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6sigma培訓咨詢中統計學的基礎知識是什麼
1.誤差
測量誤差分為系統誤差和隨機誤差。誤差的產生是自然的,意料中的事情。因此我們不能相信來自一個數據點的結果。通常我們收集多個數據點,而且非常注意如何選取這些樣本,以減少偏差。
2.誤差的處理
統計學一般採用統計描述,統計推理和試驗設計三種方法來分析誤差。
統計描述:用圖表和幾個總結性數字(均值、方差、標准差)描述一組數據。
統計推理:確定結果之間的差異何時可能是由於隨機誤差引起的,何時不能歸因於隨機誤差。(置信區間和假設檢驗)
試驗設計:收集並分析數據,以估算過程變化的影響。
3.連續數據和離散數據
連續數據:連續可變的數據,如身高,重量等。
離散數據:如地區或分類,是非等信息。
4.統計學基本術語
總體:也叫母體,用N表示
樣本:總體的一個子集,用n表示
均值(Mean):平均值,總體的用u表示,樣本的用xbar表示
中位數:排序後中間那個數
方差(Variance):總體的用sigma平方,樣本的為s平方表示,注意分母是除以N或n
均方差(Stdev):總體的用sigma,樣本的用s,注意分母是除以N-1或n-1
5.正態分布
它是自然界最常見的一種分布。如某地區人員的身高,某機器生產的零件的尺寸。在研究正態分布的時候,我們一般只需要抽取少量的樣本就可以把握總體的趨勢。
注意標準的正態分布是指均值為0,標准差為1的正態分布
Z值的計算:我們需要利用正態分布的平均值和標准差將其轉化為「標准正態」分布,以便使用標准正態分布表來獲得概率。
Zusl=(USL-u)/Sigma; Zlsl = (u-LSL)/Sigma
ZBench 是與出現缺陷的總概率相對應的Z值,可從正態表中查到。
6.中心極限定律
中心極限定理表明,如果n足夠大,樣本平均值( x )或其總和的分布,都近似於正態分布,無論單個變數是否服從正態分布。
7.穩定性因子
將數據排序後四等分,可以獲取到1/4位置的Q1和3/4位置的Q3,穩定性因子SF= Q1/Q3
隨著偏差的降低,穩定性因子越來越接近1.0。。
Ⅱ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該復習哪些知識
統一考試時間、統一命制試題、統一題型分類……事業單位多省聯考成為大勢所趨,這意味著事業單位考試越來越標准化,更意味著考試的規律性和公平性逐步增強。
盡管事業單位多省聯考根據報考職位類別的不同,將考試類別分為綜合管理類(A類)、社會科學專技類(B類)、自然科學專技類(C類)、中小學教師類(D類)和醫療衛生類(E類)五類,但這五類的筆試公共科目均為《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和《綜合應用能力》。可見綜合應用能力占據了筆試的半壁江山。不同類別的考試題型有所差異,今天我們重點為大家介紹綜合應用能力C類(又稱自然科學專技類,針對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位)的基本考情、備考方法,幫助大家有針對性地高效備考。
綜應C類
從綜合應用能力C類的考情來看,最能為大家備考提供直接幫助的,是對考查能力、題型設置、難度系數等直接關乎得分的因素的分析。
能力· 專業化
考試大綱對於能力考查做出了如下規定:「《綜合應用能力(C類)》是針對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而設置的考試科目,旨在測查應試人員綜合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里提到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其實就是指自然科學,因此C類的材料一定是集中在自然科學領域,類似於高中學習過的科技說明文,比如考查過月球演化、無人駕駛汽車等相關話題。同學們在備考過程可以多閱讀、多瀏覽自然科學領域的文章。
題型· 固定化
綜合應用C類試卷由注意事項、背景材料和試題三部分組成,全部是主觀性試題。考查的題型較為固定,從2015-2016年的真題來看,主要題型包括科技文獻閱讀、論證評價、科技實務、材料作文4種。具體題型分布如下表:
