腰部鬆懈會使身體在翻轉的過程中過地早打開四肢:慣性力量完全灌入整個腳掌甚至是腳後跟,嚴重了會造成脫臼。慣性是翻轉時必備的條件之一,配合自身的翻轉力量可以加快翻轉速度,干凈利落地完成動作,個人認為,騰空以後的翻轉力量應該是慣性力量和自身力量的良好結合,這份力量主要在騰空、翻轉的過程中進行消耗。起跳的高度決定著整個動作的質量,起跳時盡量尋找直線上升的力,雙足合力,起跳要大膽果斷。另外,有了高度才能確保有足夠的空間來完成騰空以後的翻轉動作,無論如何只有完整的翻完360度再打開身體才是正確的,要讓慣性力量和身體力量消耗在翻轉上而不是動作未完成、提前著地的雙腳上,初學者最容易犯的就是這個錯誤。為了保險起見,最好准備個墊子或者在草坪上進行練習。
練習方法:
制空感差的可以先在吊環上找感覺,(個人經驗)開始時,大部分力是靠雙臂來支撐的,到後來就要將意識挪到身體上,雙臂的作用僅僅是安全帶。什麼時候感覺自己沒借雙臂多少力就翻過去了,這說明你已經可以脫離吊環在平地上進行練習了。騰空瞬間就採用吊環上的感覺就OK了,開始時不會立刻成功,多試幾次就好了。打我從吊環上找感覺到練成前空翻用了3個晚上的時間,平均每個晚上投資40分鍾左右的時間進行練習,總計兩個小時左右。加油吧,同志們,這個動作並不難!
起跳高度決定整個動作的質量:加強下肢的鍛煉,負重撐、高抬腿跳都是很常見的鍛煉方法,負重撐的作用跟蛙跳差不多,這里建議練習負重撐。
⑵ 怎麼練後手翻
你練的時候要找個老師教你,老師到時候會用一根棍挑你的腿,在你起翻的時候老師會挑你的腿你就能翻過去了,但需要長期的練習你才能掌握!15以下小孩快的話一個月到三個月,15歲以上的,快的話也要半年。
後手翻要領;翻的時候首先不要害怕!翻的時候並腿,起翻的時候要仰頭屈膝(屈膝是後手翻最重要的環節!),翻的時候雙眼要看你的雙手,翻到半空中不要怕用力往後甩。就可以了。
練後手翻需要先練毽子,然後毽子帶後手翻。我說你也不會。你找個武術老師,他就教你怎麼練了。
⑶ 後手翻怎麼練
後手翻腹腰佔50%~~速度佔48%~~力量1%~~膽子1%
不管你練多少鯉魚打挺~做多少個俯卧撐~跟後手翻基本都沒啥關系。
唯一沾點邊的就是下腰~下腰很難受~但你必須頭腦中要有這個概念~只要你把這些~大頭朝下距離~眼睛看地~使勁仰頭~手在按地熟悉度~這一切的一切~練到熟之又熟~這才剛剛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甩腰~上身甩的沒有速度~那還翻什麼呀?
第三步:腹腰~在你練下腰或者甩腰的時候~~要知道小腹怎麼使勁才可以~當然屁股要夾緊~肚臍一下是小腹~~就是這往上腆。甩的的過程中不要閉眼~眼睛是看手的~當你仰過去手快按地的時候~眼睛死盯著地~根本就沒有怕的意思,一點都沒。
⑷ 怎樣練後手翻
後手翻 1.動作技術過程 兩臂前舉站立開始,稍屈膝屈髖後坐,兩臂自然後擺。重心後移,當身體向後失去平衡時,兩臂迅速經前、上向平行後甩。蹬地,抬頭(眼看手)展胸展腹,身體充分後屈。經低騰空,向後翻轉接著兩手撐地,利用反方手倒立的反彈力頂肩推手,收腹提腰,腳落地成直立。 2.技術要點 重心後移失去平衡後的甩臂、蹬地、展胸、展腹,身體充分後屈。 3.教學規格 方向正,動作伸展,有節奏。 4.保護與幫助 (1)保護與幫助方法: 保幫者跪在練習者的側後方,當練習者向後翻時,一手托其腰,一手托其大腿後部助其翻轉。 (2)創傷與安全措施: 腕關節、腰和頸部。初學者在海綿墊子上在保護和幫助下進行練習 。 5.教學方法 (1)保幫者與練習者背對背站立,兩臂上舉。保幫者握住練習者的手腕,把練習者背翻過來。練習者手撐地經倒立收腹站起。 (2)保幫者弓步站在練習者身後,手扶練習者肩背,練習者重心後移,坐於保幫者腿上,體會動作開始時重心後移的感覺,或對背跳馬練習。 (3)手倒立重心後移接著推手,提腰、收腹、摜腳成站立。 (4)兩人幫助下完整練習。 (5)單個後手翻熟練後,可用小翻踺子連接做後手翻。 6.常見錯誤及糾正方法 (1)開始重心後移不移,造成向上「卷」。可採用教法(2)糾正。 (2)整個過程概念不清,腹部太緊張,方向不正,採用教法(1)糾正。 (3)推手收腹無力,不及時。採用教法(3)糾正。 (4)較熟練時出現後手翻歪或有轉體的錯誤,最好停一段時間在保護下再做。
