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什麼安徽基礎
擴展閱讀
p3怎麼帶歌詞同步 2024-09-20 08:41:09
如何教育小孩子這三點 2024-09-20 08:40:58
初一英語學哪些知識點 2024-09-20 08:23:38

什麼安徽基礎

發布時間: 2022-03-02 10:57:00

㈠ 安徽簡稱什麼

安徽簡稱皖。

安徽,簡稱「皖」,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合肥。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國華東地區,介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東連江蘇,西接河南、湖北,東南接浙江,南鄰江西,北靠山東,總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

安徽瀕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經濟帶,內擁長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區經濟輻射。地勢由平原、丘陵、山地構成;地跨淮河、長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過渡地區。

安徽的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崗地)、丘陵、山地等類型齊全,可將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區、江淮台地丘陵區、皖西丘陵山地區、沿江平原區、皖南丘陵山地五個地貌區,分別佔全省面積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際、黃山和九華山,三大山脈之間為新安江、水陽江、青弋江谷地,地勢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漸次下降,分別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組成層狀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東向和近東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為黃山蓮花峰海拔1873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安徽

㈡ 安徽基礎教育資源怎麼樣

每一個地區對於教育的投入都是不一樣的,而且對於教育投入越高的話,那麼通常該地區的發展也會更加的有動力。說起安徽省很多人都知道這個省份是非常注重基礎教育,基礎教育就是指在中學和小學階段的教育,那麼安徽的基礎教育資源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㈢ 安徽省是什麼族

安徽省屬少數民族散居省份,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省55個少數民族成份俱全,現有少數民族常住人口39.56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0.66%。回族、滿族、畲族為安徽省世居少數民族,其中回族人口最多,約佔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83%,居全國第9位。少數民族在全省呈「大分散、小聚居」狀分布,沿淮淮北多且相對集中,沿江江南少而分散。全省現有9個民族鄉、1個民族農場(享受民族鄉待遇)、1個民族街道(享受民族鄉待遇)、136個少數民族聚居村、122所民族中小學。
【回族】回族是安徽人口最多、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早在唐、宋時期,安徽已有回族先民活動,元代以後,因被簽發、調衛、屯田或自然遷徙,回族開始在安徽大量定居,到明末清初時,外省回族大量遷入,省內回族從西北往東南緩慢發展,今皖中、皖南、皖東南一帶的回民,不少都是由皖西北遷徙而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隨著安徽建設的發展,回族人口由其它省、市因工作調動、就業分配和聯姻等遷入較多,人數迅速增長。
人口分布方面,安徽回族分散在全省各地,每個縣市均有回族。但從整體上看,沿淮淮北多且集中,江南少而分散,交通要道、重鎮回族人口又明顯多於其它地區。從全省情況看是大分散,從民族鄉、村看,是小聚居。
回族進入安徽後,由於自身原因和安徽的地域特點,主要從事於飲食業、屠宰加工業、製革業、個體商戶及半商半農等,但在皖南和皖中的小部分地區也有一些純粹以農業為生的回民。
回族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早期來皖的回族先民、回族部落中發展,對安徽回族共同文化、共同經濟生活、共同風俗習慣等都起到過凝聚作用。今安徽回族仍有參加每星期五禮主麻以及禮拜、念經、把齋、朝覲等宗教活動。同時安徽回族由於宗教信仰和自身生活環境,形成了在服飾、飲食、居住、婚姻、節慶、禮儀等方面一系列獨特的風俗習慣。
回族作為一個社會群體,在建國前歷朝歷代均未取得民族平等的權利。在歷史上,安徽回族也出現過不少英雄人物和傑出人士,如明代的常遇春、藍玉、沐英,清代的馬大用、楊歧珍,民國時期的端木傑等,但都未能改變整個回族的政治待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有一大批回族志士浴血奮戰,前仆後繼,如滁州定遠二龍鄉的清真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回族才真正得到了政治上的平等權利,才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管理國家事務,涌現出一批高級幹部和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在各個領域為國家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委員會中均有回族代表、委員,其在全體代表、委員所佔比例高於全省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人口總數的比例。安徽建立了回族鄉、村和民族居委會,各回族鄉鄉長均由回族幹部擔任。
【滿族】安徽滿族主要分布在肥東縣完牌坊一帶,以完顏為姓自明朝初期就生活在這里。完顏氏滿族來自山西雲內州,其祖完配隨朱元璋征戰有功,被封於今合肥肥東一帶屯衛,遂居安徽。散居在全省各地的滿族多是建國後由於工作原因、自然遷徙或通婚聯姻而來。
全省滿族約有四成分布在肥東,有滿族行政村一個,其餘散居在全省各地,人口相對較多的是合肥市、蕪湖市、淮南市、蚌埠市等。
【畲族】畲族來源於古老的越民族,據傳發源地是廣東潮州鳳凰山,公元7世紀形成民族,後輾轉遷至福建、浙江。清光緒五年(1879年)以後,從浙江桐廬、蘭溪、淳安等縣遷來一部分畲族,落腳安徽省寧國縣雲梯鄉一帶,成為安徽畲族的主要來源。另有來自福建省蒲城等地,數量較少。散居在安徽其它地方的畲族人口,大多數是工作調動、學校分配或通婚聯姻而來。
安徽畲族主要分布在寧國縣,寧國縣畲族約佔全省畲族的80%以上,有畲族行政村1個,其餘主要分布於各省轄市。
建國前很長時間,畲族依舊處於「刀耕火種」的狀態,由於山區自然條件惡劣,新墾土地土質貧瘠,生產力極為低下。建國後,通過大力興修水利,改造低產農田,農業生產加快發展,畲族依靠山地資源走上了致富之路。
畲族有自己的語言而無文字,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畲族口頭文學豐富,有長篇敘事歌,小說歌、雜歌等。畲族「有物必有歌」,內容包羅萬象,以雜歌最多。歌唱形式有獨唱、對唱與齊唱,以對唱為主要形式。

