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濟基礎的性質由什麼決定
經濟基礎的性質由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性質決定。
經濟基礎是指由社會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生產關系的總和。其中,決定這個社會性質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生產力是與生產關系相對應的概念。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兩者之間的關系構成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規律。
經濟基礎是與上層建築相對應的概念,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兩者之間的關系構成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是社會結構兩個基本層次之一、社會生活兩個基本領域之一。
注意:
1、經濟基礎是指一定社會發展階段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各個方面(即所有制形式、交換形式、分配形式)的總和,只有社會主義經濟(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勞動人民的集體所有制)才是過渡時期的經濟基礎。
2.經濟基礎是指在一個時期全社會的經濟總量規模、結構關系及政府調度資源並投入建設的經濟可行性由此可以測度社會的經濟能力與政府的經濟能力
3.市場經濟的基礎按照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經濟基礎主要是指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生產的基本狀態,即人們衣食住行的狀況。
4.經濟基礎是指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傳統解釋在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的關繫上實現了由「對立論」、「補充論」向「共同發展論」的轉變
5.在對經濟基礎的理解中,有人認為經濟基礎只是生產關系,這是片面的,經濟基礎是指社會的基礎或人的基本活動,不可能僅由生產關系來構成。與經濟基礎相對的上層建築,它的主要形式是政治和法律,是在經濟基礎上形成的,同時又為經濟基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