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
擴展閱讀
摳門的同學怎麼寫 2024-12-26 00:28:15

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

發布時間: 2022-03-12 21:45:11

Ⅰ 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答:(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抗生素的發明與慎用是科學家通過實踐得出的正確認識。(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抗生素的發展產生於治病的需要,慎用的結論也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3)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准。抗生素的優缺點是通過實踐檢驗出來的。(4)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抗生素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治病服務的,慎用抗生素也是為了人類的健康。

Ⅱ 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基礎的四個方面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突出地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於以下各點: (1)實踐是認識的源泉.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認識來源於實踐.毛澤東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認識某種或某些事物.便只有親身參加於變革現實.變革某種或某些事物的實踐的斗爭中.才能觸到那種或那些事物的現象.也只有在親身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斗爭中.才能暴露那種或那些事物的本質而理解它們.這是任何人實際走著的認識路程」. 實踐.客觀事物同認識主體就不能發生任何關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即認識.堅持實踐是認識的唯一源泉.就必然要反對形形色色的先驗論和唯心論.世上絕無[生而知之"和[不學而能"的人.實踐出真知.人的知識.才能歸根到底來自實踐.這並不排除接受間接經驗和學習書本知識.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也無必要事事直接經驗.就每個個人的知識而言.大量是從間接經驗.書本中學來的.不過.在我為間接經驗者.在他人則仍為直接經驗.這就是說.一切知識就其最初來源而言.仍然是實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這與實踐是認識的源泉直接相關.由於認識來源於實踐.因而隨著實踐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人的認識和知識必然也要跟著發展.具體情形是這樣的:社會實踐不斷給認識提出新課題.即提出新的需要.正是這種需要會成為一種巨大力量.把認識推向前進.社會實踐不僅提出新的課題和需要.而且給解決課題.滿足需要積累了經驗和提供手段.憑借實踐提供的經驗和手段.使新的問題獲得解決.認識和知識便得到了發展.即把認識引向了深入和產生了新的知識.實踐還推動著主體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這是說.實踐的發展和深化.推動著人的智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3)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准.這是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一種認識是否正確.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最終確定.此外再無別的標准. (4)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重要的問題是不僅能夠正確認識和解釋世界.而且在於運用這種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能動地改造世界.所以.必須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堅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以上四個方面.充分體現了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什麼是實踐?實踐就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其中.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它一切活動的東西.因為沒有生產實踐.就沒有人類.就沒有其它一切社會生活.常言道:[近水知魚性.近山知鳥音."沿海的一些漁民.把耳朵貼在船幫上.聽聽底下的聲音.就知道有什麼魚在附近海域游動.生活在深山老林的獵人.憑著經驗就可判別各種鳥類的叫聲.經驗豐富的司機.聽著發動機的聲音.就能辨別機器正常與否.為什麼他們能夠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呢?根本原因就是長期的反復的實踐. 我們現在懂得的一切.都是經過許多人的實踐才得來的.人們為了使某些重金屬的原子核發生裂變.曾經用質子作炮彈去轟擊原子核.命中率低得可憐.後來.用中子轟擊原子核.不僅很容易擊中.而且隨著原子核的分裂.還有新的中子釋放出來.使轟擊原子核的反應不斷進行下去.形成鏈式反應.人們利用核燃料分裂時釋放的大量熱能.建立了原子能發電站.有教書的實踐.才能總結育人的道理,有辦工廠的經驗.才能有管理工廠的知識-- 人類認識發展的歷史.就像接力賽跑一樣.每一代人都把前一代人知識的終點作為自己知識的起點.然後把在實踐中取得的新知識增添到人類知識寶庫中去.社會實踐一步一步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人們的知識也就越來越豐富.認識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為實踐服務.這就是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

Ⅲ 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一哲學道理的

人類的認識是從實踐開始的,通過實踐,人類學會了種地,通過實踐,人類學會了加工器材,如青銅器,鐵器。。。
把實踐的過程總結出來,用文字或者存儲在大腦中的反應,就形成了認識。。。