⑸ 後手翻動作要領
後手翻
1.動作技術過程
兩臂前舉站立開始,稍屈膝屈髖後坐,兩臂自然後擺。重心後移,當身體向後失去平衡時,兩臂迅速經前、上向平行後甩。蹬地,抬頭(眼看手)展胸展腹,身體充分後屈。經低騰空,向後翻轉接著兩手撐地,利用反方手倒立的反彈力頂肩推手,收腹提腰,腳落地成直立。
2.技術要點
重心後移失去平衡後的甩臂、蹬地、展胸、展腹,身體充分後屈。
3.教學規格
方向正,動作伸展,有節奏。
4.保護與幫助
(1)保護與幫助方法:
保幫者跪在練習者的側後方,當練習者向後翻時,一手托其腰,一手托其大腿後部助其翻轉。
(2)創傷與安全措施:
腕關節、腰和頸部。初學者在海綿墊子上在保護和幫助下進行練習 。
5.教學方法
(1)保幫者與練習者背對背站立,兩臂上舉。保幫者握住練習者的手腕,把練習者背翻過來。練習者手撐地經倒立收腹站起。
(2)保幫者弓步站在練習者身後,手扶練習者肩背,練習者重心後移,坐於保幫者腿上,體會動作開始時重心後移的感覺,或對背跳馬練習。
(3)手倒立重心後移接著推手,提腰、收腹、摜腳成站立。
(4)兩人幫助下完整練習。
(5)單個後手翻熟練後,可用小翻踺子連接做後手翻。
6.常見錯誤及糾正方法
(1)開始重心後移不移,造成向上「卷」。可採用教法(2)糾正。
(2)整個過程概念不清,腹部太緊張,方向不正,採用教法(1)糾正。
(3)推手收腹無力,不及時。採用教法(3)糾正。
(4)較熟練時出現後手翻歪或有轉體的錯誤,最好停一段時間在保護下再做。
⑹ 後手翻(小翻)的技巧要領誰知道 急!
一、助跑 助跑主要是為了獲得盡可能大的水平速度,為完成踺子後手翻連接空翻作準備。隨著技術的發展,完成高難空翻動作,對水平速度要求越來越高。為了獲得完成高難動作所必需的水平速度,除了從踺子後手翻中去挖掘潛力外,還必須抓好助跑,從助跑中獲得最大的水平速度。 1、正確的助跑方法 以助跑三步為例,第一步不宜過大。如果第一步過大,身體重心會跟不上去,從而影響後面加速。運動員首先要立正站好,然後提氣,身體重心前傾,向前邁出第一步。 第二步用力加速。 第三步兩腿蹬地扎實,兩腳趴地有力。 三步助跑要求快速有力,雙臂在體側自然彎曲,協調擺動,前面腿擺動不宜過高,以免縮髖,身體前移不夠,繼而影響身體重心向前移動的速度。 2、易犯錯誤 (1)前腿抬的過高,影響重心前移。 (2)後蹬無力、不充分、助跑時沒有提氣、松腰,造成縮髖。 (3)腳掌趴地時腳趾沒用上力。 (4)手臂擺動不協調,發僵,直臂擺動。 (5)膝蓋向外拐。 2、訓練方法 (1)30米沖刺跑。 (2)20米後蹬跑。 (3)三步趨步跑。 二、趨步 趨步是繼助跑後繼續發揮並加大助跑所產生的水平速度,為踺子「下手」作準備的重要環節。 1、動作要領 藉助最後一步助跑的力量,以兩手指尖帶動身體順勢含胸前伸,雙腿快速有力蹬地,身體與地面成45度角左右為宜。 2、易犯錯誤 (1)帶臂過早,身體沒帶上勁,就是大家常說的「帶空了」。 (2)帶臂過高,身體向上騰躍,影響了向前的水平速度。 (3)肩部沒有拉開,挺胸。 3、訓練方法 (1)連續三步助跑接趨步,練習帶臂和蹬地的協調配合。 (2)原地趨步接前手翻。 三、踺子下手 趨步後踺子下手,要求下手正、變身晚(即轉體晚。轉體過早會影響雙腿蹬擺力量)。雙手以指尖繼續帶動身體前傾,向前下方撐地(下手時不要 「抄近道」、不要縮髖),同時要求運動員雙腿繼續蹬地,身體重心由腿過渡到雙臂,為踺子扎實有力的推手做好准備。雙手撐地時,保持緊張的自然彎曲狀態,便於推手。如直臂撐地,不僅不利於推手,而且會導致肘關節損傷。 在踺子下手和轉體的過程中,不要伸脖子抬頭轉體,否則踺子易歪。