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風機基礎由哪些組成
擴展閱讀
范海辛為什麼經典 2024-06-24 02:37:39
舌苔厚膩小知識 2024-06-24 02:28:32
人物如何p成動漫 2024-06-24 02:28:30

風機基礎由哪些組成

發布時間: 2024-06-15 12:35:43

⑴ 風機安裝規范

國家標准---風機安裝規范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二章 離心通風機
第三章 軸流通風機
第四章 羅茨式和葉氏式鼓風機
第五章 離心鼓風機和壓縮機
第六章 試運轉

第一章 一般規定
第1條 本篇適用於離心通風機、離心鼓風機、離心壓縮機、軸流通風機、羅茨式鼓風機和葉氏式鼓風機的安裝。
第2條 本篇是風機(不包括輔助設備)安裝工程的專業技術規定,安裝工程的通用技術要求,應按本規范第一冊《通用規定》的規定執行。
第3條 風機安裝的基礎、清單和防震裝置應符合有關設計的要求。
第4條 風機的開箱檢查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根據設備裝箱清單,核對葉輪、機殼和其他部位(如地腳孔中心距、進、排氣口法蘭孔徑和方位及中心距、軸的中心標高等)的主要安裝尺寸是否與設計相符;
二、葉輪旋轉方向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三、進、排氣口應有蓋板嚴密遮蓋,防止塵土和雜物進入;
四、檢查風機外露部分各加工面的防銹情況,和轉子是否發生明顯的變形或嚴重銹蝕、碰傷等,如有上述情況應會同有關單位研究處理。
第5條 風機的搬運和吊裝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整體安裝的風機,搬運和吊裝時的繩索,不得捆縛在轉子 和機殼或軸承蓋的吊環上;
二、現場組裝的風機,?韉睦Ω坎壞盟鶘嘶??礱婧妥?佑氤萋種崍蕉酥行目住⒅嵬叩耐屏γ婧屯屏ε痰畝嗣婊?撬?街蟹置嫻牧?勇菟?住⒆?又峋焙橢岱獯??揮ψ魑?Ω坎課唬?
三、輸送特殊介質的風機轉子和機殼內塗有保護層,應嚴加保護,不得損傷;
四、不應將轉子和齒輪軸直接放在地上滾動或移動。
第6條
風機的潤滑、油冷卻和密封系統的管路除應清洗干凈和暢通外其受壓部分均應作強度試驗,試驗壓力如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用水壓試驗時試驗壓力應為最高工作壓力的1.25~1.5倍,用氣壓試驗時試驗壓力應為工作壓力的1.05倍;現場配製的潤滑、密封管路應進行除銹、清洗處理。
第7條
風機的進氣管、排氣管、閥件調節裝置和氣體加熱成冷卻裝置油路系統管路等均應有單獨的支撐並與基礎或其他建築物連接牢固;各管路與風機連接時法蘭面應對中貼平,不應硬拉和別勁,風機機殼不應承受其他機件的重量,防止機殼變形。管路安裝完畢後,應復測機組的不同軸度是否符合要求。
註:中、小型機組(如類似DA350-61機組)的油路系統管路可不設單獨支援。
第8條 風機附屬的自控設備的觀測儀器、儀表的安裝,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
第9條 風機連接的管路需要切割或焊接時,不應使機殼發生變形,一般宜在管路與機殼脫開後進行。
第10條 風機的傳動裝置外露部分有護罩;風機的進氣口或進氣管路直通大氣時應加裝保護網或其他安全設施。

第二章 離心通風機
第11條 離心通風機的拆卸、清洗和裝配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將機殼和軸承箱拆開並將轉子卸下清洗,但電動機直聯傳動的風機可不拆卸清洗;
二、軸承的冷卻水管路應暢通並應對整個系統進行試壓,試驗壓力如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一般不應低於4公斤力/厘米2。
三、清洗和檢查調節機構,其轉動應靈活。
第12條 整體機組的安裝,應直接放置在基礎上用成對斜墊鐵找平。
第13條 現場組裝的機組,底座上的切削加工面應妥善保護,不應有銹蝕或操作,底座放置在基礎上時,應用成對斜墊鐵找平。
第14條
軸承座與底座應緊密接合,縱向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2/1000,用水平儀在主軸上測量,橫向不水平底不應超過0.3/1000,用水平儀在軸承座的水平中分面上測量。
第15條
軸瓦研刮前應先將轉子軸心線與機殼軸心線校正,同時調整葉輪與進氣口間的間隙和主軸與機殼後側板軸孔間的間隙,使其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16條
主軸和軸瓦組裝時,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檢查。軸承蓋與軸瓦間應保持0.03~0.04毫米的過盈(測量軸瓦的外徑和軸承座的內徑)。
第17條
機殼組裝時,應以轉子軸心線為基準找正機殼的位置並將葉輪進氣口與機殼進氣口間的軸向和徑向間隙高速至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范圍內,同時檢查地腳螺栓是否緊固。其間隙值如設備技術文件無規定時,一般軸向間隙應為葉輪外徑的1/100,,徑向間隙應均勻分布,其數值應為葉輪外徑的1.5/1000~3/1000(外徑小者取大值)。調整時力求間隙值小一些,以提高風機效率。
第18條 離心通風機找正時,風機軸與電動機軸的不同軸度:徑向定位移不應超過0.05毫米,傾斜不應超過0.2/1000。
第19條 滾動軸承裝配的風機,兩軸承架上軸承孔的不同軸度,可待轉子裝好後,以轉動靈活為准。

