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怎麼學會語文基礎知識
擴展閱讀
范海辛為什麼經典 2024-06-24 02:37:39
舌苔厚膩小知識 2024-06-24 02:28:32
人物如何p成動漫 2024-06-24 02:28:30

怎麼學會語文基礎知識

發布時間: 2024-06-16 07:35:16

1. 如何打好語文基礎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了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注意課外積累。
知識就像海洋,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海面上的一個浪花,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的,所以適當的課外閱讀是很有必要的。進入了緊張的學習階段,不可能再有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閱讀,因此,閱讀時要有選擇。應廣泛瀏覽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從電視、廣播、網路上獲取信息,並有條理的做下筆記。要關心社會生活,了解社會動態,使自己的思想要不斷進步。這樣不僅能使我們積累更多知識,更能豐富我們的生活。
三、加強寫作訓練。
學習語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寫作。提高寫作能力要從點點滴滴做起。課外積累是寫作的基礎,要學會對文章的細讀,精彩的篇章最好能背誦。如果腹內空空,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除此之外,注意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堅持不懈的記日記,有感而發的寫隨筆,都是幫助我們寫好作文的有效途徑。寫好的作文要反復修改,也可以請教老師、同學的意見,精益求精。

2. 小學語文抓基礎知識的技巧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階段的學習是為了以後更加長遠深入的學習打基礎的,因此一定要牢固掌握基本的知識,培養小學生初步的語文基礎能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抓基礎知識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抓基礎知識的方法

第一,一起讀帶拼音的 故事 書。

有趣的故事、媽媽的陪伴對孩子都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讀故事的過程中,可以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著給孩子讀,加深孩子對字的印象,也可以媽媽讀一段,孩子讀一段。為什麼要有拼音呢?這樣可以觀察,哪些字盡管是日常生活常用的、簡單的,但孩子仍然不會。孩子可以通過「拼音」這個小助手慢一些將不認識的字讀出來,順便復習了拼音,最重要的,避免了孩子因為不識字,怕挨說、不想問,讀不下去的尷尬。

第二,不刻意的日常應用。

出去玩的時候,注意各種宣傳 廣告 、尋人 啟事 、招租……試著跟孩子一起讀一讀。

第三,把有趣的小事記下來。

寫 日記 是好習慣,但因為作業,每天寫有點困難,所以日記可以變成周記或 隨筆 。隨筆的話,可以在50到100字之間,寫明白發生什麼、學到什麼這兩點即可。周記的話還要在此基礎上更詳細描述這件事發生前、發生中、發生後的情形及當時的內心感受。

第四,引導孩子發現一些字與字之間的「親屬」關系。

引導孩子發現一些字與字之間的「親屬」關系。比如:扔、擦、打、掃……都用手,所以有提手旁啊;清、松、城、描、帽形聲字啊;很多 成語 也可以望「字」生義,比如:「聲東擊西」,聲音在東邊,打的是西邊,讓人想不到呀,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這些規律可以幫助孩子更容易記住字,也減少錯別字。

第五,給孩子聽寫生字。

給孩子聽寫生字時,不要光給孩子聽寫字,組成簡單的詞聽寫,甚至順便造個 句子 。這樣可以擴大詞彙積累,也提高孩子對生字的使用能力。

2小學語文基礎知識訓練方法

一、訓練要體現邏輯性

教材變來變去,有進步的地方,但不足也是明顯的。對比老教材,我們會發現,新教材刪去了一些不合時宜的 文章 ,增大了閱讀量,但在選文上也存在隨意性,為了兼顧各個方面而把一些非經典、意義不大的東西弄了進來,同時又把老教材中很多的訓練點刪去了。如果我們真按新教材一課一課去教,就算弄得再扎實,恐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也不會有多強。我想,各個學校能否結合自身實際,在大綱框架內,編訂一個「語文訓練綱要」。要體現層次性,哪一學期訓練什麼內容,考查什麼能力,達到什麼目標,要明朗一些。不要三年都做一樣的題,考一樣的試,說一樣的話。

二、要努力挖掘語文訓練點

老練那麼幾道大題,老是那麼練,誰都會煩。我們可以開動腦筋、集思廣益,經常給學生換換口味。現僅從字詞句段篇角度分別舉例簡要說明。

字:與其考選擇題,不如考改錯題。可以把學生的 作文 或編制的信件拿來讓學生改錯字。還可以鼓勵學生從報刊雜志中找錯,從街頭廣告中找錯,每周(或每月)統計一次予以獎勵。讓學生自己從改錯本中找資料出題,交給同桌做,共同評改。

