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材料的管理基礎是什麼
擴展閱讀
女同學下課為什麼看著我 2025-01-20 04:40:25
學校防拐小知識 2025-01-20 04:39:50
小易同學多少歲 2025-01-20 04:08:34

材料的管理基礎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4-04-01 01:41:29

『壹』 管理的基礎是什麼

問題一:什麼是基礎管理 管理基礎工作是指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業務中最基礎的記錄、數據、標准和制度。這些記錄、數據、標准和制度是企業發揮其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基礎,是完善各項管理工作,特別是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和其他責任制度的必要條件。企業管理基礎工作的內容主要包括信息工作、標准化工作、規章制度、定額工作、計量和檢測工作、教育培訓等六個方面的內容。
現代企業管理是綜合管理、專業管理與基礎管理的全面體系。企業管理基礎工作在企業管理中佔有重要地位。管理基礎工作處於整個企業管理體系的基層,各專業管理處於中間層,綜合管理則處於最高層。這三種管理工作密切相關,不可分割。管理基礎工作是「地基」,專業管理、綜合管理是「樓層」,「地基」扎實,則大廈穩固,否則將屋倒樓傾。管理基礎工作是實現綜合管理和專業管理的基礎和前提,管理基礎工作也只有與綜合管理、專業管理相結合才具有存在的敬拿察意義。

問題二:什麼是管理?管理的基本職能有哪些 管理,是指管理主體組織並利用其各個要素(人、財、物、信息和時空),藉助管理手段,完成該組織目標的過程。
管理的職能
管理的基本職能分為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後來,又有學者認為人員配備、領導激勵、創新等也是管理的職能。分為七類:
決策
決策是組織或個人為了實現某個目的而對未來一定時期內有關活動的方向、內容及方式的選擇或者調整過程。簡單地說決策就是定奪、決斷和選擇。決策是計劃的核心問題只有對計劃目標和實施方法等要素進行科學的決策,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計劃。一般認為決策是管理工作的本質。
計劃
計劃就是確定組織未來發展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方式。
組織
組織就是服從計劃,並反映著組織計劃完成目標的方式。
人員管理
人員管理就是對各種人員進行恰當而有效的選擇、培訓、以及考評,其目的是為了配備合適的人員去充實組織機構規定的各項職務,以保證組織活動的正常進行,進而實現組織既定目標。人員配備與管理的其他四個職能――計劃、組織、指導與領導、以及控制,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組織目標能否實現。
指導與領導
指導與領導就是對組織內每名成員和全體成員的行為進行引亮茄導和施加影響的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使個體和群體能夠自覺自願而有信心地為實現組織既定目標而努力。指導與領導所涉及的是主管人員與下屬之間的相互關系。指導與領導是一種行為活動,已形成了專門的領導科學,成為管理科學的一個新分支。
控制
控制就是按既定目標和標准對組織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偏差,採取糾正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計劃進行,或適當調整計劃以達預期目的。控制工作是一個延續不斷的、反敏虧復發生的過程,其目的在於保證組織實際的活動及其成果同預期目標相一致。
創新
創新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經濟活動空前活躍,市場需求瞬息萬變,社會關系日益復雜,使得每一位管理者時刻都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迫切的變化要求創新。創新在管理循環中處於軸心地位。

問題三:管理的基本職能有哪些?具體內容是什麼? 管理的基本職能
管理的職能是管理過程中各項活動的基本功能,又稱管理的要素,是管理原則、管理方法的具體體現。管理職能的劃分有許多學派,國外普遍將管理職能分為五項:計劃、組織、人員管理、指導與領導、控制。
(一)計劃
計劃是為實現組織既定目標而對未來的行動進行規劃和安排的工作過程。在具體內容上,它包括組織目標的選擇和確立,實現組織目標方法的確定和抉擇,計劃原則的確立,計劃的編制,以及計劃的實施。計劃是全部管理職能中最基本的職能,也是實施其他管理職能的條件。計劃是一項科學性極強的管理活動。
(二)組織
為實現管理目標和計劃,就必須設計和維持一種職務結構,在這一結構里,把為達到目標所必需的各種業務活動進行組合分類,把管理每一類業務活動所必需的職權授予主管這類工作的人員,並規定上下左右的協調關系,為有效實現目標,還必須不斷對這個結構進行調整,這一過程即為組織。組織為管理工作提供了結構保證,它是進行人員管理、指導和領導、控制的前提。
(三)人員管理
人員管理是對各種人員進行恰當而有效的選擇、培訓、以及考評,其目的是為了配備合適的人員去充實組織機構規定的各項職務,以保證組織活動的正常進行,進而實現組織既定目標。人員配備與管理的其他四個職能――計劃、組織、指導與領導、以及控制,都有著密切的關系,直接影響到組織目標能否實現。
(四)指導與領導
指導與領導就是對組織內每名成員和全體成員的行為進行引導和施加影響的活動過程,其目的在於使個體和群體能夠自覺自願而有信心地為實現組織既定目標而努力。指導與領導所涉及的是主管人員與下屬之間的相互關系。指導與領導是一種行為活動,目前已形成了專門的領導科學,成為管理科學的一個新分支。
(五)控制
控制是按既定目標和標准對組織的活動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偏差,採取糾正措施,使工作能按原定計劃進行,或適當調整計劃以達預期目的。控制工作是一個延續不斷的、反復發生的過程,其目的在於保證組織實際的活動及其成果同預期目標相一致。
管理職能循序完成,並形成周而復始的循環往復,這就是管理的基本過程,其中每項職能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以構成統一的有機整體。
管理的一般職能源於管理的性質――二重性,即合理組織生產力和維護生產關系的職能。

