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框架梁與基礎梁怎麼做
擴展閱讀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小學教育考研教材有哪些 2025-02-02 09:39:10

框架梁與基礎梁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5-02-02 06:47:29

1. 魯班鋼筋怎麼畫基礎梁,基礎梁的配筋跟框架梁一樣

框架梁跟出來的放在框架梁;連系梁跟出來的放在連系梁,從構件上直接挑出隨便放不影響鋼筋用量,只要設置好支座及端部的下彎方式就可以,底部筋錨入支座現在是15D了要設置一下。
魯班鋼筋軟體特點:
1、 鋼筋骨架排列圖,指導施工,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
目前指導鋼筋下料的方式就是一張鋼筋清單表,把原位標注寫在模板上,第二天可能就會找不到了,又要重復交底。使用軟體,只需要一張骨架排列圖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一張排列圖可以將鋼筋下料工作人員從大堆的圖紙中解放出來,大大減少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和出錯機率。
2、 鋼筋模數,靠模調整。從料單開始,進行鋼筋下料的合理優化
「鋼筋模數設定」:在計算時就能控制鋼筋下料長度,按照模數進行斷料計算,完成優化下料的第一步;模數設置靈活應用,可自定義參數,可自行調整模數優先等級,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減少鋼筋廢料。
3、 構件3D 顯示及編輯
可完整顯示整個工程的建築模型,亦可查詢構件布置是否出錯,同時提供了鋼筋實體的三維顯示,可以模擬真實現場鋼筋的排布情況,對於復雜構件可提前得知施工難度和注意要點,同時支持鋼筋三維編輯。
4、 構件分段施工
施工現場的變化比較大,下料工作人員最頭疼的件事之一就是分段施工。比如分成三段,傳統的手工折分時,一道梁需要看三次圖紙,分三套料單。如果分段施工的後澆帶位置發生臨時改變,料單作廢。而軟體中的施工縫可隨時修改,只需要滑鼠輕輕一點就可以馬上刷新,自動折分計算結果。
5、 斷料組合加工表,讓鋼筋損耗減少到最低
傳統的斷料方式是工人按照鋼筋清單,依次斷料或者稍微組合一下,這樣的工作過程達不到原材料最高使用效率,損耗率控制也不理想。魯班鋼筋(施工版)軟體中的斷料組合加工表,對料單中的鋼筋進行500次組合運算,達到最佳的組合,通過斷料組合加工表指導現場斷料,就可以將損耗減至最低,大大提升企業效益。
6、 改變工作流程,減輕工作強度
傳統的鋼筋工程量計算,預算人員先要讀圖,在腦子中要將多張圖紙間建立工程三維立體聯系,導致工作強度大。用軟體則完全改變了工作流程,拿到其中一張圖,將圖的信息輸入電腦,不用管每張圖之間三維關系。而三維空間關聯關系被計算機以軸網、標高等幾何信息代替,並給與自動處理,這樣會大大降低了工作強度和工作復雜程度。
7、利用CAD電子文檔,簡化建模過程,提高建模效率
魯班鋼筋(施工版)的CAD轉化,成功率在95%以上,對實際圖紙上的各類情況都能靈活應對,建模時間大大減少,顯著提高了鋼筋下料用戶的工作效率。
8、 LBIM數據共享
魯班各系列軟體之間的數據實現完全共享,施工版和預算版之間可以互相打開。軟體之間界面、操作模式、數據存儲方式相同,學會了一個軟體等於掌握了所有軟體,提高了用戶的社會競爭力。
9、減少錯誤,提高工程量計算的精確性
魯班鋼筋(施工版)軟體與手工計算相比,減少了數據提取錯誤、計算錯誤。軟體按照圖形自動套用相關規范要求,自動完成分析計算。自動進行搭接、彎鉤和彎曲系數(又稱延伸率)的計算,並根據鋼筋直徑得到鋼筋重量,整個鋼筋的計算過程,用戶無需干預,自動計算鋼筋的重量和長度。智能檢查系統,為用戶的工程保駕護航,解決了後顧之憂。
10、工程量計算成果的重復利用
利用軟體一次性建立的模型,可以重復應用於其他類似工程鋼筋工程量的計算。

2. 基礎梁和框架梁的區別

基礎梁。

在鋼筋算量軟體中,基礎梁也使用框架梁繪制,如果用了基礎梁畫,那麼基礎梁錨入承台的鋼筋會直接伸到承台最另一側,這就導致鋼筋偏大,這樣會導致1t-2t的誤差,在圖形算量軟體中,可以用構件轉換功能,框架梁轉換成基礎梁。

基礎梁要承重,且置於地基上,受地基反力作用,基礎梁底標高同基礎底標高相同,基礎梁通常設置於筏形基礎或鋼筋砼條形基礎中。

(2)框架梁與基礎梁怎麼做擴展閱讀:

常規框架梁標注的注意事項:

1、在懸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進行上部縱筋的原位標注。因為懸挑端的上部縱筋是全跨貫通的,所以原位標注在上部跨中是應該的。