Ⅳ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怎樣體現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理。突出地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實踐.客觀事物同認識主體就不能發生任何關系.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即認識.堅持實踐是認識的唯一源泉.就必然要反對形形色色的先驗論和唯心論.世上絕無[生而知之"和[不學而能"的人.實踐出真知.人的知識.才能歸根到底來自實踐.這並不排除接受間接經驗和學習書本知識.事實上.任何人都不可能也無必要事事直接經驗.就每個個人的知識而言.大量是從間接經驗.書本中學來的.不過.在我為間接經驗者.在他人則仍為直接經驗.這就是說.一切知識就其最初來源而言.仍然是實踐. (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這與實踐是認識的源泉直接相關.由於認識來源於實踐.因而隨著實踐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人的認識和知識必然也要跟著發展.具體情形是這樣的:社會實踐不斷給認識提出新課題.即提出新的需要.正是這種需要會成為一種巨大力量.把認識推向前進.社會實踐不僅提出新的課題和需要.而且給解決課題.滿足需要積累了經驗和提供手段.憑借實踐提供的經驗和手段.使新的問題獲得解決.認識和知識便得到了發展.即把認識引向了深入和產生了新的知識.實踐還推動著主體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這是說.實踐的發展和深化.推動著人的智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 (3)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正確的唯一標准.這是實踐對認識起決定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一種認識是否正確.是否具有真理性.只有通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最終確定.此外再無別的標准. (4)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造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重要的問題是不僅能夠正確認識和解釋世界.而且在於運用這種正確的認識指導實踐.能動地改造世界.所以.必須堅持理論和實踐的統一.堅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統一.以上四個方面.充分體現了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 什麼是實踐?根本原因就是長期的反復的實踐. 我們現在懂得的一切.都是經過許多人的實踐才得來的.人們為了使某些重金屬的原子核發生裂變.曾經用質子作炮彈去轟擊原子核.命中率低得可憐.後來.用中子轟擊原子核.不僅很容易擊中.而且隨著原子核的分裂.還有新的中子釋放出來.使轟擊原子核的反應不斷進行下去.形成鏈式反應.人們利用核燃料分裂時釋放的大量熱能.建立了原子能發電站.有教書的實踐.才能總結育人的道理,有辦工廠的經驗.才能有管理工廠的知識-- 人類認識發展的歷史.就像接力賽跑一樣.每一代人都把前一代人知識的終點作為自己知識的起點.然後把在實踐中取得的新知識增添到人類知識寶庫中去.社會實踐一步一步由低級向高級發展.人們的知識也就越來越豐富.認識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為實踐服務.這就是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

Ⅳ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體現在哪些方面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人的認識是以客觀世界的事物為對象的,但是只有那些被人的實踐活動所指向的事物,才能成為人們認識的對象.也就是說,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取決於人們社會實踐的需要和水平.
第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是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
首先,變化發展的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推動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其次,實踐在給人們提出新課題的同時,也不斷提供大量有關的經驗材料以及新的認識工具,使人們能不斷解決認識課題,使認識不斷向前發展.再次,實踐還改造了人的主觀世界,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
第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指導實踐有效地改造世界.
總之,認識的產生、發展、檢驗和目的都離不開實踐,這就是實踐在認識過程中的決定作用.

Ⅵ 高二政治材料題上述材料是怎樣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根據材料,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在第二句話開始的。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一位醫生給一位頻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首先要答上原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基礎。北美洲的醫生給產婦輸人血,用實踐的方法打破了當時人們的輸血的錯誤認識。建立了新的正確科學的輸血醫療認識。再次答上方法論。

Ⅶ 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四個方面

第一,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人的認識是以客觀世界的事物為對象的,但是只有那些被人的實踐活動所指向的事物,才能成為人們認識的對象.也就是說,認識產生於實踐的需要,取決於人們社會實踐的需要和水平.
第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認識是隨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
首先,變化發展的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推動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其次,實踐在給人們提出新課題的同時,也不斷提供大量有關的經驗材料以及新的認識工具,使人們能不斷解決認識課題,使認識不斷向前發展.再次,實踐還改造了人的主觀世界,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能力.
第三,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准.
第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指導實踐有效地改造世界.
總之,認識的產生、發展、檢驗和目的都離不開實踐,這就是實踐在認識過程中的決定作用
望採納

Ⅷ 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根據材料,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在第二句話開始的。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一位醫生給一位頻臨死亡的產婦輸人

血,產婦起死回生。首先要答上原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基礎。北美洲的醫生給產婦輸人血,用實踐的方法打破了