需要同學們注意的是,科技實務與論證評價會在綜應C類試卷中交替出現,兩種題型都要求同學們掌握,做到有備無患。同時,論證評價、材料作文這兩類題型是綜應B/C類都會考查的題型,真題可以相互借鑒,增加備考的練習題目。
難度· 挑戰性
盡管綜應C類的材料集中在自然科學領域,但並不需要同學們具備太多的科技常識,答案來源於材料,我們只需注重提升概括分析能力即可。但是就題目類型而言,綜應C類涉及的題型相對新穎,比如科技實務題考查對數據的加工處理和概括分析。另外,材料作文對很度理工科的考生而言相對陌生,文字表達能力是需要重點訓練的環節。建議同學們多閱讀與科技相關的評論文,比如科技創新、科技人性化等相關文章,同時多寫多練,有意識地提升文字表達能力。
綜應C類的例題:
(2016年上半年事業單位聯考綜合應用能力C類真題,第三題,材料作文)
從上述材料出發,聯系實際,圍繞「科學人性化」這一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論文。(60分)
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調理清晰、語言流暢,字數800-1000字。
(2015年上半年事業單位聯考綜合應用能力C類真題,第二題,科技實務)
繪制一張「2012年重點工業行業廢水排放情況表」,全面、准確反映資料2的所有信息。
不難發現,綜應C類考查領域集中、題型新穎,備考難度相對較高。接下來,我們從不同題型的備考方法上為同學們提供備考指導。
科技文獻閱讀· 兩種能力兼備
科技文獻閱讀之判斷題
在事業單位考試綜合應用能力C類試卷中,科技文獻閱讀以50分的總分佔據整張試卷分值的三分之一,其中包含以判斷正誤為主的客觀題和以提煉概括為主的主觀題兩類題目,我們先對其中的判斷題進行重點梳理。
科技文獻閱讀往往選擇一篇3000字左右的科技說明文作為材料,需要考生對給定的8個句子進行正誤的判斷,從具體的知識點上而言,准確地判斷應以掌握常見錯誤類型為基礎,而這一內容其實與言語理解中的細節判斷題大體一致,只是需要考生更加註重長文段的閱讀技巧。
為了提高解題效率,我們應該首先從給定的句子入手,仔細閱讀,根據其中的關鍵信息進行合理分組,然後按照文段順序予以對應,確定相關語句在文段中的位置,進而進行比對,得出答案。
在比對的過程中,應緊緊依託五種常見的錯誤類型,帶著問題意識進行對應。第一,偷換概念,即對文段中談論的核心話題進行偷換,話題往往由名詞來充當,需要考生將句子與文段仔細比對。第二,偷換時態,這里重點考查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三種時態,考生應緊扣文段與句子中出現的時間提示詞,對比其時態是否一致。第三,偷換數量,這一考點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在解題的過程中,應主要關注表示較多量與較少量的兩類詞是否出現偷換,總體難度不大。第四,偷換語氣,科技文獻閱讀多選擇科普類說明文作為材料,為了體現科學的嚴謹性,多採用較為溫和的表述即不確定的語氣,而如果給定的句子以確定性語氣表述同一內容,則容易出現偷換語氣這一錯誤。第五,無中生有,顧名思義,這一錯誤類型就是指句子中出現了文段並未提及的內容,其中尤其要注意無關對比的出現。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判斷題並不考查大家對於文段逐字逐句的理解,而應通過快速閱讀,尋找關鍵信息,准確對應,高效鎖定答案。
科技文獻閱讀之簡答題
科技文獻簡答題的材料邏輯性很強,掌握其內在邏輯對於作答而言非常重要。同時其材料又很長,需要我們注意一些小技巧。考生在備考中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關注材料中的關聯詞。比如,表因果關系的因為、所以、因此、由於等;表並列關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同時、此外等;表時間順序的,比如起初、接下來、最後等。
(二)注意材料中不同題目的分界線。一般在科技文獻閱讀的簡答題下會出現兩個小題,兩道小題一般各自不會限定材料范圍,但是材料本身的邏輯性很強。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仔細審題找清兩個問題的分界線,不要等讀完全部材料再作答。
