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政府提供基礎教育應該到什麼時候
擴展閱讀
hk歌詞是什麼意思 2024-12-23 15:11:09
將夜動漫哪個版本好看 2024-12-23 15:11:01

政府提供基礎教育應該到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 2024-12-06 10:32:07

『壹』 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路程是怎樣的有哪些文件頒布規范了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

中國普及義務教育的發展歷程
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初步實施階段(1986—1990)
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全面推進階段(1991—2000)
三、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攻堅深化階段(2001—2011)

我國義務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一)舊中國的義務教育
1、擬議和提出
我國義務教育的擬議和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1902 年,清政府公布了由管學大臣張百熙擬定的一系列「學堂章程」,即《欽定學堂章程》(「壬寅學制」)。其中規定「兒童自6歲起受蒙學4年,10 歲人尋常小學堂修業3年。俟各處學堂一律辦齊後,無論何色人等皆應受此7年教育,然後聽其任為各項事業」。但這個章程因故未能實行。
2、出現了「義務教育」一詞
1904年,在《奏定學堂章程》中的《學務綱要》中最先出現了「義務教育」一詞。
3、第一道正式法令
1906年,學部頒布《強迫教育章程》十條,規定「幼童至7歲須令人學,及歲不人學者,罪其父兄」。這是中國政府計劃實行強迫義務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
4、正式試辦義務教育
我國正式試辦義務教育是在1911年。清政府學部在《試辦義務教育章程案》中明確規定以4年為義務教育期,並提出了試辦義務教育的辦法。但是3個月以後,清政府的統治就被辛亥革命推翻了。
5、初等小學四年為義務教育
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後,孫中山任命蔡元培為教育總長,並成立教育部。9月3日,《壬子癸丑學制》頒布。該學制明確規定:「初等小學四年為義務教育。
(二)新中國的義務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就把基礎教育作為一項大政來抓。
1954年9月20日, 一屆人大一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94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 國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國家設立並且逐步擴大各種學校其他文化教育機關, 以保證公民享受這種權利,國家特別關懷青年體力和智力的發展。第95條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公民進行科學研究、文化藝術創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 由,國家對從事科學、教育、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活動的公民的創造性活動, 給予鼓勵和幫助。」在這一教育宗旨和相應原則的指導下,建國初期我國的基礎 教育有明顯的發展。
1、首次以法律形式確定
1982 年12月,第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舉辦各種學校, 普及初等義務教育。」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以法律形式確定在我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
2、我國義務教育的確立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首次提出,要把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當作關系民族素質提高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一件大事,突出地提出來」。
1986年新中國第一部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誕生,「實施義務教育」優先成為國家意志與法定任務。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到本世紀末,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把「兩基」的實現作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從此長期堅持,成為國家的戰略部署。
我國普及義務教育採取了三步走的戰略。
第一步:逐步推進。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確立了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因地制宜確立了發達、中等發展和落後「三類地區」逐步推進義務教育的政策部署。
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雙基」任務,1994年具體化為「雙八五」,即到20世紀末,在佔全國總人口85%的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

第二步:兩基攻堅。2004年國家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2004—2007年),並於2007年底如期實現。「兩基」人口覆蓋率提高到2007年的98%。第三步:免費普及。國家宣布「從2008年秋季學期開始,全部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學生學雜費」,學生上學不花錢成為現實。
世界早發國家從提出實施到基本實現義務教育,都在100年左右的時間,而我國從提出到完成只用了20多年時間,正是因為堅持義務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動搖,才保證了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的穩步發展,使我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從1990年的0.502提高到2017年的0.752,從根本上改善了我國人口的學歷結構和內在素質。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簡稱《規劃綱要》)繼續強調「義務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8月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時再次強調「始終堅持把義務教育作為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落實政府責任」。這無疑將進一步鞏固義務教育成果,提高義務教育質量。
(二)適時推進高中與學前教育普及
在人財物嚴重缺乏的情況下我國採取了優先發展義務教育的戰略,一旦能騰出手,立即不失時機地向兩端延伸,大力推進高中和學前教育的普及。我國高中教育發展的思路,一是分類發展,二是特色發展。改革開放初期,我國高中階段普職教育結構嚴重失衡,高中階段普職比為15.4∶1。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調整中等教育結構,一方面實施重點高中政策,著力為高校輸送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適應經濟與產業結構變化要求。90年代中後期以來,在普職大體相當理念指引下,以示範性高中政策為重點,高中教育發展迅速。到2016年,高中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87.5%。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門關於印發<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高中教育入學率達到90%的目標。在高中教育快速發展的形勢下,為滿足學生多樣化發展需求,滿足社會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規劃綱要》及時提出了「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的要求。同年國家啟動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試點項目。高中教育從重點校分層發展走上了多樣化、特色化發展之路,不斷推動普通高中的育人方式變革。
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改革開放之初,由於經費嚴重緊缺,在義務教育經費都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學前教育幾乎無力顧及,加上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因為企事業單位改制,政府責任弱化,公辦園大幅度減少,到2010年時我國學前入園率只有52%,農村更只有36%,與此同時「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突出。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規劃綱要》提出「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的戰略目標,明確了政府是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主體,提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並舉」的辦園體制。2010年《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簡稱「國十條」)明確了學前教育的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連續實施了三個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2011—2013年、2014—2016年、2017—2020年)。在學前教育「國十條」的指導下,各級政府多措並舉大力推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著力破解公辦園少、民辦園貴的問題,學前教育資源不斷擴大,學前教育經費大幅增加,學前教育的三年毛入園率不斷提升,2017年達到79.6%,達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水平。