問題四:「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的概念是什麼? 答: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是指為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和有效地執行各項管理職能提供資料依據、共同准則、基本手段和前提條件的工作。

問題五:什麼是管理,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管理是決策、計劃、組織、執行、控制的過程。
管理的目的是效率。管理的核心是人。
企業管理的內容:①計劃管理 通過預測、規劃、預算、決策等手段,把企業的經濟活動有效地圍繞總目標的要求組織起來。計劃管理體現了目標管理。 ②生產管理 即通過生產組織、生產計劃、生產控制等手段,對生產系統的設置和運行進行管理。 ③物資管理 對企業所需的各種生產資料進行有計劃的組織采購、供應、保管、節約使用和綜合利用等。 ④質量管理 對企業的生產成果進行監督、考查和檢驗。 ⑤成本管理 圍繞企業所有費用的發生和產品成本的形成進行成本預測、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等。 ⑥財務管理 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包括固定資金、流動資金、專用基金、盈利等的形成、分配和使用進行管理。 ⑦勞動人事管理 對企業經濟活動中各個環節和各個方面的勞動和人事進行全面計劃、統一組織、系統控制、靈活調節。

問題六:做好企業管理的基礎是什麼? 1、找准自己的定位,界定好自己的職責:管理者自身的行為,不僅影響著自身的工作效率,而且對下屬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無形中教會了員工用怎樣的方式和態度來對待工作。
2、把握好管理的原則,補充足管理的營養:很多企業管理人員都會說:別告訴我過程,我只要結果。這說明,企業經營者來說,最看重的是結果,結果比過程更重要。管理者,要關注細節,要管好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得出好結果。但關注過程的前提是:關注結果。
3、端正處事態度和辯證思維方式:古人雲,人言而無信不知其可,沒有信任,管理就只剩下 *** 裸的監督,一有機會,你管的事情就會出軌的。好的管理者,就是要組織離了你照樣轉!我們信任人,同時也應當要學會不讓別人利用我們的信任。
4、選用合適的人,培養好你的左膀右臂:組織運轉不需要天才,企業管理不需要天才,一大群天才聚到一起,結果往往沮喪。管理其實就是通過一群平常的人做出點不平常的事情來。其關鍵問題是,如何讓普通人發揮不同尋常的效率,而不是如何找到絕無僅有的天才。選用合適的人,培養好你的左膀右臂,讓自己如虎添翼。
以上幾點,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

問題七: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是什麼? 系統原理,人本原理,責任原理,效益原理。
管理,是指以管理主體,有效組織並利用其各個要素(人、財、物、信息和時空),藉助管理手段,完成該組織目標的過程。
(1)管理主體是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可能是國家,可以是一個單位;也可能是一個正式組織或非正式組織。
(2)管理主體包含5個方面的要素:人(決策者、執行者、監督者)、財(資金)、物(土地、生產設備及工具、物料等)、信息(管理機制、技術與方法、及管理用的各種信息等)、時空(時點和持續時間、地理位置及空間范圍)。
(3)管理的手段包括5個方面:強制(戰爭、政權、暴力、搶奪等)、交換(雙方意願交換)、懲罰(包括物質性的和非物質性;包括強制、法律、行政、經濟等方式)、激勵、溝通與說服。
(4)管理的過程包括6個環節:管理規則的確定(組織運行規則,如章程及制度等)、管理資源的配置(人員配置及職責劃分與確定、設備及工具、空間等資源配置與分配)、目標的設立與分解(如:計劃)、組織與實施、過程式控制制(檢查、監督與協調)、效果評價、總結與處理(獎懲)。

問題八:管理基礎學中的管理控制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管理學中的管理控制主要內容是
指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檢查、監督,確定組織活動進展情況,對實際工作與計劃工作所出現的偏差加以糾正,從而確保整個計劃及組織目標的實現。
控制管理的要素包括:控制對象、控制主體、控制方法等。

問題九:管理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管理的基本特徵
(1)管理的二重性:生產過程包括物質資料的生產和生產關系的再生產,因此對生產過程的管理存在兩重性:與生產力相聯系的自然屬性,與生產關系相聯系的社會屬性。
(2)管理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管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則和方法構成的知識體系,反映了管理活動的科學性。琺術性就是強調管理的實踐性,沒有實踐,也就無所謂藝術。
(3)管理的普遍性與目的性:管理普遍存在於各種活動之中,這就決定了管理的普遍性。管理是人類一項有意識、有目的的協作活動,是為實現組織既定的目標而進行的,這就是管理的目的性。