詞:學生詞語貧乏得可憐,要把積累詞語作為一項常規訓練。可以布置學生每學一課或每讀一篇文章都搜集5 至10 個雅詞。對詞語、熟語的積累要體現趣味性,要在應用中鞏固。比如講 「埋」這個多音字,我們可以 造句 說「他死了,我們要把他埋(mái)葬好,否則他會埋(mán)怨我們」。對詞語要有意識地整理,比如可以讓學生寫出描寫風、雨、喜、怒等的詞語,看誰寫得多。

句:高中生也要多做造句練習。可以扣住課文設計題。比如教《外國 散文 兩篇》,可以讓學生寫「世間最美的墳墓,美在()」,「冬天之美,美在( )」。學小說,可用 對聯 對情節進行概括。

段:除了進行改寫、仿寫、評論寫作外,是不是可以讓學生給課文寫導言,給同學下評語,給老師寫建議。幾十字、一百字見真功夫。既有趣,又練到了實處。

篇:寫的基礎是讀。要鼓勵學生大膽創造,但同時也要進行考場作文的規范訓練。

三、要訓練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什麼是 教育 ,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張志公先生把它表述為「字要端端正正地寫,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作文要認認真真地做。」但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訓練起來總覺得如隔靴搔癢。聽,成了聽老師講;說,成了老師一個人說;讀,基本上是讀望天書、讀啞巴書;寫,基本上是隨心所欲,信手拈來。

加強聽說訓練,要注意把課堂上師生的單打變為「雙打」,變為「混合打」,多搞點小組合作學習。讀寫訓練要注意培養學生閱讀中的「寫作意識」和寫作中的「讀者意識」。在讀的時候要想到別人的思路,而不是單純的字詞句的積累;在寫作的時候要想到讀者,自己做一個讀者,考慮閱卷者的感受。

這樣有意識地訓練,就能讓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指導學生讀自己的答卷,大聲讀出來,就明白自己做的情況。

四、語文教師要像農夫一樣浪漫瀟灑

長期以來,唯考試是從心理嚴重地束縛著廣大語文教師。教參怎麼寫,就怎麼講;前人怎麼說,就怎麼說;同事怎麼教,就怎麼教。機械的教學模式和死板的應試技巧讓教師失去了獨立思考的品格。

而事實上,教材並不是至高無尚的權威,教參也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參考,同事的見解也僅是一家之言。重要的是應該有自己的思考,重要的是應該引導學生大膽思考。有時,存異比求同更重要。語文教育,不能讓我們和我們學生的腦袋成為別人的跑馬場。否則,不僅會貽誤學生,使他們的思維日趨懶惰,從此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也會害了我們自己。高中教師(尤其是語文教師)出現的「早衰」現象,已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我更擔心的是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教學理念的日趨保守、教學方式的日益僵化,將使我們未老先衰。

教材有不當的地方,是不是能夠刪換一些篇目,增加一些課外美文;教參說法太死板,是不是能夠給學生講點自己的見解。陳寅恪先生上講台的第一天就對弟子們說:書上有的我不講,別人說的我不講,我講過的我不講,今天我只講從來沒人講過的。這是何等的風度,何等的瀟灑。

五、語文老師要學會以情動人

我很傷感作為語文教師已很少寫點文章,寫點詩歌,寫一點能表達真性情、能與學生進行靈魂碰撞的東西了。談古人的詩文,我們給學生條分縷析,都說這里好那裡好。可是沒有激動,沒有興奮,沒有手舞足蹈,沒有淚眼迷濛。這不叫真語文,語文老師一點兒也不瀟灑,一點兒也不浪漫,甚至多愁善感都不會,很可悲!2002 年在成都召開的「新課標研討會」上,來自台灣的語文教育家談衛娜女士教賀之章的《回鄉偶書》。她把自己對祖國故鄉的思念靜靜地化作了兩行熱淚,感動了學生,也感動了聽課的所有老師。

我想,在我們的課堂上,能讓學生流一次淚,我們能流一次淚,那麼,這語文就沒白教。作為一個語文教師,除了分數以外,我們就更能說:我對得起學生了。

3小學語文基礎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用漢語拼音服務於字詞學習

漢語拼音部分在幼兒園和學前階段都有涉及,但是正式開始應用並服務於 語文學習 還是從小學階段開始的。根據《小學生教學大綱》的規定,從一年級第一課開始,在整個小學階段基本上要掌握的有2800多個漢字,其中常用並要求會寫的有2000多個,眾所周知,小學生識字的開始就是用漢語拼音輔助拼讀。

