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基礎教育改革有哪些具體措施
擴展閱讀
女同學結婚了送什麼好 2024-10-13 12:14:07

基礎教育改革有哪些具體措施

發布時間: 2024-10-13 10:22:36

①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內容是什麼

德育、課改、均衡發展——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確定工作重點1、 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 教育部在工作要點中首先提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各個方面。具體措施包括頒布《中小學德育規程》,推動中小學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頒布新修訂的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准。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提高中小學班主任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此外,教育部還將通過「形勢教育大課堂」等多種形式,推動中小學深入學習和宣傳黨的十七大精神。以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為契機,深入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教育活動。組織好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迎接北京奧運會勝利召開。 2、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根據工作要點,教育部要頒布修訂後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啟動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教學指南》和《學業質量評價標准》的研製工作。修改頒布《中學生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啟動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准使用情況的調研工作。 根據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標准,教育部還要完善教材審查機制,更新教材審查委員庫。積極推進教科書循環使用。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強調,要推動建設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並完善中小學學業質量分析、反饋、指導系統。積極推行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招生制度,推廣將部分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均衡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 同時,教育部將繼續擴大普通高中新課程試驗范圍。推動建立高中校本教研製度。研究建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參與指導普通高中新課程省份的高校招生考試綜合改革。還要積極推動農村地區課程改革工作。 以上這一系列措施,都是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最終服務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教學體系。 3、 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部將繼續把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作為工作重點,推動各地制定和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標准、教師編制標准和教師工資收入標准,實施好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 同時,教育部將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在全部免除學雜費和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必要資助的基礎上,進一步落實對農村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的政策措施。還要加強對城市義務教育免費工作的跟蹤和指導。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透露,在爭取各地統一解決教師地方津補貼的基礎上,教育部將加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推動各種形式的對口支援。 他還表示,在加強大中城市義務教育階段擇校問題的調研的同時,推動各地以流入地和公辦學校為主做好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 教育部負責人強調,針對當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教育部將切實加強學校管理,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工作要點還提到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啟動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啟動「中國掃盲和能力增強計劃」,引導民辦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等。

② 如何看待教育改革七大措施

一是進一步完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方案中應給學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動時間,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修訂各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融入課程教材中,強化課程教材與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學生經驗的緊密聯系,更加突出時代性,增強適宜性,提升課程教材的現代化水平,突出對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各學段、各學科課程內容的有機銜接。建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周期修訂制度。二是要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方案,嚴格落實綜合實踐活動、技術、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指導學校結合實際制定普通高中選修課程建設規劃,開設豐富多彩、高質量的選修課,保障學生有更多選擇課程的機會,引導學生選擇適合個人興趣愛好和未來發展需要的課程。在達到國家規定的基礎教育基本質量要求的前提下,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逐步提高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的設置比例。三是把教學改革作為深化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使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實到課堂教學中,要以各學科課程標准為依據組織教學,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規律,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創設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環境,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學習,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和實驗,形成不同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四是健全和完善考試評價制度,完善綜合素質評價的科學方法和基本程序,建立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保證學生全面完成國家規定的各學科課程。逐步把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學業水平考試的結果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五是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加大教師培訓力度,不斷改進培訓模式,大力推進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加大教師教育院校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培養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六是進一步加強教材使用管理,探索建立教材選用評估制度,制訂教材更換的管理辦法,保證教材使用的相對穩定性,加強對校本課程教學材料開發與使用的指導。七是把農村地區的課程改革作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規劃。要加大對農村地區課程改革的經費投入,提供必要的辦學條件保障,保證農村學校開齊開足國家課程,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質量要求。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作用,為農村學校提供更多的優質資源、網上培訓、教研、專業咨詢等服務。

