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日本工業基礎保留怎麼樣
擴展閱讀
匡威經典款怎麼區別真假 2025-01-07 06:13:37
夢想飛揚的歌詞有哪些 2025-01-07 06:09:15
梳什麼頭發顯臉小兒童 2025-01-07 06:08:30

日本工業基礎保留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2-24 22:50:17

1. 東北的重工業基礎是小日本留下來的嗎

怎麼可能,小日本只會摧毀我們發展自己。東北的重工業基礎來自我們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原因:(1)主要是因為東北地區有豐富的煤鐵資源,如本溪、鞍山一帶的鐵礦,儲量約佔全國的1/4。煤炭保有儲量約723億噸。豐富的礦產儲藏為東北發展重化工業提供了資源條件。(2)再就是東北地區原來就有較好的重工業基礎。東北地區工業發展進程從清末開始,中日甲午戰爭後,外國資本競相進入東北,設廠開礦,近代科學技術、生產設備和經營手段也迅速傳入東北。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佔領東北,為戰爭需要,把重工業作為主導產業,全力擴大生產,使重工業急劇膨脹。因此,相對其他地區而言,東北地區重工業基礎較好。
華北和江南地區那時還未開發,資源比較匱乏,交通還不是很便利

2. 二戰後日本的工業有被破壞嗎

又被破壞的,但是還有有很多保留了下來,因為日本有自己重工業的底子

3. 二戰期間日本工業水平怎麼樣

首先德日意三國同盟中的頭號老大德國至少領先了日本20多年,工業產值德國在對蘇聯的「巴巴羅薩」行動之前其工業水平已經接近並趕上了蘇聯,因為這個原因希特勒才覺得偷襲蘇聯。而日本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就是空軍而已,但是根本無法與美軍的空中力量想抗衡的。陸軍坦克那簡直就是一張薄皮而已,大約是1940年之前的水平,很差就是。由於陸軍由於工業水平太差,日本在列強中只能墊底,當然是比中國軍隊要強不少。
1937年全球的工業數據是這樣的(佔世界工業百分比)美國28.7%,蘇聯17.6%,德國13.4%,英國9.2%,法國4.5%,日本3.8%,義大利2.9%。
且不說日本在20世紀50年代前是有世界劣質產品倉庫的美名,「東洋貨」就是劣質產品的代稱。大家只要看看下面兩個例子就會明白。
1》航空發動機的渦輪增壓技術。對於活塞式發動機而言,此項技術可以大大提高發動機和飛機性能。美國早在戰前就已熟練掌握並大量用於二戰軍機。而反觀日本,此項技術直到終戰都未熟練掌握,最終,這個缺限成為了二戰日本軍機的一塊「心病」。(所以日本嚴重缺乏性能優良的重裝甲戰機和高空戰斗機)
2》雷達電子技術。這點我就不多說了。日本在此項技術上同美國的差距很大(這點戰後日本人也是承認的),嚴重影響了日海軍戰艦的夜戰能力(美軍一直就靠雷達夜戰)和防空能力(日本開發不出同美國一樣的對空無線電近炸炮彈)。 還有陸軍武器的種種問題(戰車、火炮的威力和質量),這些無一不是日本基礎工業薄弱的表現。英美認為二戰日本只是一個二三流的工業國家不無道理。(「大和」號是日本傾國之作,而反觀英美,又有哪艘戰艦如此麻煩)
所以假如你是一位美軍飛行員,你可以開著你心愛的地獄貓戰機F6F,將眼前上下翻飛的零戰打成碎片。不用擔心日軍的炮火,它們對你堅固的愛機沒有多大的威脅。(對比日軍一打就著的零戰,F6F即使被打斷機翼也很難起火。而日本由於缺乏性能穩定的大馬力航空發動機,一直開發不出性能優良的重裝甲戰機。後期強行開發的「紫電」改戰機,同樣由於那該死的「心病」而可靠性很差,嚴重影響了它的實戰表現。)
綜上,二戰時日本的工業水平只能算是比下有餘,比上不足,所以也只能欺軟怕硬了。

4. 二戰結束時,日本的工業基礎保留的怎麼樣

工業基礎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工廠及生產設備,一個是技術人員、熟練工人及圖紙。前者幾乎被摧毀殆盡,而後者則很好地保存了下來。所以日本能在戰後抓住機會迅速重建。德國也是一樣。

5. 日本人戰敗後在東北留下來的那些工業基礎我們是利用了還是被前蘇聯給卷跑了呢

我們利用了一些,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日本那些畜牲給銷毀了。而且留下的大多數是當時中國可以自己做得出來的。

6. 日本的工業在明治維新之後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日本在明治維新完成後工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這當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為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部分。

從內部原因上來說:

幕府統治早已腐化,不得民心。早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國內就出現了反對幕府統治的呼聲。日本擁有著獨特的地理條件,身為一個島國,面積狹小,因此無論是政策還是技術都比較容易普及全國,並且狹小的地理環境也使日本比較容易形成統一的市場環境。這些條件為之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之後工業的發展。

從外部原因上來看:

當時世界處於自由競爭資本時期,顯然,相對於日本來說,疆域廣闊中國的吸引力更大,

所以西方列強在掠奪資源的侵略過程中將主要力量放在了中國,這為之後日本的發展營造了一個相對有利的國際環境。

總結: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頁,它為日本政治、經濟的近代化發展掃除了障礙,為日本工業發展奠定了基礎。這次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當時有利的國際環境以外,還有日本內部的歷史原因。

這場改革告訴我們在改革時不可盲目借鑒,在學習先進技術時要有選擇、有批判。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舍棄文化本身消極落後的部分。

7. 為什麼說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和日本的工業基礎沒有被破壞

1、一戰德國的戰敗並非由於德國在一戰戰場上的重大失利,主因是德國國內工人起義,戰場基本不在德國境內。因此一戰並沒有傷害德國工業基礎,相反刺激了重工業的發展,大量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沒有在戰爭中受到損失。所以戰前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良好的勞動力素質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2、戰勝國對德國軍事方面的限制,也有利於德國集中財力、物力恢復和發展經濟。3、英國執行大陸均勢政策反對法國過分削弱德國的方案,使德國較完整的保留了下來。4、美國和英國的扶植對德國的重新崛起也起了重要作用。一戰後美國的道威斯計劃給德國提供了大量的資本,同時美國和英國還在技術,武器,裝備,燃料和原料方面大力支持德國。首先歐洲列強放鬆了對德國的制裁,精神上輕視德國的再度崛起。再者,希特勒的納粹充分地煽動,以及納粹黨的瘋狂擴張。還有,德國民眾對戰敗的苦惱,因為只有贏得戰爭才能擺脫一戰後的窮困境地。最後,有效的經濟體制也對德國的復甦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8. 中國是靠日本在滿洲留下的工業基礎發展起來的嗎

不是。蘇軍撤退時,把能拆毀的工業設備全部拆掉帶走。

9. 日本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和無利條件

有利因素:海運便利,利於商品集散,工業基礎雄厚,科技發達,重視教育,不利因素:工業原料和產品大量依賴國際市場,容易受制於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