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兒童樂園 » 淺談如何教育留守兒童
擴展閱讀
歌詞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2024-09-22 22:18:42
數學調查方式知識點 2024-09-22 22:15:48

淺談如何教育留守兒童

發布時間: 2022-03-30 12:00:11

留守兒童應如何進行教育

1、加強農村學校寄宿基礎設施建設,以優美的校園、優越的環境、優良的設施著實解決好留守兒童在校學習和生活的問題。2、把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列入學校常規,建立建全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機制。3、要加強對留守兒童開展以心理教育為主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4、教師要主動改進教育方式,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全面發展。5、有目的有計劃的開設豐富多彩的留守兒童教育活動,讓孩子在豐富的學習生活中淡忘親情的欠缺,以熱情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去。 ①、學校全員積極參與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建立「一對一」幫扶機制。每一位「留守兒童」都與一位老師結對,教師對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進行「一對一」幫扶,實行「三個優先」(學習上優先輔導、生活上優先關心、活動上優先參與)、暢通「四個渠道」(談心活動、家訪活動、建立家長學校、通訊),讓留守兒童受到更多的監督、照顧與關愛。積極發動學校團隊組織開展學生之間的一幫一活動,如一名學習好的同學幫扶一名學習成績差的留守學生,一名家長雙方均未外出的團員或少先隊員幫扶一名留守學生等。 ②、組織有益的文娛、社會實踐、參觀遊玩等活動,使他們始終有健康的身心和愉快的生活。 ③、成立留守兒童家長或監護人學校,每學期要召開一到兩次留守兒童家長會,及時了解家長對學校教育教學的要求,科學指導家長或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法,探討教育的途徑,交流教育的經驗,充分發揮家、校的聯誼功能和作用。家長與學校共同負責留守兒童品德養成教育、知識傳授和素質教育,讓留守兒童在家庭和學校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④、建立每周一談(談心與輔導)、每月一通(家長與學生、代理家長與學生家長通信、通話)、每季度一評(知識競賽、文體競賽、思想學習評比與表彰)、每學期一聚(家庭團聚或文娛活動聚會、親情聚餐、社會實踐等)、每年一慶(慶祝留守兒童生日或其它進步)等長效活動機制,讓孩子與父母建立起心連心的聯系。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感受父母的親情,幫助孩子解決一些生活上的問題。 6、開展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研究。將留守兒童問題研究納入學校研究課題,遵循科學的研究原則,將對學生的個案研究與對留守兒童整體研究結合起來,經常性組織教師開展留守兒童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活動,形成經驗材料,不斷總結提煉出科學的教育管理方法。