當時人們的輸血的錯誤認識。建立了新的正確科學的輸血醫療認識。再次答上方法論。

Ⅸ 怎樣理解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實踐性。認識是從實踐中產生,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它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並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和證明。人的認識一點也離不開實踐,一切否認實踐的重要性、企圖使認識離開實踐的觀點,都是錯誤的。把實踐作為認識的基礎,強調認識對於實踐的依賴關系,這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同以前的一切認識論相區別的一個根本標志。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把實踐的現點引到認識論中來,從而科學地解決了認識論的一系列的根本問題,克服了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缺陷,徹底駁倒了唯心主義的認識論。

實踐是指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實踐是社會的實踐。社會實踐包括許多方面,人類的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向自然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斗爭。沒有生產活動,人類就不能生存,就談不到其他活動。在生產過程中,不僅人們和自然界發生關系,而且人和人之間要結成一定的生產關系。在生產關系的基礎上,人們又結成其他的社會關系。因此,社會實踐除了改造自然的活動以外,還包括其他各種社會活動。在階級社會里,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最基本的是階級關系,階級斗爭是社會斗爭的基礎。除了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以外,社會實踐還包括同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相聯系、並以它們為基礎的其他社會活動,如科學實驗和藝術活動等等。

唯心主義把認識看作是天賦的或者主觀自生的,不看作是客觀事物在人的意識中的反映,當然也就否認認識依賴於人的社會實踐。有些唯心主義者也提到「實踐」或「行」的問題,例如中國封建社會的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就常常提到「踐履篤行」,並把「踐履篤行」看作做學問的重要功夫;但是,他們所說的「踐履篤行」,不過是脫離社會的純粹個人的修身養性,並且認為,這種活動是為了實現某種先驗的理性原則或道德原則。這種實踐觀是唯心主義的,和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毫無共同之處。

馬克思主義以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正確地承認認識是對於客觀外界的反映,但是,他們都不了解認識對於改造客觀世界的社會實踐的依賴性,他們把認識看作是人們對於客觀世界的消極的直觀。例如費爾巴哈,他雖然有時提到實踐,但是並不能真正了解社會實踐,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費爾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體確實不同的感性客體,但是他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客觀的活動,……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①這就是說,費爾巴哈只是把客觀對象當作感覺的對象,而不是把它當作人們用自身的活動來改造的對象,他把人的活動了解為只是消極的直觀,而不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斗爭。

①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6頁。

社會生活表明,客觀外界不僅是人們思想的對象、感覺的對象,而且首先是人們的實踐對象,即人們用自己的活動加以改造的對象。動物的感官也反映著客觀世界,但是動物只是在生物學地適應外界的過程中感受外界,它只能消極地反映外界,它對於客觀外界的反映只能停留在低級的水平上。人類不僅能夠適應環境,電要的是能夠改造客觀外界;所以人類的認識不限於消極地直觀地反映外界,而且能夠在改造客觀外界的實踐基礎上不斷豐富感性認識,並且進行抽象思維,反映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又能應用規律性的知識指導實踐。這是人類特有的主觀能動性。

在改變自然界的生產實踐中,人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自然界的各個方面,從它的外部逐步深入到內部,逐步發現自然物的各種屬性,了解到自然現象之間的種種關系,認識到自然界的各種發展規律。在生產實踐中,人們還在不同程度上逐步了解到在生產過程中結成的人和人之間的社會關系。通過社會關系方面的活動,人們進一步了解人和人的各種關系,對社會生活本身逐漸有了認識。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實踐是各階級的實踐,人們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的實踐來認識社會的。

毛澤東同志說:「什麼是知識?自從有階級的社會存在以來,世界上的知識只有兩門,一門叫做生產斗爭知識,一門叫做階級斗爭知識。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就是這兩門知識的結晶,哲學則是關於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①

①《整頓黨的作風》,載《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773—774頁。

在階級社會里,各種形式的階級斗爭,給予人的認識發展以深刻的影響,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人們對自然規律的認識,一般說來,不是和階級利益直接相關的,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它也會和政治斗爭直接或間接地聯系起來。例如,歐洲中世紀的僧侶曾經因為哥白尼的地動說不利於作為封建的上層建築的神學而加以反對;宗教裁判所曾經殘酷地迫害自然科學家,等等。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尚且如此,對直接牽涉到階級利害的社會關系的認識,就更不必說了。

