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基礎代謝率 名詞解釋
基礎代謝率是指人體在清醒而又極端安靜的狀態下,不受肌肉活動、環境溫度、食物及精神緊張等影響時的能量代謝率。
人體在清醒而極端安靜情況下,不受精神緊張、肌肉活動、食物和環境溫度等因素影響時的能量代謝率。測定基礎代謝率,要在清晨未進早餐以前,靜卧休息半小時(但要保持清醒),室溫維持20℃上下,按間接測熱法利用儀器進行測定。
基礎代謝率的單位為KJ/m^2/h(千焦/平方米/小時),即每小時每平方米體表所散發的熱量千焦數。
(1)基礎代謝率最低情況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基礎代謝率不超出或不低於正常值的15%,均屬正常。基礎代謝率的測定,是臨床診斷甲狀腺疾病的主要輔助方法,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基礎代謝率可明顯升高,甲狀腺機能低下時基礎代謝率則明顯降低。
在臨床和生理學實驗中,規定受試者至少有12小時未吃食物,在室溫20℃,靜卧休息半小時,保持清醒狀態,不進行腦力和體力活動等條件下測定的代謝率。
計算公式:
(1)基礎代謝率%=(脈率+脈壓)-111(Gale)
(2)基礎代謝率%=0.75×(脈率+脈壓差×0.74)-72(Read)
(3)基礎代謝率%=1.28×(脈率+脈壓差)-116(Kosa)
環境溫度對基礎代謝有明顯影響,在舒適環境(20~25℃)中,代謝最低;在低溫和高溫環境中,代謝都會升高。環境溫度過低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顫抖而影響代謝升高;當環境溫度較高,因為散熱而需要出汗,呼吸及心跳加快。因而影響代謝升高。
❷ 正常人基礎代謝率在下列哪種情況下最低。
根據年齡,基礎代謝會逐步下滑,40歲以後每年3-5%下滑,50歲以後7-10%下滑,60歲以後12%以上。
一般來說,體質越差,身體代謝率越低。
❸ 基礎代謝率BMR多少正常
一般來說,基礎代謝率的實際數值與正常的平均值相差10-15%之內都屬於正常。
超過正常值20%時,才能算病理狀態。甲狀腺機能減退時,基礎代謝率比正常標准低20-40%;甲狀腺功能亢進時,基礎代謝率比正常標准高出25-80%。其他如腎上腺皮質和腦下垂體機能低下時,基礎代謝率也要降低。
人體在20~30℃環境中能量代謝最為穩定。氣溫高於或低於這個范圍,產熱量均有所增加。當人體受寒冷刺激時,反射性地首先引起肌緊張增加,繼而出現寒戰反應。
寒戰是指骨骼肌發生不隨意的,小的節律性收縮。其特點是伸、屈肌同時活動,幾乎不能做外功,此時所消耗的能量全部變為熱量,其最大產熱率可達每分鍾39.2kJ/kg,使機體產熱較平時提高4~5倍。
(3)基礎代謝率最低情況是什麼時候擴展閱讀
基礎代謝率的影響因素:
(1)體表面積
身材大小不同,人體的基礎代謝總量的顯然不同,基礎代謝與人體的體表面積呈比例關系。Rubner早在1894年發現,基礎代謝率如果以單位體表面積表示,則比較恆定。人體的體表面積與體重及身高顯著相關。
我國營養學會根據近期的調查,1981年提出我國18~40歲的成年男性平均身高為170cm,體重為69kg,女性平均身高為160cm,體重為53kg。在此平均值±10%的范圍內,應視為正常體重。
Kleiber從實際應用出發,曾提出基礎代謝率的正常值若以每小時表示。這一標准可以應用於任何身材大小的動物。還有人認為代謝率與代謝活躍的組織關系密切,提出基礎代謝率應以「去脂體重」(Lean bodymass)表示。
(2)年齡性別
女性的基礎代謝率略低於男性。嬰兒時期,因為身體組織生長旺盛,基礎代謝率最高,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降低。
(3)環境溫度與氣候
環境溫度對基礎代謝有明顯影響,在舒適環境(20~25℃)中,代謝最低;在低溫和高溫環境中,代謝都會升高。環境溫度過低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顫抖而影響代謝升高;當環境溫度較高,因為散熱而需要出汗,呼吸及心跳加快。因而影響代謝升高。
(4)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素可以增強所有細胞全部生化反應的速率。因此,甲狀腺素的增多即可引起基礎代謝率的升高。基礎代謝率的測定是臨床上甲狀腺機能亢進的重要診斷指征之一。甲狀腺機能亢進者,基礎代謝率可比正常平均值增加40~80%,甲狀腺機能低下者,可比正常值低40~50%。
(5)其它因素
影響人體基礎代謝率的還有葯物及交感神經活動等一些因素。