③ 如何扎實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建議

總體建議:
1、育人為本。堅持立德樹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循教育規律,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克服應試教育傾向,解決好學習為什麼、教學為什麼、辦學為什麼的問題。
2、整體推進。堅持系統設計,准確把握各項改革耦合性和關聯性,科學安排,精心組織,相互銜接,統籌兼顧,爭取發揮最大綜合效益。
3、重點突破。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制約教育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攻堅克難,務求實效,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領域熱點難點問題。
創新發展。堅持尊重基層首創,鼓勵和支持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大膽試驗,充分激發基層的改革主動性和創造力。
4、市域統籌。堅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中教育特色發展,在落實以縣為主管理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強化市級政府對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系統設計和整體推進,加大在重點改革、重大政策、資源配置等方面的統籌力度,協調社會各方力量推進改革。
5、樹立科學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構建政府、學校、社會、家庭之間的新型關系,基本建立現代學校制度,實現學校內涵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全面而個性發展。推進學校管理向教育家辦學轉變,考試招生向多次機會、等級表達、綜合評價、多元錄取轉變,教學方式向以學定教、自主合作探究轉變,評價標准向育人導向、多維綜合轉變,監督機制向社會參與、主體多元轉變。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全面改善,縣域、城鄉、學校之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學生課業負擔明顯減輕,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具體措施:
1、全面深化德育綜合改革。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推動地方、學校德育課程與國家課程有機銜接,促進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德育實踐活動系列化、層次化、科學化。將德育目標融入各學科課程,把社會實踐活動列入教育教學計劃,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法治教育。積極發展社團組織,支持共青團、少先隊開展團隊主題活動,
2、深入推進課程改革。
按照國家課程標准和課程方案要求,開齊開足開好課程,加強校本課程建設。鼓勵和支持義務教育學校開展自主選課學習日活動,豐富普通高中選修課,提高選修課開設質量。發揮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作用,為學生定製個性化實踐活動課程。積極推進特色高中建設,探索建立高等學校和普通高中聯合育人機制。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發展,探索早期救治、康復與教育緊密結合的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模式。
3、創新教學方法和人才培養模式。
全面落實省中小學教學基本規范,深入探索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法,積極開展有效教學、生命化課堂構建等課題實踐,改革實驗教學,強化綜合實踐和勞動教育;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4、深化體育、衛生和藝術教育改革。
實施普通中小學運動場地提升工程和體衛藝設施器材配備工程,積極開展「藝術家進校園」活動。開展市級體育藝術傳統學校創建活動,穩步推進游泳、足球、傳統藝術進校園等特色活動。
5、深化初中學生學業考試改革。
6、強化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實行初中學生學業考試、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招生錄取模式。
7、改革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工作。完善職普統一、學生自主報考、學校自主錄取的考試招生錄取機制,實施高中階段學校(含技工學校)招生錄取平台升級工程。實行一考多取,統一組織報名、考試、填報志願和分批次錄取。保持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招生數量大致相當。
8、健全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制度。探
索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將品德養成、學業發展、身心發展、藝術素養等反映學生發展水平的指標,以及校長課程領導力、學生課業負擔、教師教學方式、師生關系、班額標准化、家庭教育等與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的因素作為評價的主要內容,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提供科學指導。

9、改革校長評價制度。推動考核中小學校長與考核學校相結合,建立「底線管理+特色發展」的辦學評價體系。制定中小學校長學年度績效考核辦法,關注學校差異和發展變化幅度,促進過程性管理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專業評價和民主評議相結合,提高校長管理能力。
10、改革教師評價制度。把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作為教師考核評價的基本標准,加快建立學校、學生、教師和社會等多方參與的教師評價制度。制定加強中小學教師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學校根據聘用合同規定的崗位職責任務,全面考核教師的師德表現和工作績效,將教師考核評價結果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評先選優、職務(職稱)評聘、績效工資發放的重要依據。嚴禁單純用升學率和考試成績評價教師。
11、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推進教育工作管辦評分離,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委託第三方對學校辦學水平、校長辦學業績、學生體質、區域教育質量等進行評價,並及時向社會公布評價結果;建立學生、家長評價學校和群眾滿意度調查制度。鼓勵支持社會、學校等發展專業評價機構。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