下手時縮髖是最易犯的錯誤,所以強調蹬腿下手,如果只想撐地,忽視蹬腿,就會造成髖關節屈曲過多,使重心不能充分、及時地過渡到雙臂,導致踺子撐手不扎實,推手無力。 四、踺子推手和貫腿 只有下手扎實,才能推手有力,所以下手部分是關鍵。雙手撐地變身後,即可用力頂肩、推手。這時要含胸、微收髖、立腰、貫腿。踺子推手貫腿時,不應過分強調去找手,而應強調全力頂肩推手,腳和手之間的距離適當即可,雙腳並齊貫腿,腳尖著地,然後迅速變成全腳掌著地。注意不要外八字著地,因為容易造成雙膝外拐,影響股四頭肌蹬地。 踺子推手後雙腿著地時,直膝落地的瞬間雙膝馬上變成緊張的彎曲狀態,以便充分發揮股四頭肌向後蹬地的力量。單做踺子訓練時,可以直腿落地,但連接後手翻時雙腿必須保持適當的彎曲。雙腿彎曲時,以膝蓋不超出腳尖垂直線為佳,否則容易造成後手翻「卷」的錯誤。這一點很重要,應特別注意。 五、後手翻 踺子完成後接後手翻之間的姿勢應為:雙腿稍彎曲,微收髖,雙手前舉,梗頭。這時身體猶如一個綳緊了弦的弓,准備向後甩(見圖1)。 做後手翻時,應由手指尖帶動整個手臂向遠、向後下方甩,而不應只強調向下甩,甩手彎腰找腳的方法更是錯誤的。甩臂後,用力蹬腿,綳腿,拉長身體,好似一支拉滿弦的弓,為反彈起跳做好准備(見圖2)。 甩臂蹬腿時,注意一定要充分發揮股四頭肌蹬地的力量,只有蹬上勁兒,身體的重量才會扎實地傳遞到雙臂,才能有效地防止「冒」、撐手直臂、空、推手用不上力的錯誤。 後手翻撐手時,兩臂應保持緊張的彎曲。雙手距離同肩寬,兩手指尖略向內(見圖3)。然後藉助身體反弓產生的反彈力推手,准備起跳。雙腳著地距離不應離手太近,也不應太遠,應以後手翻向後速度能藉助上身體反彈,起跳用的上力為宜。 六、起跳 起跳對各種空翻的高度、角度、翻轉、落地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應花大力氣,掌握正確的起跳技術。 起跳時,掌心相對,兩臂同肩寬,肘關節伸直,以手掌帶手臂,向前上方用力帶臂,帶至肩關節水平面60度左右,同時應梗頭、提氣、立腰,雙腿發力完成起跳(見圖4)。 注意:各種向後的空翻及轉體帶臂角度大致相同。 1、起跳易犯錯誤 (1)沒有向前上方領手帶臂,而是向後甩。 (2)手掌外翻。 (3)肩部肌肉緊張發僵,領手不夠。 (4)起跳時抬頭。 (5)後手翻身體反彈無力,沒有快速把身體立直,造成身體後縮。 (6)抬頭後甩,使股四頭肌用不上力,造成「卷」。 2、訓練方法 (1)教練員雙手扶運動員的腰部,幫助運動員原地帶臂起跳,使運動員體會蹬腿、立腰、吸氣、梗頭、帶臂的正確肌肉用力感覺。 (2)原地後空翻。在做原地後空翻時,特別強調正確的起跳而後「過門兒」,嚴禁抬頭後甩。 (3)原地趨步踺子後手翻接團身後空翻。這種訓練由於沒有助跑,水平速度小,可以讓運動員發出力來體會動作,從而防止跑得快,稀里糊塗「過了門兒」,沒有扎實的肌肉用力感覺。 總之,前面所講的各個環節緊密相連,前一個動作的好壞,必然影響下一個動作,所以必須進行過細訓練,盡可能掌握好多環節的正確要領。也可以說,前面的各個環節都是為了完成起跳做准備的,起跳動作與踺子後手翻技術緊密相連,有了正確的踺子後手翻,起跳就有了保證,後手翻技術不好,就不可能有好的起跳,所以,為保證高難空翻良好地完成,扎扎實實地花大力氣掌握正確的踺子後手翻技術是十分必要的。
滿意請採納
⑺ 怎樣才能學會後空翻
1、練習後空翻的時候,旁邊要有一個觀察員。在單獨後空翻之前,應當和一個觀察員一起,最好是一個教練。可以在一個蹦床或者體操地面上練習,這樣有一個墊子的支持,保證往空中跳起之後更安全。
雙腳並立。將手臂在身前伸展開。
⑻ 後空翻一個人怎麼練兒童
先下腰 手腕 都要把韌帶拉好 然後用手扶著腰部 讓他騰空找感覺 切記一定要讓他仰頭看地 讓他不再有恐懼感 當他不害怕了 手有力了你可以慢慢輕扶在轉變不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