❹ 基礎代謝率對照是什麼
基礎代謝率對照表是基礎代謝率與年齡對應的表格。
測定人體基礎代謝率是必須應控制以下條件:清晨未進餐,在檢測前不要做費力的活動,應該安靜平卧半小時以上,室溫應控制在20度到22攝氏度,基礎代謝率的正常范圍是10%到15%上下,甲亢時基礎代謝率比正常值高25%到80%,甲狀腺功能低下時基礎代謝率較正常值低20%到40%。
基礎代謝率的測定是臨床上診斷甲狀腺疾病的簡便而有效的方法。其他如腎上腺皮質和垂體前葉激素分泌不足時,也可表現為基礎代謝率降低。
體溫升高時,基礎代謝率也升高。通常體溫每升高1℃,基礎代謝率就升高13%。人在長期飢餓或營養不足時,會出現基礎代謝降低。此外,測定基礎代謝率和在不同活動強度下的能量代謝率也是合理制定營養標准,安排人們膳食的依據。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基礎代謝率
❺ 老年人基礎代謝逐漸降低,一般比青壯年低多少
老年期的營養保健 當人步入老年期後,生理機能開始衰退,如代謝減慢,腺體分泌減少,咀嚼、消化、吸收等能力降低,肌肉活動能力減弱,機體的抵抗力下降等,從而易導致心血管疾病、新陳代謝與內分泌失調症、骨骼與關節疾病、便秘和肌肉萎縮等一些老年性疾病的發生。老年人生理功能的種種改變,促使老年人的營養和飲食要求也發生了改變。必須攝取足夠的營養素,才能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行。 老年期的營養需求 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各種功能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退化。 由於老年人的生理變化特點,對於營養素的需求與成年期大不相同,因此必須供給符合老年人生理狀況的各種營養素。根據老年人的體質特點,在飲食方面應遵循的原則是:減少熱量供應、少吃糖和鹽、多吃高蛋白質食品、多吃蔬菜水果、注意補鈣等。 熱能 通常老年人的基礎代謝率要比青壯年低10%~15%,再加上老年人體力活動減少,所以能量消耗也少,因而熱量供應也要適當降低。65歲以上者總熱能供給應控制在1900~2400千卡。所以,老年人要保持身體健康結實,就不要攝入過多的熱能,以免其轉化成脂肪存於體內,過於肥胖者易患動脈硬化和糖尿病等疾病,這會影響人的壽命。 蛋白質 老年人要保持生命活力,延緩衰老,蛋白質的供給必須充足,尤其應注意食物的用量和消化吸收率。蛋白質營養狀況良好,還可以增強老年人抵禦疾病的能力。老年人應多吃一點動物性食品,如肉、蛋、乳及豆製品,其蛋白質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並且數量充足、比例合適、易於消化、適於老年人食用。按照我國飲食情況,老年人蛋白質的需求量一般為每千克體重 1 克,占飲食總熱量的 12%~14%,如果食用量過多,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熱量的主要來源,大米、麵粉、雜糧中的澱粉和食糖是常見的碳水化合物。老年人的飲食中不宜含過多的蔗糖,因為它會促使血脂含量增高,對老年人健康不利,而且蔗糖除供給熱量外,幾乎不含其他營養素,若吃得過多,還會影響其他營養素的平衡。果糖對老年人最為適宜,因此,老年人應適當攝入含果糖較多的各種水果和蜂蜜。 脂肪 對老年人來說,攝入脂肪過多或過少都無益處,多則不易消化,對心血管、肝臟不利;少則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和飲食分配。老年人每日脂肪攝入量應限制在總能量的20%~25%。應盡量給予含膽固醇較少而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食物,多給予植物油和飽和脂肪酸少的瘦肉、魚、禽等。盡量減少食用含膽固醇高的蛋黃、動物腦、肝臟和魚等食物。 水分 老年人應給予適量水分,一般每日飲水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為佳。為了給老年人補充水分,可適當的增加湯羹等食品,這些食品既助消化,又可補充水分。對於有大量飲水習慣的老年人,應適當減少飲水量,以免飲入過多水分,增加心、腎的負擔。 微量元素 多補充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奶類、蝦皮、海帶中含鈣豐富;魚、肉、蛋、奶、豆類中磷含量較高;動物肝臟、蛋黃、魚及水產品中鐵含量較多,可根據情況選用;海帶、紫菜中鉀、磺、鐵的含量較多,對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有益。