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教書怎麼教基礎知識
擴展閱讀
油漆的知識大全 2025-01-18 06:39:30

教書怎麼教基礎知識

發布時間: 2024-05-21 16:41:25

㈠ 教學過程有哪些基本規律

1、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

(1)引起求知慾:教學應從誘發和激起求知慾開始,從作好學習的心理准備開始;產生了知與不知矛盾,出現了求知的內在動力。

(2)感知教材:如果學生有了必要的感性知識,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則理解書本知識就比較容易。

(3)理解教材:是教學的中心環節。

(4)鞏固知識:只在理解的基礎上牢記所學基礎知識,才能順利吸收新知識,自如運用已有知識。發展學生的記憶力。

(5)運用知識:重視運用知識,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

(6)檢查知識、技能、技巧:培養學生及時對所學知識作自我檢查的能力和習慣是非常必要的。

(7)運用時要注意的問題: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注意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要割裂;每個階段的功能都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2、教學過程中幾種必然的聯系

(1)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必然聯系: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學習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基礎;防止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直接經驗積累的傾向。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必然聯系:智力的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於智力的發展;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能力發展的片面性。

(3)掌握知識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聯系: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積極的態度才能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提高;學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習知識。

(4)智力活動與非智力活動的必然聯系:非智力活動依賴於智力活動並積極作用於智力活動;按教學需要調節學生的非智力活動才能有效地進行智力活動、完成教學任務。

(5)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的必然聯系: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學生簡捷有效地學習知識、發展身心的必要條件;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師有效地教學的一個主要因素;防止忽視學生積極性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偏向。

(1)教書怎麼教基礎知識擴展閱讀:

教學過程具有豐富的特點

1、雙邊性與周期性

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矛盾統一。師生的雙邊活動,師生之間相互作用,不斷發生碰撞、交流和融合。

通過碰撞、交流達到融合以後,又出現新的矛盾——新知與舊知、未知與已知的矛盾,產生新的碰撞和交流,是一種波浪式的前進。教學周期的運轉導致了教學過程的實現。諸周期的運轉可以描述為一個螺旋體,

2、認知性與個性化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的特殊的認識過程。與人類其它的認識活動相比,它不是為了直接創造社會價值,而是為了實現學生個人的思維創造,即人類的「再創造」,因而,這種認識活動關注認識的結果,但更注重認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在認識活動中的發展。

學習者必須積極地建構意義,通過對話及思考過程或與他人互動,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實現個人的發展。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教學過程會越來越豐富化、生動化和個性化。

3、實踐性與社會性

教學過程也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實踐活動。與此同時,教育、教學活動是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就具有的一種社會活動。新生一代通過接受、繼承和發展上一代傳授的文化成果得以生存和發展,體現出鮮明的社會性。

㈡ 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教學方法分類有:

1、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講解法、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

2、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論法特別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常用談論法。

談論法可分復習談話和啟發談話兩種。復習談話是根據學生已學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復習、深化、系統化已學的知識。啟發談話則是通過向學生提出來思考過的問題,一步一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

3、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物或直觀教具展示給學生看,或者作示範性的實驗,通過實際觀察獲得感性知識以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知識的方法。

演示教學能使學生獲得生動而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學習對象的印象,把書本上理論知識和實際事物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助於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記憶和鞏固;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思維活動,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4、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靠自覺的控制和校正,反復地完成一定動作或活動方式,藉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為習慣的教學方法。從生理機制上說,通過練習使學生在神經系統中形成一定的動力定型,以便順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練習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工具性學科(如語文、外語、數學等)和技能性學科(如體育、音樂、美術等)。練習法對於鞏固知識,引導學生把知識應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學生的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參考書以獲取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固然有賴於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靠他們自己去閱讀、領會,才能消化、鞏固和擴大知識。特別是只有通過學生獨立閱讀才能掌握讀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6、課堂討論法

課堂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之後,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方法,可以全班進行,也可分大組進行。

