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怎麼讓孩子喜歡基礎科學

怎麼讓孩子喜歡基礎科學

發布時間: 2024-10-06 16:38:03

1. 大班科學教案:怎樣讓孩子熱愛科學

每一個孩子都承載著父母最殷切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夠學習最全面的知識,練就最健康的身體,掌握最前沿的技能……因此,父母會選擇各種途徑為孩子的成長打下基礎:五花八門的培訓班,參差不齊的科普讀物,各種力量都以高尚的名義無情地掠奪著孩子們的童年。然而,如何能行之有效地讓孩子接受科學教育,卻又保留著孩子完整的成長軌跡?作為家長,需要有目的、有技巧性地誘導,助孩子的成長一臂之力。
1. 科學教育一定要分年齡,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目標。
同樣的課程孩子在小學和幼兒園都上過,但是一樣的概念卻有不同的上法。幼兒園突出觀察,注重感受,引導表達,要他們喜愛科學,覺得有趣就可以了,概念只是一句科學的定義,講出來他們聽過就可以了,不要求理解。
小學生對他們提出問題,使用假設、測量、實驗、數據分析的方法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例如: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會產生這種現象?(當然不是這樣突兀的問,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們自己通過使用工具(他們自己列出的清單)來完成了他們的假設驗證。有的孩子使用簡單的手動旋轉數圈數,有的使用電腦軟體等等這種各樣的方法,在限定的時間內得出了自己的結論,並且有數據支持。這才是家長和老師都想要的結果。無論學什麼,知識、工具都是他們要利用的載體,而核心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概念不是一成不變的,幾乎每個時代都有被重置的概念。因此父母要在孩子的不同年齡,給孩子設定不同的目標,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去接收與其年齡相符的科學知識。對於低幼年齡的孩子淺嘗輒止已足夠,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科學的好奇心,而學齡兒童則需要進一步延展他們的興趣,讓興趣成為進一步探究的動力。
2、引導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權威的科普讀物會開拓孩子的視野,清新的文學小說會陶冶孩子的情操,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情商。在3至6歲階段,孩子對大千世界的探索欲不斷地膨脹,會就身邊的各種問題向爸爸媽媽發問。而父母往往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不知該如何回答,或者只知皮毛無法滿足孩子的求知慾。《神奇的科學》系列是給孩子看過的很有效的一套科普繪本,動感十足的畫風,奇妙好玩的科學現象,緊緊抓住孩子的小眼球。12本科普繪本,主題貼近生活,知識點細致入微,講解方式生動有趣,解決了父母在無法回答孩子問題時的尷尬。讓孩子在閱讀中體會快樂,在快樂中收獲知識。孩子最喜歡的是每本書後都會有一個好玩的實踐活動,「製造霧氣」、「磁力實驗」、「為岩石稱重」……全方位地鍛煉孩子的動腦動手能力,輕輕鬆鬆將書中學到的科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3. 帶領孩子走出家門,探索科學知識
除了閱讀之外,培養孩子科學素養的另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帶孩子多參觀各種科技展,引導孩子接觸自然,讓孩子走出家門,開拓視野。好奇創造奇跡,這已是科技發展的共識。讓科學帶給孩子們、老師和公眾驚喜,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愛科學一輩子,是美國科學節的宗旨。在中國,科技展、科學節等活動也層出不窮,而這是一個很好的讓孩子自主地去發現、探索的契機。家長可以陪伴孩子去參觀各種科技含量高的展品和小發明,或是讓孩子從小就懷揣飛向宇宙深處的夢想,或是讓孩子從小就愛上發明爭當小小愛迪生,通過眼睛去觀察發現才能有切身的感受。除了人文科技,自然科學對孩子的成長同樣有著重要的影響。孩子天生就對大自然充滿著親切感和好奇心,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郊外去觀察昆蟲、小動物和植物,讓孩子全身心浸入大自然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用自己的小手去揭秘,讓孩子熱愛科學,熱愛自然,熱愛生命。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日子,父母需要做的很多。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鍛煉孩子發現問題、探究世界的能力是一項讓孩子受益終生的事情。依據孩子的年齡給孩子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平日與孩子一同看幾本類似於《神奇的科學》之類的權威的科普讀物,多陪孩子去科技館、大自然中感受科學的魅力,是培養孩子愛上科學的良好的方式。正如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幸福一樣,教育的不同階段同樣有不同的主題,希望科學的燦爛千陽普照每個孩子的童年,希望每一對父母都學會用正確的方式潛移默化地感染孩子,讓孩子愛上科學,幸福快樂地成長!