第三章 軸流通風機
第20條 軸流通風機的拆卸、清洗和裝配除應按本篇第11條執行外,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應檢查葉片根部是否損傷,緊固螺母是否松動;
二、立式機組應清洗變速箱、齒輪組或蝸輪蝸桿。
第21條 整體機組的安裝應直接放置在基礎上,用成對斜墊鐵找平。
第22條 現場組裝的機組,組裝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水平剖分機組應將主體風筒上部和轉子拆下,並將主體風筒下部、軸承座和底座等在基礎上組裝後,用成對斜墊鐵找平;
二、垂直剖分機組應將進氣室安放在基礎上,用成對斜墊鐵找平,再安裝軸承座,且軸承座與底平面應均勻接觸,兩軸承孔對公共軸線的不同軸度不應超0.05毫米;軸瓦研刮後,將主軸平放在軸瓦上,用劃針固定在主軸軸頭上,以進氣室密封圈為基準測主軸和進氣室的不同軸度,其值不應超過2毫米,然後依次裝上葉輪、機殼、靜子和擴壓器;
三、立式機組的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2/1000,用水平儀在輪轂上測量,傳動軸與電動機軸的不同軸度,徑向位移不應超過0.2/1000;
四、水平剖分和垂直剖分機組的風機軸與電動機軸的不同軸度,徑向位移不應超過0.05毫米,傾斜步應超過0.2/1000;機組的縱向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2/1000,橫向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3/1000(電站用軸流引風機按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用水平儀分別在主軸和軸承座的水平中分面上測量。
第23條
葉片校正時,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校正各葉片的角度,並鎖緊固定葉片的螺母,如需將葉片自輪轂上卸下時,必須按打好的字頭對號入座,防止位置錯亂破壞轉子平衡。如葉片損壞需更換時,在葉片更換後,必須鎖緊螺母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要求。
第24條 主軸和軸瓦組裝時,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檢查。
第25條
葉輪與主體風筒(或機殼)間的間隙應均勻分布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其對應兩側的半徑間隙之差如無規定時可按表V-2.1的規定執行。
葉輪與主體風筒間的對應兩側半徑間隙之差 表V-2.1
葉輪直徑(毫米) ≤600 >600~1200 >1200~2000 >2000~3000 >3000~5000
>5000~8000 >8000
對應兩側半徑間隙之差不應超 過(毫米) ±0.5 ±1 ±1.5 ±2 ±3.5 ±5 ±6.5
第26條
主體風筒上部接縫或進氣室與機殼、靜子之間的連接法蘭以及前後風筒和擴壓器的連接法蘭均應對中貼平,接合嚴密。前、後風箱和擴壓器等應與基礎連接牢固,其重量不得加在主本風筒(或進氣室)上,防止機體變形。

第四章 羅茨式和葉氏式鼓風機
第27條 羅茨式和葉氏式鼓風機的清洗、拆卸和裝配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清洗齒輪箱及其齒輪;
二、檢查轉子和機殼內部;
三、清洗潤滑系統使其暢通、清潔。
第28條 轉子與轉子間(包括正、反兩個方面)、轉子與機殼間、轉子與牆板間的間隙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29條 風機應用成對斜墊鐵找平,軸的縱向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2/1000。

