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國內的兒童肥皂劇有哪些

國內的兒童肥皂劇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8-03 16:58:22

1. 求幾個典型中國肥皂劇

典型中國的??呵呵,我比較喜歡看國外的。。。
國內的話,說出來估計你都看過了呀,當年紅遍全國的那些:《武林外傳》(說實話,這個真不錯,寧財神真是網路第一寫手,原創且無厘頭~);《家有兒女》(這個老少皆宜了,不過,呵呵,不是全部原創的,很多劇情模仿美國情景喜劇《成長的煩惱》);還有軍旅情景喜劇系列,比如炊事班的故事,衛生室的故事,等等;對了,還有個《候車室的故事》,比較老了,只看了幾集,還行吧;《閑人馬大姐》,個人比較喜歡蔡明,所以看了一些,也不錯;還有之前的《歡樂家庭》,有點老了,宋丹丹演的;《東北一家人》,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嘛~~,也蠻搞笑的
還有最近興起的《愛情公寓》,怎麼說呢,如果你沒有看過任何一部國外情景喜劇的話,那麼看《愛情公寓》是一種享受,能笑得你流淚,因為它時尚,笑點獨特,美中不足的是,劇情大多照搬國外情景喜劇的,而且抄襲的不止一部哦,目前《愛情公寓》已經出到第2季了,我每集都看的,然後就發現至少抄了美國情景喜劇《老友記》、《老爸老媽的浪漫史》、《生活大爆炸》。。。

就說這么多了吧,其實你可以放開眼界看看國外的喜劇的,就剛才我提到的,都很好的,尤其老友記,整整十季,涉及了6位青年男女的友情親情愛情工作生活。。。笑點很多

2. 為什麼有些電視劇被稱為肥皂劇呢比如哪些是

肥皂劇(soap opera) 源於西方,一般指的是家庭婦女一邊做家務,一邊心不在焉地收看的啰里啰嗦、講述家長里短的長篇連續劇。通常各集之間故事都有關聯,劇情很「拖」,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結局或者是 「開放式結局」。

「肥皂劇」:某些國家稱一種投資較少、題材輕松的電視連續劇。肥皂劇多以家庭和日常生活為題材。起初還包括廣播連續劇。因最初常在播放過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廣告,故稱「肥皂劇」。

肥皂劇的由來

肥皂劇soapopera,是指「以家庭問題為題材的廣播或電視連續劇」,以家庭婦女為主要觀眾,以普通家庭生活環境為舞台,通常由家庭日用品商家贊助。有人以為肥皂劇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類連續劇休閑而且冗長,人們可以邊洗泡沫浴邊看連續劇,但事實上最早的肥皂劇,指上世紀30年代美國無線電廣播中播放的一種長篇廣播連續劇,由於當時贊助商主要是日用清潔劑廠商,其間插播的廣告主要是肥皂廣告,「肥皂劇」之名由此得來。肥皂劇分日間肥皂劇、晚間肥皂劇,日間劇多為日播,晚間劇多為周播。

肥皂劇有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做soap opera,它是指「以家庭問題為題材的廣播或電視連續劇」,以家庭婦女為主要觀眾,以家庭日用品商家為贊助商,以普通家庭生活環境為舞台。

有些人以為soap opera這個名字是因為這類連續劇休閑而且冗長,為了節省時間,人們可以邊洗泡沫浴邊看連續劇而來的。但事實上,最早的肥皂劇指上世紀30年代美國無線電廣播中播放的一種長篇廣播連續劇,由於當時的贊助商主要是日用清潔劑廠商,其間插播的廣告也主要是肥皂廣告,「肥皂劇」之名便由此而生。

