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什麼是兒童驚風
擴展閱讀
學園監獄動漫是什麼 2024-10-01 12:06:08
網路教育電視如何投屏 2024-10-01 11:21:56
歌詞有多少人聽 2024-10-01 11:11:07

什麼是兒童驚風

發布時間: 2022-08-05 10:46:58

1. 小兒驚厥是怎麼回事

小兒驚厥 驚厥(convulsion)是小兒時期常見的急症,表現為突然發作的全身性或局限性肌群強直性和陣攣性抽搐。多數伴有意識障礙。小兒驚厥發病率為成人的10倍,尤以嬰幼兒多見。 小兒驚厥的原因可分為兩類:按感染的有無,分為感染性(熱性驚厥)及非感染性(無熱驚厥)。按病變累及的部位分為顱內與顱外兩類。 (一)感染性驚厥(熱性驚厥) 1.顱內疾病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腦炎、乙型腦炎。細菌感染如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腦膿腫、靜脈竇血栓形成。黴菌感染如新型隱球菌腦膜炎等。寄生蟲感染如腦囊蟲病、腦型瘧疾、腦型血吸蟲病、腦型肺吸蟲病、弓形蟲病。 2.顱外疾病 高熱驚厥、中毒性腦病(重症肺炎、百日咳、中毒性痢疾、敗血症為原發病),破傷風等。 (二)非感染性驚厥(無熱驚厥) 1.顱內疾病 顱腦損傷如產傷、腦外傷、新生兒窒息、顱內出血。腦發育異常如先天性腦積水、腦血管畸形、頭大(小)畸形、腦性癱瘓及神經皮膚綜合征。顱內佔位性疾病如腦腫瘤、腦囊腫。癲癇綜合征如大發作、嬰兒痙攣症。腦退行性病變如脫髓鞘性腦病、腦黃斑變性。 2.顱外疾病 代謝性疾病如低血鈣、低血糖、低血鎂,低血鈉、高血鈉、維生素B1或B6缺乏症等。遺傳代謝性病如糖原累積病、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肝豆狀核變性、粘多糖病。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壓腦病、尿毒症、心律紊亂、嚴重貧血、食物或葯物及農葯中毒等。 (一)解剖及生理因素 嬰幼兒易發生驚厥是因大腦發育尚未成熟,皮層神經細胞分化不全,因而皮層的分析鑒別及抑制功能較弱,其次神經元的樹突發育不全,軸突髓鞘未完全形成,興奮性沖動易於泛化而產生驚厥,當各種刺激因素作用於神經系統時,使神經細胞過度興奮而發生過度的反復放電活動。這種電活動可為局限性或全身性,臨床即表現為局限性或全身性抽搐。 (二)生化因素 1.血中鈣離子正常濃度可維持神經肌肉興奮性,當濃度降低或細胞內鈣離子超載時,使神經與肌膜對鈉離子通透性增高,容易發生除極化,導致驚厥發作。 2,丁氨基丁酸(GABA)是神經抑制性介質,當維生素B6缺乏時妨礙GABA的合成,腦內GABA濃度降低後發生驚厥。 3.腦神經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可引起神經元功能紊亂,當缺氧時可產生大量自由基,作用神經細胞膜磷脂不飽合脂肪酸,產生過氧化脂質,使神經細胞破壞變性,通透性增高產生癲癇樣放電。過氧化脂質又能抑制突觸膜鈉、鉀ATP酶,使之失活引起突觸膜除極化致驚厥發作。低血糖最常引起神經元能量代謝障礙。 4.細胞內外鈉離子的相對濃度可影響大腦的功能與驚厥閾值。血清鈉降低時,水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使神經細胞水腫,顱內壓增高,重者可致驚厥。血清鈉增高時,鈉的濃度與神經肌肉應激性成正比,超過一定濃度易致驚厥。此外高熱使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對內外環境刺激的應激性增高,或者使神經元代謝率增高,氧及葡萄糖消耗增多而含量降低,使神經元功能紊亂,而引起驚厥。 (一)驚厥 典型表現為突然起病、意識喪失、頭向後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視、口吐白沫、牙關緊閉、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陣攣或強直性抽搐,嚴重者可出現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驚厥持續時間數秒至數分或更長。