第五章 離心鼓風機和壓縮機
第30條 離心鼓風機和壓縮機的清洗、拆卸和裝配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各機件和附屬設備均慶清洗干凈,其接合面防銹油脂除去後,應塗以潤滑層加以保護(特殊要求者例外);
二、機殼垂直中分面不應拆卸清洗(筒型結構的機器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擴壓器、迴流器和軸承箱等清洗時可不拆卸;
三、潤滑系統、密封系統中的油泵、過濾器、油冷卻器和安全閥等應拆卸清洗,除油冷卻器外其斜均可不單獨試壓;
四、氣體調節裝置和氣體冷卻系統應拆洗干擾,其受壓療分一般可進行試壓;如有特殊要求者,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嚴密性試驗。
第31條 離心鼓風機和壓縮機找平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直聯機組找平時,縱向用水平儀在軸上測量,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03/1000;橫向用水平儀在機殼中分面上測量,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1/1000;
二、有增速器的機組找平時,縱向用水平儀在軸頸上測量,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02/1000;橫向用水平儀在下機殼的水平中分面上測量(見圖V-2.1),不水平度不應超過0.1/1000;整個機組的找正一般均以增速器為基準進行。
第32條 底座或整體機組安裝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按機組的大小選用成對斜墊鐵,對轉速超過3000轉/分的機組,各塊墊鐵之間、墊鐵與基礎、底座之間的接觸面積均不應小於接合面的70%,局部間隙不應大於0.05毫米;
二、每組墊鐵選配後應成組放好,並作出標記防止錯亂;
三、底座如為數塊組成者,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核對機殼和軸承座等地腳螺栓的位置是否相符;
四、底座上導向鍵(水平平鍵或垂直平鍵)與機體間的間隙應均勻,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如無規定時,健在裝配的鍵槽內的過盈應為0.01~0.02毫米;在對應可滑動的鍵槽內兩側間隙的部屬C1+C2應為0.04~0.08毫米,頂間隙c應為0.5~1.0毫米,埋頭螺釘低於健a
為0.3~0.5毫米(見圖V-2.2)。
第33條 軸承座和下機殼裝在底座上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軸承座與下機殼為整體的機組,應將機體的下半部裝在底座上,同時以軸承孔為基準,找平(有增速器的機組一般以增速器為基準進行上述工作);
二、軸承座與下機殼不是一體的機組,軸承座應先裝在底座上,同時以軸承孔為基準找平,校正下機殼與主軸軸心線的不同軸度(有增速器的機組,一般以增速器為基準進行上述工作);
三、有導向鍵的軸承座或下機殼上的錨爪與底座相連接的螺栓應正確固定,螺栓與螺孔間的間隙和螺母與機座間的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無規定時,螺母與機座間的間隙c一般可以為0.03~0.06毫米(見圖V-2.3)。
四、軸承座與底座間,或下機殼的錨爪、軸承座與底座間,應緊密貼合,未擰緊螺栓前用塞尺檢查其局部間隙、對轉速不高於3000轉/分的機組不大於0.05毫米,高於3000轉/分的機組不應大於0.04毫米。
註:機座指軸承或下機殼的錨爪。
第34條 增速器底面與底座應緊密貼合,未擰緊螺栓前用塞尺檢查其局部間隙不應大於0.04毫米。
第35條
軸瓦與軸頸的接觸弧面、頂間隙、側間隙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如某項指標不符合,允許進行修、刮,但修、刮軸瓦時,應注意校正轉子與機殼密封裝置的不同軸度,並使轉子與密封裝置間的間隙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可傾瓦軸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36條 轉子各部位(主軸、葉輪、平衡盤、推力盤和聯軸器等)的軸向和徑向跳支均不應超過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37條 上、下機殼的接合面應緊密,未擰緊螺栓前,局部間隙允許值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無規定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工作壓力低於或等於10公斤力/厘米2者,間隙不應大於0.12毫米(燒結鼓風機例外);工作壓力高於10公斤力/厘米2者,間隙不應大於0.08毫米;
二、連接螺栓不應碰傷,接合面間如有密封填料或塗料,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均勻地填上或塗上。
第38條 增速器組裝時,應符合下列要求(行星齒輪增速器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
一、軸瓦的各部間隙(頂隙、側隙等)、接觸弧面和單位面積內的觸點數,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必要時應進行刮研;
二、齒輪組軸間的中心中距、不平行度、齒側間隙和接觸班點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三、齒輪箱的上、下殼體接合面應緊密,未擰緊螺栓前其局部間隙不應大於0.06毫米,連接螺栓不應碰傷。
第39條
所有上瓦背與軸承蓋(或壓蓋)的過盈值以及下瓦背和軸承孔的接觸面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無規定時,過盈值一般為0.03~0.07毫米,接觸面一般不應小於75%。
第40條 電動機、汽輪機、燃氣輪機與增速器、鼓風機、壓縮機連接時,共不同軸度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六章 試運轉
第41條
風機試運轉應分兩步,第一步機械性能試運轉;第二步設計負荷試運轉。一般均應以空氣為壓縮介質,風機的設計工作介質的比重小於空氣時,應計算以空氣進行試運轉時所需的功率和壓縮後的溫升是否影響正常運轉,如有影響,必須用規定的介質進行設計負荷試運轉。