(三)重點關注高頻詞,即重點強調、反復強調的語義。命題人為了突出重點會反復進行語義的強調。例如:
月球演化「大事件」的第一幕,是46億年前一顆火星大小的行星「忒伊亞」與地球相撞(這是學界的主流觀點)。在這個被稱為「深大沖擊」的事件中,兩顆行星的核心融合,地幔與地殼的碎屑被拋入太空中,在地球的引力圈內形成一個由巨量碎屑構成的環帶。由於初始速度不同,碎屑之間頻繁碰撞、焊結。越來越多的碎屑如滾雪球般凝聚起來,逐漸形成橢球狀,構成月球的雛形。
在這段話中,「碎屑」這個詞多次出現,足見其重要性,啟示我們要圍繞其進行歸納。此外在進行歸納時要注意語言的簡潔性,比如這段材料中一些表修飾性的形容詞「一顆火星大小的」、「如滾雪球般」就可以省略,只留下一些表意思的名詞、動詞即可。所以整段話下來其實只要能提煉出以下要點即可:46億年前行星「忒伊壓」與地球相撞、行星核心融合、形成橢球狀(月球雛形)。
通過這三個步驟,同學們可以快速、准確的將2000多字的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理順邏輯,找准要點。希望大家在做題過程中反復鞏固這些解題步驟和技巧。
論證評價· 邏輯思維要訓練
論證評價出題形式
論證評價題是事業單位考試綜合應用能力B、C類試卷的選考題型,在2015年、2016年全國事業單位聯考的考題中均有出現。分值為36-40分,是考生必須重點掌握的題型之一。
從命題角度而言,論證評價題一般要求考生在一段大約500字的文段中找出存在的四處左右的錯誤,並對找出的錯誤進行簡要的評述說明。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考察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論證評價備考方法
第一,仔細閱讀題干要求,明確作答方式。首先,看清題干中要求找出的錯誤數量,目前真題考查的常見錯誤數量為4處,且會明確告知考生常見錯誤類型,如概念不明確、判斷不準確、推理不嚴密,論據不充分等。考生可以按照題干給出的錯誤類型去原文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查找。其次,題干要求對錯誤進行簡要述評,這就意味著不僅要說明哪裡有錯誤,還需要對錯誤的地方進行解釋說明(說明為何錯誤)。最後,每一處論證錯誤的評述,都是有字數要求的,一般每條不超過150字,這就需要考生在平時練習時能夠合理控制字數,盡量做到語言簡潔。
第二,掌握論證基礎知識,識別常見論證錯誤。任何一個論證都是由論點、論據和論證過程三個要素構成的。雖然在邏輯學裡面,論證的錯誤形式包括很多,但畢竟這不是考查考生的專業邏輯學知識,且就目前考過的真題來看,整體難度不大,考生不必過多糾結或鑽習於邏輯學的專業學術內容。常見的錯誤類型也就是題干中提出的這么四個錯誤(概念不明確、判斷不準確、推理不嚴密、論據不充),因此考生需重點把握這幾種錯誤類型。
概念不明確是指混淆文段中一些詞語的概念,常見的有擴大概念或者偷換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注意論點中主要討論的主題詞與論據所說的是否一致。判斷不準確就是論點本身存在判斷上的錯誤,常見錯誤如結論過於絕對。推理不嚴密即論據無法推出結論,推理過程存在漏洞,常見錯誤包括以偏概全、因果倒置等。論據不充分即論據是片面的、不充分的或不真實、虛假的,與結論關系不大,不能支撐結論。
第三,仔細閱讀,逐句分析,逐條作答。考生一定要盡量讀懂題干每句話的含義,分析句子在一段話中所起的作用,理清句與句之間的關聯,段與段之間的承接。這個過程較為繁瑣,需要同學們耐心細致,在平常練習的時候不用刻意控制時間,而是要把題目做精做透,同時總結規律,如此方能事半功倍。
科技實務· 統計公報巧變形
科技實務出題形式
科技實務題是綜合應用能力C類中的題型,題量是兩題三問,全部是主觀題,分值為40分。在2015年上半年全國事業單位多省聯考中曾經考查過。
從命題角度而言,科技實務題的材料一般為統計局的統計公報,即針對給定的統計材料,要求同學們以文字、表格等形式對統計材料進行全面或者有側重地分析,以及對某件事情提出意見和建議。例如:
1、請根據資料1,分析2012年全國廢水及其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同比變化情況,並對下一步污染治理的重點提出簡要的意見和建議。