繼而轉入嗜睡或昏迷狀態。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恆定,常有定位意義。新生兒驚廒常表現為無定型多變的各種各、樣的異常動作,如呼吸暫停、不規則,兩眼凝視、陣發性蒼白或紫紺。嬰幼兒驚厥有時僅表現口角、眼角抽動,一側肢體抽動或雙側肢體交替抽動。 (二)驚厥持續狀態 指驚厥持續30分鍾以上,或兩次發作間歇期意識不能完全恢復者。為驚厥的危重型。由於驚厥時間過長可引起高熱、缺氧性腦損害、腦水腫甚至腦疝。 (三)高熱驚厥 常見於6個月至4歲小兒,驚厥多在發熱早期發生,持續時間短暫,在一次發熱疾病中很少連續發作多次,常在發熱12小時內發生,發作後意識恢復快,無神經系統陽性體征,熱退一周後腦電圖恢復正常,屬單純性高熱驚厥,預後良好。復雜性高熱驚厥發病年齡不定,常在6個月以前或6歲以後發生,起初為高熱驚厥,發作數次後低熱甚至無熱時也發生驚厥,有時反復發作多次,一次驚厥時間較長,超過15分鍾,腦電圖檢查在驚厥發作2周後仍為異常,預後較差。轉變為癲癇的可能性為15%~30%。 小兒驚厥應著重尋找原因。必須詳細採集病史,仔細檢查,包括神經系統檢查,結合必要的實驗室及輔助檢查綜合分析。 (一)年齡 不同年齡發生驚厥原因不同。 1.新生兒 以顱腦損傷(產傷)、窒息、顱內出血、核黃疸、腦發育畸形、代謝紊亂、破傷風、化膿性腦膜炎多見。 2,嬰幼兒 以高熱驚厥、低鈣血症、顱內感染、嬰兒痙攣症多見。 3.學齡前兒童及學齡兒童 以顱內感染、中毒性腦病、癲癇、腦寄生蟲病、高血壓腦病、中毒及腦腫瘤多見。 (二)季節 冬春季節以流腦、手足搐搦症、高熱驚厥多見,夏秋季節以病毒性腦炎、中毒性痢疾多見。 體格檢查時應注意驚厥發作時抽搐的狀態(全身或局部)。驚厥停止後注意神志、瞳孔大小、面色、呼吸、脈搏、肌張力、癱瘓及病理反射。嬰幼兒應注意查前囟門、顱縫、外耳道分泌物以及乳突壓痛,必要時檢查眼底。 血、尿、便常規,血白細胞增高提示細菌感染。夏季高熱驚厥、中毒症狀重者應用冷鹽水灌腸取大便檢查。根據需要做血糖、血鈣、血鎂、血鈉、尿素氮及肌酐等檢查。疑有顱內感染時應做腦脊液檢查。頭顱X光平片、腦血管造影、氣腦造影等可協助診斷腦腫瘤及腦血管疾病,必要時做頭顱CT。腦電圖有助於癲癇的診斷。 一般驚厥處理 (一)控制驚厥 1.針刺法 針人中、合谷、十宣、內關、湧泉等穴。2~3分鍾不能止驚者可用下列葯物。 2.止驚葯物 (1)安定 每次0.2—0.3mg/kg,最大劑量不超10mg,直接靜注,速度lmg/分,用後1~2分鍾發生療效。靜注有困難者,可按每次o.5mg/kg保留灌腸,安定注射液在直腸迅速直接吸收,通常在4~10分鍾發生療效。應注意本葯對呼吸、心跳有抑製作用。 (2)水合氯醛 每次50~60mg/kg,配成10%溶液,保留灌腸。 (3)苯巴比妥鈉 每次8~10mg/kg肌內注射。 (4)氯丙嗪 每次1~2mg/kg肌內注射。 (5)異戊巴比妥鈉(阿米妥鈉)每次5mg/kg,用10%葡萄糖稀釋成1%溶液以lml/分速度靜注,驚止即停注。 (二)一般處理 使患幾側卧,解開衣領,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嘔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暢。在上、下磨牙間安放牙墊,防止舌咬傷。嚴重者給氧。高熱者物理降溫或給解熱葯物。 (三)控制感染 感染性驚厥應選用抗生素。 (四)病因治療 針對不同病因,給予相應治療。 驚厥持續狀態的處理 1.立即止驚 同一般驚厥處理。 2,控制高熱 可用物理降溫(頭部冰帽或冷敷)和葯物降溫或人工冬眠配合降溫。 3.加強護理 密切觀察患兒體溫、呼吸、心率、血壓、膚色、瞳孔大小和尿量。 4.降低顱內壓 抽搐持續2個小時以上,易有腦水腫,應採用脫水療法以降低顱內壓。處理原則見急性顱內壓增高征。 5.維持水、電解質平衡 無嚴重體液喪失者按基礎代謝補充液體,按60一80m1/kg·d,保持輕度脫水和低鈉狀態,以利控制腦水腫。 6,神經營養劑與抗氧化劑治療 應用維生素A、E、C與甘露醇等抗氧化劑可防治驚厥性腦損傷。同時可並用維生素B 1、B6、B1 2、腦復康等神經營養葯物。