問題十:什麼是管理,管理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管理是決策、計劃、組織、執行、控制的一個過程
管理的基本要素如下:
一、計劃(Prevoyance)
管理意味著展望未來,預見是管理的一個基本要素,預見的目的就是制定行動計劃。
公司的計劃要以以下三方面為基礎:
1、公司所有的資源,即公司的人、財、物、公共關系等。
2、目前正在進行的工作的性質。
3、公司所有的活動以及預料的未來的發展趨勢。
好的計劃對企業的經營管理非常有利,一個好的計劃有如下的特點:
1、統一性:每個活動不僅要有總體的計劃,還要有具體的計劃,不僅要有前面的計劃,還要有後續的計劃。
2、連續性:不僅有長期計劃,還有短期計劃。靈活性:能應付意外事件的發生。
3、精確性:盡量使計劃具有客觀性,不具有主觀隨意性。
二、組織(To organize)
組織就是為企業的經營提供所必要的原料、設備、資本和人員。
組織分為物質組織和社會組織兩大部分,管理中的組織是社會組織。只負責企業的部門設置,和各職位的安排以及人員的安排,有的企業,資源大體相同,但是如果組織設計不同的話,其經營狀況就會有很大的差異。
在通常情況下,社會組織都應該完成下列任務:
1、注意行動計劃是否經過深思熟慮地准備並堅決執行了。
2、注意社會組織與物質組織是否與企業的目標、資源與需要適合。
3、建立一元化的、有能力的與強大的領導。
4、配合行動、協調力量。
5、做出清楚、明確、准確的決策。
6、有效地配備和安排人員。每一個部門都應該由一個有能力的、積極的人來領導,每一個人都應該在能夠最好地發揮作用的職位上。
7、明確地規定職責。
8、鼓勵首創精神與責任感。
9、對所做的工作給予公平而合理的報酬。
10、對過失與錯誤實行懲罰。
11、使大家遵守紀律。
12、注意使個人利益服從企業利益。
13、特別注意指揮的統一。
14、注意物品秩序與社會秩序。
15、進行全面控制。
16、與規章過多、官僚主義、 *** 、文牘主義等弊端作斗爭。
組織結構的金字塔是職能增長的結果,職能的發展是水平方向的,因為隨著組織承擔的工作量的增加,職能部門的人員就要增多,而且,隨著規模的擴大,需要增加管理層次來指導和協調下一層的工作,所以縱向的等級也是逐漸增加的。
三、指揮(To mand)
當社會組織建立以後,就要讓指揮發揮作用。通過指揮的協調,能使本單位的所有人做出最好的貢獻,實現本企業的利益。
領導人應具備以下幾點:
1、對自己的職工要有深入的了解。領導至少要做到了解他的直接部下,明白對每個人可寄予什麼期望,給予多大信任。
2、淘汰沒有工作能力的人。領導是整體利益的裁決者與負責者,只有整體利益迫使他及時地執行這項措施。職責已確定,領導應該靈活地、勇敢地完成這項任務。這項任務不是任何什麼人都能做到的。應該使每個成員認識到淘汰工作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正確的。當然,對被淘汰的人也要給予一定的關心和幫助。
3、能夠很好地協調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領導在上下級之間起著溝通橋梁的作用,在員工面前,要維護企業的利益,在企業面前,要替員工著想。
4、領導作出榜樣。每個領導都有權讓別人服從自己,但如果各種服從只是出自怕受懲罰,那麼企業工作可能不會搞好。領導作出榜樣,是使職工心悅誠服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5、對組織進行定期檢查。在檢查中要使用一覽表。一覽表表示企業中的等級距離,標明每個人的直接上下級,這就相當於企業的組織機構。
6、善於利用會議和報告。在會議上,領導可以先提出一個計劃,然後收集參與者的意見,做出決定。這樣做的效果易於被大家接受,效果好很多。
7、領導不要在工作細節上耗費精力。在工作細節上......>>

『貳』 管理的基礎是什麼

管理的基礎是組織,組織的基礎是人。管理的要素是計劃和控制。

『叄』 供應鏈成本管理的基礎理論都有哪些

供應鏈成本管理的基礎理論:
供應鏈成本管理雖然是90年代提出的一種新的成本管理模式,但追求其理論淵源,與前人關於成本管理的各種研究理論是分不開的。供應鏈成本管理理論基礎主要包括價值鏈理論、委託代理理論、交易成本理論和組織間成本管理理論等等。
(一)價值鏈理論
價值鏈概念由邁克爾?波特於1985年在其《競爭優勢》一書中首先提出,倡導運用價值鏈進行戰略規劃和管理,以幫助企業獲取並維持競爭優勢。價值鏈分析思想認為,每一個企業所從事的在經濟上和技術上有明確界限的各項活動都是價值活動,這些相互聯系的價值活動共同作用為企業創造價值,從而形成企業的價值鏈。比如,每一種產品從最初的原材料投入至到達最終消費者手中,要經歷無數個相互聯系的作業環節——作業鏈。這種作業鏈既是一種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是價值創造和增值的過程,從而形成競爭戰略上的價值鏈。
價值鏈分為三種:企業內部價值鏈、行業價值鏈和競爭對手價值鏈,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前兩種價值鏈。企業內部在運作過程中可以分解為多個單元價值鏈,每個單元價值鏈既會產生價值,也會消耗成本。某一個價值鏈單元是否創造價值,關鍵是看它是否提供了後續價值鏈單元的所需,是否降低了後續價值鏈單元的成本。同時,任何一個企業均處於某行業價值鏈的某一段,價值鏈的上游是它的原材料或產品的供應商,下游是其分銷商或最終顧客。這種價值鏈的相互聯系成為降低價值鏈單元的成本及最終成本的重要因素,而價值鏈中各個環節的成本降低則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價值鏈分析對於成本管理理論的最大貢獻就在於它拓展了成本管理的視角,將成本管理的重心延伸到了組織邊界,不只是局限於企業內部,而是包括了價值鏈夥伴。
(二)委託代理理論
委託代理理論的核心是解決在利益相沖突和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委託人對代理人的激勵問題,即代理問題,包括提高代理效果和降低代理成本。從廣義上說,存在合作的地方就存在委託代理關系,而供應鏈成本管理強調的就是關系管理,也就是合作與協調,因此委託代理理論為其提供了分析的理論基礎和方法框架。
根據委託代理理論來分析處於供應鏈中的企業,處於上游的企業所扮演的是代理方的角色,而下游企業是委託方角色。存在委託代理關系就必然要發生代理成本,包括激勵成本、協調成本和代理人問題成本等。供應鏈成本管理中就需要對這些成本進行分析,以期降低代理成本,優化代理效果,使鏈條間企業的關系成本最低的同時達到良好的合作效果。
(三)交易成本理論
交易成本(TransanctionCosts),又稱交易費用,最早由羅納德·科斯在研究企業性質時提出,是指交易過程中產生的成本。交易成本包括「發現相對價格的工作」、談判、簽約、激勵、監督履約等的費用。毫無疑問,利用外部資源將帶來大量的交易成本。這就需要一種「圍繞核心企業,通過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路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分銷商、零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性網鏈結構模式」,這就是供應鏈。
根據交易成本理論對供應鏈成本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大致包括:
(1)尋找價格的費用;(2)識別產品部件的信息費用;(3)考核費用;(4)貢獻測度費用。
另外,供應鏈企業之間的長期合作建立在利益共享的基礎上,利益共享的一個重要依據是各企業在供應鏈整體運作中的貢獻。由於分解和考核各企業的貢獻是困難的,這時會存在索取價格超過應得價格的情況,以至於代理人的仲裁必不可少,這也是供應鏈交易成本的內容之一。因此,為了降低整個供應鏈的交易成本,企業之間應該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彼此信任,通過信息網路技術實現信息共享。
(四)組織間成本管理
組織間成本管理(,ICM)是對供應鏈中有合作關系的相關企業進行的一種成本管理方法。目標是通過共同的努力來降低成本。為了完成這個目標,所有參與的企業應該認同這個觀點:「我們同坐一條船」,並且要鼓勵他們增加整個供應鏈的效率而不是他們自身的效率。如果整個供應鏈變的更加效率,那麼他們分得的利潤也就更多。因此,組織間成本管理是一種增加整個供應鏈利潤的方法。由於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協調,所以它只適用於精細型供應鏈,因為在精細型供應鏈中,買賣雙方互相影響,信息共享程度也很高。為了使組織間成本管理行之有效,任何改進措施取得的超額利潤應該讓所有參與的企業共享。這種共享可以刺激到所有參與企業可以更好的共同合作。在供應鏈中,企業可以有三種途徑來應用組織間成本管理來協調降低成本的活動。
第一,它可以幫助企業、它的顧客和它的供應商尋求到新的方法來設計產品,以使得它可以在較低的成本下生產產品。第二,它可以幫助企業和它的供應商尋求方法在生產的過程中更進一步的降低產品成本。第三,它可以幫助企業尋求方法使得企業間的交接地更有效率。
當然,供應鏈成本管理理論基礎除了上述的理論之外,還包括博弈論、約束理論、生命周期成本理論等等,本文對這些理論不再敘述。

