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礦物學研究領域
礦物學作為基礎學科,主要探討礦物原料和材料的發現、開發和利用。它與多個相關領域緊密相連,如找礦勘探地質學,關注礦藏的探查;采礦學,聚焦於礦產的開采;選礦學,涉及礦石的精選過程;冶金學,研究礦物轉化為金屬的技術;以及材料科學,探索礦物在新材料領域的應用。
礦物學的研究方法融合了數學、化學和物理學的理論與技術,推動了邊緣學科如礦物物理學的誕生。其研究范圍日益拓展,不再局限於地殼內的礦物,擴展至地幔及宇宙空間的礦物,人工合成礦物也被納入視野。在研究內容上,從宏觀層面深入微觀,從主要組分延伸到微量元素,從晶體結構的一般規律探討到原子內部結構的精細特性。
礦物學的應用領域發展迅速,不僅在地質學和找礦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其核心目標是通過研究礦物,發掘出具備特殊性能的礦物材料,這為礦物學的未來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1)礦物學基礎都學什麼擴展閱讀
研究礦物的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形態,性質,時間、空間上的分布規律,形成、演化的歷史和用途的學科,是地質學的一個重要分支。
㈡ 礦物學基礎內容簡介
《礦物學基礎》是一本詳盡闡述礦物學基礎知識的著作,共分為11個詳細章節。首章首先定義礦物及其相關科學基礎概念,引導讀者理解基本原理。第二章深入探討礦物的形成原因及其可能的變化過程,為理解礦物的形成歷史提供重要視角。
第三章則聚焦於礦物的宏觀鑒定特徵,教導讀者如何通過視覺和觸感來識別不同種類的礦物。第四章重點講解礦物的化學組成,這是理解礦物性質和分類的關鍵。接著,從第五章到第十章,作者系統地剖析各類礦物,如自然元素礦物、鹵化物礦物、硫化物礦物等,每種礦物都詳述其化學成分、結構特性、形態特徵、物理性質以及形成和分布情況,使讀者對各類礦物有深入認識。
最後一章,第十一章,簡要介紹了現代礦物學的測試方法和技術,展示了礦物學研究的前沿進展。此外,附錄部分還提供了實習指導,以及礦物名稱的中英文對照索引和關鍵詞索引,便於讀者查閱和實踐。這本教材旨在為礦物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全面而實用的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