2. 小兒驚風能治好嗎

臨床常見的小兒疾病一般有三個因素:吃著了,凍著了,然後就是嚇著了。關於吃的問題和外感的問題,前面幾節課我們已經跟大家分享過了,今天晚上我們就來講講「驚」。顧名思義,「驚」就是小兒受驚後,心神不定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輕的比如說煩躁、哭鬧;重的可能有驚癇,就是抽了,嚇抽了。一般因為受驚而發病的孩子都在3歲以內,因為孩子容易嚇著。另外我們要注意的是,在母親懷孕時孩子就有可能受到驚嚇,從懷孕2個月開始,長出胎心胎芽的時候,孩子就可能會受到驚嚇。

孩子受驚之後,溫度越高,肚裡越寒。我們一般用一些暖脾胃、回陽氣的葯。這時候用消炎葯或者清熱解毒葯過多,反而傷了脾胃。造成孩子以後的膽子越來越小。上一節我們發了一個方子,就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這個方子對於驚熱的孩子,我們在臨床上用效果很好。一般一泡腳,孩子的燒基本上就退了。或者量小一點,給孩子喝也可以。

另外還要提一點,慢驚風腦癱的孩子,我們目前的觀點認為,「驚」不平,腦癱不容易恢復,就是腦子不容易恢復。這是我們的一些觀點。當然這些不常見,家長作為一個了解就可以。

3. 什麼叫小兒驚風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證,以臨床出現抽搐、昏迷為主要特徵。又稱驚厥 。任何季節均可發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為多見,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其證情往往比較凶險,變化迅速,威脅小兒生命。西醫學稱小兒驚厥。其中伴有發熱者,多為感染性疾病所致,不伴有發熱者,多為非感染性疾病所致,除常見的癲癇外,還有水及電解質紊亂、低血糖、葯物中毒、食物中毒、遺傳代謝性疾病、腦外傷、腦瘤等。

4. 小兒驚風症狀都有哪些

一、主因 小孩突然四肢抽動、搖頭瞪眼、喚之不醒、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西醫稱驚厥,中醫稱之為抽風。因為小孩的神經系統調控抑制和興奮的能力比大人弱得多,因此一遇有感染、高熱等病症時即會抽風,常發生在6個月至3歲之間。 二、判斷 1.剛出生的新生兒突然不開口,不會吃,稍有聲音刺激便引起全身抽動,應首先考慮接生時感染了破傷風桿菌。 2.如有新生兒出生時上過產鉗才娩出,頭上有大血皰,突然抽風,不發熱,應考慮顱內出血。 3.稍大一點的嬰兒吃奶感染都照常不誤,四肢或面部突然抽動,不發熱,應首先想到缺鈣。 4.如遇抽風又有發熱,精神不振,嘔吐,頭前(前囟門)凸起,頸項僵硬,應想到是感染了腦膜炎或腦炎。 5.3~5歲孩子突然不醒人事,抽風咬舌,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很可能是癲癇。 總之,凡能引起大腦皮層神經元異常放電的疾病均可引起驚厥。 三、急救 無論什麼原因引起,未到醫院前,都應盡快地控制驚厥,因為驚厥會引起腦組織損傷。 1.使病兒在平板床上側卧,以免氣道阻塞,防止任何刺激。如有窒息,立即口對口鼻呼吸(見圖3)。 2.可用手巾包住筷子或勺柄墊在上下牙齒間以防咬傷舌。可用針刺或手導引人中(見圖57)、內關(見圖41)等穴。 3.發熱時用冰塊或冷水毛巾敷頭和前額。 4.抽風時切忌餵食物,以免嗆入呼吸道。 5.缺氧時立即吸氧。控制驚厥首選安定。靜脈慢注0.1~0.3mg/公斤/次,1~3分鍾見效。最好分秒必爭送醫院查明原因,控制驚厥、抗感染和退熱三者同時進行。 高熱驚厥 驚厥是嬰幼兒時期很常見的一種病症,其中,尤以高熱引起的驚厥居多。驚厥發作時大腦細胞暫時缺氧,反復發作對大腦損害很大。 一旦嬰兒發生高熱驚厥,家長應就地搶救。不要把孩子抱在懷里,更不要亂搖亂晃,因為振動會加重症狀,應當迅速把孩子放到床上,躺好,解開鈕扣、衣領、褲帶,並用裹有手帕、棉花或紗布的筷子、牙刷柄置於孩子上下齒列之間,防止咬傷舌頭。若孩子牙關緊閉,也不要強行撬開,以免損傷牙齒。使病兒呼吸道通暢,最好保持平卧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和粘液進入氣管。同時,可用拇指按壓病兒人中穴、合谷穴(一手拇指、食指張開,使虎口拉緊,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壓在虎口上,拇指尖所指處即是合谷穴)。一邊搶救,一邊送醫院。 高熱驚厥的患兒約1/3會反復發生。因此,孩子因各種急性感染而發高熱時,應積極採取降溫措施,服用退熱葯物,用30%~40%的酒精擦浴,以預防高熱驚厥的發作,若高熱38.5度以上,應立即去醫院治療。