中國肥皂劇:台灣:《天地有情》《意難忘》《再見,阿朗》《我最愛的人》
香港:《珠光寶氣》
大陸:《衛生隊的故事》《派出所的故事》

3. 肥皂劇有哪些

國外的,比如慾望都市、老友記、以前的成長的煩惱
國內的,比如我愛我家、閑人馬大嫂、網蟲日記等

4. 肥皂劇是什麼歷史上有哪些經典的肥皂劇

肥皂劇(soap opera) 源於西方,一般指的是家庭婦女一邊做家務,一邊心不在焉地收看的啰里啰嗦、講述家長里短的長篇連續劇。通常各集之間故事都有關聯,劇情很「拖」,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結局或者是 「開放式結局」。
……介紹你三部紅極一時的美國肥皂劇《瘋狂主婦》、《老友記》、《人人都愛雷蒙德》;還有即將開拍的中國第一部電視肥皂劇《伴你一生》。

5. 為何說92版的《新白娘子傳奇》也非常適合現在的孩子看

為何說92版的《新白娘子傳奇》也非常適合現在的孩子看?

從有了影視娛樂這個行業,一直以來都會沉澱出一些經典的作品,縱然在影視娛樂行業如此繁榮高度發展的今天,也不乏有優秀的作品被人們記住,被人們回憶,被時光沉澱,最後成為文化領域的瑰寶,這就是影視藝術的魅力,能直觀地去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在現在這個傻白甜肥皂劇刷屏的時代,已經很少有電視劇像這樣去打磨台詞,也很少去考慮傳遞什麼樣的價值觀,所以說這部劇的經典,不僅僅體現在劇情設定,還在於它包含的文化底蘊,如果被小編這篇文章打動了,那麼就帶著孩子再重溫一遍吧!

6. 國內有哪些肥皂劇 武林外傳 家有兒女 炊事班的故事 是不是 急求 !!!!!

好多啊!這是情景喜劇!《愛情公寓》《愛情公寓2》都是。《東北一家親》《我愛我家》新片也很多

7. 中國的肥皂劇有哪些

1、《武林外傳》

《武林外傳》是由尚敬執導,閆妮、沙溢、姚晨、喻恩泰、姜超、王莎莎等主演的章回體古裝情景喜劇。該劇於2006年1月2日在中央電視台電視劇頻道黃金檔首播,並陸續在中國大陸各地方電視台重播。該劇在香港由無線電視台首播,在台灣由八大電視台首播。

2、《東北一家人》

《東北一家人》是英式影視公司出品的一部長篇喜劇,由導演英達執導,李琦,彭玉,金珠,鞏漢林,呂小品,李穎等主演。

該劇描寫了在吉林省長春市的一家大型國企工作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一家三代之間發生的事情。面對社會轉型時期企業發生的種種變革,每一位家庭成員以及他們身邊的親戚朋友、鄰居同事之間橫向、縱向發生的一系列陰錯陽差,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

3、《編輯部的故事》

《編輯部的故事》是由北京電視藝術中心製作的25集喜劇電視劇。該劇趙寶剛、金炎執導,葛優、張瞳、侯耀華、呂麗萍、呂齊、童正維等主演,於1992年播出。

該劇描寫一個叫《人間指南》的雜志編輯部里,六個性格各異卻都善解人意、樂於助人的編輯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描寫他們與社會發生聯系後產生的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

4、《意難忘》

《意難忘》是由中國台灣民間全民電視公司出品的時裝商戰劇,王為執導,楚國、黃郁欽、趙琦君、林真豪編劇,王識賢、張鳳書、李李仁、楊寶瑋、韓瑜、劉至翰、江祖平、李興文、謝金燕、謝承均、李政穎和丁力祺等主演。

該劇於2004年~2006在民視首播、2007年~2009年起在CCTV8播出。

5、《天地有情》

《天地有情》是由林鷹和楊玄執導,陳仙梅、黃少祺領銜主演,王燦,謝金燕,柯叔元,江國賓和蕭大陸等演員主演的電視劇。

該劇於2003年7月22日在三立台灣台首播,2007年2月16日在央視八套《青春劇苑》以每天兩集播出。該劇自播出以來,收視率一直不俗,一度超過了熱播劇《世間路》(江宏恩、陳仙梅主演)同期的收視率。