社會實踐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人類關於自然和社會的知識,以及概括這兩種知識的哲學,也都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人類認識史表明,每一個歷史發展階段上的認識的新課題,都是由社會實踐提出來的。社會實踐向人們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新的問題,才推動人們從事新的探索。沒有社會實際生活的需要,便不能提出認識的任務。而且,人們也只有總結了實踐經驗,才能對於社會實踐提出來的新問題,給以正確或比較正確的回答,產生新的科學知識。認識的歷史性和社會實踐的歷史性,是相適應的。

自然科學的每一步發展,都以生產的發展為基礎,反過來又進一步推動生產。生產進一步發展,又向自然科學提出新問題,並為自然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經驗材料。離開生產需要和生產經驗,自然科學的產生和發展是不可想像的。例如,畜牧業和農業的需要產生了天文學,水利工程和建築的需要產生了力學,測量土地面積的需要產生了幾何學。正如恩格斯所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①這就是說,生產的需要是推動自然科學向前發展的原動力,大學和專門研究機關的創設,歸根到底是由生產需要決定的。社會實踐不僅向人們提出新的研究課題,而且還提供了供科學研究進行概括的生產經驗。離開生產經驗,科學發明是不可能的。例如,十四世紀以後,由於歐洲手工工業的巨大發展,紡織、鍾表製造、磨粉對於力學、染料生產、冶金、釀酒對於化學,透鏡製造對於物理學,等等,提供了大量的可供觀察的材料,因而從十五世紀後半期開始才產生了真正系統的自然科學。十九世紀的英國,在農業生產中積累了培育蔬菜、觀賞植物和家畜的新品種的豐富經驗;為尋求工業原料和市場組成的探險隊,搜集了極其豐富的動植物品種的資料。達爾文就曾經參加過探險活動,他仔細分析了這些豐富的經驗和大量的材料,創立了他的物種進化的理論。

①《恩格斯致符.博爾吉烏斯》,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05頁。

生產實踐還給認識不斷提供新的技術工具,加強了人的感官,幫助人們深入自然,揭示它的秘密。天文學的發展需要望遠鏡的幫助,人的肉眼只能看見五、六千顆星,用望遠鏡可以看到多得多的星,包括距地球十億光年以上距離的星體,用射電望遠鏡甚至可以覺察到距地球一百億光年的以上星系。光靠人的肉眼看不見微生物,也發現不了某些疾病的病菌;如果沒有顯微鏡,就沒有現代生物學和醫學。物理學家沒有強大的加速器,就不能深入研究原子核內部的運動。

對社會歷史的認識也是隨著實踐的需要而產生,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的。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了解,雖然也在逐步地發展和進步,但是,從總的方面看來,對於社會歷史只能限於片面的了解。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由於剝削階級的偏見經常歪曲社會的歷史;另一方面,也由於生產規模的狹小,限制了人們的眼界。只有到了伴隨巨大生產力--大工業而出現了無產階級的時候,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展開的時候,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的人們,才能夠對社會歷史的發展作全面的歷史的了解,把對於社會的認識變成了科學,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十九世紀初期的傅利葉、聖西門、歐文為什麼只能提出空想的社會主義,而不能建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根本原因,就是他們生活的那個時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斗爭,還沒有充分發展。大工業在英國剛剛產生,在法國還完全沒有。正如恩格斯所說:空想社會主義這種「不成熟的理論,是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①到十九世紀中葉,當社會條件具備的時候,馬克思和恩格斯適應無產階級斗爭的需要,總結了無產階級斗爭的經驗,並在這個基礎上批判地吸取了前人思想的優秀成果,才創立了馬克思主義,使空想的社會主義變為科學的社會主義。列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總結了新的革命經驗,把馬克思主義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時代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人類思維能力的發展也離不開實踐。恩格斯說:「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變自然界而發展的。」②依靠本能適應環境的原始的野蠻人,不能把自己和周圍環境區分開來。由於改變環境的實踐活動,人才把自己和環境對立起來,把思維和存在對立起來,即把環境當作改造和認識的對象。同時,通過改變環境的實踐活動,又把人和環境、思維和存在統一起來,即使人的認識逐步符合於客觀實際,使人的行動更有效地改造客觀世界。在這種對立的統一的歷史發展中,一方面逐步改變了環境,另一方面又發展了人類的思維能力,逐步產生了反映客觀事物的各種概念和范疇,也形成和發展了對客觀事物的規律性的認識。

①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9頁。
②恩格斯:《自然辯證法》,載《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51頁。