5. 小孩抽風是什麼原因如何預防

如果以前孩子沒有這樣的情況.那麼那天晚上的抽風很可能屬於高熱驚厥(抽風),是兒童期間很常見的急症,與缺鈣或低血糖無關,估計那天晚上是發熱了.所以以後要注意孩子的體溫,如遇到感冒等引起發熱,要及時退熱,就不會出現抽風了.但如孩子在沒有發熱的情況下出現抽風,則應懷疑是癲癇,應去醫院做一系列檢查比如腦電圖,CT等,查找癲癇的發生原因.如還有疑問,發消息給我。

6. 小兒驚風要不要緊

驚風又稱「驚厥」,是兒科常見的急症。臨床以出現頸項強直、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張或意識障礙為特徵。在一年四季中,很多疾病中都可發生,一般以1-5歲小兒多見。由於發病危機,變化迅速,威脅小兒生命,故被列為兒科四大病症之一。

一.小兒抽風的病因:不外乎熱,痰,驚,風四症

1.急驚風多因外感時邪,熱極生風,或乳食積滯、化熱生痰,痰熱內閉引動肝火,蒙蔽清竅而成之。或已內蘊風痰,外遇大驚卒恐,神散氣亂,風火相搏發為急驚。慢驚風多由急驚誤治轉變而成;或因吐瀉、久

痢損傷脾胃;熱病後期津虧陰傷,氣血兩虛,筋脈失養,虛風內動。或先天不足,一病即成慢驚。

2.小兒驚證是新生兒和乳幼兒的常見病。多因驚嚇和調護失宜而發病。臨床以驚悸啼哭不寧,睡眠易驚醒為
主證。治療應以安神鎮驚為主。

二.小兒抽風的主要症狀及家庭救護方法

1.急驚風的主要症狀:暴發壯熱,神志昏迷,兩目竄視,牙關緊閉,頸項強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痰壅氣促,大便秘結,小便澀難,面紅唇赤,口中氣熱。脈浮數或滑數,指紋青紫,透關射甲。急驚風雖起病急劇,但在發病之前,多有先兆症狀,如發熱嘔吐、煩躁不安、睡眠驚惕或搖頭弄舌、
咬牙切齒、眼珠斜視、時發驚啼、撕發打頭等。
2.慢驚風的主要症狀:面色萎黃或青白,形贏神疲,昏睡露晴,抽搐緩而無力,時作時止,或肢冷便溏等。舌淡苔白,脈沉弱。
3.小兒驚怔的主要症狀:驚悸不寧,煩躁哭鬧不安,睡眠不沉易驚醒。兼有納減或吐乳,大便色綠,口鼻周圍發青,苔白厚舌尖紅,指紋青。出生三個月以內的嬰兒尚有時時搖頭,吐舌弄舌,口吐蟹沫等證。日久可影響生長發育,重者可轉成驚風。
4.急驚風發作時的家庭緊急處理:抽風發作時,切勿驚慌,先將患兒平放,頭側卧,解松衣領,用紗布包壓舌板或用手絹包筷子放於上下齒之間,以防咬傷舌頭。保持呼吸道暢通,隨時吸出咽喉分泌物及痰涎,以防窒息。保持室內安靜,避免刺激,密切觀察呼吸脈搏,體溫、面色、瞳孔、等變化。
5.在送醫院之前可以做一下簡單處理:拿列缺(手腕兩側的凹陷處,非針灸之列缺),掐人中(鼻柱下,人中溝上1/3),掐百會(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點),拿精寧(在手背外勞宮旁,無名指與小指掌骨之間,外勞宮在手背、中指與無名指掌骨之間)、威靈(在手背外勞宮旁,食、中指掌骨之間)。

