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中怎麼區分條形基礎、筏形基礎、獨立基礎等等
地基、基礎的定義,《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 GB50007-2002
基礎foundation:將結構所承受的各種作用傳遞到地基上的結構組成部分。
地基subgrade foundation soils:為支承基礎的土體或岩體。
按照不同條件的簡單分類
按基礎使用的材料劃分
灰土基礎、磚基礎、毛石基礎、混凝土基礎、鋼筋混凝土基礎。
按基礎埋置深度劃分
淺基礎、深基礎。埋置深度不超過5M者稱為淺基礎,大於5M者稱為深基礎。 基礎埋深是指從室外設計地坪至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埋深大於等於5米的基礎稱為深基礎;埋深在0.5米~5米之間的基礎稱為淺基礎。基礎埋深不得淺於0.5米。 實際工程施工角度來講,基礎埋深的原則是這樣的:要在冰凍線以下,同時盡可能在最高地下水位以上,考慮腐殖土層具備承載力,基礎埋深要考慮與地基整體、協同承載建築物的壓力。
按基礎受力性能劃分
(一) 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於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築和牆承重的輕型廠房。
(二) 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這種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按基礎構造形式劃分
條形基礎、獨立基礎、滿堂基礎(筏板基礎、箱型基礎)和樁基礎。
(一) 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當柱下獨立基礎不能滿足承載力,或地基變性要求時,也可以做成柱下混凝土條形基礎。
(二) 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採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採用杯形基礎形式。
(三) 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筏板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筏板基礎:是埋在地下的連片基礎,適用於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載力較低、上部傳來的荷載較大的情況。
箱型基礎:當伐形基礎埋深較大,並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牆澆製成整體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於高層建築。
(四) 樁基礎:當建造比較大的工業與民用建築時,若地基的軟弱土層較厚,採用淺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強度和變形要求,常採用樁基。樁基的作用是將荷載通過樁傳給埋藏較深的堅硬土層,或通過樁周圍的摩擦力傳給地基。
按照施工方法可分為鋼筋混凝土預制樁和灌注樁。
鋼筋混凝土預制樁:這種樁在施工現場或構件場預制,用打樁機打入土中,然後再在樁頂澆注鋼筋混凝土承台。優點是材料省、強度高、承載力大、耐久性好,不受地下水位變化的影響,適用於較高要求的建築。但自重大,運輸和吊裝比較困難,打樁時震動較大,對周圍房屋有一定影響。施工難度高,受機械數量限制施工時間長。
灌注樁:首先在施工場地上鑽孔,當達到所需深度後將鋼筋放入澆灌混凝土。優點是施工難度低,尤其是人工挖孔樁,可以不受機械數量的限制,所有樁基同時進行施工,大大節省時間,缺點是承載力低,費材料。
按照基礎的受力原理大致可分為摩擦樁和承載樁。
摩擦樁:系利用地層與基樁的摩擦力來承載構造物並可分為壓力樁及拉力樁,大致用於地層無堅硬之承載層或承載層較深。
端承樁:系使基樁座落於承載層上(岩盤上)使可以承載構造物。
以及鑽孔灌注樁、振動灌注樁、人工挖孔灌注樁、夯擴樁、預應力管樁、預制方樁、鋼管樁,用於軟基處理的各種柔性半柔性樁 (如水泥攪拌樁與粉噴樁、砂石樁或碎石樁)、用於邊坡支護的預應力混凝土抗滑樁等等根據不同特點命名的樁基類型。
『貳』 基礎底面尺寸如何確定
基礎底面尺寸是建築物的基礎結構之一,它的尺寸直接影響著建築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建築設計中,確定基礎底面尺寸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介紹一下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方法。
一、根據建築物的用途確定基礎類型
首先,需要根據建築物的用途和所處的地理環境等因素來確定基礎類型。常見的基礎類型包括淺基礎、深基礎和特殊基礎等。不同的基礎類型對應著不同的基礎底面尺寸。
四、沒鋒睜根據基礎類型計算基礎底面尺寸
根據建築物的用途、重量和荷載以及地基土的承載力等參數,可以根據相應的基礎設計規范計算出基礎底面尺寸。在計算過程中,需要考慮基礎的深度、寬度、長度和形狀等因素,以確基做保基礎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總之,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是建築設計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它直接關繫到建築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在確定基枯歲礎底面尺寸時,需要綜合考慮建築物的用途、重量和荷載以及地基土的承載力等因素,以確保基礎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叄』 建築的基礎是什麼
