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什麼奠定了儒學形成的社會基礎
擴展閱讀
范海辛為什麼經典 2024-06-24 02:37:39
舌苔厚膩小知識 2024-06-24 02:28:32

什麼奠定了儒學形成的社會基礎

發布時間: 2024-06-16 05:29:03

⑴ 儒家學說的基本起點是什麼

百家爭鳴,即戰國時期各種思想流派眾多,後世有「九流十家」之說,即儒、墨、法、道、名、陰陽、兵、農、縱橫、小說,然可觀者九,小說家乃稗官野史,不足以登大雅之堂。一般來講,百家爭鳴都有其根源問題,特別是儒、墨、道、法諸家,它們的根源主要有兩個:一是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大規模的頻繁戰爭給社會政治造成巨大混亂,如何「措天下於衽席之上,解黎民於倒懸之中」;二是面對價值信仰體系的崩塌,應該如何重構民眾的精神信仰。面對這兩大問題,各家的不同思維路向、理論學說開始輪番登上歷史舞台。

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第二個代表人物是孟子,他將孔子的仁正式完善成了「仁政」,「仁政」是孟子思想的核心。二者的代表文獻是《論語》、《孟子》。而荀子則是儒家學說的「另類」。

儒家思想的影響體現在,認為有理想的知識分子的最高追求就是進入仕途,同時用禮來約束社會,從而體現出社會的尊卑等級觀念,對統治階級倡導「仁」為核心思想進行德治與禮治。

儒家的這些思想,盡管反映出封建階級等級觀念,但不可否認的是也是為了保持社會和政治國家共生的思想,對後世治理國家的政治影響極大,也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