8. 肥皂劇要有哪些成分才算國內有什麼肥皂劇的

肥皂劇(英語:soap opera)是從英語傳至中文的外來詞彙,通常指一出連續很長時間的、虛構的電視劇節目,每周安排為多集連續播出,因此又稱系列電視連續劇(但「連續劇」一詞可以泛指一切劇情連續的電視節目)。
源於西方,現在一般指的是家庭婦女一邊做家務,一邊心不在焉地收看的羅里羅嗦講述家長里短的長篇連續劇。它作為西方社會大眾文化的重要內容,早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興趣。因最初常在播放過程中插播肥皂等生活用品廣告,故稱「肥皂劇」。在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每周都會有固定的播出時間給幾部持續幾年甚至數十年的肥皂劇(《老友記》(friends), (《慾望城市》(sex&city)), (《加冕街》)(coronation street))等等, 欣賞的觀眾層次也由最先的家庭主婦擴充到 「雅皮士」(西方城市職業階層中的年輕人士) 階層。

對比中國社會的電視劇文化,西方肥皂劇有其獨特的界定與自身特點。廣義上看,英美等國家都將所有劇種分為三大類, soap opera (肥皂劇),sitcom (情境喜劇),和 drama (電視劇)。國內許多人認為國內風靡一時的《我愛我家》、《編輯部的故事》都可以拉入肥皂劇的范疇, 但按照西方電視劇分類, 嚴格上講他們還是僅僅被定義為情境喜劇 (sitcom), 因為兩部戲各集之間的故事關聯不緊,往往可以獨立成章, 而且最後一集都被安排了完美結局.而西方肥皂劇的特點則是偏向連續劇 (serial),通常各集之間的故事都有關聯,而且很會「拖戲」,有時候幾個星期不看,劇情居然還接得上.幾乎所有的肥皂劇都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結局或者叫做 「開放式結局(open ending)」, 即使有也是一種不穩定狀態下的暫時平衡, 往往一對矛盾的解決意味著新矛盾的開端。 即使像《慾望城市》這樣有著明顯的 「完結篇」,製片方也會有意地留有 「活口」:比格對凱莉表白時的用語是「我要的就是你」,而不是求婚時最常用的「嫁給我好嗎」,這樣比格和凱莉的關系就可以瞬息萬變。如果到時候拍續集,無論人物關系發生怎樣的變化, 劇情立即就可以自圓其說。

肥皂劇在西方社會被學術界和輿論曾一度被認為是低級的電視節目,是社會層次和文化層次不高的觀眾群體的一種簡易消遣形式。甚至在英國有社會學學者指出, 肥皂劇有明顯的助長人類不良習慣的傾向。表面上看,與新聞和紀錄片相比,肥皂劇確實缺少具有時效性和重要性的信息量,它包含的與社會技術進步和文化進步有關的東西也不多,不像紀錄片那樣博大精深也不像新聞評論節目那樣針砭時弊。除此之外,肥皂劇從電視節目製作手段和節目質量的角度衡量似乎也是難稱精品,大部分肥皂劇的演員是節目播出之後才有了名氣.。攝制技術上幾乎沒有其它的特別之處:缺少大幅移動鏡頭(衡量高質量商業節目的標准),沒有費時費事的場面調度與安排。有些早期的肥皂劇,從現在攝制和表演水平的眼光看,甚至是質量低劣的。如英國早期的肥皂劇《十字路口》(crossroad)。

然而, 仔細品味許多學術爭論之後會發現 「肥皂劇助長不好的傾向」 這個主張還是停留在直覺的層次,很少有學理上的證據。批評者指責通俗文化的品質低劣,製片人都是商業化的俗人,受眾則是沒有審美標准、在文化上受壓抑的一群人,並諷刺這些守在電視前觀看肥皂劇的人為「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事實上,如果品味文化的美學標准及其評論內容根深到只能由少數人所享有, 那這種審美標准和價值取向也無非是 「曲高和寡」, 難以達到電視在消費時代的社會功能要求。