聲母和韻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基本上貫穿了低年級語文教學過程始終。低年級的語文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在拼讀漢語拼音時發音的准確,拼讀要符合漢語的語法習慣。另外,生字的學習也是低年級語文學習的關鍵。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功課,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語言,一種工具。小學生剛剛接觸到生字的時候,肯定是很好奇並帶著一種對未知事物的敬慕心,而語文教師所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持續不斷地保持這份好奇心和敬慕的態度去學習,不斷深化自己的語文基礎能力。

二、採取豐富多彩的學習方式

小學生剛入校門,對未知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語文教師要學會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並加以引導,讓他們時刻保持學習的熱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會生動有趣,學有所得。小學生由於認識水平有限,認識的漢字有限,因此,教師可以藉助一些輔助工具來輔助完成課堂任務。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課文「一去二三里」的時候,課本上都畫有人物和亭台、花朵的插圖,教師可以利用插圖中有趣的圖片來讓學生把文字和圖片上的實物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把圖和文有效地結合起來,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認識水平。又或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著小朋友製作漢語拼音和漢字的卡片,不同的漢語拼音組合成不同的漢字,用拼音找漢字,或者用漢字拼拼音,用游戲的方式解決學習上的問題,簡單而有效,且符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也因此成為了最受小學生歡迎的方式之一。

三、課文解讀要符合小學生的特點

小學階段的語文課文基本上都具有趣味性或啟示性、教育性和童話色彩。小學課文里本身就有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語文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兼顧到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水平的特點,課堂才能順利進行。小學生天真、認知能力有限,在教師講解課文的時候,他們就會有很多問題。例如在講解《兩只小獅子》一課的時候,很多小朋友就問我說:「老師,小獅子為什麼要學習本領?獅子不是本來就會咬人的嗎?」還有小朋友問我:「老師,小獅子跟這上面畫的是一樣的嗎?」這些問題本身是跟課文沒有關系的,但是教師不能因此就忽略了這些問題,因為好奇心是學習的開始,小學生是因為感興趣所以才會發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因此,對於學生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給予耐心的解答,並採用啟發式的 教學方法 ,啟發學生在理解課文,想像課文情境的基礎上,引發更深入的思考。例如「你更喜歡哪一隻小獅子?為什麼?」「課文中的小獅子有哪些品質?」「你有沒有要向小獅子學習的地方?」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 說說 自己的想法和理由,並給予適當的點評。

四、聯系生活,用發散性思維啟迪智慧

小學課文中有不少涉及到小學生智慧的啟迪方面。例如《曹沖稱象》、《小貓釣魚》、《烏鴉喝水》等。這些課文是一個虛構的童話世界,既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能力,又接近生活實際,和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在小學生的認知世界裡,或許並沒有意識到課文與現實的聯系,只是潛意識地贊同某些符合自己認知特徵的行為。教師要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啟發小學生用發散性的思維去思考課文的內容,同時,藉助課文裡面的實際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小學生已經能夠基本分清楚童話世界與現實之間的區別,教師也要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用發散性思維思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可以讓學生通過舉例子說明生活中類似於烏鴉喝水的場景。

五、課文朗讀的必要性

學習漢語拼音是為了方便認識漢字,認識漢字並學會 組詞 是為了造句,句子連在一起就是作文。小學語文低年級階段尚未接觸到作文,但是必須具備初步作文的基礎。因此,低年級的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小學生學會說話,把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用句子說出來,寫出來。讀和寫是分不開的,要想寫就必須會讀,只有讀多了才會自然而然地形成語感,再寫句子也就不那麼難了。因此,小學語文課文閱讀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習新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讀一遍,然後帶著學生一起讀,每學一篇課文,就要求學生讀熟了,回家讀給爸爸媽媽聽,藉以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為以後的造句和寫作奠定基礎。

