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組織的基礎需要靠什麼公眾
擴展閱讀
有人是什麼歌詞 2024-09-29 07:19:30
如何把小愛同學調出來 2024-09-29 07:08:39

組織的基礎需要靠什麼公眾

發布時間: 2024-09-29 06:21:56

① 組織形象的客觀基礎是什麼

組織形象的客觀基礎是:組織的產品形象即公眾對組織的產品所形成的認知和評價。

產品是組織形象的物質載體,是公眾對組織進行認知與判斷的主要依據,通過產品體現出來的組織形象最為直觀,產品形象是整個組織形象的客觀基礎。組織的管理形象不是物化的東西,卻可以通過組織的行為表現出來。

組織形象的主要特徵

整體性。組織形象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形象是由組織內部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客觀性形象是一種觀念,是人的主觀意識,但觀念的反映對象卻是客觀的,也就是說,組織形象所賴以形成的物質載體都是客觀的,建築物是實實在在的,產品是實實在在的,組織的員工也是具體的,組織的各種活動也是實實在在的。

相對穩定性,當社會公眾對組織產生一定的認識和看法以後,一般會保持一段時間,而不會輕易改變或消失,這就是組織形象的相對穩定性。

② 組織開展公共關系活動的基礎是什麼

組織開展公共關系活動的基礎是雙向溝通,而不是單向的公眾傳達或對公眾輿論進行調查、監控,它是主體與公眾之間的雙向信息系統。雙向溝通是個人或社會組織與公眾經常交換意見,其中包括同組織內部或外部的公眾之間溝通思想和感情。
開展公共關系工作,必須在組織機構與社會公眾之間建立起雙向溝通的聯系網路,一方面利用各種媒介和手段對外傳播,使公眾認識、了解組織,另一方面又必須吸取輿情民意,將它反饋給組織的最高決策層,作為調整、改善自身的依據。實現雙向溝通,要求組織全體成員,尤其是領導成員和公共關系人員,承認公共關系雙方的平等地位,在交往中相互傾聽意見。

③ 什麼是對象公共關系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類

親親您好,1.員工公共關系

員工是組織的內部公眾,在公關工作上具有「兩重性」——既是公共關系的客體,又是公共關系的主體。組織的目標只有通過員工的分工勞動,盡職盡責才能實現。同時,每個員工都直接代表著組織的形象,「木桶原理」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員工關系是對象公共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類。良好的員工關系為組織開展其他方面的公共關系實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消費者公共關系

消費者是組織外部公共關系中最重要的目標公眾。組織本身目標的最終實現與否直接取決於它與消費者的關系如何。「顧客就是上帝」可看做組織對消費者關系的原則,它不但典型地概括了組織與消費者的關系狀態的最佳狀況,而且直接反映了組織在處理、調節與消費者關系時應處於主動地位。

3.政府公共關系

與前面所述及的作為公共關系主體的政府不同,這里所指的政府是公共關系對象。政府關系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公共關系。任何一個組織作為社會的一個單元,都必須服從政府對社會實行的統一管理。政府公眾包括行政機構如計劃、物資、人事、環境部門、勞資,財政金融機構如財政、審計、稅務等部門,法律機構如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這些機構同組織的關系是否協調,直接影響到組織的正常生存和發展。組織需要通過相關的公關實務,爭取政府的理解、幫助和支持。政府公關實務是由政府關系特點所決定的。相對於組織而言,政府關系工作的目標主要有:一是遵守政府的政策、法律、法令;二是搞好與政府的溝通。

4.媒介公共關系

媒介是指社會上的新聞機構或工具,主要包括報紙、廣播、電視、通訊社等。對於組織來講,媒介公眾是組織的重要公眾,是一種特殊的公眾,具有雙重性質:一方面,它是組織賴以實現公關目標的重要手段,即工具性;另一方面,它又是組織必須努力爭取的重要公眾,即對象性。由於新聞媒介具有的信息傳播功能直接關繫到組織的信息擴散及組織在公眾輿論中的形象,所以新聞媒介關系在組織公共關系實務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