其實,肥皂劇的社會影響是遠遠超乎人們想像的。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著名反映石油富豪家族內部矛盾的王朝肥皂劇《豪門恩怨》(Dallas)在各洲市上映時就達到了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果。高潮戲暗殺小傑(JR Ewing)的兇手揭曉一集播出前,全美社會都為「誰殺了小傑」而議論紛紛;節目播出之後,達拉斯警方居然還在通訊聯系中,還煞有介事地呼叫各分局圍捕真凶,這在美國一時被傳為趣談。

(二)

時過境遷, 經過數十年發展的肥皂劇早已被時代賦予了新的精神與意義, 今年3月底,在英美兩國熱播了長達6年之久的HBO電視台連續劇《慾望城市》(Sex &The City),終於在播出了完結篇,為這部載入史冊的肥皂劇壯舉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據美國媒體披露,當《慾望城市》最後一集播出時,全美國共有1060萬觀眾坐在電視機前捧場,創下了美國電視史上第二高收視紀錄(名列第一的則是NBC電視台的游戲節目《誰將成為百萬富翁》)。近日,CNN的拉里·金訪談節目對莎拉進行了一小時的專訪。在節目錄制過程中,明艷動人的莎拉吸引了拉里的全部注意力。一個電視演員能得到拉里(著名節目主持人)如此「禮遇」,在CNN歷史上堪稱罕見,這足以說明《慾望城市》在美國觀眾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許多紐約和倫敦的頂級名牌商店,更是打著頭牌主角「凱莉」的旗號,賣掉了許多價格昂貴的時尚品。劇中的四個性感女主角著裝各有風格,片中的所有造型都出自紐約頂級造型師和服裝師之手。她們的穿著形象同時代表了都市女性的四種主要分類:凱莉是時尚,夏綠蒂是淑雅,米蘭達是職業,莎曼沙是成熟。對於許多女性觀眾而言,喜歡《慾望城市》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可以從凱莉的裝扮上知道「最近曼哈頓在流行什麼」。

一部以都市成熟女性感情生活為題材的電視劇,能連續六年大紅大紫,並能捧得一大堆金球獎和艾美獎,在美國電視史上還並不多見。根據尼爾森收視調查公司的統計,《慾望城市》最後一季的平均收視率,幾乎能和1998年剛剛出爐時持平,它是HBO電視台過去幾十年來最叫座的連續劇。該劇和NBC電視台的電視連續劇《老友記》(播出長達十年)堪稱美國電視的「常青樹」,而最近這兩個劇集同時落幕,也引發了美國女性「今後晚上干什麼」的感慨。因為在美國,男人永遠都會有沒完沒了的棒球、橄欖球或籃球賽可看,而女性的主要娛樂就是看肥皂劇。自打1998年6月,《慾望城市》首度與觀眾見面,由於劇中女性敢於「大膽討論關於男性的一切以及她們對於男性的渴望」,而立即在美國成為一種人人關注的文化現象。

無論是20年前還是20年後, 肥皂劇的主要觀眾都是女性群體, 特別在發達國家。英國泰晤士報的一項統計顯示, 對比這兩部間隔20年之久的《豪門恩怨》與《慾望城市》,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收看者均為女性。有趣的是,即使一些肥皂劇目擁有少數的男性觀眾, 這些男性關注的焦點似乎也背離肥皂劇的中心劇情, 他們更多關注的是《豪門恩怨》中的」商戰」,富豪家庭的男性權利和富足生活方式, 《慾望城市》里露骨的 「色情」對白和少量的三級鏡頭。而這些關注往往背離了肥皂劇的真正主題和社會意義。

當代社會中, 肥皂劇在女性群體中的高收視率為女權主義詮釋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社會基礎。 美國女權主義強調政治, 現實主義和經驗主義, 因此聚焦婦女個人經驗的肥皂劇便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素材,以供女權主義觀點來分析與評價。這也成為女權主義者用來喚醒並 「提高女性危機意識」, 攻擊男性至上主義和父權主義和最有力武器。部分主流學術思想似乎總是歪曲肥皂劇的真實意識, 他們簡單的把肥皂劇看成是男性至少主義和家長作風的簡單體現,他們認為觀眾僅僅是情節與情感的被動接受者, 而忽略了婦女觀眾作為受眾主體與電視節目的主動理解與互動。