『肆』  管理的基礎工作的內容和要求

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主要包括七方面內容,即標准化工作,定額工作,計量工作,信息工作,規章制度,基礎教育工作,班組管理工作。

一、標准化工作

標准化工作是指對企業技術標准和管理標準的制訂、執行和管理所做的工作。技術標準是規定企業生產對象、生產條件、生產方法,以及包裝、儲運等,應達到的尺度和必須遵守的准則。比如產品質量標准、工藝設備規程、設備維護與修理規程、安全技術規程、環境衛生標准和操作規程等。這些規程和標准,大部分是反映工作規律和自然規律的規定,只能認真的執行它,不能違反它,一旦違背它的要求,就要受到懲罰。這種懲罰會給企業生產和經濟效益帶來嚴重惡果。如有的勘查施工單位,在施工中不按規范和規程的規定進行現場管理,造成嚴重的質量事故和人身傷亡後果,把一年取得的經營成果幾十萬元,全部賠了進去。

管理標準是指對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職責、程度等所作出的統一規定。如每一個職能科室及每個科室的工作人員,它的職責是什麼;每一項職能工作,它的任務是什麼,它的工作進程是按照怎樣的程序開展的。在工作運行中,在每一個時點上對它的工作質量和數量有什麼要求,對每一項職責如何考核評價、獎懲等。這些管理基礎工作一旦建立並認真執行,將會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並會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

所有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包括技術標准、管理標准和工作標準的完整的標准化體系,積極採用國際標准或國內先進標准,嚴格執行各項標准,不斷提高標准化水平。

二、定額工作

定額工作是指對各項技術經濟定額的制訂、執行、修訂和管理工作,如勞動定額、設備利用定額、物質消耗定額、資金利用定額、管理費用定額等。企業要用科學的方法和先進的手段,修訂和完善各類定額,不斷擴大定額應用范圍,嚴格定額管理,提高定額水平。特別應當指出的是,當前相當普遍地存在著不重視定額工作的情況,這是很危險的。應當明確,定額最早是來源於市場經濟,而發達的市場經濟,更有它用武之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經濟實體,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盈利,企業的盈利性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企業管理的根本任務就是以最小的投入達到最大的產出;就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即通常所說的提高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產出/投入。從公式中可以看出:要提高經濟效益,一是要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產出;二是要在產出不變的情況下減少投入。而定額工作的對象一方面是對生產過程中各工序、各環節的工作,利用定額科學原理和方法,規定一個合理的時間消耗標准(勞動定額),並據此合理安排人員(人員定額),使得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增加產出,以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面定額還要對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耗費和各種費用,利用定額科學原理與方法進行分析研究後規定一個合理的標准(材料消耗定額、設備配備定額、流動資金定額、費用定額),使得在不減少產出的情況下降低消耗,以達到提高經濟效益之目的。同時,定額也是開展勞動競賽,進行經濟核算,貫徹按勞分配的重要依據。因此,顯而易見,定額管理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基礎工作,是管理企業的一種科學方法,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法寶之一。可以這樣說,沒有科學合理的定額,就不可能有序、有效地組織生產經營活動,就不可能把有利於地勘單位和企業生存與發展的一切因素調動起來,就不可能使地勘單位的經營目標得以順利實現。所以,在地勘單位全面走向市場經濟的今天,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定額管理更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為了把定額工作切實加強起來,各級領導必須重視、要把定額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一年抓幾次,抓出成效。要在定額工作的指導思想上有新的轉變,即:由三級定額並重向基層定額為主轉變;由預算內地質勘查定額為主,向預算內地質勘查定額、地質市場定額和多種經營定額並重轉變;由強制性定額為主,向強制性定額和推薦性定額相結合轉變;由自上而下控制性定額,向為基層地勘單位服務轉變。使定額工作力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地發揮作用。