《教育藍皮書: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2019年,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完成掃尾工作,中國義務教育已徹底擺脫辦學條件的泥沼,走向義務教育質量發展的新道路。

『貳』 202412騫翠箟鍔℃暀鑲

瀹炶12騫翠箟鍔℃暀鑲叉槸鎸囦腑鍥芥斂搴滆″垝鍦2024騫村疄琛岀殑涓欏規暀鑲叉斂絳栵紝灝嗗﹀墠鏁欒偛鍜屾櫘閫氶珮涓鏁欒偛綰沖叆涔夊姟鏁欒偛鑼冨洿錛屼負閫傞緞鍎跨ュ拰闈掑皯騫存彁渚涙洿澶氱殑鎺ュ彈鏁欒偛鐨勬満浼氥

瀹炴柦12騫翠箟鍔℃暀鑲叉剰鍛崇潃錛屼粠2024騫村紑濮嬶紝鎵鏈変腑鍥藉叕姘戦兘灝嗚兘澶熸帴鍙椾粠騫煎効鍥鍒伴珮涓鐨勬暀鑲層傝繖欏規斂絳栨棬鍦ㄦ彁楂樺浗姘戠礌璐ㄥ拰鎶鑳芥按騫籌紝淇冭繘紺句細鍏騫沖拰鏁欒偛鏈轟細鐨勫鉤絳夈

3銆佹斂絳栫幆澧冿細鏀垮簻鐨勬敮鎸佸拰閲嶈嗕篃鏄鎺ㄥ姩12騫翠箟鍔℃暀鑲茬殑閲嶈佸洜緔犱箣涓銆傛斂搴滃彲浠ラ氳繃鍒跺畾鐩稿叧鏀跨瓥鍜屾硶瑙勬潵鎺ㄨ繘榪欓」宸ヤ綔錛屼負鏁欒偛浜嬩笟鐨勫彂灞曟彁渚涘繀瑕佺殑淇濋殰鍜屾敮鎸併

4銆佹暀鑲茶祫婧愶細瀹炴柦12騫翠箟鍔℃暀鑲查渶瑕佸厖瓚崇殑鏁欒偛璧勬簮錛屽寘鎷鏁欏笀銆佹暀鏉愩佹暀瀛﹁懼囧拰鏁欒偛緇忚垂絳夈傛斂搴滈渶瑕佸姞澶у規暀鑲茬殑鎶曞叆錛岀『淇濇暀鑲茶祫婧愮殑鍏呰凍鍜屽潎琛″垎閰嶏紝浠ユ弧瓚沖疄鏂12騫翠箟鍔℃暀鑲茬殑闇奼傘

『叄』 2024兩會教育熱點提案,折射基礎教育所面臨的時代課題

教育與社會發展的緊密關系在2024年兩會的提案中得到了鮮明體現。政府工作報告強調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重要戰略地位,旨在通過強化高質量發展,構建教育強國,推動社會現代化進程。

教育體系的全面革新被提上議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將教育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制定實施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為核心任務,推動教育的系統性變革。

基礎教育是構建教育強國的關鍵。工作報告特別強調了基礎教育的擴優提質行動,旨在加快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改善農村寄宿制學校條件,深化「雙減」政策,推動學前教育普惠發展,加強普通高中建設。同時,注重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和民辦教育的發展,以實現教育體系的全面優化。

科技創新與人工智慧教育成為熱點。代表們提議將人工智慧素養教育納入九年義務教育,引入人工智慧通識教育,並推動其在各學科中的應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的技能。

科學教育被賦予了重要使命。代表委員提出科學教育應重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改變傳統教育方式,加大實驗教學,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同時,強調科學教師的專業化培訓與隊伍建設。

創新人才培養成為教育改革的焦點。通過設立國家人工智慧學院、加強人工智慧學科建設、打造產教融合培養基地等措施,旨在探索拔尖人工智慧人才的培養機制,提升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競爭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成為教育關注的重中之重。代表委員們建議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學校、家庭、社會協同機制,構建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體系,為青少年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

教師心理健康同樣受到重視。優化教師工作環境,減輕非教學負擔,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確保教師能夠專注於教育工作,提升教育質量。

課程改革方面,建議推進小班化教學,優化生師比,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發展水平。同時,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推動教育家精神的研究和實踐,增強教師的職業認同感和專業發展動力。

高中與高等教育的銜接被提上議程。建議建立高中高校間溝通協調機制,深化高中與高校的互動,推動學生參與真實研究,實現跨學科學習,以促進教育的深度貫通。

鄉村教育獲得關注,強調要保留和加強鄉村學校的建設,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加強鄉村教育的美育、體育及科學教育,以滿足鄉村教育發展的需求。

民辦教育被看作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力量,建議加大政策供給,促進民辦教育高質量發展,穩定民辦學校及舉辦者的預期和信心,推動民辦教育體系的完善。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合成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建議出台相關政策,推動職普融通,滿足學生多樣化選擇需求,進一步緩解社會對「職普分流」的焦慮,促進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教育的最終目標在於培養全面發展的個體。建議在中小學增設自我生活管理課程,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提升生活管理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美育教育在教育體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強調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構建高質量的美育課程體系,將美育貫穿於整個教育體系,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創造力。

兒童友好型學校建設成為關注焦點。建議完善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和機制,加強宣傳培訓,構建覆蓋全體兒童的福利體系,以「兒童優先」原則,推動學校教育的深度變革。

教育的未來在於其與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2024年的兩會提案展示了我國在構建教育強國、推動高質量教育體系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與方向,旨在為實現國家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為人民幸福和國家富強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