4小學語文基礎知識 復習方法

1、領悟規律、教給方法

基礎知識涉及的很多知識是有規律可尋的,在復習時我們應引導學生通過練習來領悟這些規律,用這些規律來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例如拼音中較難辨別的平、翹舌的辨析也是有規律可尋的。我們知道多數漢字都是形聲字,以同一個翹舌音為聲旁的一類形聲字多數都念翹舌,例如以翹舌聲母「正」字為聲旁的形聲字「征」 「整」「證」等字都念翹舌。反之都念平舌。前後鼻韻的形聲字也有同樣的規律。我們復習時可有意識安排一些聲旁相同的形聲字要求學生填寫聲母、韻母,讓學生去發現聲母、韻母的相同之處,讓學生悟出辨析這些音節的方法、規律,記住能類推的平、翹舌,前後鼻韻發音的代表字,以增強辨析能力,避免死記硬背,從而減輕復習負擔。

2、提供語境,用中鞏固

基礎知識中的許多知識靠死記硬背是難以掌握的。一定要引導學生在運用中進行鞏固。要運用就需要我們給學生提供具體的語境。例如多音字,它不同的讀音是由具體的語境決定的,傳統的復習方法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給多音字組詞,其結果往往是學生做了若干遍,仍然是一做還錯,因此我們在復習時應給學生提供運用多音字的具體語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去掌握這些知識,他們一定掌握得更牢固。

3、發揮主體,自主復習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平時教學,老師們都意識到發揮主體性對於學習的重要。但在復習中往往容易忽略這一點,還存在不放心、不放手的情況。其實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初步的學習能力,教師可以提出復習的范圍和要求,給學生一些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引導他們根據自己的情況,採取不同的復習方法進行復習,並加強同桌、小組的交流和檢查,增強復習效果,促進全體學生學會學習,全面提高。

如對生字、形近字的復習便可放手讓學生自己從生字表或作業中找出自己掌握得不牢固的,易寫錯、讀錯用錯的生字進行辨析組詞。 近義詞 、 反義詞 的歸類可以讓學生同桌互動的形式進行,對於標點符號的辨析可採用讓學生從同桌的習作中糾正錯誤標點的方法,還可採用規定題型讓學生出試卷的方法進行基礎知識的綜合復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主復習,這樣,既做到有的放矢,又可提高效率,還會讓學生學會怎樣復習。


3. 語文基礎很差怎麼辦,怎麼提高語文功底

語文,既要靠平時的積累,也要打好基礎。看語文課本,一定要做到「三到」: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看書,必須要看得清楚。雖說現在都要求學生的閱讀速度要提高,但是你也要看清楚書里的字。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詞或者是生字,你也可以查一下字典或詞典。
手到:遇到生字,你除了要理解它的含義,也要懂得它的寫法。看書時,手應該動一下在桌面上寫寫對自己陌生的字。
心到:這個要求是最重要的。前兩個要求做得再好,如果你不把它記入心中,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你必須要用心去記。
另外,也可以問一下班裡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問一下他們是怎樣學語文的,把他們的方法記下來,自己再做參考。你自己也不要心急,因為提高成績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不過:有志者事競成。

4. 語文基礎知識識記方法有哪些

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強調積累。積累的意義在於豐富知識儲備,使你的腦袋裡有更多的材料,以便於在以後語言實踐中能信手拈來,運用得心應手。積累有兩種方法:集中識記和在閱讀中分散積累。集中識記可以使我們在短時間內獲得較多的基礎知識,但是這樣的積累有時是生吞活剝的,和應用到語言實踐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閱讀中積累的語文基礎知識是從語言實踐中獲得的,能更好地運用到語言實踐中去,但知識的系統性差一些,積累的速度較慢。可以看出,這兩種積累的方式各有利弊。因此我們要把兩種方式結合起來,克服其弊端,發揮各自優勢。這樣,學好語文基礎知識也不是難事了。

集中積累,較為枯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計劃性、目標性,強調任務的完成。比如,我們在這次集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中,就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學習目標,有數量的要求,也有質量的要求,還有每天、每節課應完成的指標要求。要求每天完成的事一定完成,也就是說,我們每個同學都要養成一個好習慣——「當日事當日畢」,不等來日,先做好自己應做的事,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學好語文基礎知識還需要另外一個好習慣——學會持之以恆。貝多芬曾說過: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強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學問是苦根上長出的甜果,沒有持之以恆、勤學苦練是難以成正果的。學習語文尤其需要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和頑強的毅力。因為就語言來講,它是一個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人都不能奢望一夜之間語言能力會有一個質的飛躍,語言學習必須要有足夠的積累和經過大量的實踐才會漸入佳境。