7、實驗法

實驗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設備和材料,通過控制條件的操作過程,引起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觀察這些現象的變化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識等學科的教學中,實驗是一種重要的方法。一般實驗是在實驗室、生物或農業實驗園地進行的。有的實驗也可以在教室里進行。實驗法是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興起的。現代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飛躍發展,使實驗法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通過實驗法,可以使學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識同書本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科學研究興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8、啟發法

啟發教學可以由一問一答、一講一練的形式來體現;也可以通過教師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所以說,啟發性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啟發式教學法就是貫徹啟發性教學思想的教學法。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教學方法,只要是貫徹了啟發教學思想的,都是啟發式教學法,反之,就不是啟發式教學法。

9、實習法

實習法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在校內外組織學生實際的學習操作活動,將書本知識應用於實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精神,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實際操作本領具有重要意義。實習法,在自然科學各門學科和職業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方法和實驗方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培養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卻有其特殊的作用。

㈢ 如何提高教師教學理論知識

教師提高教學能力的途徑淺談在教師成長的歷程中,求知始終閃爍著永恆的價值.教育的發展為教師知識修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提高、充實的機會,如學歷教育、進修培訓、自學反思等等,都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崗位上提高自身知識素養可供選擇的途徑. 1.多方攝取信息,爭做通才教師教師良好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養是合格教師的必備條件,也是完成時代賦予教師神聖使命的基礎.教師只有自身知識積淀豐厚,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高屋建瓴,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正如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關於教學大綱的知識對於教師來說,應當是他知識視野中的起碼知識.只有當教師的視野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無可比擬時,他才能成為教育過程中的真正能手.」 張蘇奇教授把知識狀態完整的標准分解為「八個板塊」:即強烈的自我效應意識、學術水平、知識轉化能力、實踐和動手能力、心理素質、自我管理能力、適應環境、創造環境的能力;提出了「人心教育」說:把志氣、骨氣、毅力、耐勞、進取、拼搏的精神稱為人應具備的「本錢」,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管理科學以及三者互相滲透的教育當作人的「資本」,把三大科學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經濟,叫做人的「本事」,把人的自我生存、自我發展、自我壯大的能力和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稱為人應有的「根本」.這一切,當今的許多教師還顯然遠遠是不夠的! 信息技術使人類最新的教育、科學、文化成果可以很快地傳播,人人可以共享.教育的變化必然要求教師重視終身學習,破除傳統的封閉性,開闊自己的知識視野.那種只埋頭於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的教師,很大程度上會使自己的教學脫離時代,脫離現實生活.這是因為當今的任何一本教科書都無法系統地把該門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和吸收進去,更不用說描繪清楚該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系.當代科學文化的發展趨勢是各類各門學科走向綜合,這正如德國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麥克斯·普朗克所言:「科學是內在的整體,他被分解為單獨的整體,不是取決於事物的本質,而是取決於人類認識的局限性.實際上存在著從物理到化學,通過生物學和人類學到社會科學的連續鏈條.這是一個任何一處都不能被打斷的鏈條.」當今教師,不少人努力加強與自己教學專業相關的邊緣學科知識的了解和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不少在職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增強自己智能的復合性.當今的許多教師,還把教育學、心理學、人才學、未來學等學科當作攻玉的他山之石,不斷地將新學科知識融入自己的專業知識之中,向「博、大、精、深」邁進. 當今教師在智能上必須努力使自己成為知識視野開闊、博學多能的「通才」教師.這里所說的「通才」教師是指專博相濟、一專多通、一專多能、主精輔熟的教師.著名學者李政道博士說:「我是學物理的,不過我不專看物理,還喜歡看雜七雜八的書;我認為,在年輕的時代,雜七雜八的書多看一些,頭腦就能比較靈活.」