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基礎鋼筋怎麼算根數
把獨立基礎水平方向定為X向,豎直方向定為Y向。例如:X向長為2.4m,鋼筋間距(@150);Y向長為2.6m,鋼筋間距(@150)。混凝土保護層40mm,計算各向鋼筋根數各為多少?那麼:X向長為:2.4m-40mm×2=2.32m;Y向長為:2.6m-40×2=2.52mm。X向長2.32m的根數為:2.52m÷150mm+1=18(根)Y向長2.52m的根數為:2.32m÷150mm+1=17(根)X向長2.4m的根數為:18(根)Y向長2.6m的根數為:17(根)。
一、規范規定及相關理解
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5.1條規定:受彎構件、偏心受拉、軸心受拉構件一側的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取「0.2和45ft/fy作用的較大值」。這一條是針對受彎構件,而獨立基礎同時承受上部荷載和土壓力,底面尺寸相對於基礎高度也不是很大,因此不適合錐形和階型獨立基礎。
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9.5.2條規定:對卧置於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的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率可以適當降低,但不得小於0.15%。這一條是針對卧置於地基上的混凝土板而設的,其具體受力情況與獨立基礎還是有區別的。
3、《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8.2.2-3條:擴展基礎底板受力鋼筋的最小直徑不宜小於10mm;間距不宜大於200mm,也不易小於100mm。這一條文有明確規定最小配筋,但至於是否還要滿足最小配筋率0.15%則各有各的說法。
二、關於配筋率
若按最小配筋率0.15%控制配筋,則獨立基礎高度越高配筋越大。而獨立基礎底板的厚度由沖切和剪切計算確定,其值比較厚,按0.15%控制所得的鋼筋面積大不夠經濟。獨立基礎最小配筋率的問題各地或個人有不同的做法,如北京市《建築結構專業技術措施》3.5.12條規定:如單獨柱基之配筋不小於10@200(雙向)時,可不考率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工程設計中若無硬行規定,獨立基礎底板配筋只要滿足《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第8.2.2條規定即可,不要驗算最小配筋率。
還有一種做法的結構思路:就階形基礎而言,合理設計的獨立基礎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其第一階多半會伸出從柱邊與基礎頂面交接處引出的45°線同基礎底面相交線之外,因此該部分可以認為是卧置於地基上受彎控制的混凝土板類構件,需滿足ρmin=0.15%的要求。而基礎底板其餘部分均在45°角的沖切破壞錐體范圍內,其高度一般有受沖切和受剪控制,相對較厚,如果其配筋要求符合ρmin=0.15%的要求,將會導致獨立基礎用鋼量不必要的增加。
『貳』 混凝土獨立基礎鋼筋量計算公式
1、獨立基礎( 砼獨立基礎與柱在基礎上表面分界)
(1)矩形基礎: V=長×寬×高
(2)階梯形基礎: V=∑各階(長×寬×高)
(3)截頭方錐形基礎: V=V1+V2=1/6 h1 ×[A×B+(A+a)(B+b)+a×b]+A×B×h2
其中V1——基礎上部稜台體積,V2——基礎下部長方體體積,h1——稜台高度,A、B——稜台底邊長寬,ab——稜台頂邊長寬,h2——基礎下部長方體高度
2、框架柱
①現澆混凝土柱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
框架柱體積=框架柱截面積*框架柱柱高
其中柱高:
a 有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上一層樓板下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如圖1
b 無梁板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或樓板上表面)至柱帽下表面之間的高度計算。如圖2
c 框架柱的柱高,應自柱基上表面至柱頂高度計算。如圖3
d預制混凝土柱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依附於柱的牛腿,並入相應柱身體積計算。如圖4
3、鋼筋混凝土梁
(1)、梁的一般計算公式=梁的截面面積*梁的長度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所佔體積,伸入牆內的梁頭、梁墊並入梁體積內。
(2)、梁長的取法
梁與柱連接時,梁長算至柱側面,主梁與次梁連接時,次梁長算至主梁側面。
4、鋼筋混凝土板的工程量計算
(1)、一般現澆板計算方法:現澆混凝土板按設計圖示尺寸以體積計算。不扣除構件內鋼筋、預埋鐵件及單個面積0.3m2以內的孔洞所佔體積。計算公式——V=板長×板寬×板厚
(2)、有梁板系指主梁(次梁)與板現澆成一體。其工程量按梁板體積和計算有梁板(包括主、次梁與板)按梁、板體積之和計算,
(3)、無梁板系指不帶梁直接用柱帽支撐的板。其體積按板與柱帽體積和計算
(4)、平板指無柱、梁而直接由牆支撐的板。其工程量按板實體積計算。
5、現澆砼牆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公式
(1)、現澆框架結構的剪力牆計算方法:按圖示尺寸以m3計算。應扣除門窗洞口及0.3m2以外孔洞所佔體積。計算公式:V=牆長×牆高×牆厚-0.3m2以外的門窗洞口面積×牆厚
式中:牆長——外牆按L中,內牆按L內(有柱者均算至柱側); 牆高——自基礎上表面算至牆頂。牆厚——按圖紙規定。
『叄』 鋼筋混凝土基礎鋼筋工程量是如何計算的
一、區分計算規則
(1)根據現澆、預制構件分別進行計算,並考慮鋼種和規格,按設計長度乘以單位質量計算工程量,單位為噸。
(2)計算時須考慮鋼筋塔接長度,如未規定塔接長度,則已包括在鋼筋損耗率之內注意不再單獨計算塔接長度。
(3)鋼筋電渣壓力焊接、套筒擠壓等接頭按個進行計算。
二、預應力筋計算要求
(1)低合金鋼筋兩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預應力筋按預留孔道長度減0.35m;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螺桿錨具時長度按預留孔道長度計算;螺桿須另行計算。一端採用徽頭插片,另一端採用幫條錨具時長度增加0. 15m,兩端採用幫條錨具時共增加0.3m計算。
(2)低合金鋼筋採用後張自錨時應將長度增加0. 35m。
(3)碳素鋼絲採用錐形錨具時,如孔道長不超過20m,則計算時增加鋼筋長度1m;如超過20m,則長度增加1.8m;碳素鋼絲兩端採用鐓粗頭時,應將計算長度增加0. 35m。
三、彎鉤長度
(1)Ⅰ級鋼筋末端設置大於90°彎鉤時,圓弧彎曲直徑應大於2.5倍鋼筋直徑,平直部分長度不小於3倍鋼筋直徑。
(2)HRRB335級與HRB400級鋼筋彎弧內徑不小於4倍鋼筋直徑。
(3)考慮彎起增加值,通過鋼筋斜長與水平投影的差值進行計算。
三、箍筋長度
(1)使用Ⅰ級鋼筋或低碳鋼絲製作的箍筋,其彎鉤彎曲直徑不應大於受力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倍箍筋直徑。
(2)對於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構件,其彎鉤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於10倍箍筋直徑,計算時可按構件斷面外周長加上增減值取值。
四、錨固修正
(1)HRB335、HRB400及RRB400級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應將其錨固長度乘以修正系數1.1;如有環氧樹脂塗層,則乘以1.25。
(2)如錨固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於鋼筋直徑3倍且設置箍筋時,修正系數可以取0.8,但須檢驗錨固長度是否小於250mm,並檢驗縱向受壓筋錨固長度不小於受拉筋錨固長度的0.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