⑵ 淺談教師應如何關注留守兒童

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大批的農民進城務工,催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自己留在原籍並因此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是典型的弱勢群體,由於親情和家庭教育的雙重缺失,造成了他們在學習和心理方面存在種種問題。由於留守兒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環境,由此引發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日益突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是一個牽涉到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四者的系統工程,單靠一方努力是完全不夠的。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我們教師應該盡可能地關注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因材施教,促其發展。當今面臨的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教育問題。 1、學習狀況一般。由於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2、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裡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3、道德行為差。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為。例如:經常說謊,愛說臟話,不服管教,亂拿別人的東西等。 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位,親情關愛的缺失,是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隔代監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產生心理問題,對他們的身心發展有很大的負面影響。很多家長外出務工後,就把兒童託付給年邁的父母照管,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負責照管孩子的農村老人不僅年邁而且絕大多數文化素質較低,難以從體力和智力上擔負監管重任,在長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響下,留守兒童就會產生畸形心態,主要表現為:任性、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逆反心理重;性格孤僻,以自我為中心,合作意識差;沒有上進心,集體榮譽感不強。 2、學校的不當評價、教師的不當教育,是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1)學校的「分數」評價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 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學校以分數高低來評價教師和學生的教育評價機制,把學生劃分為好學生和壞學生,我們的教師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到那些學習成績好,聽話的學生。而對於那些學習基礎差,又經常違紀的學生,便是不聞不問,不理不管,而這一部分學生中,大多數是留守兒童。雖然新課改在不斷推進,學校的評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從各學校、基層教育部門制訂的考核細則中不難發現,無論從多少個指標中來考核教師,最終拉開教師之間分數的還是班級學生們的「考分」。(2)教師的不當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產生。 ①教師不當的教育,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之一。在傳統的教育中,學生的成績好壞或聽不聽話,是直接影響教師學生觀的主導因素。教師對成績好的學生投入更多的關注,對成績差的學生常常是一點機會都不給,或者是給予很少的機會。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引起教師的重視和信任,於是就會抑鬱悲觀,往往以「不好」、「更不聽話」的方式與教師對抗。而他們的逆反又會激起教師對這部分學生的厭棄,這樣的惡性循環導致師生關系惡化,有的教師甚至採取挖苦諷刺的方式或動員轉學。給這部分留守兒童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②教師落後的教學觀,是導致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第一、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自主權。認為學生是白板,教師可任意塗抹。教師把學生看成課堂教學的附屬品,學生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教師,使學生產生自卑感、恐懼感。第二、信奉「嚴師出高徒」的古訓,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學生在課堂上不能有半點違背教師的意思,懲罰成為家常便飯,學生每時每刻如履薄冰,如臨大敵,很容易產生心理疲勞。第三、由於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對學生嚴重地不負責任,對學生的學習漠不關心。這些孩子在家得不到關愛,在校得不到溫暖,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四、社會的不良環境及不良影響,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重大誘因。