可見,破除封閉性、開闊知識視野,是提高和完善教師智能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 問題教學是教學成功的重要途徑,是通往通才之師的康莊大道,也是促進師生發展的重要方式.曾聽人談起這樣一件事:國內某名牌大學的一位高材生到美國留學,課堂上這位學生認真聽講,作業更是完成得出色,可一學期下來還是只得了個C等成績.看著平時學得輕松但成績不錯的外國學友,他心情非常郁悶.後來他接受一位學友的建議,去找該課的執教老師談談.教師問:「你聽過我的課嗎?」「我沒有缺過一節課呀,作業次次都是優等呢.」學生委屈地說.「那你在課堂上提過問題嗎?幫同學解答過問題嗎?」高材生不解了:「課堂上您講的我都聽懂啦,沒有不懂的問題,而同學提的問題也實在是太簡單了.」教師鄭重地對這位學生說:「我的課堂歡迎有貢獻的人,而不歡迎消費者.」 仔細想想,這里涉及到一個學習方式的問題,傳統意義上的學習以接受學習、機械學習、個體學習和被動學習為主,教師滿足於學生聽懂聽會、理解記憶,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只是盛裝知識的容器,而不是追求發展的生命體;他獲得的更多是結果的成功,而絕少過程中豐富的情感體驗——那種大膽質疑的浮想聯翩,那種豁然開朗的妙不可言,那種合作探討的共鳴與碰撞,那種創新發現的幸福與癲狂,乃至不解、疑惑、爭辯、對抗……而這些才豐富了生命的色彩,體現了發展意義上真正的自由和尊嚴. 2.閱讀理論書籍,適應課改要求新課程標准實驗教材較之現行教材有很大變化,更加註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科技的發展,較好體現了師生、生生和課本之間的交流對話,在表現形式和陳述方式上特別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以及幫助學生改變學習方式等方面都為學生所喜歡;對於教師來說,新教材展示了學科的基本結構,但並不局限於學科結構,教科書既是教學的依據,又是一個拓展創新的平台.這一切要求課堂教學建立起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新模式.在這種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課堂氛圍中,實驗區的教師「經常有驚喜」,「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被難住」,一種久違的、渴望已久的東西回到他們中間,教學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但又普遍感到,讓學生體驗實踐花費的時間多,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不如直接灌輸來得快. 新課程從教育觀念到內容、方法,對於每個人都是全新的,處處體現著新思想、新觀念、新創意,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現成的模式或成功的模式,只有依靠教師在實踐中摸索;課程改革,面臨最大挑戰的教師,這種挑戰不僅僅是壓力,更是一次「蛻變」:課程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觀念革命,在這場變革面前,每一位教師都有一個重新學習的問題,要敢於挑戰傳統,挑戰書本,挑戰自我.新課程教材難度降低了,知識面加寬了;教學變成一種充滿智慧的挑戰,學生自己參與、自己探索,教師如何引導,如何確立起以學生為本的觀念,具有寬厚的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育技術,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能力能否達到新課程的要求,自身儲備的知識量能否適應課改,能否滿足學生的需要……都是我們教師面臨的課題. 一位老教師說「這種變革是一個是痛苦的過程」.因為,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否定,而否定的往往是那些我們已經駕輕就熟的東西,意味著改變我們現在每天都在進行著的習以為常的教學方式、教學行為,這幾乎等於要改變我們教師已經習慣的生活方式,其艱難性是不言而喻的了.傳統教育觀念下形成的教學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識地去改變,在教學中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回到「定勢」中去.這一點尤其是對於一些頗有建樹的成功教師來說更是艱難的.他們不僅要改變教育觀念、教育方式,甚至一定程度上要改變一些「成功經驗」. 面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達到新標准要求,使用好新教材,我們不僅要「洗腦」,還要不斷「充電」.教師只有不斷閱讀教育教學理論圖書並大膽實踐,才能適應課改要求,從而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藝術. (1)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有選擇地閱讀一些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圖書.課程改革要改變原來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改變學科本位、門類過多、缺乏整合的狀況,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改變原來的評價方式,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給學生固有的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教師只有及時跳出學科本位思想的束縛,才能適應新課程教育教學的需要和教育發展的需要.像《教學方法——現代化的研究》、《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等圖書為教師教學活動提供了嶄新的視角,對我們廣大教師都具有極大的借鑒和指導作用. (2)多讀一些真正提升教師自身內在修養的圖書.新課程反映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質的要求,教師必須隨著新課程所建立的學習方式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而教學方式的變化是由教育觀念決定的,因此,廣大教師應盡快提高專業化水平,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加強對優秀教育理論著作的學習.像各種教案、教參類的圖書應該看,但不能依賴.