2.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科學興趣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小學科學課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如何使學生喜歡上科學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的。

一、 利用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經常愛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還要尋根覓底地追問這是為什麼?這種由好奇心產生的認識興趣和求知慾是十分可貴的。從科學教學出發,就能推動科學知識的學習。在這個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能使他們明確學好科學知識的重要意義。如上「澱粉的蹤跡」一課,講到用碘酒檢驗澱粉,我讓每個同學把手指洗干凈,再把碘酒塗在手指上進行消毒,隨後讓每個同學把飯粒放在桌子上擺整齊,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有同學報告,飯粒變臟了,手指也變臟了。飯粒和手指都出現了藍黑色,這是怎麼回事?此時此刻同學們都產生了奇妙的感覺,要研究的問題竟是如此奇妙,還能不情緒高昂,精神振奮?

二、通過展示動畫 ,引起學習興趣。科學課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是一門新的課程,讓學生喜歡上這門課的關鍵是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通過聲、光、圖把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學得更加積極主動。比如教學「鳥」這一課,首先放鳥的錄像,千姿百態的鳥一下子吸引了學生,使他們彷彿置身於百鳥之中,樂於跟隨老師去學習鳥的知識。

三、寓教於游戲中,培養學習興趣。游戲符合兒童的身心特點,適當採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十分歡迎,教學效果也比較好。導入新課就可以采游戲的方式,如教學「植物的果實」時教師先請學生猜幾則關於果實的謎語:「小小紅壇子,裝滿紅餃子,吃了紅餃子,吐出白珠子。」「身穿綠衣裳,肝里水汪汪,生的孩子多,個個黑臉堂。」學生猜出了很開心,並初步掌握了果實的特徵,然後再學習果實的知識更有興趣。講授新知識也可以採用游戲的方式,如教《磁鐵》時,教師可以用「磁鐵釣魚」、「巧取曲別針」的游戲來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鞏固新知識,運用新知識,都可以採用游戲的方式,游戲的運用使學生由被動的看看聽聽變為主動的說說做做,效果十分明顯。

四、利用周圍環境,吸引學習興趣。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科學課的變化是很大的,改變了學生根本的學習方法,要以「探究」為核心,把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因此,在課堂上更多的時間要留給學生自己去「活動」,讓他們自由觀察、測量、發現、探索,並進行記錄。在三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中,有很多課是需要到室外進行的。如上「尋找動物、植物」這課時,我把學生帶到學校的花池邊,小樹林等地,讓學生分小組帶上記錄本、昆蟲盒,放大鏡、捕捉工具等,自己去大自然中尋找動物、植物,學生的興趣馬上高漲起來。有的小組找到了螞蟻、蝸牛、桂花樹、榕樹、桃樹、柳樹……以及許多不認識的小動物和植物。當學生把哪些不認識的小動物和植物來問我時,我並不是把知道告訴他們,而是讓他們把哪些不認識的動物和植物的特徵認真記錄下來,回家後上網查閱或到書店查閱有關的資料,下節課來和同學們一起交流。通過學生親身經歷周圍環境並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吸引了學生廣泛的學習興趣,發展了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五、組織動手實踐,激起學習興趣。好動是兒童的特點。他們拿到一些新奇的東西,總希望拆開來看個究竟。組織學生做一些實驗或製作一些東西,他們總是感到十分有趣。在科學教學中安排一些由學生動手的內容,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動手過程中可以體會到知識的實踐意義,有時也會感到自己的知識不足,從而引起新的學習需要。例如:我教學《電路》一課後,我布置給學生課外作業(實驗):用自選材料製作一個並聯電路。兩天後,一名男同學將自已的「得意之作」送來了。原來他用的燈座和電池夾都是用健力寶盒擰成的,而開關竟是用破舊的門插銷和橡皮筋兒做成的彈性開關。一名女同學受到電路組裝的啟發,將一開即響的音樂卡改裝到自己的**記本和文具盒上,給它們安上了「報警」裝置。 此外,還可圍繞教材利用活動課時間,認真組織有趣的科學課外活動,把學和做、學和玩、學和用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總之,培養學生學習科學課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只要我們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各種興趣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能充分地調動起來,學生就會喜歡上科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