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如何學習佛教基礎
擴展閱讀
初中數學默認知識點 2024-11-30 05:53:13
基礎柱模具怎麼製作 2024-11-30 05:36:20
滿堂基礎包括哪些部位 2024-11-30 05:17:36

如何學習佛教基礎

發布時間: 2024-11-30 03:35:28

❶ 我想學習藏傳佛教漢地佛教但是是初學該總哪裡入手呢懸賞100分哦最好有經驗的人!

1. 初學佛教,建議從基礎知識入手,閱讀一些佛教常識問答書籍,例如趙朴初的《佛教常識問答》和聖嚴法師的《佛學入門》、《學佛群疑》、《正信的的佛教》。這些書籍可以幫助您對佛教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2. 了解佛教的各個宗派後,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修行習慣選擇合適的修行方法。禪宗和凈土宗是漢地佛教中較為流行的兩個宗派,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中一個進行修行。
3. 如果您對藏傳佛教感興趣,現在有許多翻譯成漢文的藏傳佛教書籍可供學習。雖然學習藏語不是必須的,但能掌握藏語會對您深入研究藏傳佛教有所幫助。目前在國內,寧瑪派和格魯派是比較廣泛傳播的兩個派別。
4. 對於寧瑪派感興趣的初學者,可以閱讀《慧燈之光》、《普賢上師言教》等書籍。如果您對格魯派感興趣,可以先閱讀祈竹仁寶哲文集、《三主要道》和《掌中解脫》等作品。
5. 在學習藏傳佛教的過程中,要注意辨別信息的准確性,避免受到誤導。市面上有不少介紹藏傳佛教的書籍並不準確,甚至有些書籍涉及誤導性的內容。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保持警惕,尋找正規、可靠的資料進行學習。

❷ 初學者該如何學習佛,應該注意什麼

1、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四部《阿含經》、《凈土諸經》、《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圓覺經》、《楞伽經》等。
(千萬不要以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經,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經過修行,和沒有修行的,對佛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學習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經,要進行修行。佛法兩千多年了,佛經浩瀚,不論你修行到什麼程度,幾乎你們所有的疑問,佛經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凈土宗和藏區的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的。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
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都是修習大圓滿法的好去處。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誠,從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最能去妄,妄念無處著腳,故名凈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久當自得耳。大勢至菩薩謂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凈土宗念佛法門)
(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印光法師)

念:
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4、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❸ 佛法的基本知識入門

准則其實是非常簡單的 。《楞嚴經》 中說: 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界說。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戒定慧便是准則,便是咱們學佛的方向。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 便是咱們學佛的主旨。掌握自己的心不犯惡業,奉行善業,這是戒律,由戒律的成果會出世禪定,由禪定而發生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