2、繪制一張「2012年重點工業行業廢水排放情況表」,全面、准確反映資料2的所有信息。
需要同學們注意的是,科技實務題雖然是主觀題,但是因為所寫的答案涉及到表格和大量的數據,所以並沒有字數要求,大家根據考試時給定的格子分配字數即可。
科技實務備考方法
科技實務題主要考察同學們對統計材料的信息提取和寫作能力,將統計材料以主觀題形式呈現出來。要快速、完整地提取信息並轉化為另一種形式、針對某件事情提出意見和建議,同學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理解常用的統計術語。統計術語是統計公報中的一些專業術語,由於給定材料本身為統計公報,分析給定資料中的變化情況或反映資料信息,也均以統計公報的形式來作答,所以理解並學會運用常見統計術語是基礎。
(二)掌握文字型統計公報的常用句式。分析給定資料中的變化情況,除了知道用哪些統計術語進行描述分析,還要知道句子怎麼寫才「地道」,句子的表述習慣、表達方式應該和統計公報一致。例如,在分析變化情況時,句子可以這樣寫:
2015年1-6月,工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76464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1—5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
(三)學會繪製表格。要繪制一張完整的表格,標題、研究指標、數據、單位是必不可少的,有時還需要寫注釋。同學們要需要掌握的有:標題包含哪些內容、研究指標及單位寫在什麼位置、數據是否需要進行加工處理等。
(四)拓展答題角度、積累常用詞彙。對於針對某件事情提出意見和建議的對策題,同學們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作答,例如,對策題可以從思維、制度、監督、宣傳、投入、監管等多角度作答。作答語言不要過於口語化,這就需要提前積累常用詞彙,如培養意識、轉變思維、完善制度等。
材料作文· 理清觀點儲備干貨
材料作文出題形式
作為事業單位多省聯考綜合應用能力B類、C類試卷的必考題型,材料作文的分值高(60/150)、地位高,可以說「得材料作文者得天下」,希望同學們充分地重視起來。
從命題角度而言,材料作文主要圍繞社會現象和寓言故事兩種材料形式,要求寫出800-1200字的議論文章。據統計,約有80%的可能性會以社會現象為出題方向和材料內容,即圍繞一個比較「熱」的話題,一般材料篇幅較短(1000字左右);20%的可能性考查寓言故事,即圍繞一個哲理故事,故事中包含了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材料作文備考方法
無論是社會現象類還是寓言類材料作文,解題的步驟和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主要包括三個解題步驟,同學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能力的提升。
第一步:定主題、找觀點——「塑靈魂」
觀點是文章的靈魂,寫作文的第一步就是確定方向,找准觀點。可以先通過題乾和材料明確主題,進一步回到材料中挖掘與主題相關的觀點,比如談論的問題、對策、影響等都能作為觀點。在這里也提醒同學們:觀點不是一個詞,而是與主題相關的一連串的關鍵詞,應該盡可能的豐富,便於文章結構的展開。
第二步:理思路、列導圖——「搭骨架」
有了觀點,就要確定文章的結構,搭建文章的框架了。一般而言,文章結構就是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而展開。為了使文章脈絡更加清晰,同學們在動筆寫文章之前應該列出結構導圖,避免「邊寫邊想」、「想哪寫哪」或者「擠牙膏」等寫作狀態。
第三步:補充論據、豐富語言——「填血肉」
文章不止要有「靈魂」和「骨架」,還應該有「血肉」,即要有用來論證文章觀點的素材(論據)。正所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同學們應該在日常學習中積累一些熱點事件、名言警句、好詞好句,並加以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