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社保基礎知識有哪些誤解
擴展閱讀
經典讀書作文怎麼寫 2025-02-01 12:38:36
嘿大鵝是哪個歌的歌詞 2025-02-01 12:36:37

社保基礎知識有哪些誤解

發布時間: 2024-12-28 20:30:41

① 社保基本知識學習

社會保險是根據立法,由勞動者,勞動者所在的工作單位或社區以及國家三方面共同籌資,幫助勞動者及其親屬在遭遇年老、疾病、工傷、生育、失業等風險時,防止收入的中斷、減少和喪失,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會保障制度。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社保基本知識學習,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會保險的概念包括了4層含義:

①參加社會保險制度的成員資格是通過立法確定的,也就是說,在立法指定范圍內的每一個勞動者都必須參加社會保險。因此,社會保險帶有一定的立法強制性。

②社會保險強調個人繳費。這種捐款在形式上與商業保險的保險費有某些相似之處

但是,社會保險的繳費是完全建立在自助自保和互助互濟基礎上的。參加社會保險制度的勞動者通過繳費,獲得成員資格,因此有"先盡義務,後享權利"一說。同時,這種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指的是機會上的均等,在遭遇法定范圍內的各種風險時,參加社會保險制度的成員都可得到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津貼。

③社會保險強調勞動者、勞動者所在工作單位以及國家三方共同籌資。體現了國家和社會對勞動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責任。勞動者所在工作單位的繳費,使社會保險資金來源避免了單一渠道,增加了社會保險制度本身的保險系數。而國家的參與,更使社會保險制度有了強大的後盾。

④社會保險的"保險"具有積極預防的含義,對法定范圍之內的風險起到了未雨綢繆的作用,使參加社會保險制度的成員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從而體現了社會保障的譽輪穩定機制的作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概括出社會保險的6個特點:

①組織形式上的強制性:立法限定,強制參加;

②個人意義上的自助性:先盡義務,後享權利;

③集體意義上的互助性:互助互濟,滿足急需;

④資金來源上的多源性:三方籌資,來源可靠;

⑤資金使用上的預防性:預防風險,安全感強;

⑥資金管理上的儲備性:積蓄增殖,源遠流長。

二、社會保險的內容

社會保險的目標是預防風險,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現代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風險決定了社會保險的內容。在現代社會中可能使人們收入中斷、減少或喪失的經濟風險有:年老、疾病、殘疾、工傷或職業病、生育、死亡、失業。針對上述7種風險,社會保險設置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殘疾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或破產保險7個項目。

(一)養老保險

養老或退休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的重要內容,也是整個社會保障制度中最基本的內容。在當今世界上,離開養老問題來談論社會保險或社會保障,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因為現代社會中人口老齡化和家庭小型化不可逆轉的趨勢,使傳統的家庭保障在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方面處於捉襟見肘的窘境,因此,社會不得不擔負起照料這部分曾經對社會經濟-發展和人類蕃慶州信衍作出過貢獻,而現在因為生理或社會的原因無法再以勞動為主要謀生手段的老年人的責任。這就是養老保險產生與發展的社會和經濟背景。

養老保險是以保障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在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涯後仍有足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穩跡搏定可靠的經濟來源為目的的社會保險項目。這一概念的界定包括3層含義:

①養老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老年人完全或基本退出社會勞動生涯後才自動發生作用的。這里所說的"完全",是以其與生產資料的脫離為特徵的,是為"退休";這里所說的"基本",指的是參加生產活動已不成其為主要社會生活內容,是為"養老"。必須強調的是,法定的年齡界限才是切實可行的實踐標准。

②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老年人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③養老保險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達到保障目的的。

(二)醫療保險

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的基本內容之一,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推行的社會保險項目。在現代社會中,疾病是勞動者時常可能遭遇的而且對他們威脅較大的風險之一。它不僅使勞動者在患病期間收入中斷、減少或喪失,而且在醫療方面又必須支出費用,這就使勞動者一旦患病便在經濟上處於內外交困的窘境。因此,即使從維護勞動力再生產的角度出發,社會也必須承擔起對勞動者提供對付疾病風險的保障的責任。

醫療保險是向法定范圍內的勞動者部分或全部提供預防和治療疾病的費用,並保證其在病假期間的經濟來源,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會保險項目。這一概念的界定包括3層含義:

①醫療保險一般被用來對付法定范圍內的勞動者因疾病而導致的兩個方面的經濟風險:一是支付預防或治療疾病的費用;二是保證病假期間的經濟來源。

②醫療保險的具體做法因時間、空間和法定對象的不同而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有的是"全部"負擔,具體的標准一般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為最低標准。

③醫療保險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達到保障目的的。

(三)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的內容之一,也是整個社會保障體制中又一個最基本的內容,當今世界各國的.社會保障體制中忽略工傷保險的極為罕見。在工業社會中,工傷(含職業病)被從一般的傷害疾病中突出出來加以強調,是因為這種打上"職業"烙印的傷病是同僱主或企業的責任相關的,而與勞動者本人的責任無關。因此,僱主和企業在經濟上分擔的份額更大,它作為對受到損害的勞動者的經濟補償被計劃得更為周全。

工傷保險是向法定范圍的勞動者補償其因職業傷病而導致的全部經濟損失,包括預防、治療、護理、康復和療養的費用,以及在收入方面保證其生活水平不致於因職業傷病下降的社會保險項目。這一概念的界定包括3層含義:

①工傷保險是打上了"職業"烙印的,因此,作為一種經濟補償,它必須幫助勞動者對付來自兩個方面的經濟風險:一是必須提供預防、治療、護理、康復和療養的全部費用,二是必須保證受到職業傷害者的經濟來源。

②工傷和職業病保險作為對勞動者因受到職業傷害而喪失的勞動能力的完全補償,具體標准一般較高,它必須保障受到損害的勞動者生活水平不致因此而下降。

③工傷和職業病保險除用社會保險的手段來達到目的之外,採用僱主責任制或企業責任制的方法也較為常見,採用社會保險方法的也大大增加僱主或企業分攤的份額。

(四)生育保險

生育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的基本內容之一。生育問題是有關人類蕃衍生存和勞動力再生產的大事,所以受到了普遍的關注。但是,由於國情的不同,世界各國的人口政策也大相徑庭,因此生育保險必然要打上人口政策的烙印--或鼓勵生育,或控制生育。

生育保險是向法定范圍內的勞動者,尤其是婦女部分或全部提供懷孕、生產、哺育期間的醫護費用,保證產假和哺育假期間的經濟來源,使其不致於因生育而基本生活需求沒有保障的社會保險項目。這一概念的界定包括3層含義:

①生育保險一般被用來幫助法定范圍內的勞動者對付因生育而導致的兩個方面的經濟風險:一是懷孕、生產、哺乳期間的醫護費用;二是產假和哺育假期間的經濟來源。

②生育保險因人口政策的不同而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有的鼓勵生育,有的控制生育,但都以保證勞動者不致因生育而不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為限。

③生育保險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來達到保險目的的,但大多數是將婦女作為直接受益者。

(五)失業保險

失業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的基本內容之一。在商品經濟社會中,有競爭就有優勝劣汰,因此,靠工資薪水度日的勞動者有失業之憂,一旦成為競爭中的失敗者,這部分人就有生計斷絕的風險。保障這部分最有可能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的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就成了社會為消除動亂之隱患而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

失業保險是在法定范圍內的靠工資薪水度日的勞動者因失業而喪失經濟來源時,按法定時限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會保險項目。這一概念的界定包括3層含義:

①失業保險是針對勞動者階層而言的,失業是工薪勞動者在職業競爭中被淘汰,失業的後果都是使人生計斷絕。於是,當失業或破產的情況一旦發生,失業或破產保險就自動發生作用。

②失業保險是幫助失業者或破產者在再次就業或東山再起之前維持基本生活需求的,而且有法定時限。

③失業保險是以社會保險為手段達到保障目的的

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1.什麼是社保?

社會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由勞動者、勞動單位、國家三方共同籌集資金,在勞動者在年老、疾病、工傷、生育、失業、死亡等遇到風險時,給予最基本的物質幫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種制度。

2.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五險一金是什麼?

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3.社會保險的分類?

第一: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主要通過用人單位和個人繳費,建立醫療保險基金,參保人員患病就診發生醫療費用後,與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以避免或減輕勞動者因患病、治療等所承受的經濟風險。

第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簡稱居民醫保)是面向不屬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中小學階段的學生(包括職業高中、中專、技校學生)、少年兒童和其他非從業城鎮居民的一項保險制度。它堅持低水平起步,重點保障城鎮非從業居民的大病醫療需求,其基金籌集是以家庭繳費為主,政府給予適當補助。

第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

② 最新最全的社保知識科普

社保,涵蓋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五險,不同地區具體繳納比例有所差異。以上海為例,單位繳納比例約為32.6%,個人則為10.5%,可見單位繳納的社保費用是個人的3倍多。如稅前月薪為1萬元,單位需繳納3260元社保費用,個人需繳1050元。確保了解最新繳費基數與比例,撥打12333與當地社保中心確認。

社保繳費基數每年7月左右更新,最低為所在城市平均工資的60%,最高則為平均工資的若干倍,具體數值由當地規定。如果工資低於最低基數,單位仍需按照最低基數繳納社保費用,反之則按照實際工資繳納。警惕個別企業可能在基數上做手腳,降低用工成本,損害員工權益。可通過工資條顯示的社保扣款金額,反推單位選擇的繳費基數,一般約為扣款額除以個人繳費比例。

養老保險需交滿15年,方可按月領取退休金,個人賬戶與基礎賬戶組成領取金額,交費年限與基數決定最終領取金額。養老金領取由個人賬戶與基礎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領取金額與個人賬戶儲蓄額、計發月數相關,而基礎賬戶養老金則與退休時平均工資、繳費年限及繳費指數有關。計發月數依據退休年齡而定,50歲退休195個月,55歲退休170個月,60歲退休139個月。養老金隨社會平均工資增長而增長,且多交多得,少交少得。

醫療保險由單位與個人共同繳納,單位繳納比例約為9.5%,個人繳納比例為2%,部分還需額外繳納大病統籌費用。開始繳納次月即可使用,但需等待6個月後才能享受住院報銷,且中間不能斷交。職工醫保與城鄉居民醫保存在差異,職工醫保繳滿一定年限後可享受終身醫保待遇,具體年限各地有所不同,上海與廣州要求累計繳滿15年。個人賬戶資金可用於門診、購葯等直接消費,而統籌賬戶資金則統一劃入醫療統籌基金,用於報銷參保者醫療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