「提高意識」就是提高人的認識(awareness),看清先前很少注意或完全忽視的男性統治的事實,把先前只在無意識層次所知覺和理解的東西推進意識層里。 「提高意識」被女權主義者視為女權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關鍵作用是使婦女將個人經驗與政治含義聯系起來。無論是作品中的女性是 「抗爭」 (《慾望城市》)還是 「妥協」 (《豪門恩怨》), 只要其包含女性的人文關懷, 都是可以起到 「提高意識」的社會功效。

《豪門恩怨》中的三位女主角每人都說過一句經典的台詞:艾里: 「無論失去多少, 家庭必須保持完整」。 蘇.艾里:「如果你的婚姻破裂了, 你要麼試著接受其他男人要麼就憤世嫉俗」。帕瑪拉: 「如果失去了孩子,那麼你就不可能快樂」 。這三句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台詞, 正好代表了80年代王朝肥皂劇中傳統女性的核心意識形態____ 「被動的, 完全的服從男權主義與家長制度」。 這就是為什麼部分西方學者誤認為《豪門恩怨》將婦女思想引向了低層次, 在他們認為, 女權主義作品應該是充溢著抗爭與實際行動。

縱觀兩劇,無論是20年前《豪門恩怨》的逆來順受還是今天的《慾望城市》的放盪不羈, 它們對私人領域的有效拆解都是原始女權主義的姿態。肥皂劇最本質的特徵是公開曝光隱私,如果我們將家庭和私人領域當作女性壓抑自我世界的首要場所,那麼肥皂劇角色生存的背景所具有的公開、公有特質,恰好滿足了女性群體對這一壓抑的宣洩與緩解。肥皂劇熱衷於交談,並以交談作為肥皂劇情節行進的主要手段。在角色的交談中, 隱私無可立足,沒有「私人」領域, 各個獨立個體之間的私人屏障常常被沖破。對私人體驗和情感進行公開曝光便是肥皂劇的規則動力。在肥皂劇的敘事中,習慣抹殺單個角色的隱私方式,即向其他角色披露各種瑣碎的隱秘信息,這種披露可以通過表演直接表現,也可以通過人物之間對話間接體現:情人身份的確認、深藏的感情和見解的本質、過去經驗或未來計劃的真相等等。《慾望城市》中, 四名女主角以朋友的關系,會在公共場所相互公開所有隱私,甚至是性愛的細節,正是新時期肥皂劇公開個人隱私特點的最有力體現。

事實上, 《豪門恩怨》中的婦女形象,雖然被賦予了 「傳統」 「逆來順受」、 「反對解放」等符號, 但婦女觀眾還是不應該被視為被動接受的犧牲品。即使是文化層次不高的觀眾,對電視節目的理解也是主動的、分析的、比較的和有選擇的,而不是完全地被動接受。這就是為什麼「警匪片」會被主流社會理解成正義戰勝邪惡,而不會是展示罪犯的悲劇。 「婦女觀看肥皂劇,是為了逃離無聊空虛和現實」的觀點,歪曲了肥皂劇對於婦女社會群體的意義。

(三)

從電視節目界定的角度上去看, 肥皂劇無非是娛樂節目的一種。媒體消費主義觀點認為, 女性觀眾喜愛類似《豪門恩怨》和《慾望城市》一類的肥皂劇目,就是為了獲取愉悅。然而「愉悅」的意義又是很難定義的,特別是在將本已很復雜的觀眾理解為女權主義的觀點。愉悅可以來源於婦女觀眾對劇中人物日常生活細節的認同。如《慾望城市》中熟悉的紐約曼哈頓街景, 無數的購物與聚會, 酒店與咖啡。愉悅也可以來源於女性觀眾對劇中角色情感經歷與生活經驗的理解。當代社會離婚率的逐年上升和單身女性群體階層的形成,都為這一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受眾基礎。面對《豪門恩怨》中女性的悲慘遭遇和《慾望城市》中的放盪不羈, 越來越多的都市女性已經可以把 「愉悅」建立在與劇中人物類似的遭遇上了。愉悅更可以建立在觀後的群體話題中。