基礎【foundation】指建築底部與地基接觸的承重構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築上部的荷載傳給地基。因此地基必須堅固、穩定而可靠。
工程結構物地面以下的部分結構構件,用來將上部結構荷載傳給地基,是房屋、橋梁、碼頭及其他構築物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在建築物的基礎建造方面有悠久的歷史。從陝西半坡村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發掘出的木柱下已有摻陶片的夯土基礎;陝縣廟底溝的屋柱下也有用扁平的礫石做的基礎;洛陽王灣牆基的溝槽內則填紅燒土碎塊或鋪一層平整的大塊礫石。到戰國時期,已有塊石基礎。到北宋元豐年間,基礎類型已發展到木樁基礎、木筏基礎及復雜地基上的橋梁基礎、堤壩基礎,使基礎型式日臻完善。在《營造法式》中對地基設計和基礎構造都作了初步規定,如對一般基礎埋深作出「凡開基址,須相視地脈虛實,②採用地基上樑和板的計算方法。其深不過一丈,地基土質較好的情況下能夠滿足設計要求。淺止於五尺或四尺,……」的規定。
各種分類:
基礎按其構造特點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筏形基礎、條形基礎、箱形基礎。
基礎按材料分類分為:磚基礎、毛石基礎、三合土基礎、灰土基礎、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礎。
『肆』 建築結構設計如何確定基礎類型基礎埋深、基礎底面寬度
基礎類型確定:一般根據地勘報告和建築層數及地下室層數
還有就是結構類型了,承載力允許的話,做牆下條基或獨立基礎,柱下條基等,如果條基大於2.5米或獨立柱基礎大於4~5米,可考慮筏板基礎,筏板基礎承載力還不能滿足就地基處理或樁基礎
超高層為了增加基礎剛度,可做箱型基礎
基礎埋深:基礎埋深是指從室外設計地坪至基礎底面的垂直距離。
基礎高度是指基礎本身的垂直距離(厚度).
一般基礎的埋深和基底寬度的確定都要根據地勘報告和上部結構的荷載來定。基礎埋深的大小關繫到地基的可靠性、施工的難易程度及造價的高低。影響基礎埋深的因素很多,主要影響因素有:
(1)、建築物的用途,有無地下室、設備基礎和地下設施,基礎的形式和構造;
當建築物設置地下室、設備基礎或地下設施時,基礎埋深應滿足使用要求;高層建築基礎埋深應隨建築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才能滿足穩定性要求。
(2)、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小和性質;
一般荷載較大時應加大基礎埋深;受上拔力的基礎應有較大埋深,以滿足抗拔力的要求。
(3)、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
基礎應建立在堅實可靠的地基上,不能設置在承載力低,壓縮性高的軟弱土層上。
存在地下水時,如粘性土遇水後,含水量增加,體積膨脹,使土的承載力下降。含有侵蝕性物質的地下水,對基礎將產生腐蝕。
基礎底面寬度:根據荷載標准值確定
『伍』 房屋建築學中,什麼是地基和基礎地基和基礎有何區別
地基:承受由基礎底傳來荷載的
土體
或岩體。地基承受建築物荷載而產生的應力和應變是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減小,在達到一定的深度以後就可以忽略不計。
基礎: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它承受建築物
上部結構
傳下來的荷載,並把這些荷載連同本身的自重一起傳給地基。
持力層
:直接承受
建築荷載
的土層。持力層以下的土層為
下卧層
。
基礎埋深
:由
室外地坪
至基礎底皮的高度尺寸。基礎埋深由勘測部門根據地基情況決定。
地基與基礎
的關系
為保證建築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須要求基礎和地基都有足夠的強度與穩定性。基礎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它承受建築物的上部荷載,並將這些荷載傳給地基,地基不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基礎的強度與穩定性既取決於基礎的材料、形狀與
底面積
的大小以及施工的質量等因素,還與地基的性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地基的強度應滿足承載力的要求,如果
天然地基
不能滿足要求,應考慮採用
人工地基
;地基的變形應有均勻的壓縮量,以保證有均勻的下沉。若地基下沉不均勻時,建築物上部會產生開裂變形;地基的穩定性要有防止產生滑坡、傾斜方面的能力,必要時(特別是較大的高度差時)應加設
擋土牆
,以防止滑坡變形的出現。
『陸』 建築中如何分清楚是什麼基礎
你這是概念不太清楚,腳手架有滿堂紅腳手架,基礎可沒有滿堂基礎的說法,或者說正規說法里沒有這個叫法。
基礎有很多種,就形式來說有獨立基礎,柱下條形基礎,高層建築筏板基礎,樁基礎,岩石錨桿基礎等。
區分也很容易,比如說單柱下一個墩子的就是獨立基礎,一般都是做成矩形;
柱子如果離的很近,兩個或者多個柱子做一個基礎叫做聯合基礎。如果是兩個柱子連線做出的基礎也是矩形的,但是比較長,所以就叫做條形基礎,多層剪力牆下都是條形基礎。高層建築因為反力大,抗浮驗算等要求,設置筏板基礎,就是在整個建築下邊做一塊大板,這應該就是你說的滿堂基礎了呵呵。
如果地質條件不好,需要下到很深的持力層,就用到樁基礎,直接作用在岩石上的一般都用錨桿打到岩石里去,就是岩石錨桿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