三、計量工作

計量工作是指生產過程中,對一切勞動對象、勞動手段和產品,所進行的計量、測試、化驗、分析和檢驗等一系列計量技術和計理管理工作。這項工作對地質勘查主業以及各項多種經營工作,都是特別重要的。在地質勘查工作中,計量稍有不慎,如礦樣化驗成果不準確,將會產生極為嚴重的後果;在工程勘察和基礎施工中,計量不準,也會造成質量事故,後患無窮,它可能加大或縮小某些勞務、物資消耗,會給企業經濟效益帶來嚴重損失。所以企業領導一定要重視計量工作。要按照國家對計量工作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計量工作水平,配備先進的計量器具,完善檢測手段,嚴格計量管理,有的必須配備專職人員從事計量工作,有的配兼職人員的必須責任到人。同時每年都要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抽檢幾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每個單位都要逐步實現檢測手段和計量技術的現代化。

四、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是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中,所產生的資料、數據等信息的收集、處理、加工、傳遞、反饋、存貯、檢索等管理工作。它包括原始記錄、統計分析、科技情報、經濟情報、科技檔案等。涉及面非常廣,是企業最重要的管理基礎工作。

(1)原始記錄,是指企業在經濟業務發生時取得的記錄,記載著業務執行和完成情況。它是進行經濟核算或統計的原始資料。其中原始憑證的作用在於正確、及時、完整地反映經濟業務的本來面貌,以便據以檢查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合理性和合法性;原始記錄的作用在於全面、及時、准確地記錄經濟業務發生時的數量、質量和其他有關情況,以便據以進行統計或業務核算。建立原始記錄首先要種類齊全,能覆蓋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其次為保證原始記錄填記的准確和完整,在設計原始記錄的同時,還應規定傳遞路線及報送時間。同時隨著實踐的發展和變化,還要對原始記錄經常地進行調整和整頓。

(2)統計分析,是運用統計指標,對企業生產經營狀況進行分析,以便為領導和有關業務部門提供決策和加強管理的依據。統計分析運用的統計指標有相對指標、平均指標、標志變異指標、發展速度指標、平均發展速度指標、增長速度指標、統計指數指標、相關分析和投入產出分析等。企業經常運用的是投入產出分析,它的作用在於揭示生產過程主要環節直接和間接聯系,促使各環節能科學嚴密互相銜接,從而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由於企業生產所消耗的物質材料,大部分是依靠其他企業提供的,所以除了要分析企業內部產品加工的各生產階段,以及基本生產和輔助生產各環節的生產技術聯系外,還要反映企業與企業以外的各單位的聯系。通過分析,可以使企業內部各環節,以及企業內部的生產與外部環境取得協調和平衡,還可以為經濟預測和編制計劃提供依據。

(3)科技、經濟情報,是指人類征服自然、從事生產與科研活動的成果與情況的資料,它是保證企業前進和發展的資源。企業利用科技情報,博採眾長,可以經濟地獲得科研成果。科技情報是國際國內競爭能力的標志,企業之間實力的差距,主要是技術的差距,也是情報吸引能力的差距。因此科技情報工作對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很重要。科技情報工作的主要內容有:①收集,通過采購、交換、索取、現場搜集和復制等方法,搜集各種情報;②加工整理,通過登錄、分類和保管等工作,對文獻資料本身進行科學管理,同時編制檢索;③報道,包括文字報道、口頭報道和直觀傳播報道等;④情報服務,即指導進行情報檢索、文獻復制、組織代譯、問題咨詢、委託調查以及借閱等;⑤情報的分析研究,包括對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的方針政策的情報研究,對企業技術經濟發展水平、動向和發展趨勢的情報研究,對市場動向和經營管理的情報研究,對技術經濟和技術引進的情報研究等。

五、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指企業生產技術經濟活動所制定的各種規程、章程程序和辦法的總稱,是企業職工行動必須遵循的准則和規范。它以責任制為核心,涉及企業的領導制度、決策機制、生產指標、經營、財務、物資管理和崗位責任等一切生產技術經濟活動領域所必須具有的管理執行機制,以及控制約束和監督機制。對這些規章制度,首先是建立健全,爾後是堅決貫徹執行。下面是浙江地勘局水文地質隊的規章制度索引,可供參考。

