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基礎教育德育如何開展
擴展閱讀
文藝歌詞有哪些 2025-02-25 13:32:56
消防安全小知識直播 2025-02-25 13:24:47

基礎教育德育如何開展

發布時間: 2025-02-25 09:55:15

❶ 如何開展小學德育工作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古人告訴我們,作為教師,首先是「傳道」,然後才是「授業解惑」。可見,德育在整個學校教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直接關繫到學校所培養的人才的質量。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為首,「五育並舉」。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奠基性教育,是培養造就中華人民共和國合格公民的起點,是學校學生工作的一個中心環節。可以說,德育是學校的生命,加強德育工作,是對少年兒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等思想道德建設的主陣地,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體現。德育工作搞好了,其它教育工作也就解決了。因此抓好小學德育工作刻不容緩。
一、德育重小事,潤物細無聲
一個人的任何言行都表現著自己的思想、精神、品質,任何思想、精神、品質都是由點滴言行積淀的而形成的。古人雲:「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這就是說,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思想品德的形成要從小事抓起,不從點滴小事著手,學生優良品質的養成就無從談起。為此,學校應提出 「德育無閑人、人人育人,德育無小事、事事育人,德育無空地、處處育人」的思想,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兩規」教育。各班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隊會、晨會對學生重點加強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一日常規》為內容的「兩規」教育,從道德行為習慣培養入手,持之以恆地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使學生從小養成講文明、守紀律、勤奮學習、艱苦樸素、助人為樂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二是注重發揮教師榜樣示範作用。每位教師都應參與到學校德育工作上來,形成德育合力。教師從小事做起,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習慣、積極的人生態度影響教育學生。三是充分利用各種宣傳陣地,如紅領巾廣播站、櫥窗、升旗儀式等,弘揚孩子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引導孩子糾正和克服身上的不良行為的萌芽點。讓孩子的閃光點不斷閃亮,輻射他人,影響並連成一片,使不良的行為沒有成長的土壤,從而使孩子能在健康的道路上成長。要植真正做到每一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教育資源每一要素都是育人的園地,像春雨一樣滋潤著學生的心田。
二、優化育人環境,營造校園文化
1、學校對校園加強了「綠化、凈化、美化」等工作,在重要地方設置宣傳畫,公共廊道張貼了偉人像、國學經典文化、師生的書畫作品和一些重要標志。高標准,高要求師
生布置班級教師文化,使孩子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2、辦好、利用好少先隊活動櫥窗,通過以展現師生的榮譽、隊員的作品、教育活動等照片、進行宣傳教育,陶冶學生情操,鼓勵少先隊員不斷進取,為紅領巾增添光彩。
3、充分利用少先隊廣播台,禮儀風車、監督崗、今天我升旗的陣地作用宣傳報道好人好事,增強了校園文化氛圍,讓孩子們在特有環境中受到良好教育。
4、誦讀國學經典,感悟國學魅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一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大家都知道,一個國家的振興,靠的是國民素質的提高。國學經典還教導了我們許多人生道理: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 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
三、緊緊把握時代脈搏,有的放矢 1、德育重課堂,堂堂皆育人
課堂是進行德育的主渠道,是育人的核心和關鍵的環節。課堂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形成技能和方法、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場所,課堂學習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學生在課堂上所耳濡目染的將會潛移默化地反映到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課堂教學的靈魂是育人,抓住了課堂,才抓住了「全員德育」的精髓,才抓准了學校德育的命脈。課堂中的德育應貫徹於每一個學科,貫徹在每一節課堂的始終。教師要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樹立全面育人的觀念,樹立以「人的發展」為中心的課堂教育理念,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滲透德育,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中滲透德育,組織學生實驗中滲透德育,在一切教學活動中都要滲透德育。備好課是基礎,所有教材都有德育的內容,德育內容有表層內容和深層內容。往往德育內容不在教材的文字表面,而孕育在教材內容之中,需要我們重點挖掘深層內容。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要使德育內容寓於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悟出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教師要善於變德育為「涓涓細流」,使其伴隨自己的教學,長年累月地浸潤、滋養學生的心田。
2、緊跟時代步伐,搞好主題教育活動
(1)我校在在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題教育方面,針對學生愛國主義思想淡薄,結合紀念抗日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利用清明節展開「緬懷先烈,繼承革命精神」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珍惜今天的好日子。通過實施健康校園文化系列活動:開展讀好書、唱好歌、講
好故事、做好游戲,寓教為樂的「四好活動」;實施讀愛國主義圖書、看愛國主義電影、唱愛國主義歌曲、了解愛國主義英雄、集愛國主義格言的「五愛工程」,舉辦了「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主題大型文藝演出活動。這些活動便於操作,實效性,無疑對學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2)針對「生活水平的提高,畸形消費的不良社會風氣」,學校實施了勤儉節約、文明消費教育:組織小型的文明消費報告會;帶領隊員制定《正當花錢消費計劃》和《健康消費規范》;開展了「當一日家」、「理一日財」等活動,引導孩子在實踐中學會正確消費、自覺抵制在消費不攀比、不亂用的行為。
(3)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學校把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納入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每學期開學初,學校都要組織了全體教師對我校留守兒童進行了摸底調查,認真分析研究留守兒童的思想狀況和學習表現,深入廣泛地開展了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一是建立了留守兒童檔案,詳細記錄了孩子的家庭情況和學習情況;二是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卡,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隨時傳遞和交流孩子思想、學習、活動等各方面的表現;三是利用節日開展特別活動。每年年中秋,學校都要組織開展「中秋十個一」主題活動,即畫一畫月餅,寄託對父母的思念。寫一寫心裡話,表達孩子內心的真實情感。親自演一演節目,表露自己的才華,享受節日的快樂。每年母親節期間,少先隊都要組織「感恩的心」系列活動:即要求每一位孩子給外出打工的爸爸或媽媽寫一封信,做一件讓父母感動的事,邀請父母參加班隊親情小舞台活動等,並結合「六·一」節舉辦了「關愛留守兒童」文藝演出匯報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扎實基礎、更新觀念、大膽創新
1、在德育工作中學校一向堅持「三關」、「三導」、「三主」的原則。「三關」:一是關愛,二是關注,三是關心,讓「問題孩子」都能體驗成功、體驗表揚、體驗溫暖、體驗微笑。為了徹底改變封閉式、固定式、單一式的教育模式,學校大膽倡導「三導」、「三主」的自主化教育模式,即對低年級學生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地位是「主體」,對中年級學生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的地位是「主人」,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的作用則是「輔導」,學生的地位是「主角」。這種新的教育思想,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良好發展,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為更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更新觀念,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質
社會的發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標准,新的要求,面對新世紀的挑戰,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同事還要提高教師的道德修養。教師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
參與者,老師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對學生的德育工作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職業道德的好壞是學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因此,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樹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學校重視對教師的培訓,每學期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教師進行全方位業務學習,法律法規的學習,舉辦各種各樣的教育教研活動,加強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質。
3、努力構建有效的三結合德育網路。
學校是主導學生價值取向、內化素質的主陣地,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系統道德教育的重要職責,而學校的教育要在家庭中得到強化培養,並到社會上去印證與再現。學校——家庭——社會,是一個相互作用的完整的鏈,缺了任何一環,對德育工作的開展都是致命的打擊。尤其是社會、家庭中客觀存在的消極因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正確的價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因此在德育問題上,學校必須有開放的姿態,積極主動爭取社會與家庭的支持和互動。
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主體,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它涉及的內容很多,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只有立足於學生,以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為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德育工作重要理論為指導,結合學校自身的資源優勢,緊跟時代步伐,有的放矢地開展德育活動,切不可盲目地、無目的地隨意開展。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link?url=3NeihaIWSHWUtHGkX2mvZYPZRz_eg9Yb9yQ-bCPfWwn_z_XsZB6W4FqL_aZrWco1TQHN2BF0aljL8yPr-zJYUd92LrXabluRk71VQc-ocJq

