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種植業合作社常用會計科目有哪些
1. 直接材料:種植業合作社在生產過程中耗用的自產或外購種子、種苗、肥料、地膜、農葯等,這些成本在發生時直接計入種植業的生產成本。
2. 直接人工:指直接參與種植業生產的員工工資、工資性津貼、獎金、福利費等,包括機械作業人員的人工費用。
3. 機械作業費:生產過程中進行的耕、耙、播種、施肥、中耕、除草、噴葯等機械作業所發生的費用,如燃料和潤滑油、修理用零部件,以及農機具折舊費、修理費等。
4. 其他直接費: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機械作業費以外的其他直接費用,如灌溉費、抽水機灌溉作業費、運輸費等,這些費用發生時直接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
5. 製造費用:應分攤、分配計入各種植業產品的間接生產費用,如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固定資產折舊費(如曬場)、晾曬費用、場院照明費用、維修費、警衛人員工資、糧食清選費用、烘乾費等。
6. 存貨:包括種植的作物、庫存的種子、化肥、農葯等。
7. 應收賬款:合作社因銷售產品而產生的應收款項。
8. 應付賬款:合作社因購買原材料、設備等而產生的應付款項。
9. 所有者權益:包括合作社的資本、盈餘、未分配利潤等。
10. 成本費用:包括種植成本、人工成本、機械使用成本等。
11. 收入費用:合作社因銷售產品而產生的收入。
12. 營業外收入:合作社非經常性業務產生的收入,如出售資產的收益等。
13. 營業外支出:合作社非經常性業務產生的支出,如賠償金、捐贈等。
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建立會計賬簿時,應遵循財政部制定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試行)》,設置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總分類賬和必要的明細分類賬。具體步驟包括:
1. 編寫科目及金額表:整理合作社現有的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等科目的數據,形成科目余額表,作為建賬數據表。
2. 填寫賬簿內容:在賬簿封面寫明相關信息,扉頁填寫「經管人員一覽表」,並如實填寫合作社名稱、賬簿名稱、賬簿頁數、會計年度、啟用日期、負責人、會計主管、記賬人員等信息,並由相關人員蓋章,加蓋合作社公章。
3. 設置賬戶目錄和賬戶:為了便於記賬和查閱,通常在賬簿扉頁反面設置賬戶目錄,按科目順序填列,預留每個賬戶應佔用的賬頁數。
4. 初始數據錄入:將建賬數據表的總賬科目數據依據憑證登記總分類賬,明細數據登記明細分類賬。之後,發生業務時按《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要求進行分錄和登記。
㈡ 怎麼做合作社的賬
合作社的賬務處理需要遵循一系列步驟,確保財務信息的准確性和完整性。首先,編寫建賬表。將合作社現有的有形資產、債權債務、相關權益等,按合作社會計制度要求,分門別類地歸集整理,按順序科學地填入建賬表。這一步驟是賬務處理的基礎,確保了所有財務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確性。
其次,填寫賬簿啟用表。在賬簿的封面寫明本賬簿名稱、農民合作社名稱和啟用年度。賬簿的扉頁都印有「賬簿啟用表」,農民合作社財會人員應根據內容在輔導員的指導下如實填寫。如農民合作社名稱、本賬簿名稱、賬簿頁數、啟用日期、財務主管、會計主管、記賬人員的姓名等,並由有關人員蓋章,加蓋農民合作社公章。這一步驟不僅明確了賬簿的使用范圍,還加強了賬簿管理的規范性。
編排賬戶目錄是賬務處理中的重要環節。賬簿啟用表的後頁都印有賬簿目錄,編排賬戶目錄的作用是為了便於記賬和看賬時方便查找賬戶。編排賬戶目錄時應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成本和損益類分別編制一起,便於處理業務。再根據每個賬戶年內可能發生的業務量的多少,合理安排每個賬戶應佔用的賬頁數。這一步驟確保了賬簿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開設賬戶是賬務處理的關鍵步驟。按照賬戶目錄的順序,在各該賬頁的上方填寫賬戶名稱,每個賬戶佔用的賬頁數必須與賬戶目錄相符。以後,農民合作社發生業務按《農民專業合作社財務會計制度》要求進行分錄、登記即可。這一步驟確保了賬務處理的規范性和准確性。
農民合作社因其成員構成、業務往來、盈餘分配和公積金量化等財務活動的獨特性,合作社建賬時要專門設立成員賬戶,用來記錄成員與農民合作社交易情況以及在農民合作社中所擁有的份額的會計賬戶,也是確定成員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盈餘分配、賬產分配的重要依據。這一步驟確保了合作社財務活動的透明性和公正性。
結束舊賬、建立新賬是衡量合作社會計核算基本功的一個方面,這個環節處理的好壞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下年度的賬目記載質量。因此,要求合作社財會人員必須熟練地掌握,認真對待。這一步驟不僅是對賬務處理能力的檢驗,更是對合作社財務管理能力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