崗位責任制

1.政工系統

(1)黨委書記職責

(2)①黨委辦公室職責

② 黨委辦公室主任崗位職責

③ 組織幹事崗位基本職責

(3)①紀律檢查委員會職責

② 紀委書記崗位職責

③ 紀委幹事基本職責

(4)①基層工會職責

② 基層工會崗位職責

(5)①團委職責

② 團委書記崗位職責

③ 團委幹事崗位職責

2.行政系統

(1)院長、副院長崗位基本職責

(2)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總經濟師崗位基本職責

(3)①院辦公室職責范圍

② 院辦公室主任崗位職責

③ 文書檔案崗位基本職責

④收發崗位基本職責

⑤辦公用品崗位基本職責

⑥總機話務員崗位基本職責

⑦報務員崗位基本職責

⑧打字員崗位基本職責

⑨油印崗位基本職責

(4)①總工程師辦公室職責

② 總工辦崗位職責

(5)①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職責

② 全面質量管理辦公室崗位職責

(6)①工程技術科職責

② 工程技術科科長職責

③ 探礦副總工程師崗位職責

(7)①宣教科職責

② 宣教科科長崗位職責

③ 宣傳崗職責

④職工教育崗職責

(8)①財務科職責

② 計財科各崗位質量責任制

(9)①勞動人事科職責

② 勞動人事科各崗位職責

(10)①安全生產工業衛生科職責

② 安全生產工業衛生崗位職責

(11)物資管理科職責

(12)①經營科職責

② 經營科崗位質量責任制

(13)①公安科職責

② 公安科各崗位職責

(14)①生活服務站職責

② 生活服務站各崗位職責

規章制度

3.行政綜合管理

(1)院職工代表大會條例實施細則

(2)文明辦公守則

(3)收發工作管理守則

(4)院、工程處(室)兩級印章管理辦法

(5)辦公用品管理細則

(6)文印工作制度

(7)關於使用汽車的規定

(8)院小車班管理制度

(9)基建管理制度

(10)院務會議條例

(11)承包經濟責任制的規定和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

(12)電報和長途電話管理辦法

(13)院工會女職工委員會條例

(14)經營計劃管理制度

(15)統計工作制度

(16)定額工作管理制度

(17)經營人員紀律

(18)合同管理制度

(19)經營工作制度工程技術管理

(20)專業技術崗位職責

(21)工程勘察設計綱要報告檢查工作若干規定

(22)鑽孔質量標准與鑽孔質量驗收暫行規定

(23)水、土樣采樣測試要求及質量檢驗規定

(24)制圖工作質量檢驗和質量評定暫行規定

(25)勘察施工管理制度

(26)鑽機機場管理制度

(27)質量管理機構職責

(28)工程地質勘察綱要基本內容和格式

(29)工程地質勘察報告一般內容及格式(綱要)

(30)工業衛生標准

(31)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地質勘察方法及要求

(32)工程勘察主要程序質量要求

(33)勘察工程施工設計編寫與評審制度

(34)鑽孔灌注樁檢驗及驗收規定

(35)優秀項目評選和獎勵暫行辦法

(36)質量信息管理制度

(37)質量主管工程師(員)職責

(38)標准化主管工程師職責

(39)開展QC小組活動暫行辦法

(40)質量考核及質量系數評定辦法

(41)工程勘察日常地質管理的質量保證體系

(42)工程勘察管理程序

(43)基樁施工機台(組)管理制度科技情報檔案管理制度

(44)文書檔案立卷歸檔、借閱暫行辦法

(45)文書處理工作實施細則

(46)地質科技檔案管理若干規定

4.業務建議和職工教育管理

(1)年度職教計劃

(2)工人崗位培訓和中技培訓獎懲辦法

(3)在職職工自學成才獎勵辦法

(4)成人高(中)等教育問題的幾項規定

(5)外聘教師及本院兼職教師講課酬金支付標准

(6)培訓班管理制度

(7)職工教育制度

(8)全面質量管理知識培訓教育計劃

5.財務管理

(1)關於進一步嚴肅經濟活動中有關紀律的規定

(2)工會經費、財產管理制度

(3)關於壓縮機關管理費規定

(4)內部結算轉賬支票辦法

(5)醫葯費包干辦法

(6)關於差旅費開支標准補充規定

(7)機關年度管理費計劃及其管理辦法

(8)內部結算價格體系管理制度

6.人事保衛管理

(1)人事管理與調配製度

(2)浙江省工程勘察院院規

(3)職工退養辦法

(4)勞動組合制度

(5)內部分配製度

(6)使用臨時工制度

(7)民工安全守則

(8)工作作業安全守則

(9)安全生產責任制

(10)經濟責任制考核辦法

(11)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獎罰條例

(12)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勵暫行規定

7.物資後勤管理

(1)物資供應管理制度

(2)設備管理制度

8.生活服務管理

(1)食堂管理制度

(2)房產、水電、傢具管理制度

(3)衛生管理制度

(4)醫務室管理制度

(5)幼兒園管理制度

(6)理發室管理制度

(7)液化氣管理制度

(8)綠化管理制度

(9)門衛安全管理制度

(10)基礎教育工作

六、基礎教育工作

基礎教育工作是指對企業職工必須進行的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法制教育和技術業務教育。目的在於堅持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其中關鍵是抓好職工全員教育。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為提高企業職工素質,對企業全體職工和領導幹部的政治理論、文化知識、科學技術和管理業務等方面,進行有計劃、有步驟、分期分批地培養訓練,以加速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適應社會主義建設和管理現代化的要求。

七、班組管理工作

班組管理是指對企業管理最基層的組織(即生產班組)的建設與經常性的管理工作,它包括思想政治、組織和業務三個方面,其核心是班組生產的業務管理,關鍵是要配備好班長,優化班組人員的素質和結構,搞好班組民主管理。加強班組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偉大旗幟,堅持不懈地用這一理論武裝企業全體員工。要緊緊抓住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這個精髓,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來推進理論學習。要堅持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加強民主法制教育和紀律教育,引導廣大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大力宏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和艱苦創業精神。要加強企業內部和班組內部的團結,提倡互讓互諒、互助互愛、團結奮進的新風尚。

