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語法測試研究理論基礎是什麼
擴展閱讀
如何教育娃不打游戲 2025-02-05 15:40:29
火神迦具土是什麼動漫 2025-02-05 15:33:09

語法測試研究理論基礎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5-02-05 13:35:17

1. 語法學是研究語言的什麼的科學

語法學里的詞法以詞為研究對象,詞法研究詞的語法類別和詞的結構規律、詞形變化;句法以短語和句子為研究對象,研究短語、句子的結構規律和類型。

語法學是研究語言的結構法則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語法研究的種類與理論可作不同的分類。就時限可分為歷時語法學和共時語法學;就社會目的可分為規范語法學和描寫語法學。就教育目的可分為研究語法學和教學語法學;就範圍可分為普遍語法學和語別語法學。

傳統語法,又叫學校語法,規范語法。把語法分為詞法和句法以詞法為主、劃分詞的主要依據形態變化、注重典範書面語的研究。

描寫語法,又叫結構語法,是在對傳統語法批判的基礎上形成的區分語言和言語,語言的共識和歷時、認為語言是一個結構系統、強調語言結構的層次性,提出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句法結構。採用歸納法,提出依據分布和替換劃分詞類。強調語言的實際運用而非運用方法。

社會語法學簡述:

社會語法學是當代語言學最前沿的分支學科之一。它以生成語言的社會程序作為研究對象,運用非理想化的內省方法,注重對自然語料進行社會化處理和結構化處理,以程序為本位,以解釋為研究取向。

語法是生成語言的社會程序,小稱是一種藉助形態而表小的語義特徵,其形態標記主要有重疊、音變、詞綴等三種,生成程序是突顯原則。當一個方位詞用於表示社會文化意義時,它就是社會方位詞,其生成程序是基於像似原則的社會性隱喻。

變位句的生成程序是「語境像似動因」。話語的社會性就是話語語法。會話結構可以分為「成話」、「持話」和「除話」三個階段。中國式的合作原則包括貴言、美言、應言和下言。話語的「意義框架」以語境化線索作為自己的表徵。

2. 讀書:胡裕樹、范曉《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短評

在1955年的中國語言學界,一場關於主語與賓語的熱烈討論揭示了語法研究中核心的矛盾——施受關系與位置的微妙平衡。即使是現在,盡管主流觀點已趨於統一,但對於初學者來說,理解「施事主語」與「受事賓語」的概念,以及主賓語在句子中的位置,仍可能顯得困惑。面對「主語是話題中心,表述對象」的說法,更是容易混淆不清。

解決這個困擾,我向大家推薦胡裕樹與范曉合著的《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這篇論文標志著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中三個平面理論的誕生,它逐漸成為漢語語法研究方法論的基石。理論的形成並非孤立,它深受莫里斯符號理論的影響,同時融入了喬姆斯基轉換生成、菲爾墨格系統、韓禮德系統功能以及蒙太古語法等多種理論思路。然而,對於漢語語法,這並非簡單的理論堆砌,而是對研究思路的深化,它將焦點擴展至符號與內容、符號與人的深層次關系,突破了單純形式研究的框架。

「三個平面」理論的出現,是對傳統漢語語法研究的革新,它將句法、語義和語用三個層面清晰地劃分,從而解決了過去理論雜亂的問題。這一突破性成果,使得語法研究不再局限於形式,而能夠更全面地探究符號的意義和語言使用者的意圖,堪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漢語語法研究的傑出成就。

閱讀論文是深入學習的關鍵,但要避免盲目和機械。首先,理解研究方法論和指導思想至關重要,比如層次分析法與變換分析法等,它們並非同時出現,也不是適用於所有現象的萬能鑰匙。以胡裕樹和范曉的論文為例,它明確區分了三個平面,為句法分析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論基礎,極大地拓展了研究視野。

其次,閱讀綜述和述評類論文,有助於了解研究現狀和進展,辨識共識與爭議,以及哪些領域尚待探索。它們不僅幫助我們理解研究框架,還能引導我們尋找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盡管寫作此類論文看似易行,但做到條理清晰、觀點深刻並非易事。

最後,閱讀有影響力的開創性論文,如「三個平面」理論的初始探索,盡管可能年代久遠,但只有在理論成熟、共識廣泛時,我們才應選擇代表性作品進行深入研究。如對主語與賓語問題的討論,現今的研究已超越了早期的局限,不再需要過度回溯和發掘未成熟的理論內涵。

總的來說,胡裕樹和范曉的《試論語法研究的三個平面》對於學習現代漢語語法的學生來說,是一篇值得深入研讀的經典文獻。盡管時代變遷,但它對理解語法三個層面的區分,無疑為理解語言結構提供了清晰的路徑,讓那些能區分主語、施事與話題層次的讀者,不再是初入門檻的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