5.社區公共關系

在一個社區內,組織一般是最具人力、財力、物力的社會成員。因此,組織的社區關系重點應著眼於盡可能滿足該社區對它的基本要求。這方面的工作具體包括四部分:(1)組織的一切經濟、文化、科研等活動一般都應先立足本社區,然後擴及外地。應該視當地公眾為最基本、最及時、最直接的旅客、顧客、讀者、觀眾,了解其動向與需求變化,盡可能及時予以滿足。(2)組織應盡可能避免或減少自身活動對社區其他公眾正常活動的影響。例如,做好「三廢」(廢水、廢煙、廢氣)的控制與治理、安全生產、減少噪音等等,為社區成為一個良好的活動區域負起應負之責。(3)積極承擔社區內的公共事務或公益活動。比如捐助或修建公共設施(如道路、公園、圖書館、風雨亭等)、維護社區治安、出資組織或贊助文藝表演或體育競賽、提供義務性的專業服務、興辦第三產業等。(4)盡可能將組織內部非生產性、專業性的文化向社區開放,使社區公眾都能分享。適當安排社區內公眾參觀本組織,以使他們對組織的性質、活動有更深了解,便於維護長期和諧的關系,得到公眾的理解與支持。這不但有惠於當地,而且更有助於提高組織的形象。

6.競爭對手公共關系

競爭對手關系也就是同行關系。一般說來,同一種行業所面臨的市場、原料、技術、信息、設備等情況基本是一致的,彼此間有著密切相關的利害關系,相互間很自然地會產生一種競爭關系。過去中國的一句俗話「同行是冤家」就典型地概括了這一現象在歷史上的表現特點。與自然界的競爭性質一樣,社會上同行間的競爭法則也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就使得同行關系顯得比其他對象公共關系更為復雜一些。在西方國家或舊中國,同行關系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你死我活的競爭,有時為了壓住對手或擊垮對手,同行間不惜採取鉤心斗角、爾虞我詐的不當手段。

④ 組織形象的基礎是什麼

產品形象。組織的產品形象即公眾對組織的產品所形成的認知和評價。產品是組織形象的物質載體,是公眾對組織進行認知與判斷的主要依據,通過產品體現出來的組織形象最為直觀,產品形象是整個組織形象的客觀基礎。

組織的管理形象不是物化的東西,卻可以通過組織的行為表現出來。例如,麥當勞是世界聞名的快餐公司,其管理有很高的知名度。

如,一個企業的組織形象是由產品形象、員工形象、機構形象、管理形象、文化形象綜合反映出來的。

1、產品形象。產品形象由產品的質量、價格、性能、造型、包裝、售後服務等一系列內容共同構成,是整個組織形象的基礎,其中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將極大地破壞組織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在商品經濟時代,組織要有創名牌、護名牌的意識。許多企業家提出:「誰砸了企業的牌子,我就砸誰的飯碗」,可見產品形象是第一位的。

2、員工形象。員工的素質、能力、文化修養、道德水平、禮儀、行為,構成了組織的員工形象。組織與公眾打交道,人們首先接觸到的就是組織的員工。如果有些員工言語粗魯、舉止失態、能力低下、態度傲慢,不僅反映出組織平時對員工缺乏教育,也會影響組織的整體形象。特別是服務性行業,員工的形象更加重要。

3、機構形象。機構形象主要指組織的機構設置、人事安排、工作程序、辦公環境等有關組織體系的形象問題。外部公眾與組織發生關系,主要是和組織機構打交道。這時他們便會對組織機構是否健全、設置是否合理、人員是否精簡、運轉是否靈活、辦事效率高低等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印象。

⑤ 公共關系的特徵以及它是如何體現的

公共關系的基本特徵可以總結為六個關鍵點:
1. 針對公眾:公共關系涉及特定社會組織與它們相關的社會公眾之間的互動。組織的生存與發展依賴於其與公眾的關系,因此在策劃和執行公共關系活動時,必須始終將公眾利益放在首位。
2. 以美譽為目標:塑造積極形象是公共關系的中心任務。組織形象的兩個基本目標是知名度和美譽度。知名度反映組織被公眾認知的程度及其社會影響的廣度和深度,而美譽度則指組織獲得公眾信任和贊賞的程度,以及其社會影響的好壞。在公眾中建立和維護組織的良好形象是公共關系活動的根本宗旨。
3. 互惠原則:公共關系建立在特定的利益關系之上。為了獲得相關組織和公眾的長久支持與協作,組織必須遵循互惠原則,確保在實現自身目標的同時,也能使公眾受益。
4. 長遠規劃:要塑造持久而深刻的組織形象,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有計劃、有目的的努力。
5. 真誠原則:基於事實是公共關系活動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組織必須塑造一個誠實可靠的形象,以贏得公眾的信任。真誠不僅是建立合作的基礎,也是說服力的關鍵。只有真誠,才能促成合作。
6. 溝通作為手段:缺乏溝通,組織與公眾之間的關系就不會建立,良好的組織形象也無法形成,互惠互利的目標也無法實現。只有通過雙向的溝通過程,公共關系的目標和計劃才能得以實施,這才是公共關系的完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