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對於人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農村留守兒童由於社會教育的原因,存在的問題也十分嚴重,具體表現在: 1、社會上的不良場所對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目前農村小鎮上的一些公開的和隱蔽網吧,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為了賺錢,而大量招攬在校學生,甚至引誘學生。小學生自控力本身就不強,而留守兒童又缺乏父母的監管,網吧對他們的不利影響就更大,經常偷錢、編造謊話逃學上網。 2、成年人的不良行為對留守兒童的成長也帶來了不良影響。 農閑時節,「閑人」太多,致使賭博風盛行。沒事乾的人成天就在牌桌上賭博,許多留守兒童的代管監護人也參與其中,整天在牌桌上生活,很少過問孩子的情況。這種「潛移默化」對孩子帶來很大的不良影響。 以上分析盡管不是很全面,但應引起社會、家庭、學校的重視。兒童本身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對自己身邊的環境只有無條件適應,希望我們在提高社會經濟環境的同時注意創造和諧社會生活環境!下面是我對一個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與取得的成果。在我們班,大部分的學生都是留守兒童。其中思想波動最大的就是林小振同學了。林小振,男,10歲,小學三年級學生,父母在上海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由爺爺和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對其百般疼愛、百依百順,對他要求從來不說半個不字。小振聰明、活潑,但行為習慣差,個人衛生差,上、下課都特別好動,無法克制和約束自己的言行,要麼去招惹別人,要麼搞小動作;性格執拗,容易動怒,與同學的關系很差,大部分的同學都不願意跟他玩;缺乏良好的班級意識,小到一次發言,大到學校組織的活動,都顯得沒熱情,總想逃避,參與意識淡薄;學習上存在懶惰心理,怕用功、怕動腦、怕發言、怕作業;不太樂意在學校生活,只想在家隨心所欲地玩。爺爺對他很溺愛,作業稍微做長一點時間,爺爺就協助他做;放學後把孩子留下來,他爺爺就心疼寶貝餓壞肚子。由於爺爺的過分寵愛,導致小振同學依賴思想嚴重,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做起作業來半天找不到本子和筆,作業經常落在家裡,見到老師像老鼠見貓似的,畏畏縮縮的。看到孩子發展成這樣,我心裡特別著急,盡管我剛帶這個班兩個月,但是教師的良知驅使我不能坐視不管。一個周末,我去家訪,從他爺爺奶奶口中知道,小振的爸爸媽媽為了生活,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他到大城市去打工賺錢,童年的生活少了父母的陪伴與關愛,讓他的心理十分自卑,缺乏自信。在家裡,為了讓小強少受欺負,奶奶很少讓他與同齡的小朋友玩,使他成了一個缺少交往經驗、唯我獨尊的小皇帝;在學校,小振經常遭到同學的排斥,由於行為習慣差也常常遭到老師的批評,從而加劇了他的易爆易怒情緒。聽了他爺爺奶奶的介紹之後我基本上明白了小振性格的形成原因。於是我與他爺爺真誠的交流一番,建議他們換種方式來教育小振,兩位老人非常感動,當面表示,要按我的意思去辦。在家裡,我請爺爺奶奶這樣看管和教育小振。(1)鼓勵小振走出家門,與小朋友一起玩耍——在玩耍中培養合作精神;(2)引導小振正確與小朋友交往——在集體中培養交往能力;(3)自己的事盡量讓他自己完成——培養獨立意識;(4)像對待兒子一樣嚴格要求小強——讓他樹立起正確的是非觀。在學校,我又採取以下措施:(1)用「愛心」換來信任。平時給他更多的關注和鼓勵,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在生活中多給他照顧,發現他沒吃飯就給他弄點吃的,看到他衣服淋濕了就給他烘乾;在學習上多給予輔導,有時採取結對子的方式,有時直接讓他和我的孩子一起寫作業,我堅持檢查並耐心地糾錯講解。這樣過了一個學期,小強的成績有了一定的改觀,信心也慢慢上來了,他也願意與我談心。(2) 建立成長記錄袋。記下他的道德品行、行為習慣、興趣愛好、智力及性格、學習態度以及與代管人的融洽度,有針對性地安排一些活動,比如鼓勵他擔任小組長,早讀帶領大家朗讀,與其他同學結對子,互訪家庭交朋友……消除他的心理障礙,讓他在這些活動中增強信心和自製力。我每個周末都找他談心,肯定他這一周來取得的進步,然後要他用我的手機給父母打電話,問候父母。並寫一封信,報告一下自己這一周來的開心事情,以此來培養親情,使他早日學會體諒父母、理解父母。(3)鼓勵他在閱讀中成長。「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的精神食糧」,「讀書使人明智」……既然小強喜歡呆在家裡,何不就讓書籍充實他的生活?於是我先送他一些書籍,看到他很喜歡,就要求他每看完一本都要給我復述裡面最精彩的部分。如果一周的表現獲得三顆星,就帶他到書店讓他自己選擇喜歡的一本書,老師出錢當禮物送給他。他一個學期下來寫的讀書筆記還被我特意列印貼到教室後面的黑板上。慢慢的,他的性格沒有過去那麼好動了,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提高,期末還評上了進步生。這是我成功教育的其中一個留守兒童,在我的精心教育下,他得到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其實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些愛和幫助,讓更多的留守兒童能夠健康成長。 總之,一個孩子的身心、人格、思想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家長的教育。作為教師我們更不應該袖手旁觀。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了當前社會的熱門話題,就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起,時時、處處、事事關注留守兒童吧!