基層班組人員的配備要精幹、優化,以崗定員,每個崗位業務和勞動工作量應當飽和,切不可把企業的富餘人員分攤到生產的班組里。在調配班組人員時要堅持雙向選擇,自願組合,不宜硬性搭配。人是有思想的,如果兩個人互相團結、互相合作,1+1的力量要大於2;如果兩個人不團結,互相不服氣,1+1的力量要小於2,這就是優化班組組合的重要作用。在班組優化組合的基礎上要選好班組長。班組長是廣大員工最直接的領導,他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要,一定要把那些責任心強、埋頭肯干、能團結人的人選到班組長崗位上去,同時各級領導要大力支持他們的工作。

抓好班組的經濟核算。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由工人自己進行經濟核算。可以根據班組的不同情況,採用不同量度(貨幣、實物、工時),對班組生產活動情況和經濟效果進行記錄、計算、檢查、分析、考核和公布,並核算和監督各班組經濟指標的執行和完成情況,考核和公布勞動的耗費和勞動的經濟效果。通過核算和分析,促進生產,厲行節約。班組經濟核算的指標可以分作兩類:一類是基本指標,即能反映生產活動的成績、考核經濟成果的指標,如產品或勞務的產量、質量、材料、燃料和動力的情況,工時的利用、費用的支出等;另一類是附加指標,即那些直接影響基本指標完成,同時也能說明基本指標好壞的指標,如設備利用率、修舊利廢、安全生產、合理化建議和技術革新等指標。

