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生態基礎學什麼

生態基礎學什麼

發布時間: 2024-05-17 14:30:41

㈠ 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基礎有哪些相關學科

(一)景觀結構和功能原理(landscap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rinciple):在景觀尺度上,每一獨立的生態系統(或景觀生態元素)可看作是一寬廣的斑塊,狹窄的廊道或基質。生態學對象在景觀生態元素間是異質分布的。景觀生態元素的大小,形狀,數目,類型和結構是反覆變化的,其空間分布由景觀結構所決定。
(二)生物多樣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景觀異質性程度高,造成斑塊及其內部環境的物種減少,同時也增加了邊緣物種的豐度。
(三)物種流動原理(species flow principle):景觀結構和物種流動是反饋環中的鏈環。在自然或人類干擾形成的景觀生態元素中,當干擾區有利於外來種傳播時,會造成敏感物種分布的的減少。
(四)養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 redistribution principle):礦質養分可以在一個景觀中流入和流出,或被風,水及動物從景觀的一個生態系統到另一個生態系統重新分配。
(五)能量流動原理(energy flow principle):空間異質性增加,會使各種景觀生態元素的邊界有更多能量的流動。
(六)景觀變化原理(landscape change principle):在景觀中,適度的干擾常常可建立更多的嵌塊或廊道,增加景觀異質性;當無干擾時,景觀內部趨於均質性;強烈干擾可增加亦可減少異質性。
(七)景觀穩定性原理(landscape stability principle):景觀穩定性起因於景觀干擾的抗性和干擾後復原的能力。

㈡ 生態學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基本原理:

1,物質循環再生,理論基礎:物質循環。意義:可避免環境污染及其對系統穩定性和發展的影響。

2,物種多樣性,理論基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意義:生物多樣性程度可提高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提高系統的生產力。

3,協調與平衡,理論基礎:生物與環境的協調與平衡。意義:生物數量不超過環境承載力,可避免系統的失衡和破壞。

4,整體性,理論基礎: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系統。意義:統一協調各種關系,保障系統的平衡與穩定。

5,系統學與工程學,a. 理論基礎:系統的結構決定功能原理:分布式優於集中式和環式。意義:改善和優化系統的結構以改善功能。b. 理論基礎:系統整體性原理:整體大於部分。意義:保持系統很高的生產力 。

(2)生態基礎學什麼擴展閱讀:

構成:

其結構可以分成為生態核、生態基、生態庫等3個主要集合。

(1)核心圈。是人類社會,包括組織機構及管理、思想文化,科技教育和政策法令,是核心部分為生態核。

(2)內部環境圈。包括地理環境、生物環境和人工環境,是內部介質,稱為生態基。常具有一定的邊界和空間位置。

(3)外部環境。稱為生態庫,包括物質、能量和信息以及資金、人力等

原則:

生態工程是從系統思想出發,按照生態學、經濟學和工程學的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現代管理手段和專業技術經驗組裝起來的,以期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現代農業工程系統,建立生態工程的良好模式必須考慮如下幾項原則:

1,因地制宜

必須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實踐情況來確定本地區的生態工程模式。

2,擴大系統的物質、能量、信息的輸入

由於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非平衡的系統,在生態工程的建設中必須擴大系統的物質、能量、信息的輸入,加強與外部環境的物質交換,提高生態工程的有序化、增加系統的產出與效率。

3,密集相交叉的集約經營模式

在生態工程的建設發展中,必須實行勞動、資金、能源、技術密集相交叉的集約經營模式,達到既有高的產出,又能促進系統內各組成成分的互補、互利協調發展。

生態工程建設的目標是使人工控制的生態系統具有強大的自然再生產和社會再生產的能力。在生態效益方面要實現生態再生,使自然再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更新速度大於或等於利用速度.

在經濟效益方面要實現經濟再生,使社會經濟再生產過程中的生產總收入大於或等於資產的總支出,保證系統擴大再生產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在社會效益方面要充分滿足社會的要求,使產品供應的數量和質量大於或等於社會的基本要求,通過生態工程的建設與生態工程技術的發展使得三大效益能協調增長,實現高效益持續穩定的發展 。

㈢ 生態學基礎是什麼

生態學的基礎是,植物學,動物學,環境科學,植物生理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