⑶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

留守兒童教育是當今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帶來的問題,而且將是一個時期內長期存在且無法迴避的問題,由於這一人群仍在加大,問題更加凸顯,因此,我們必須把這些問題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總目標中加以解決,才能夠標本兼治,徹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1)政府應加大投資,興建打工子女學校,改善學生學習的硬環境。逐漸打破一切影響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學的條條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費,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學校里,由於孩子們有著相似的經歷,也比較容易喚起他們的自信,進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對集體的歸屬感。針對當前雙親外出打工的中小學學生雙休日和暑假無人監管的情況,結合「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等項目的實施,在有條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擴建一批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可以解決「留守兒童」無人照看、學習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問題,解除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後顧之憂」。同時加強對寄宿制學校的教學、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兒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讀學生,專門聘請教師來管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可以開展夏令營、社會調查和勤工儉學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 盡量改善學生的寄居軟環境。從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留守學生寄居在祖輩家裡,由於兩代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教育難度很大。所以,我們首先從改善學生的寄居環境出發,建議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1)幫助代理監護人樹立正確的「家教」觀念。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定期對代理監護人進行專題講座,召開培訓班,使他們了解留守學生的特點,懂得留守學生的心理,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2)加強家校聯系。 ①通過家訪,加強與代理監護人聯系。寄居家庭更需要教師上門家訪,通過家訪,老師幫助代理監護人正確分析寄居學生的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教育措施。在平時,學校還應建立家校聯系卡制度,要求老師向學生公布電話號碼,當學生求助而代理監護人又無法提供幫助時,可以通過聯系卡或電話跟老師取得聯系。 ②老師應時時與遠方父母保持聯系。老師是代理監護人、學生、及學生父母之間的橋梁,當寄居生活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時,老師應該及時聯系孩子父母,根據孩子的特點,重新選擇寄居家庭,盡一切可能減少寄居學生的心理障礙,以避免出現更大的損失。3)遠方父母要和代理監護人、孩子經常保持聯系。其實,孩子的許多問題都是因為父母不在身邊而產生的。因此,學校在每學期要發出「給遠方父母的一封信」,告訴他們不應該用一個「忙」字推脫,要經常來信來電。每次來電來信,不能一味地訓斥或威脅,而應注重溝通方式,進行耐心地詢問、了解,幫助孩子解決存在的各種問題,鼓勵孩子的每一個進步。父母對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與代理監護人之間應加強聯系,了解各種信息,交流施教方法。 (3)針對當前家庭、農村社區和學校之間缺乏有機的合作與溝通狀況,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區和學校聯動的運作機制:政府要加大對留守兒童關愛的宣傳力度,培養全社會關注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學校要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學生的抗挫折和困難的教育,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會應建立農產鄰里管護網,做到每個留守兒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社區的關懷;家庭、村委會和學校之間做到各負其責,及時溝通、及時了解,遇到問題及時解決,從制度上形成對留守兒童的最堅強有力的保護網,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形成農村社區,多方面關心留守學生。農村有著大量的人力資源優勢,每一個農村小組都可以建立一個學習型社區,讓村委會和學校建立聯系,讓村幹部和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留守學生的教育。 。 (4)家長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使孩子能夠充分感受到父母的愛;要正確處理生產、創收與子女教育的關系,不能以犧牲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為代價來換取眼前暫時的利益;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聯系,隨時了解子女學習和發展情況,並對他們進行及時的引導教育。臨時監護人要真正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努力為他們營造近似完整結構家庭的心理氛圍和教育環境。 (5)學校把「留守學生」當作一項課題研究。首先,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特別是把教師培養成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是目前學校必須加強的一項工作。本課題的研究一方面是使「留守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發展,同時也使教師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其次,作為學校生源重要組成部分的「留守學生」,他們的表現情況如何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加大對他們之中在心理、性格、行為、學業上有問題或有困難的學生的教育矯治,有利於整體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學校內涵式的持續發展,實現學校辦學目標。要建立留守學生檔案,形成對留守學生的系統管理。首先建立家長聯系卡,責任明確到班主任。班主任把本班的留守學生的詳細資料包括學生的住址、家長的聯系電話、監護人、學習、思想、心理等方面內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長聯系卡。班主任經常與父母聯系,介紹學生的平時情況,定期通電話家訪,跟蹤思想教育。一方面向這些隔代撫養者反映該生在校情況,另一方面指導他們如何配合學校教育管理好孩子。其次建立心理有偏差學生的檔案。此類學生的檔案主要包括班級的《心理偏差學生名單》和《偏差學生轉化談話記錄》兩份表格。班主任把學生分配到任課老師,實行導師制,讓任課老師一起做此類學生的思想轉化工作,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對學校而言,任課老師也是德育的重要資源,也是心理老師,他們對學生品德發展有重要影響,正如彼得斯所說:「不管你是不是願意,每一位教師都是道德教師。」