7. 什麼叫驚風

驚風

【簡介】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以抽搐伴神昏為特徵的急症,又稱「涼厥」,俗名「抽風」。自新生兒至各年齡小兒均可發生,尤以嬰幼兒為多見。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的發生是由於嬰幼兒的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免疫機能比較低下,加上嬰幼兒期某些特殊疾病如產傷、腦發育畸形等,即容易出現急性感染及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中醫學認為驚風可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兩種。急驚風主要是由於外感風溫時邪,突受驚嚇,或乳食積滯、痰熱內壅使得氣機發生逆亂,腦竅閉塞所致。慢驚風是因為急驚風延誤失治,或病後體虛,或吐瀉較久使得津血耗傷。筋脈失養而致。常見症狀為神志不清,牙關緊閉,肢體抽搐,痙攣等。

(1)急驚風發病突然,必須爭分奪秒的進行搶救,在家庭中如果遇孩子發生驚風時,可用按摩方法先急救,以贏得時間,然後立即到醫院進行診治。
(2)慢驚風在急性發作時,常用手法同急驚風,待病情緩解後,再進行辨證施法。
(3)驚風發作時,加強保護,防止咬破舌頭,衣服要寬松,及時清除咽喉部的分泌物如痰液等,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
(4)在抽搐發作時,不要強行扯拉患兒手足,以防扭傷四肢筋骨,留下後遺症。
(5)對患兒有乙腦、流腦等腦部病變者,必須盡快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發生危險,按摩只起輔助作用。

8. 患小兒驚風有什麼後遺症嗎

驚風(infantile convulsion)又稱驚厥,是小兒常見的危急重症,可發生於許多疾病的過程中,臨床以抽搐,並伴有神志障礙為特徵。其發病突然,變化迅速,證情凶險,列為中醫兒科四大證之一。好發於1—5歲小兒,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根據其臨床表現分為急驚風與慢驚風兩類,急驚風發病急暴,臨床表現...多為實證。慢驚風多由久病而來,也可由急驚風轉變而來,臨床多表現為虛證。 西醫學中因高熱、腦膜炎、腦炎、血鈣過低、大腦發育不全、癲癇等所致的抽搐屬此范疇。 兒科常見病證。唐以前將本病歸入癇證,至宋《太平聖惠方》始定名驚風。即驚厥。臨床以四肢抽搐或意識不清為主要特徵。引起驚風的原因較多,一般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兩大類。以熱性、急性病引起的急驚風尤為多見,如小兒肺炎、中毒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病,如持續高燒不退,均可出現驚風。這與有些慢性病在後期因虛損而出現的慢驚風,有虛實之分。古代有的醫書如《寓意草》、《溫病條辨·解兒難》、《幼幼集成》等則稱痙病。近代習慣上將痙厥出現於成人的稱痙病,出現於幼兒的稱驚風。治療以鎮驚化痰、安神定志為大法。(2)慢驚風 治法 健脾益腎,鎮驚熄風。以督脈、任脈及足陽明經穴為主。 主穴 水溝 印堂 氣海 足三里 太沖 配穴 脾腎陽虛者,加神闕、關元、腎俞;肝腎陰虛者,加太溪、肝俞。 操作 水溝、印堂、太沖用毫針瀉法,氣海、足三里用補法。配穴用補法;脾腎陽虛者,可施以溫和灸或隔鹽灸或隔附子餅灸。小兒不合作者也可不留針。 方義 水溝、印堂可醒腦開竅。氣海能益氣培元。足三里補脾健胃。太沖平肝熄風。 湯葯治療 初期使用異攻散加減:白術6克 陳皮4.5克 炙甘草4.5克 茯苓9克 黨參7.5克,有嘔吐加廣藿香4.5克 煨姜3克;若病情拖延數日,見大便青色加木香2克(後下) 肉桂1克(焗服)水煎服,一日一貼。 ☆ 注 若見小兒手足冰冷,脈搏微弱。唇攝痿白。這是將要虛脫的急症,不可輕視。需要急用附子理中湯:紅參5克(另燉) 白術6克 乾薑4.5克 附子5克 甘草6克水煎服。 2.其他治療 耳針法 選交感、神門、皮質下、心、肝、脾。急驚風毫針刺用強刺激,慢驚風毫針刺用中等刺激,或用撳針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貼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