2、在懸挑端進行下部鋼筋的原位標注。彎箍機懸挑端的下部鋼筋為受壓鋼筋,它只需要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不同於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縱筋(受拉鋼筋),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縱筋不伸到懸挑端內,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側然後拐15d的直鉤。

3、在懸挑端進行箍筋的原位標注。懸挑端的箍筋不同於框架梁集中標注的箍筋。因為框架梁集中標注的箍筋通常都有加密區和非加密區的設置。

4、在懸挑端進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標注,懸挑端通常為變截面構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基礎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框架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梁

3. 如何區分:基礎梁、基礎拉梁、基礎連梁、地下框架梁、地梁

如何區分基礎梁、基礎拉梁、基礎連梁、地下框架梁、地梁等概念
一、 基礎梁的定義
1、 定義:從結構分析角度來說,凡是受到地基反力作用的梁,我們
稱其為基礎梁。
2、 稱呼的由來:作用於建築結構上的荷載和結構物自重,通過柱和
牆傳遞到基礎,基礎又將其傳遞到地基土。基礎對地基土產生了作用力,同時地基土對基礎產生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工程界稱其為地基反力。基礎梁受地基反力的作用,在跨中無牆區域,產生向上隆起的變形趨勢。與上部結構的騰空梁在受到豎向荷載向下作用後向下彎曲變形恰恰相反,所以在過去沒有電腦、沒有AutoCAD的年代,習慣上把基礎梁視作「倒梁樓蓋」體系,就是這么一個原因。
3、官方出處:《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116G101-3)(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形基礎及樁基承台)P36
二、 地下框架梁的定義
1、 定義: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僅僅是地下樑及其覆土的自重產生,而不是由上部荷載的作用所產生,且梁的下表面與基礎(承台)頂面持平或者高於基礎(承台)頂面,這梁是地下框架梁,簡稱DKL。
2、 歷史錯誤:
順便提一句,單層工業廠房,杯形基礎的杯口上方,緊靠柱放置在杯口上的預制「基礎梁」,它是用來托牆的,是將其上牆體的重力荷載傳遞到杯形基礎,這梁本身不受地基反力的作用,不是結構分析意義上的「基礎梁」,是上世紀50年代初期,俄語翻譯不懂專業而翻錯的一個前蘇聯的專業名詞,將錯就錯,錯到現在(註:這種梁原來錯誤翻譯為基礎梁,而實際上應為地下框架梁DKL)。
3、 官方出處:
(1) 明確的定義
在《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06G101-6)(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樁基承台)第38頁第2節第5.2.1條中闡述得明白:地下框架梁系指設置在基礎頂面以上且低於建築標高±0.000(室內地面)並以框架柱為支座的梁。
(2) 體現於有關鋼筋構造方面的規定
看看(06G101-6)(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樁基承台)69頁關於DKL和JLL的構造要求,在右上圖圖名線下方的括弧中,有「樑上部縱筋也可以在跨中1/3范圍內連接」的告知,這就明明白白告訴我們,這個DKL、JLL是隨上部梁的要求進行連接和錨固,不是像「基礎梁」那樣上部縱筋在支座左右l0/4的范圍實施連接(詳見(06G101-6)(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樁基承台)51頁「基礎梁JL縱向鋼筋與箍筋構造」)。
此外從(06G101-6)(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樁基承台)68頁、69頁的DKL和JLL「圖形語言」我們可以看到,基礎地基持力層的頂面與DKL、JLL的底面之間存在「空檔」,沒有「緊密接觸」,因此,這種地下樑沒有承受結構意義上的地基反力。
新版116G101-3圖集中是否還有相關概念,還需考證。
三、 基礎連梁的定義(又稱為基礎聯系梁、基礎拉梁)
1、 定義:
不受地基反力作用,或者地基反力僅僅是地下樑及其覆土的自重產生,而不是由上部荷載的作用所產生,且梁的上表面與基礎(承台)頂面持平或者低於基礎(承台)頂面,起連接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或樁基承台、但不承擔由柱傳來的荷載的作用,這梁是基礎連梁,簡稱為JLL。
2、官方出處:
(06G101-6)(獨立基礎、條形基礎、樁基承台)69頁有關於JLL的構造要求。
新版圖集116G101-3 P92也有論述。
3、DKL與JLL鋼筋構造做法的區別
(1)DKL 其縱向鋼筋必須按照上部框架梁的相關要求錨入柱子。因為DKL梁與基礎頂面存在一個≥0的廣義空間,梁必須錨入柱子。
(2) JLL其縱向鋼筋必須錨入基礎,不是錨入柱子,因為在施工JLL時,KZ還僅僅只有插筋,沒有形成柱子,所以不存在錨入柱子的說法。
四、地梁的定義
1、定義:
有人認為地梁是籠統的叫法,以前磚混結構基礎下面的梁叫地梁,現在基礎連梁(拉梁)、基礎梁、地下框架梁也有叫地梁。
2、出處:
JCCAD模塊中有地梁的說法,而且是按照承受地基反力的地基梁設計。
五、兩種地下樑的混合
一根地下樑,兩端錨入基礎或樁基承台,其上僅僅只承受底層牆體的荷載,如果這根地下樑的下面有寬度≥700mm的「條形基礎」,那麼,它就是基礎梁和基礎拉梁兩梁合一;如果這根梁地下未設置寬度≥700mm的「條形基礎」,僅僅只有寬出梁兩側各25~50mm的純混凝土墊層,那麼,牆體的荷載還是通過這個地下樑傳遞到地下樑兩端的基礎或承台。