社會學調查顯示, 婦女習慣把自己的痛苦與苦難視為個人的不幸,但若在同伴中互敘苦楚與凄涼,這些痛苦與苦難就可能落入一種模式,雖有不同卻折射出婦女生活的共同特徵。這樣,婦女就會認識到個人的不幸絕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了,而可能是社會問題,因而也是政治問題。因此,「提高意識」實為女權主義者將批評直接掛鉤於政治的表現。其實, 欣賞肥皂劇的女性很大一部分還是家庭婦女或者中年婦女, 對於這些人來說, 欣賞《豪門恩怨》與《慾望城市》的愉悅在於,目睹劇情中高層次社會群體的情感與矛度糾葛,了解中產階級的禮儀限制與情慾放縱。正如一位美國普通中年婦女說的那樣:「幸好我們不是那樣的家庭,我可是不會像她們那樣」。

在過去的六年裡,《慾望城市》的播出給西方世界帶來了無數的女性人文關懷。且不提其自身作為娛樂節目為億萬女性觀眾帶來的飯後消遣,單是劇中女主角對性和愛的不同理解和親身實踐,也讓許多同齡女性大開眼界。如果用一句話來表現《慾望城市》的整體內容,那便是: 「四個活色生香的曼哈頓白領女人,在都市物質生活的狂流中毫不掩飾的攫取自我」。《慾望城市》喚醒了無數都市女性如漲潮般洶涌、如退潮般湮沒的慾望, 它單刀直入,光鮮時髦,生猛無比。從傳統的觀點看,這四個女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壞女人」,絕對的「物質女孩」,工作上追逐名利, 包里塞滿避孕套,換男友如同換床單般家常便飯,心無旁騖的享受著肉體和心靈的單身自由。

然而在物慾橫流的表皮下面,四個女人的感情卻是纖細脆弱的:Carrie的深愛Mr.Big;Charlotte追求美好婚姻的願望;Miranda對相貌和忠誠的疑慮,即使是最淫盪的沙沙,她在面對自己日益鬆弛的皮膚時,卻悄然淚下。極度的物慾享受對應著內心的失落和挫敗,這也許就是《慾望城市》對女權主義的辨證詮釋。對於這個時代的大多女性而言,絕對開放的物質生活與肉體享樂並不能被認同,四個劇中人有浪盪的形骸和常人無法想像的享樂生活,內心卻極容易受到傷害。這種狀態既滿足了女性觀眾仰視的窺看慾望,又恰到好處的提高了普通女性的心理防範與約束意識。一方面,女性們需要看到生活中出現不了的虛構元素,是為幻想;另一方面,女性則需要看到虛構人物擁有和自己同樣的弱點,是為心理平衡。

《慾望城市》的主要情節均是圍繞人物的男女關系變化上拓展的, 這反映在女權主義上的深層意義則是男女在擇偶心態方面發生著的巨變。五光十色的曼哈頓,代表著商品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集聚地, 這意味著包括戀愛在內的一切事務都有 「市場」和 「供求關系」。市場經濟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生機,但同時也給女性的生存空間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社會的競爭和壓力,使得越來越多的女性希望通過婚姻來緩解生存壓力,所以女孩擇偶的年齡越來越低已成為一種趨勢; 而把婚姻更看成是一種責任的男士則會把精力更多放在創業上,結婚的年齡越拖越晚,甚至不婚。這樣的矛盾,在 「慾望城市」一類的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的大都市,早已屢見不鮮,甚至演變成一種社會現象。即使是一些已經事業有成的男士,他們對婚姻的態度也是不緊不慢,因為他們有年齡的優勢(如凱莉後來的伴侶----一位事業有成的俄羅斯畫家)。