有的教師看教案類圖書,不是參考學習借鑒,而是圖方便、照抄照搬,這不但不能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反而有害.而像《專業:挑戰二十一世紀的教師》、《教會學生思維》、《師生溝通的藝術》這樣的圖書會使教師受匪淺. (3)學校應該為廣大教師提供良好的讀書條件,從目前教師購書情況看,絕大部分是集體購買或由課題經費報銷.影響教師個人出資購書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現在學校圖書館普遍存在的缺乏教師業務理論學慣用書的狀況,的確應該盡早改善.切實加強圖書館建設,為廣大教師提供能擴展視野、豐富知識結構的教育理論圖書實在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成功之舉. 3.加強相互交流,提高工作效率今天,教師的功能從傳統的教給學生知識發展為培養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這是一項艱巨的使命.當代的教育科學表明,人類的知識不僅在不斷分化,形成許多新的邊緣學科,教育也跟科技一樣,不僅各門學科縱橫交錯,形成知識的立體網路,就是教育學和教學法體系本身也日益豐富,同一學科內各種流派林立,同一教學內容也因教法迥異而效果懸殊.為能夠保證自己站在教學改革的前沿,教師就必須發揮群體優勢,加強橫向聯系、活躍學術交流,以彌補個人智能的不足.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經形象而生動地評述過群體優勢: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個人還是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兩個思想,甚至多於兩個思想.」 加強橫向聯系,活躍學術交流,不僅要求在教師同行中創造一種「文人相敬」、相互啟發、相互促進的好風氣,還應根據時代的特點,大膽跨出校門,與科研部門、企業掛鉤,在實踐中搞科研、抓信息,使教師永遠處於人類科學文化的前沿,不斷補充知識的新鮮血液.教師與社會發生橫向的學術聯系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教師在參與這些學術交流後可以及時地提高自身的智能和教學水平,把最新的學術及科研成果傳授給學生,有利於克服教學脫離時代、脫離生產和生活實際的弊端. 在教師的生涯中真正令人遺憾的並不是教師「紅燭」般的命運「照亮了學生,耗盡了自己的光焰」,從一個有高尚責任感的教師的角度來看,那正是對教師崇高精神的禮贊.真正令人感到遺憾的,常常是匆匆流逝的時間.教師的一生,都消耗在講台前、學生的作業本上和備課的台燈下.難怪許多教師都不約而同地把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質的關鍵一環,集中到能否樹立科學的時效觀上.讓每一個教師掌握時間的運籌學,花盡可能短的時間,獲得智能上的較大發展,產生最大的效益來. (1)珍惜分秒時間.從教師的工作來看,其時間就更有價值,更應當珍惜.因為一位教師的一小時就是幾十名學生的一小時,教師在教學中如果漫不經心地白耗一小時,就等於剝奪了學生一個小時的黃金般的青春生命. (2)科學安排時間.教師的工作日程表總是排得滿滿的,就是星期六、星期天,有的教師也還要工作,莫說學習提高,就連鍛煉、做家務和休息的時間也擠掉了,許多教師為此而苦惱.作為當代科學文化的傳播者,教師應該是科學、健康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倡導者.科學地分配時間,掌握時間的運籌學是其中的關鍵.我們可以按照科學的比例分配好一天中工作、學習、休息、娛樂、鍛煉和睡眠的時間,有計劃調配一周乃至一月的活動,使之成為規律,不因工作繁忙而取消和不適當地壓縮睡眠、鍛煉,也不要過度消遣而偏廢學習和工作. 4.自學反思培訓,直擊三大難題教師投身業務進修學習、提高業務水平和能力,舉步維艱,經費緊缺、工作矛盾和與實踐脫節這三大難題,成為教師繼續教育的薄弱環節和難點,造成不少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手段落後,部分教師學歷、文憑與水平不一致,職稱與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不符.因此,必須打破「進修為學歷」、「進修必離職」的傳統做法,把培訓滲透到教師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和過程中,使教師的培訓基礎化、全程化,提高培訓的實際效果.《21世紀民族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課題進行的「自修——反思」培訓,直擊以上三大難題,實踐證明是繼續教育有效的培訓形式. 自修——反思培訓模式,是以學校為主陣地的在職培訓,學校是培訓的主陣地,教師是培訓的主體,教師可以從自己最為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最感興趣的專題入手,確立課題,自訂培訓目標、自修培訓教程,並根據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總結學習過程中的經驗與教訓,隨時隨地改進自己的工作,在自察自省、自評、自己總結的基礎上,進行教師互評、校長導評、專家審評,力求使每一位教師學會學習,使他們在群體學習活動的同時實現個性化. 而培訓者(培訓機構、科研所)則要轉變觀念和角色,和中小學聯合起來,走進學校,走進教師中間,參與到教師培訓中,做培訓的指導者、促進者、資源攜帶者,為教師提供隨時性服務,強調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建立在學習者需要的基礎上,學習活動在不斷的探索中進行,培訓者將與被培訓者共同成長. 自修——反思培訓模式,其實質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的方式.它面向全體教師,不必把教師集中到學校以外的某個培訓機構,不受時間、地點、經費的限制,教師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景中,進行反思性學習和培訓;是教師在自我進修、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用教育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教學實際問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的發展.其特點是每位教師都要帶著問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自己教學活動的不足,覺察到自己以前沒有覺察到的不良教育教學習慣以及它所帶來的消極後果,從而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並解決面臨的問題.