經常選用淡菜、海帶、蘑菇、花生、核桃、芝麻等則可增加必需的微量元素鋅、硒、銅等的攝入量,有助於防治高血壓和動脈硬化。 維生素 老年人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這對維持老年人健康、增強抵抗力、促進食慾與延緩衰老有重要作用。多吃新鮮的有色葉菜或水果,每天可食物部分粗糧;此外,魚、豆類和瘦肉能供給優質蛋白及維生素B2 等。但是,根據我國人民的飲食結構和特點,有些維生素的攝入量較難達到標准,如維生素A 、維生素B2 等,可以考慮除飲食外,補充一定數量的維生素制劑。但要注意,補充維生素時,對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 、維生素D 、維生素E ,用量不能過大,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老年期的飲食結構 一般應包括五穀雜糧、豆類、魚類、蛋類、奶類、海產品類、蔬菜和水果等,要注意每日食物品種的搭配和花樣的更新,防止老年人因食品單調而偏食。在品種搭配時,既要保持各種營養素平衡和各營養素之間比例適宜,又要注意適合老年人的消化功能,使其易於消化吸收,形成適合老年人的科學合理的飲食結構。 在我國的飲食傳統中有喜愛吃帶餡食品的習慣,據營養專家研究,老年人常吃帶餡的食品,如包子、餃子、餛飩等,既能增加營養,又有益於身體健康。帶餡食品是由多樣化食品(包括肉類、魚類、蝦類、豆類、蛋類、蔬菜及調味品等)組成的,既能防止食物品種單調,又提供了多種營養物質。帶餡食品都是經過精細加工的,既有利於消化吸收、增進食慾,又適合咀嚼功能弱的老人。帶餡食品中的蔬菜大多含有大量纖維素,有增加胃腸蠕動的作用,這對通便、降低血脂和血糖,防治動脈硬化及預防癌症都有益處。 老年期的飲食原則 良好的飲食營養是老年人延年益壽的法寶,不僅可以延緩老化的速度,而且可以降低各種慢性疾病發生的幾率。 要做好老年人的飲食,就要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通過改善飲食營養,增強老年人的體質。老年人在日常飲食方面應注意以下幾點: ◎ 少食多餐 老年人進餐應定時、定量,防止「飢一頓、飽一頓」或暴飲暴食。高齡老人應少吃多餐,以防止肥胖症的發生。 ◎ 軟食為主 有些老年人牙齒松動或脫落,消化功能減退,故應以易咀嚼消化的食物為主,如牛奶、豆漿、稠稀飯、餛飩等。要少吃油炸食品和干硬食品,如油餅、火燒等。 ◎ 多素菜、少油膩 新鮮蔬菜中含有老年人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油膩食物不僅不易於消化,而且所含脂肪高。為防止老年人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生,最好不食油膩食物。 ◎ 多淡食、少過咸 老年人吃菜不要過咸,以免加重腎臟負擔,還能防止高血壓等症。 ◎ 飲食盡量多樣化 老年人不應偏食,否則將會因某種營養缺乏而導致患病。 ◎ 飲食要熱 老年人胃口多喜暖怕涼,故應食熱食,不可過多食用冷、涼的食物。 ◎ 適量飲茶、切勿吸煙 適當飲茶能增強血管彈性和滲透性,還能防止高血壓。但茶不宜過濃,以防失眠。老年人往往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因此還須忌煙。 老年人慎吃的五類食品 ① 油炸類:老年人味覺明顯減退,因此都喜歡吃油炸類味道香濃的食品。但是,這類食品含脂肪量過高,一次食入較多的高脂肪食物,胃腸道難以承受,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還易誘發膽、胰疾患的復發或加重。另外,油炸食物產熱量高,老年人常吃可導致體內熱能過剩,導致肥胖,對健康不利。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常食油炸的食品,可增加患癌症的危險性,因為多次使用的油里含有較多的致癌物質。 ② 熏烤類:食物在熏烤過程中,可產生某些致癌物質。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如果經常食用熏烤類食品,則會增加患癌的可能性,特別是患胃癌的危險性。 ③ 腌漬類:腌漬食品一般含鹽量高、維生素含量低(維生素C在腌漬過程中大多被破壞),不適合老年人食用。特別是一些衛生設施較差、操作不正規的加工廠所生產的腌漬食品,更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使老年人食用後引起胃腸道疾病。 ④ 醬製品:包括醬油和各種醬菜,它們普遍含鹽量極高。老年人常食這類食品,實際上就不自覺地多攝取了鹽類,從而加重了心血管和腎臟的負擔,對健康十分不利。 ⑤ 冰鎮類:在炎熱的夏天,老年人有時也吃一些冷飲和冷食,其實這是很不好的。因為冰鎮食品入胃後,會導致胃液分泌下降,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甚至會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塞,對患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尤為不利。因此,老年人應盡可能不吃冷食和冷飲。
❻ 人體最低水平的代謝率是
基礎代謝率的單位為KJ/m2/h(千焦/平方米/小時),即每小時每平方米體表所散發的熱量千焦數。在同一性別、體重和年齡組的正常人中基礎代謝率很接近,其中約90%以上的人其代謝率與平均值相差不超過15%。故臨床上以此百分值作為正常值的界限。超過這一界限就被認為基礎代謝異常。體溫升高時,基礎代謝率也升高。通常體溫每升高1℃,基礎代謝率就升高13%。人在長期飢餓或營養不足時,會出現基礎代謝降低。基礎代謝是指人體在基礎狀態下的能量代謝。基礎狀態是指人處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靜,不受肌肉活動、環境溫度、食物及精神緊張等因素影響時的狀態。單位時間內的基礎代謝稱為基礎代謝率。不超出或不低於正常值的15%,均屬正常。基礎代謝率的測定,是臨床診斷甲狀腺疾病的主要輔助方法,甲狀腺機能亢進時,基礎代謝率可明顯升高,甲狀腺機能低下時基礎代謝率則明顯降低。
在臨床和生理學實驗中,規定受試者至少有12小時未吃食物,在室溫20℃,靜卧休息半小時,保持清醒狀態,不進行腦力和體力活動等條件下測定的代謝率。
基礎代謝率的計算:(脈率+脈壓)-111
❼ 人體在節食狀態下的基礎代謝率最低極限是多少
基礎代謝率的正常值是±10%,基礎代謝率在20%~30%之間的時候是輕度甲亢,中度甲亢是在30%~60%,如果基礎代謝率超過60%就是重度甲亢。
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是指人體在清醒而又極端安靜的狀態下,不受肌肉活動、環境溫度、食物及精神緊張等影響時的能量代謝率 。即基本的生理活動(即血液循環、呼吸及恆定的體溫)時,每小時單位表面積最低耗熱量減去標准耗熱量,其差值與標准耗熱量之百分比,稱為基礎代謝率。
測定基礎代謝率,要在清晨未進早餐以前,靜卧休息半小時(但要保持清醒),室溫維持20℃上下,按間接測熱法利用儀器進行測定。基礎代謝率的單位為kJ/(m2·h)(千焦/平方米/小時),即每小時每平方米體表所散發的熱量千焦數。
基礎代謝率的計算公式有很多種,分別對應不同方法,以下僅列舉其中的三種,其中最常用的為第一種方法。
如計算時取以下公式結果的平均值,則更為可靠:
(1)基礎代謝率 % =(脈率 + 脈壓差)- 111(Gale法)。
(2)基礎代謝率 % = 0.75 × (脈率 + 脈壓差 × 0. 74) - 72(Reed法)。
(3)基礎代謝率 % = 1.28 ×(脈率 + 脈壓差)- 116(Kosa法)。
❽ 基礎代謝是什麼
基礎代謝是指人體維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基礎狀態是指人處在清醒而又非常安靜,不受肌肉活動、環境溫度、食物及精神緊張等因素影響時的狀態。
基礎代謝是維持機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的能量消耗。基礎代謝的能量消耗構成機體能量消耗的重要部分,是研究人體能量消耗以及能量需要的重要依據。
拓展資料:
最低能量代謝:人體在18~25℃室溫下,空腹、平卧並處於清醒、安靜的狀態稱為基礎狀態。此時,維持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動所必需的最低能量代謝,稱基礎代謝(BM)。其數值與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健康狀況有關。
機體產生的能量最終全部變為熱能,因此為了比較不同個體能量代謝的水平,可用機體每小時每平方米體表面積散發的熱量(kJ/h·m2),即基礎代謝率(BMR)來表示。機體的體表面積(S),可從下列公式求得:S(m2)=0.0061×身高(cm)+0.0128×體重(kg)-0.1529
參考鏈接:
網路_基礎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