隨著社會的變化,以前只有通過家庭才能得到的一切,現在即使不通過婚姻也能得到。 一方著急,一方不急,就這樣,長期以來形成的男追女的戀愛定律已被徹底打破,女性在戀愛中的地位也自然隨之變化。男士主動, 男士買單的定律也已被打破。《慾望城市》中的男性擇偶取向已經更偏向於成熟理智,善解人意的女孩。這從另一個側面告誡所有矜持的女性, 即便遇上了能令自己心動的男士,也會因為被動的心態而使幸福在不經意間悄悄從手中滑走。

《慾望城市》讓我們看到了當代都市單身女人的生活,她們什麼都做,但從不絕望。其實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曼哈頓的這些社會名流不過是在追逐一種理想的兩性關系。如果這種兩性關系可以由傳統的男性掌控變成女性掌控, 那麼女權主義便落地生根了。談及女權主義意識中的兩性關系處理, 不能不提及《慾望城市》中的米蘭達-----一個事業成功而又「缺少母愛」的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她和男友史蒂夫分手後卻發現自己懷孕了,沒有母愛的她決定獨自生下這個孩子。史蒂夫知道她的決定後,向她求婚,卻遭到毅然拒絕,米蘭達知道他們之間現在已經沒有愛情,她只是平靜的和史蒂夫分配著照顧孩子的時間。一個女人,敢於一個人面對所有的難題,而不需要男人的施捨, 這裡面所需要的勇氣和膽識不言而喻。的確,今天的女性似乎太需要一種能夠 「獨立地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的能力, 可以說是《慾望城市》給陷於情感漩渦中的女性點燃了一盞明燈。

不論從哪個角度看,《慾望城市》的結局都充滿了女權主義的理想色彩。女性問題專欄作家凱莉最終決定拋棄俄羅斯畫家而與老情人比格舊情復燃;從乳癌病魔中康復的豪放女薩曼莎得到了男模特的真愛;夏洛特終於從中國領養了一個她夢寐以求的女孩;而米蘭達則從瑣碎的家庭生活中體會到自己新的價值。對比昔日的《豪門恩怨》, 《慾望城市》則更為直接,更為具體地表現了女權思想抗爭命運,爭取獨立的女性人文關懷. 它用更為直接有效的方式表現了 「提高女權意識」的觀點, 用理想的結局告誡婦女們 「勇敢做出自己的選擇」。對比國內電視劇的情節,大部分的劇作中人物關系的處理很多都嚴重傾向於男權, 無論是武俠帝王,還是刑警精英, 多數製造矛盾的三角戀情和戲劇化矛盾沖突總是令女性角色處於被挑選和被選擇的劣勢地位。

如果按照嚴格的定義, 肥皂劇在國內的電視媒體市場似乎還是個空缺. 盡管國內許多情景劇的姿態和形式都酷似肥皂劇, 但是多數都因為沒有像西方肥皂劇那樣富裕女權主義的深刻意義而失去了大批的女性觀眾,當然這與東西方文化和欣賞水平的差異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這里我們不去討論肥皂劇中飽含女權主義觀點的是非對錯)。但是, 當國內的觀眾與電視劇製作人都沉迷於大量的公安題材和古裝連續劇的時候, 是否也可以考慮從肥皂劇的批量生產中找到女性觀眾的市場與賣點呢?

(四)
【日間肥皂劇】以18-49歲的家庭主婦為受眾,每周白天固定播5集。「其結構在半個世紀以來幾乎是一成不變的——一般是星期一是呈現部和再現部;每一集中都是幾條敘事線路並存,在一周中由一個懸念引向一個動人的高潮,在星期五以至少一個情節線中的危機點收尾。如果一個困境解決了,那麼另一個困境必須製造出來。」——《加大對比度》《Days Of Our Life》就是其一。
【晚間肥皂劇】在結構上與日間相似,但卻在晚間黃金時段以每周一集的頻率播出。成就了晚間肥皂劇的是那部馳名世界的《Dallas》,講述了石油富豪愛文一家內部外部的恩怨情仇,以後的《Dynasty》(豪門恩怨)和《Falcon Crest》(鷹冠庄園)等都是其仿製品。80年代末,晚間肥皂劇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