㈣ 如何抓好教學工作的基礎環節

如何抓好教學工作的基礎環節
一、備課
准備好上課的每一份教案,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性工作,我們一定要扎實地予以落實。開學初,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備課應包括以下內容:
1、要備教學設計。要求教師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和特點,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全面把握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注重接受式學習和體驗(探究)式學習的有機結合,選擇最佳的、學生最容易接受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設計。有了這樣的設計,教師走進課堂,才能任務明確,條理清晰,就會底氣十足,胸有成竹,操縱自如,效率顯見了。
2、要備學生實際。教師的備課要從備「教」向備「學」轉變。要善於分析學情,要知道哪些內容學生已掌握了,哪些內容學生尚未掌握,哪些內容學生可通過自學掌握,哪些學習方式最適合本課的學習等等。這樣的分析,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利於節約教學時間,突出教學的重點,提高教學的效率。
3、要備課前工作。上課之前,要求教師一定要調整好情緒,做好各項准備工作。諸如,提前幾分鍾到教室,調試好投影儀、倒好錄音帶、發放好練習本或學具等。這樣才能保證不浪費學生的每一分鍾學習時間。
開學初教務處要求教師備課教案要有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具准備、教學過程、練習設計等主要環節。各備課組要以集體備課為抓手,要以每個教學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或一個教學內容)為例子,根據二期課改的要求,開展集體備課,形成(電子教案)共案。然後教師個體根據共案的備課要求,實施備課工作。在此基礎上,教師要記錄每課時的重點教學環節及課堂設問、課堂練習設計、板書設計等,以便在備課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教案的質量,為上好課作好准備。
本學期,學校對教師備課教案的檢查也作了改革。進一步增加了檢查的密度,提高到每周一次,行政領導分學科檢查,把預備到初三的同一學科統一在一起,相互比較,提高了檢查的針對性,檢查完後,由各檢查人員及時與教師反饋。一個學期來,教師們在備課的認真程度上比以前有所提高,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備課有問題的教師,對其及時進行了引導,使其備課的質量也有所提高。
二、上課
課堂是有效教學的主戰場。只有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才能真正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我們的課堂教學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為學生提供充分寬松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高,以促進學生自主、個性化的發展。為更好達到以上目標,對教師上課提出了以下要求:
(1)課堂教學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理論聯系實際,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結合,循序漸進和優質高效相結合,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結合等教學原則,把啟發式、討論式教學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2)應有明確具體的目的要求,要努力完成大綱和教材規定的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等方面的教學任務。
(3)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全過程,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4)教學內容要科學嚴謹,不錯不漏,抓住關鍵,突出重點,難點突破得當。
(5)教學方法要有利於啟迪思維,開發智力、培養能力,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6)課堂結構要有整體性和層次性。講授和訓練做到緊湊、有序、密度適中,效果好,效率高。
(7)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A、衣著整潔,儀表端莊,教態自然。B、使用普通話,語言表達科學,准確生動;C、板書簡明清晰,工整有序.