❷ 在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

一、以身作則,滲透德育教育

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能正其身,而正人何?」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學生模仿的榜樣。為此,作為學生道路上的引航人——教師要將那些價值導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礪、自我示範的良好典範都融入到「無言之教」中,比如,教師的以身作則、模範言行、嚴於律己、作風正派、注意身教、無私奉獻等精神都會使德育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之目的。教師以身作則滲透德育教育,可以說是最有效最實用的德育教育方法。

二、因材施教,豐富德育教育內容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進行與之相應的德育方向的滲透。如將一些較為簡單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融入其中,在無形中滲透德育教育理念。比如如跑、跳、球類、投擲、游戲等融入到體育教學中,藉助這種教學形式,使體育課更輕松、活潑,通過建立歡快的氛圍去感染學生,讓學生都能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培養他們樂觀豁達的人生觀。再如,也可將一些較為枯燥的項目通過教法的靈活運用、教師語言的有意選用,鼓勵學生堅持、不放棄。以此來培養他們努力拚搏、吃苦耐勞、勇敢頑強的品質。對一些表現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肯定的賞識,為學生創設可以充分展示他們自己能力的舞台,促進德育教學健康、可持續性的發展。可以說,德育教育的滲透是多方位、多渠道的,只要教師把握好平台,將德育融入其中,既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又能增強思想教育的效果。

三、加強實踐性教學,塑造學生良好的內在品質

德育教育已成為基礎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在德育教學中,作為師者,要時時刻刻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將實踐教學放在整個教學工作的首位,這既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也能有效促進學生良好內在品格的形成。在實際教學時,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德育實踐活動,根據教學需要,設定一定的德育活動主題,讓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當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總去感受德育活動的真實意義。在實踐活動中促進身心健康發展,以此來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❸ 淺談如何開展中小學德育工作

在教育過程中,加強學生思想前途的培養至關重要。這不僅關乎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更與國家的未來緊密相連。為了增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應深入開展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同時注重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熏陶。通過近代史和國情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激勵他們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奮斗。

在德育方面,學校應以「五愛」為教育目標,即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核心,以「五心」教育為中心,即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行為准則,努力提升學生的道德水準,培養高尚的社會主義新人,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優秀的接班人。

此外,學校應通過嚴密的規章制度,加強學生的紀律約束。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自覺意識和紀律觀念,還能鼓勵他們勇於同違紀行為作斗爭。同時,進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使他們成長為遵紀守法、有責任感的社會成員。

為了提升德育的實效性和活力,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努力開拓多種德育渠道。例如,利用思想課作為主陣地,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通過豐富多樣的教育形式和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❹ 基礎教育階段,德育工作到底如何進行

德育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項重要工作,國家也對基礎教育中的德育提出了要求,大力倡導將德育與學科教育相結合。我認為在基礎教育階段,德育工作的進行方式有以下三種。

首先,德育工作的進行離不開校風的建設,校風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校風建設方面,學校的工作人員可以在校園里貼一些愛國的,正能量的標語,可以在校園的展示欄里張貼一些英雄人物和品德高尚的人的事跡。學校還可以舉辦一些與德育有關的校園活動。學校對怎麼上課下課,回答問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等都要做明確的規定。

德育教育是基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校老師可以採取以上方式在學校中開展德育教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