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學中醫教材版本推薦及理由
中醫界公認以五版教材最好。 內容比較精煉。 看五版教材的編者,都是幾十年臨床的舊社會走過來的老中醫。有些已經病故。
我現在桌旁的金匱就是李克光先生編的五版金匱。
你買時看到1983年出版的就是五版教材。淺綠色封面。側邊是黃色。
工具書,其實網路就行。有個好點的,能找到古籍里的原文的網站推薦給你。http://www.wiki8.com/
❷ 中醫學入門書籍推薦
有機會再學學西醫的一些知識,互相應證。比如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 等等。
❸ 中醫基礎理論書籍哪個版本的好
網上很多,當當、卓越都可以,第七版教材是不錯的,思路比教清晰,特別是哲學方面編的很好,現在網上有李德新教授的這一基礎理論視頻,用的是他本人編的人衛出版的,也可以考慮。
❹ 中醫零基礎如何自學入門中醫前輩請進
第一:基礎階段。1《中醫基礎理論》2《中醫診斷學》3《焦樹德用葯心得十講》4《中醫方劑學》5《中醫內科學》6《中醫婦科學》7《針灸學》
上面除《焦樹德用葯心得十講》之外,都是中醫學教材,要買第五版教材,80年代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最好(綠色封面),如果找不到,就用6版教材(黃色封面,人民衛生出版社)。照順序學完上面7本書,基本可以學會解決一些常見病。學習時,遇到某些不懂的問題不要死摳,暫時放過,等到7本書看完,某些問題自然可以前後貫通。要盡快粗略看完一遍,這樣就可以有一個整體的中醫觀。接著比較詳細地再按順序看第二遍,精讀第三遍。
第二:提高階段。
1、《胡希恕傷寒論講座(錄音講稿)》,2《胡希恕金匱要略講座(錄音講稿)》3劉景源《溫病條辨》講稿,4王洪圖主編《內經選讀》
自學中醫,最忌貪求怪異,否則容易誤入歧途,劉力紅的《思考中醫》、《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個人認為並不適於初學。
《名老中醫之路》這本書,介紹了很多老一輩名中醫的成才經歷,大家不妨看看,可以受到很多啟發。
學完這些,可以去看看四大經典了。四大經典有兩種說法,一說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二說是《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
❺ 中醫大學本科教材如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方劑學等教材書是哪個出版社出版的謝謝
課本:第七新版(即新世紀第一第二版)中國中醫葯出版社(綠色封面),包括
中醫基礎,中醫診斷,中葯,方劑,針灸,中醫內科等,這是通用教材。
有些院校還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科學出版社的不同版本
❻ 求中醫入門基礎書!
中醫學基礎張登本主編
是現在中醫葯大學比較推廣的一本書。
主要是講基礎的,去書店看看。
這是目錄
第一章中醫學導論
第一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
一、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二、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中箕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一、整體概念
二、辯證論治
第三節《中醫學基礎》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法
一、《中醫學的基礎》的主要內容
二、《中醫學的基礎》的學習方法
第二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
第一節陰陽學說
一、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二、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五行學說
一、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二、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第三章人體結構與功能
第一節臟腑
一、五臟
二、六腑
三、奇恆之腑
四、臟腑之間的關系
第二節精、氣、血、津液
一、精
二、氣
三、血
四、津液
五、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第三節經絡
一、經絡系統的組成
二、經絡的循行分布
三、經絡的生理功能
第四節體質
第五節生命活動整體聯系
第四章病因
第五章病機
第六章診法
第七章辯證
第八章養生·防治·康復
附:主要參考資料
❼ 高分懸賞:《中醫基礎理論》 看什麼教材要具體出版社和編輯
推薦《中醫基礎理論》第五版教材,印會河教授領銜主編。參考書目推薦《印會河中醫學基礎講稿》(中醫名家名師講稿叢書)
本講稿是依據1978年全國中醫學院統編教材《中醫學基礎》編寫的,包括了中醫診斷的內容,授課對象主要是中醫專業的本科生及各類中醫進修班,計劃為120學時。
本講稿的特點完全是口語化,反映了教師的備課和講解過程,如語言生動通俗,中醫特點分明,還有啟發式的設問、圖示表解、原文注釋、單元小結等等,從方便學習出發,便於自學,便於理解和記憶。
印教授深厚的中醫理論功底和豐富的臨床經驗,這在講稿中也有反映。書中各章節均有一些獨特的見解,特別是辨證部分,結合臨床,寥寥數語,道出了各證候的特點和治療要點,對提高臨床療效確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講稿中還引用了許多古代中醫名家的精闢言論,對一些深奧理論問題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這些在其他同類書中所見不多。
講稿中關於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的論述獨特,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與現用教材不同。這部分內容實際上反映了印教授在外感熱病辨證方面的觀點。
講稿中的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溫故知新,是幫助初學中醫人員學習理解中醫理論體系的一本有益的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