六、 各種地下樑的配筋計算方法
1、地下框架梁適用情況(與上面定義不矛盾)及計算方法
適用情況;多層框架房屋基礎埋深很大時,為了減小底層柱的計算
長度和底層的位移,可在±0.00以下適當位置設置地下樑,但不宜按構造要求設置,宜按地下框架梁進行設計,並按規范規定設置箍筋加密區。但就抗震而言,應採用短柱基礎方案。
計算方法:按框架梁進行設計
2、基礎連梁適用情況及計算方法
適用情況;
1)有抗震設防,基礎埋深不一致
2)地基土質分布不均勻
3)相鄰柱荷載相差懸殊
4)基礎埋深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彎矩,調節不均勻沉降等.
計算方法:拉梁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第一種為,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10,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壓考慮。基礎土質較好,用此法較節約。
第二種為,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此時拉梁宜設置在基礎頂部,不宜設置在基礎頂面之上,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拉通,負彎矩筋有1/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牆或其他豎向荷載,應將豎向荷載所產生的拉梁內力與上述兩種計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內力組合計算。拉梁截面寬度大於等於1/25L~1/35L,高度大於等於1/15L~1/20L。如按0.1N法計算,配筋應上下相同,且不少於615平方毫米。(權威出處?????)
然而,拉梁在實際施工及使用中,由於其基底下層土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壓實土層,而且在協調變形的過程中會承受一定的兩邊基礎的變形差異帶來的影響,所以完全沒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保守地說,拉梁計算應考慮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鋼筋以應付兩種可能性的發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鋼筋配置一致。至於實際計算,1/15的長跨比在底層層高以及拉梁埋深總和較大的情況下,可能會小點。
3、基礎梁的適用條件及計算方法
適用條件:一般在有基礎梁的基礎結構中,無承台,上部有框架柱,箍筋在基礎樑上(即使是柱位置)都是滿布。
計算方法:主要採用彈性地基梁理論進行計算,涉及地基模型與基本假設,梁有限元單元剛度矩陣,內力分析,以及一些修正等內容,可採用兩種地基模型,即溫克爾地基模型和廣義溫克爾地基模型。詳細內容可參看JCCAD用戶手冊。
七、 關於基礎梁的補充內容
(1) 一般工程無特殊要求時,基礎梁頂標高取-0.050(與基礎短柱頂平);
(2)基礎梁的構造在圖紙中註明:先素土夯實,再鋪爐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 3 )在基礎埋置很深時,可以在-0.05標高處設基礎梁,這樣可以降低底層柱的計算高度;如果基礎埋置不深,明知基礎梁拉在靠近0.000處會造成短柱,那就設在基礎頂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處,那可以設基礎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4)不同意見:
「 若基礎埋深較淺時,基礎梁設在某個靠近正負零的標高處,基礎梁到基礎頂之間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這種說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謂要避免短柱的出現,是為了防止地震時短柱吸收過大的地震力,並發生脆性破壞。而基礎梁到基礎頂之間的短柱由於在地面下所以並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響,這樣做也沒什麼。但我會優先選擇把基礎梁設在基礎頂面處。
以上說法存在問題:其實基礎梁到基礎頂之間的短柱並不是因為其在地面下就不受地震力作用了,因為當嵌固端位於基礎頂處時,基礎頂以上部位都會發生水平位移,會產生水平剪力作用;同時由於地基土與基礎間的動力相互作用也會產生水平剪力。

4. 基礎梁和框架梁的區別

基礎梁和框架梁的區別有定義上的區別,用途的區別,支座的區別,支座負筋位置的區別,作用的區別。基礎梁和框架梁定義上的區別:基礎梁是地基土層上的梁,框架梁是兩端與框架柱相連的梁。基礎梁和框架梁用途的區別:基礎梁大多用在框架結構中,框架梁用在基礎梁的上面,或者在交叉點上。基礎梁和框架梁支座的區別:基礎梁是柱牆的底部支座,框架梁以框架柱為支座。基礎梁和框架梁支座負筋位置的區別:基礎梁的支座負筋表示在支座下方,框架梁的支座負筋表示在支座上方。基礎梁和框架梁作用的區別:基礎梁作用是作為上部建築的基礎,將上部荷載傳遞到地基上,基礎梁有部分抗彎和抗剪的作用。框架梁的作用是承受樓屋蓋的荷載並將其傳遞給框架柱,框架梁有抗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