學好語文基礎知識需要的第三個好習慣是抓住課堂。由於同學們處在青春期,在心理上既嚮往獨立又未能獨立,處在一個叛逆期,對權威敢於提了懷疑和挑戰。所以,可能覺得語文課,特別是語文基礎知識課比較淺顯,老師講的內容也沒有什麼聽頭,還慢吞吞的,不如自學。須知,老師畢竟是過來人,也經歷過你們這樣的年齡和學習經歷,並且還是學習上的佼佼者,再加上後來讀大學經過了專業訓練,又有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可以幫助你少走很多彎路的。再者,由於老師講課,把一節課分成了幾個板塊,如練習、討論、講解……也可調節注意力,少一點枯燥。

學好語文基礎知識需要的第四個好習慣是要對自己的學習進程進行記錄和評價。古人雲:「吾日三省吾身」。在學習中,我們難免產生惰性,克服惰性的最好方法就是時刻檢查自己,把自己行為和目標對照比較。在這本資料中,我們為同學們設計了一個計劃與評價表,大家每天要把自己的學習情況記錄下來,進行評價,同時也要自覺接受老師的檢查和監督。

學好語文基礎知識需要的第四個好習慣是要有一個錯題集,把自己容易犯的錯誤知識內容記錄下來,並在以後經常翻閱它,以達到逐步消滅錯誤的目的。

我們在編寫本資料時,注意了講練結合,注意了更多的趣味性、計劃性,落實了學習的幾個環節。

我們把學習分成了下邊幾個環節:

課前練一練 讓大家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預習,同時也積累一些感性知識。

課堂學一學 這是我們安排的重點。我們深知,只有一個設計科學的課堂,才可能有一個好的學習效果。

課堂學一學中,我們安排了如下幾步:

1、知識精要 對所學習的內容進行條理清晰的概括,教給同學習學習方法和技巧,適當舉例。

在這一部分中,我們希望同學們動動筆,把老師的講義記一記。我們沒有把老師的講義完全印出來,而是給你們留下空白,要你們動起手來,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師的講課上,努力記下老師的講義。這是我們這本資料和別的資料不同的地方,雖然我們要把老師的講義印出來,並不是難事。但是印出來後,就會剝奪了你們動筆的機會,也讓你們失去了聽講的興趣。須知讀書要做到——眼到、手到、耳到、口到、心到,只要這「五到」都做到了,才能學得更好。作筆記可以加深學習印象,並且可以集中注意力。

2、課堂讀一讀 由於我們所學的內容是語文基礎知識,在能力層級上屬於較低的層次。我們的大量任務是要識記。要識記,當然要讀。要讀,還是在課堂上讀效果好。既然這樣,那就放聲地讀吧,讀時也要用用心喲。

3、課堂練一練 僅僅讀當然也不夠,還得動動手,動動腦,和老師同學來點合作學習,比如競賽呀,互相抽問呀之類的,還可以交流一下學習方法,編一編順口溜之類的。

課後練一練 課後的練習有兩個作用:鞏固復習和延伸學習。學了的知識當然需要及時鞏固,才能不至於遺忘過多,記得更牢。學習不僅是課堂上的事,還得在課後多加練習,俗話說:「師傅帶進門,修行靠個人」。要想在學業上比別人更勝一籌,靠的是什麼?——勤奮。因此,我們還為同學們准備了下一個環節。

課外拓展 對於學有餘力的同學(其實是有上進心的同學——只要有上進心,就是學有餘力的),我們為你們准備還多的免費午餐,你可以安排一下,什麼時候吃,每次吃多少,以什麼方式吃。好好計劃一下。千萬不要嫌多,吃不了會兜著走。在做之前想得太多是個壞毛病,想得太多了,做的時間就會少了,還會影響情緒。不如實實在在地干,「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的路,都是由一步步地走的,不可能一下就走很遠。再多的知識,也是一天學一點,一天學一點,功到自然成了。

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提醒同學們一點,就是一步一個腳印。一旦學了,就要掌握,不要像小猴子那樣,滿坡都跑了,結果什麼都沒有得到。俗話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語文基礎知識面廣量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什麼都弄得懂。但該弄懂的地方要弄得爛熟,不要到處都學了,似乎學了很多,真正掌握的很少,結果什麼都不知道。比如,對詞義的理解,我們可以為自己訂一個目標,在這段時間里要積累兩百組同(近)義詞,然後我們就按照這個目標完成就夠了。再如,學習標點符號的用法,我們只要能把標點符號口訣記住,然後稍作理解。學習病句修改的時候,我們要抓住基本點,六大類二十四小類的病句類型要爛熟於胸。

最後,祝大家在這段時間里圓滿完成任務,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