『伍』 學供應鏈管理需要什麼基礎

一、供應鏈管理基礎是傳統的倉儲, 物流, 配送. 從上游的原材料采購, 產品設計, 市場調查,到下游的分銷, 到最終用戶。可以幫助實現四項目標:縮短現金周轉時間;降低企業面臨的風險;實現盈利增長;提供可預測收入。
二、供應鏈管理的7項原則: 根據客戶所需的服務特性來劃分客戶群; 根據客戶需求和企業可獲利情況,設計企業的後勤網路;傾聽市場的需求信息,設計更貼近客戶的產品;時間延遲;策略性的確定貨源和采購與供應商建立雙贏的合作策略;在整個供應鏈領域建立信息系統;建立整個供應鏈的績效考核准則等。
三、供應鏈管理的四大支點
供應鏈管理的實現,是把供應商、生產廠家、分銷商、零售商等在一條供應鏈上的所有節點企業都聯系起來進行優化,使生產資料以最快的速度,通過生產、分銷環節變成增值的產品,到達有消費需求的消費者手中。這不僅可以降低成本,減少社會庫存,而且使社會資源得到優化配置。更重要的是,逋過信息網路、組織網路,實現了生產及銷售的有效鏈接和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合理流動,最終把產品以合理的價格,把合適的產品,及時送到捎費者手上。計算機產業的戴爾公司在其供應鏈管理上採取了極具創新的方法,體現出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優越性。構造高效供應鏈可以從四個方面人手:
1、以顧客為中心
從某種意義上講,供應鏈管理本身就是以顧客為中心的「拉式」營銷推動的結果,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顧客創造更多的價值,都是以市場需求的拉動為原動力。顧客價值是供應鏈管理的核心,企業是根據顧客的需求來組織生產;以往供應鏈的起始動力來自製造環節,先生產物品,再推向市場,在消費者購買之前,是不會知道銷售效果的。在這種「推式系統」里,存貨不足和銷售不佳的風險同時存在。產品從設計開始,企業已經讓顧客參與,以使產品能真正符合顧客的需求。這種「拉式系統」的供應鏈是以顧客的需求為原動力的。
供應鏈管理始於最終用戶。其架構包括三個部分:客戶服務戰略決定企業如何從利潤最大化的角度對客戶的反饋和期望作出反應;需求傳遞戰略則是企業以何種方式將客戶需求與產品服務的提供相聯系廣采購戰略決定企業在何地、怎樣生產產品和提供服務。
客戶服務戰略。第一步是對客戶服務市場細分,以確定不同細分市場的客戶期望的服務水平。第二步應分析服務成本,包括企業現有的客戶服務成本結構和為達到不同細分市場服務水平所需的成本。第三步是銷售收入管理,這二步非常重要,但常被企業忽視。當企業為不同客戶提供新的服務時,客戶對此會如何反應?是購買增加而需要增加產能,還是客戶忠誠度上升,使得企業可以提高價格?企業必須對客戶作出正確反應,以使利潤最大化。
需求傳遞戰略。企業採取何種銷售渠道組合把產品和服務送達客戶,這一決策對於客戶服務水平和分銷成本有直接影響。而需求規劃,即企業如何根據預測和分析,制定生產和庫存計劃來滿足客戶需求,是大多數企業最為重要的職能之一。良好的需求規劃是成功地滿足客戶需求、使成本最小化的關鍵。
采購戰略。關鍵決策是自產還是外購,這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結構和所承擔的勞動力、匯率、運輸等風險;此外,企業的產能如何規劃布置,以及企業如何平衡客戶滿意和生產效率之間的關系,都是很重要的內容。
2、強調企業的核心竟爭力
在供應鏈管理中,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強調企業的核心業務和競爭力,並為其在供應鏈上定位,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由於企業的資源有限,企業要在各式各樣的行業和領域都獲得競爭優勢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它必須集中資源在某個自己所專長的領域,即核心業務上。這樣在供應鏈上定位,成為供應鏈上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
企業核心競爭力具有以下特點:第一點是仿不了,就是別的企業模仿不了,它可能是技術,也可能是企業文化。第二點是買不來,就是說這樣的資源沒有市場,市場上買不到。所有在市場上能得到的資源都不會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第三點是拆不開,拆不開強調的是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具有互補性,有了這個互補性,分開就不值錢,合起來才值錢。第四點是帶不走。強調的是資源的組織性,好多資源可能像個人,好比你拿到了MBA學位,這時候你的身價就高了,你可以帶走。這樣的資源本身不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帶不走的東西包括互補性,或者它是屬於企業的,好比專利權,如果專利權屬於個人,這個企業就不具有競爭力。一些優秀企業之所以、能夠以自己為中心構建起高效的供應鏈,就在於它們有著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並且憑借這種競爭力把上下游的企業串在一起,形成一個為顧客創造價值的有機鏈條。比如,沃爾瑪作為一家連鎖商業零售企業,高水準的服務以及以此為基礎構造的顧客網路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於是,沃爾瑪超越自身的「商業零售企業」身份,建立起了高效供應鏈。首先,沃爾瑪不僅僅是一家等待上游廠商供貨、組織配送的純粹的商業企業,而且也直接參與到上游廠商的生產計劃中去,與上游廠商共同商討和制定產品計劃、供貨周期,甚至幫助上游廠商進行新產品研發和質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這就意味著沃爾瑪總是能夠最早得到市場上最希望看到的商品,當別的零售商正在等待供貨商的產品目錄或者商談合同時,沃爾瑪的貨架上已經開始熱銷這款產品了。其次,沃爾瑪高水準的客戶服務能夠做到及時地將消費者的意見反饋給廠商,並幫助廠商對產品進行改進和完善。過去,商業零售企業只是作為中間人,將商品從生產廠商傳遞到消費者手裡,反過來再將消費者的意見通過電話或書面形式反饋到廠商那裡。看起來沃爾瑪並沒有獨到之處,但是結果卻差異很大。原因就在於,沃爾瑪能夠參與到上游廠商的生產計劃和控制中去,因此能夠將消費者的意見迅速反映到生產中,而不是簡單地充當二傳手或者傳聲筒。
沃爾瑪的思路並不復雜,但多數商業企業更多的是「充當廠商和消費者的橋梁」,缺乏參與和控制生產的能力。也就是說,沃爾瑪的模式已經跨越了企業內部管理和與外界「溝通」的范疇,而是形成了以自身為鏈主,鏈接生產廠商與顧客的全球供應鏈。而這一供應鏈正是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來保障的,這就是它的一整套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系統。離開了統一、集中、實時監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沃爾瑪的直接「控制生產」和高水準的「客戶服務」將無從談起。
3、相互協作的雙贏理念
傳統的企業運營中,供銷之間互不相干,是一種敵對爭利的關系,系統協調性差。企業和各供應商沒有協調一致的計劃,每個部門各搞一套,只顧安排自己的活動,影響整體最優。與供應商和經銷商都缺乏合作的戰略夥伴關系,且往往從短期效益出發,挑起供應商之間的價格競爭,失去了供應商的信任與合作基礎。市場形勢好時對經銷商態度傲慢,市場形勢不好時又企圖將損失轉嫁給經銷商,因此得不到經銷商的信任與合作。而在供應鏈管理的模式下,所有環節都看作一個整體,鏈上的企業除了自身的利益外,還應該一同去追求整體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因為最終客戶選擇一件產品,整條供應鏈上所有成員都受益;如果最終客戶不要這件產品,則整條供應鏈上的成員都會受損失。可以說,合作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競爭的一個關鍵。
在供應鏈管理中,不但有雙贏理念,更重要的是通過技術手段把理念形態落實到操作實務上。關鍵在於將企業內部供應鏈與外部的供應商和用戶集成起來,形成一個集成化的供應鏈。而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即所謂的供應鏈合作關系,是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關鍵。此階段企業要特別注重戰略夥伴關系管理,管理的重點是以面向供應商和用戶取代面向產品,增加與主要供應商和用戶的聯系,增進相互之間的了解(產品、工藝、組織、企業文化等),相互之間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實現信息共享等。企業應通過為用戶提供與競爭者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或增值的信息而獲利。供應商管理庫存和共同計劃、預測與庫存補充的應用就是企業轉向改善、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的典型例子。通過建立良好的合作夥伴關系,企業就可以更好地與用戶、供應商和服務提供商實現集成和合作,共同在預測、產品設計、生產、運輸計劃和競爭策略等方面設計和控制整個供應鏈的運作。對於主要用戶,企業一般建立以用戶為核心的小組,這樣的小組具有不同職能領域的功能,從而更好地為主要用戶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
4、優化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是企業內員工、客戶和供貨商的溝通過程,以前只能以電話、傳真,甚至面見達成信息交流的目的。能利用電子商務、電子郵件,甚至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雖然手段不同,但內容並沒有改變。而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優勢在於其自動化操作和處理大量數據的能力,使信息流通速度加快,同時減少失誤。然而,信息系統只是支持業務過程的工具,企業本身的商業模式決定著信息系統的架構模式。
為了適應供應鏈管理的優化,必須從與生產產品有關的第一層供應商開始,環環相扣,直到貨物到達最終用戶手中,真正按鏈的特性改造企業業務流程,使各個節點企業都具有處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自組織和自適應能力。要形成貫穿供應鏈的分布資料庫的信息集成,從而集中協調不同企業的關鍵數據。所謂關鍵數據,是指訂貨預測、庫存狀態、缺貨情況、生產計劃、運輸安排、在途物資等數據。
為便於管理人員迅速、准確地獲得各種信息,應該充分利用電子數據交換(EDI)、Inter- net等技術手段,實現供應鏈的分布資料庫信息集成,達到共享采購訂單的電子接受與發送、多位置庫存控制、批量和系列號跟蹤、周期盤點等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