第42條 風機試運轉前,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潤滑油的名稱、型號、主要性能和加註的數量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二、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將潤滑系統、密填充系統進行徹底沖洗;
三、鼓風機和壓縮機的循環供油系統的連鎖裝置、防飛動裝置、軸位移警報裝置、密封系統的連瑣裝置、防飛動裝置、軸位移警報裝置、密封系統的連鎖裝置、水路系統調節裝置、閥件和儀表等均應靈敏可靠,並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四、電動機或汽輪機、燃氣輪機的轉向應與風機的轉向相符;
五、盤動風機轉子時,應無卡住和摩擦現象;
六、閥件和附屬裝置應處於風機運轉時負荷最小的位置;
七、機組中各單元設備均應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進行單機試運轉;
八、檢查各項安全措施。

⑵ 風機基礎的設計

我來回答樓主的問題!
本人曾經做過一個硫酸廠的項目,它的鍋爐就和樓主說的差不多,不過當時沒有留意風機的風量參數。
需要重點說明的是採用的風機動力採用的是高壓電機,10KV,730KW。基礎用了 3.5米高(深)X2.7米寬X10米長 左右(具體數字記不清楚了),而且做了6根15米長的灌注樁。風機的自重荷載並不大,最主要的是震動荷載。當時設計方來的時候,跟那個老傢伙交流過這個問題,他說這個需要考慮共振影響。
因此,建議樓主:
1、這工程,沒有經驗別太倉促定稿。這個可不是鬧著玩的!
2、請問樓主是搞工藝設計的?這個應該是工藝設計出來之後,由建設單位提供設備的詳細參數,才能進行風機基礎的設計。
3、我搞工程的,養成了沒有詳細的數據不能給定結論的習慣。這條中的以下純粹個人意見,僅供參考:因為風機由電機、變速傳動軸(箱)、風機三大部分組成,各個部分的頻率都不一樣,為了保險,基礎和各自的頻率相差越多越好,也就是基礎重量大於20倍的設備重量。

⑶ 建築中什麼叫風機基礎

風機概述
風機是依靠輸入的機械能,提高氣體壓力並排送氣體的機械,它是一種從動的流體機械。
風機廣泛用於工廠、礦井、隧道、冷卻塔、車輛、船舶和建築物的通風、排塵和冷卻;鍋爐和工業爐窯的通風和引風;空氣調節設備和家用電器設備中的冷卻和通風;穀物的烘乾和選送;風洞風源和氣墊船的充氣和推進等。
風機的工作原理與透平壓縮機基本相同,只是由於氣體流速較低,壓力變化不大,一般不需要考慮氣體比容的變化,即把氣體作為不可壓縮流體處理。

風機性能參數
風機的性能參數主要有流量、壓力、功率,效率和轉速。另外,雜訊和振動的大小也是主要的風機設計指標。流量也稱風量,以單位時間內流經風機的氣體體積表示;壓力也稱風壓,是指氣體在風機內壓力升高值,有靜壓、動壓和全壓之分;功率是指風機的輸入功率,即軸功率。風機有效功率與軸功率之比稱為效率。風機全壓效率可達90%。
風機性能參數包括:
1. 流量Q( m^3/h, m^3/min, m^3/s, cfm)
2. 全壓P(Pa, mbar, hPa, kPa, mmH2O, mmHg
3. 靜壓Pst(Pa, mbar, hPa, kPa, mmH2O, mmHg)
4. 全壓效率η(%)
5. 靜壓效率ηst(%)
6. 軸功率N(W, kW, hp馬力)
未來 風機發展
將進一步提高風機的氣動效率、裝置效率和使用效率,以降低電能消耗;用動葉可調的軸流風機代替大型離心風機;降低風機雜訊;提高排煙、排塵風機葉輪和機殼的耐磨性;實現變轉速調節和自動化調節。
國外風機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風機使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就目前國外風機技術發展趨勢而言,將沿著風機容量不斷增大、高效化、高速小型化和低噪音的方向發展。

大型風機容量繼續增大。各種工業裝置規模的日益大型化,客觀上需要各類風機的容量也隨之不斷增加,大機號的風機在未來幾年在市場中將會受到歡迎。

高效化。為提高效率,三元流動葉輪已在通風機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他的如斜流風機等特殊用途的風機發展將會更有市場。

高速小型化。各類風機採用三元流動葉輪後,在提高效率的同時,壓力也可提高。所以在同等條件下,葉輪外徑可減少10%~30%,這樣就取得縮小體積和減輕重量的雙重效果。提高轉速也是風機小型化的重要途徑之一。

低雜訊化。風機的雜訊是工業生產中雜訊污染源最主要來源之一。風機大型化和高速化更使得雜訊問題十分突出。對低頻雜訊,風機主要通過改進風機結構設計,降低本體雜訊,若達不到要求,可採取加裝消聲器等措施。

綜上所述,這些技術既是國外風機未來發展趨勢,也是國內風機行業在技術方面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