⑷ 教師應該怎麼關愛和教育農村留守兒童

1、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這些兒童離開父母後,就產生了親情離散的孤獨感,常使他們情緒低落,嚴重影響了他們學習的注意力,這時,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種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讓這些兒童在學校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並從中找回失去的溫馨和安全感,將合理調整其心理狀態,積極地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去。
2、 對留守兒童多賞識 。通過激勵表揚的手段,肯定他們的長處,鼓勵他們不斷追求成功。長期以來,在教與學的活動中,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老師的教導,從而失去了主動性、創造性。如何利用留守兒童內在的潛力?這就要欣賞他,鼓勵他,激發他們進取向上的情感,只有真誠的欣賞和熱情的鼓勵才會有較好的效果。 

⑸ 如何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

加強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應該從以下幾點抓起:
一、發揮學校的主導作用,探索教育新路。把握和突出「以人為本」的教育重心,實現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首先應平等對待留守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他們更多的關愛。其次應針對留守學生的特點,堅持啟發、引導的原則,強化行為規范的養成訓練,組織班隊活動,讓留守學生學會自我生活、自我管理、自我保護。此外,要開設心理教育課,對留守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二、善於與留守兒童交朋友,給他們親情般的溫暖。留守兒童大都缺少父愛母愛,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家庭生活不完美,老師和同學們都瞧不起自己,在班裡好像是多餘的,所以他們就我行我素、自暴自棄。如果老師主動與他們接觸,交流感情,發現他們的特長,並給他們發揮機會,他們會改變自己的不足。在教育教學中,注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多與孩子們交流,給他們母愛般的溫暖,能增強孩子們的自信。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煉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使他們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減少父母的擔心,於是覺得,在家裡累點苦點也很自然。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訴,增進夥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
三、強化政府統籌,構建社會監護體系。政府及有關方面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外出務工人員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困難,為他們離鄉就業解除後顧之憂。要加強農村基層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由村支部負責,統籌鄉村學校的老師、村婦代會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團員等各方面力量,給予留守兒童「一對一」的特別關懷,開展有益的集體活動,逐步建立起社會監護體系。
四、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臨時監護人的培訓,提高監護水平。針對留守學生臨時監護人監護責任不明確,教育能力不足的問題,應採取開設系列家教講座,家長學校培訓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臨時監護人的培訓,更新他們的監護觀念,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從而提高他們的監護水平。
五、強化監護意識,確保家長履行家庭教育職責。如果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對子女影響最大,單親外出打工,則影響相對就要小些。因此,父母外出務工時,如果沒有可靠監護人,最好留一個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拿出更多的時間與孩子聯系,創造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與孩子談話溝通,對孩子的道德發展和精神需求給予更多關注。在溝通內容上,注意全面性;在溝通方式上,注意多樣性。另外還要與孩子的班主任、臨時監護人保持經常性的聯系,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做到掙錢與教育子女兩不誤。總之,農村留守兒童已成為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責無旁貸,都應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去解決。也應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應該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⑹ 如何看待留守兒童的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在給新農村建設帶來源源不斷財富的同時,也給農村教育帶來一些新的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新課題。「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的學習和性格個性的表現都明顯有別於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現為: 一、學習成績較差,作業不認真完成,無心向學。 二、性格內向、孤僻、膽小怕事,遇到問題不敢向老師或親屬反映,長期積壓在內心深處,心理壓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礙。 三、不關心班集體,經常違反紀律且屢教不改,對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教育好這些學生,為他們創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從心理著手,矯正他們扭曲的心理。 「留守兒童」的根本問題就是心理問題,這得從心理入手。(1)、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要對本班的「留守兒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們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性格特徵、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度。留意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表現及時干預,正確引導,並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2)、留守兒童因父母的遠離,使得他們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溝通,缺少父母的賞識,缺少了來自父母的壓力,自律能力相對較差,內心孤獨。對於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的這種情感空白,教師應更多地從情感入手加以彌補。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到學生的家庭里中去,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以填補他們缺少父母呵護的空白。同時,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每一同學都來關心、關懷他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和自悲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3)、愛是教育的基石。教師要經常利用休息的時間去家訪,了解、關心他們的生活,對生活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和他們的監護人互相溝通,使其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學習任務,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情感、語言上的交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建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4)、教師和監護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們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無時不在自己的身邊,滿足他們安全感。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經常以書信、電話的方式來加強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導他們學會把生活和學習中的苦樂告訴父母,使情感得以抒發。 此外,教師還要多與學生家長電話溝通,在思想上去掉他們那種「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不正確的思想,重視子女的教育,平時要多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行為上的約束,有了學校的溫暖關懷和幫助,孩子一定會對學習和生活樹起信心。 2、通過召開家長會反饋交流留守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操行情況,對留守孩子的監護人進行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培訓,增強其育人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隔代教育產生的負面影響。 3、實施「師生結對幫扶」和「生生結對幫扶」工程。針對個別經濟困難、學習困難的「留守學生」,為每位學生指派責任老師、責任同學,負責引導他們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總之,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有義務、有責任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的重任。留守兒童教育得到了解決,我們的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能有序地進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是小事,是涉及到千家萬戶的社會問題,不可輕視。