實踐的社會性決定了認識的社會性。每個人都是在社會生活中,在和其他人的聯系當中形成自己的認識的。不能設想有離開社會而孤立存在的個人和個人認識。表面看來,某些科學工作可以由科學家單獨進行,似乎他的研究純粹是個人活動,和社會無關。其實,不僅他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他所具有的科學基礎知識是社會的產物,而且成為他研究對象的某些問題的提出也受社會條件的制約。辯證唯物主義不把實踐看作是各個個人的孤立活動,而是看作人們的社會活動,首先看作人民群眾的活動,特別是勞動人民的活動。勞動人民是人類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實踐的主體,他們的斗爭對於人類的認識的發生和發展,起著首創的和決定性的作用,他們的實踐經驗是一切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最初源泉。雖然他們的經驗是分散的,沒有系統的,需要經過綜合、提煉,才能成為有系統的知識,但是,如果沒有人民群眾在長期實踐過程中積累起來的生產經驗和社會斗爭經驗,一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不能產生。因此,一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歸根到底都是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和社會斗爭經驗的總結。我們堅決反對把群眾看作「不知不覺」的「阿斗」,而主張把群眾看做我們尋找新知識的第一個先生。一切做實際工作的幹部和科學研究工作者都必須眼睛向下,善於做群眾的學生,然後才能做群眾的先生。

除了實踐以外,認識是不是還有別的來源呢?沒有了,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人們只有在變革客觀世界的實踐中獲得豐富的經驗,才能進行科學的抽象思維,達到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毛澤東同志說:「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組織同性質,你就得實行物理學和化學的實驗,變革原子的情況。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論和方法,你就得參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①當然,這絕不是否認人們學習間接經驗的重要性。毛澤東同志又說:「人不能事事直接經驗,事實上多數的知識都是間接經驗的東西,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識。這些知識在古人在外人是直接經驗的東西,如果在古人外人直接經驗時是符合於列寧所說的條件:『科學的抽象』,是科學地反映了客觀的事物,那末這些知識是可靠的,否則就是不可靠的。所以一個人的知識,不外直接經驗的和間接經驗的兩部分。而且在我為間接經驗者,在人則仍為直接經驗。因此,就知識的總體說來,無論何種知識都是不能離開直接經驗的。」

①《實踐論》,載《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264頁。

接受書本上的科學知識是重要的。每一代人都是把前代人的認識的終點作為自己認識的起點,而後把自己在實踐中取得的新的知識增添到人類知識寶庫中去,通過語言和文字傳留給下一代。如果事事都要取得直接經驗,極而言之,如果每一代人都要從鑽木取火開始去獲得火的知識,人類認識就不可能有發展。但是,書本知識卻只是知識的「流」,而不是「源」。關於文學藝術,毛澤東同志說: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因為只能有這樣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過去的文藝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國人根據他們彼時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出來的東西。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②。毛澤東同志這段話,適用於整個知識領域。馬克思主義非常重視書本上的科學知識,但是反對把書本上的知識當作認識的根源,因為那樣就顛倒了理論和實踐的關系,就會採取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書本知識,因而也就不能正確地接受書本上的科學知識。

①《實踐論》,載《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64-265頁。
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載《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817頁。

我們要重視從實踐中學習,又要採取理論和實踐相聯系的方法認真地讀書。毛澤東同志在談到革命幹部學習革命戰爭的規律時寫道:「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①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才可能正確地、深刻地、有批判地接受書本上的軍事知識,否則就只是紙上談兵。我們絲毫也不輕視讀書,相反地,我們一向提倡多讀書,但是在讀書時,我們反對教條主義地死啃書本,主張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法指導下,越是多讀書,就越有益。

①《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載《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165頁。

Ⅹ 如何理解實踐是認識產生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它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A、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人們要改造世界就必須首先認識世界,人類的認識活動也總是為各個時代社會實踐的特定需求服務的,科學研究的任務也是圍繞社會實踐的需要這個中心來確定的。
B、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人類實踐活動提出的問題歸根結底只能依靠和通過實踐來解決。實踐創造出必要的物質條件和手段,使人的認識能夠不斷發展。
C、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人們只有通過實踐實際地改造和變革對象,才能使對象的真實狀態、屬性、關系、本質和規律得到充分的暴露;也只有通過實踐使自己的感覺器官直接地同對象相接觸,才能使對象的各種現象反映到頭腦中來,形成一定的直接經驗,進而上升到理性認識。
D、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准。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性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