(8)講解問題要思路清晰,邏輯條理;提問明確有啟發性,注重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實驗操作要規范、熟練,演示准確。能夠熟練運用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
(9)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並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學會學習,善於學習。
(10)要求教師加強實驗教學,按要求開足開齊課程。
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是上好課的關鍵。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質量是成正比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力爭體現「三優三多三活」:
三優即教得最優化,學得最優化,師生互動最優化;
三多即教師應多一點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多讓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究,多給學生一些信心和引領;
三活即學生上課思維活躍,交流活躍,氣氛活躍。
本學期開始,校長室及董事會人員就深入課堂聽課。並對每節課作了認真的評課,提出了改進意見,引導教師適應課堂,研究課堂。下半學期,學校還舉行了教學比武活動,不同層面的教師都進行了課堂教學的展示和評選。以此進一步提高了教師上課的質量。
三、作業
我們認為,多練不如精煉,多練不如巧練。要做到精煉與巧練,就要善於優化作業與練習,就得出好每一道題。因此,我們要求教師布置作業要做到「三個善於」,把握好「三個度」,
「三個善於」即:
1、要善於設計作業和練習。要根據教學重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的理解能力去設計作業和練習,既要有積累型的作業,又要有思考型的作業,還要有實踐型的作業,更要有興趣型的作業。
2、要善於篩選作業和練習。要求教師要從大量的作業練習題中,挑出最能反映本質的、最能促進思維的典型題目,讓學生進行操練,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3、要善於布置作業和練習。要求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克服隨意性,反對盲目性,減少重復性,杜絕懲罰性。教師要清楚所布置的作業到底要鞏固什麼,加強什麼,拓展什麼,延伸什麼。這樣才能在布置作業和練習時做到有的放矢,練出成效。
「三個度」即:
1、數量限度。要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嚴格控制學生的作業量,不使學生因為陷在作業堆里,而喪失做作業應有的良好情緒,降低學習興趣。
2、時間跨度。這包含兩層意思,一方面是對所布置的作業要有兼容性,既有剛學到的「新知」,也有已經學過的需要進一步鞏固的「舊知」,兩者要兼顧;另一方面是對學生完成作業有限制,不能把時間拉得太長。
3、難易度要適當。作業難度太大,學生無從下手,很容易導致學生積極性下降,自信心喪失。
對於作業批改也要求教師要及時檢查學生作業。學生的每次作業要有等級評定或分數,作文既要有眉批又要有尾批,其他學科提倡在作業本上寫一些有啟發性的批語,批語字跡工整,作業的批改記錄也要分類清晰,材料詳實。
教師要注重作業的反饋功能,及時批改作業,從中獲得教學信息,診斷學生的學習問題及教師的教學問題,並及時向學生反饋,改善教學行為。採用要點指導和評語激勵等作業批改方式,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實施作業面批,並在作業面批過程中,加強師生情感交流和個別學習輔導。教師要認真指導,培養學生的興趣,做到耐心、細致,挖掘學生的特長,張揚學生的個性。
學校對作業的檢查,採取了分學科四個年級統一檢查的方法,做到檢查每門學科的每一樣作業,檢查時做好分析記錄,並做好反饋工作。以便有問題的教師及時做出改進。
四、輔導
對於輔導,學校強調課前輔導、課內輔導和課外輔導三個方面。
課前輔導對學困生是非常有幫助,這樣做能強調舊知和新知的連接;
課外輔導要求教師把時間、內容、目標告訴家長,況且不收取任何費用。這個辦法有利於家校的有效溝通,也有助於輔導的有效性。
五、考試
學校為了加強考試的嚴肅性、公正性,考試命題由命題組統一命題,把關老師審核,專人負責保管。每次考試後進行質量分析會議,商議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措施。
一個學校要提高教學質量,一方面要更新教育觀念,緊跟課程改革步伐,另一方面要狠抓教學常規五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