⑺ 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一、端正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

很多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之愛,學習沒有動力,學習態度很差。爺爺奶奶管教能力有限,所以他們很多都學習成績不好。我們應該試著端正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多給他們打氣,告訴他們只有勤學苦讀才能出人頭地,擺脫留守的現狀,才能去城裡和父母相聚。

二、讓留守兒童有一定的紀律性、提高自理能力

很多留守兒童隨意慣了,爺爺奶奶不像爸爸媽媽那樣能管住孩子,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懶散的,做事拖拉,上課遲到等等。這樣的孩子容易學壞了,我們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紀律性,告訴孩子必須遵守的規定,和孩子約法三章,注意說話語言要和藹中聽。家裡人還應該讓孩子多獨立做事,比如自己洗衣服等等,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

三、鼓勵留守兒童樂觀起來,要堅強

很多的留守孩子心情比較低落,經常悶悶不樂的,他們看到別的爸爸媽媽都帶著孩子出去玩,自己卻無所依靠。我們應該多鼓勵孩子,樂觀一些,可以把老師當作爸爸媽媽,多和老師交流,把思念父母化成學習的動力。

四、教留守兒童學會勤儉節約

有較多的留守兒童父母為了補償孩子的孤獨,都會定期寄回不少的錢,而且不限制孩子花,容易導致孩子隨便揮霍了。這時應該注意教育孩子學會勤儉節約,多給孩子講一些窮苦孩子的故事,效果不錯。

五、盡早的讓留守兒童融入社會

當留守兒童放假了,可以讓他們去做一些適當的零工,提前感受感受社會的酸甜苦辣,讓他們知道父母的辛苦,對他們今後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比如賣報送報之類的活。

六、父母要經常同孩子聯系,交流感情

父母常年在外,應該多和孩子聯系,交流感情,畢竟誰也無法替代父母,在交通方式發達的現代,可以使用電話、網路多和孩子聊天,甚至視頻聊天都可以的,對留守的孩子來說最幸福了。

⑻ 如何教育留守兒童

隨著社會的發展,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在給新農村建設帶來源源不斷財富的同時,也給農村教育帶來一些新的問題,留守兒童的教育,成了學校教育的新課題。「留守兒童」由於長時間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他們的學習和性格個性的表現都明顯有別於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其主要表現為: 一、學習成績較差,作業不認真完成,無心向學。 二、性格內向、孤僻、膽小怕事,遇到問題不敢向老師或親屬反映,長期積壓在內心深處,心理壓力很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礙。 三、不關心班集體,經常違反紀律且屢教不改,對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教育好這些學生,為他們創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長的環境。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從心理著手,矯正他們扭曲的心理。 「留守兒童」的根本問題就是心理問題,這得從心理入手。 (1)、教師要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要對本班的「留守兒童」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他們的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性格特徵、行為習慣、道德品質、學習動機和態度。留意每個學生的心理變化,對他們不正常的行為表現及時干預,正確引導,並進行有關心理輔導,給他們更多的心靈關懷。 (2)、留守兒童因父母的遠離,使得他們普遍缺少了和父母的溝通,缺少父母的賞識,缺少了來自父母的壓力,自律能力相對較差,內心孤獨。對於留守兒童和父母之間的這種情感空白,教師應更多地從情感入手加以彌補。這就需要我們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到學生的家庭里中去,經常和這些學生進行情感和語言上的交流,以填補他們缺少父母呵護的空白。同時,經常開展形式多樣的集體活動,每一同學都來關心、關懷他們,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和自悲感,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3)、愛是教育的基石。教師要經常利用休息的時間去家訪,了解、關心他們的生活,對生活困難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和他們的監護人互相溝通,使其積極配合學校共同教育:每天要督促孩子完成學習任務,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情感、語言上的交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建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習動機。 (4)、教師和監護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們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無時不在自己的身邊,滿足他們安全感。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經常以書信、電話的方式來加強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導他們學會把生活和學習中的苦樂告訴父母,使情感得以抒發。 此外,教師還要多與學生家長電話溝通,在思想上去掉他們那種「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不正確的思想,重視子女的教育,平時要多對孩子進行「電話教育」。我相信有了父母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行為上的約束,有了學校的溫暖關懷和幫助,孩子一定會對學習和生活樹起信心。 2、通過召開家長會反饋交流留守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操行情況,對留守孩子的監護人進行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培訓,增強其育人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隔代教育產生的負面影響。 3、實施「師生結對幫扶」和「生生結對幫扶」工程。針對個別經濟困難、學習困難的「留守學生」,為每位學生指派責任老師、責任同學,負責引導他們互相交流、共同進步。 總之,學校、家庭以及社會有義務、有責任擔負起留守兒童教育的重任。留守兒童教育得到了解決,我們的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能有序地進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是小事,是涉及到千家萬戶的社會問題,不可輕視。

⑼ 教師應該如何對待留守兒童

1、多開展有意義的課外活動以及「感恩」活動。

2、多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多交談多了解,給他們心靈上的安慰和輔導。

3、多與家長(這里指父母)溝通,畢竟父母與子女的溝通是別人無法代替的,只有和家長多溝通讓他們給孩子給予有意義的鼓勵和溝通才是最好的方法;

4、多家訪,因為父母外出,家裡多是爺爺奶奶監管,也要與他們多溝通才能解決一些實際能做到的問題。

5、教育學生學會自律自強,學會理解。

對待留守兒童的注意事項:

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要正確看待你監護的對象,不能了溺愛,特別加強管理,不能給他衣食住行就行了。要多溝通、多交流、加強教育。

留守兒童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對留兒童的教育和管理,是我們教師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作為與他們朝夕相處的班主任,更應懂得如何管理和教育他們,讓他們父母不在身邊的情況下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⑽ 淺談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我一直認為兩個職業是一樣的
一個醫生,一個教師
這兩個職業需要真材實學和奉獻的精神
而且這不能成為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