㈣ 什麼是安徽省

安徽省,簡稱皖,省會合肥市,位於中國大陸東部,介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省地跨長江、淮河南北,與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河南省、江西省、山東省接壤,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 境內的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新安、廬州、皖江四大文化圈。
安徽省自古重視科研,是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古今有畢升、梅文鼎、鄧稼先、楊振寧等科學家,截至2014年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為首的科研教育大學107所,科研機構3484個,部屬以上實驗室186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54家。
安徽省與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安徽創造的「小崗村精神」,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的序幕。2015年,安徽省正式邁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發展階段。
2014年獲得中國最幸福的省份榮譽,被列入中國首個新型城鎮化試點省份。徽商是中國十大商幫之一,鼎盛時期徽商曾經佔有全國總資產的4/7,亦儒亦商,辛勤力耕,贏得了「徽駱駝」的美稱。
2015年,安徽省正式邁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發展階段。

㈤ 關於安徽省的常識有哪些

安徽省簡稱皖,位於華東地區西北部,是一個臨江近海的內陸省份,面積13.96萬平方千米,地形多樣,南高北低。安徽省在淮河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淮河以北屬溫帶季風氣候,長江、淮河穿境而過。安徽於清康熙年間始建省,省名取安慶府與徽州府名第一字,合為「安徽」。這里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歷來都是人才輩出之地。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史冊上書寫了光輝的一頁,留下了諸如徽派建築、徽墨歙硯、徽戲等文化瑰寶。為中國的文化做出了卓越貢獻。

地理概況

安徽位於中國華東地區西北部,東鄰江蘇、浙江,北接河南,西界湖北,南有江西,具有獨特的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區位優勢,被稱為中國長江三角洲的腹地。安徽境內的主要山脈有大別山、黃山、九華山、天柱山。最高峰黃山蓮花峰海拔1864米。

全省南北長約570千米。東西寬約450千米。地形地貌呈現多樣性,長江、淮河橫貫安徽。將全省天然的分成三部分——錦綉的江南山區、富饒的中部平原和肥沃的淮北平原,以及五個自然區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別山區、沿江平原、皖南山區。

氣候特點

安徽省季風氣候顯著,四季分明,終年溫和濕潤,並有明顯的南北氣候過渡特徵。氣溫一般南部高於北部。年降水量南部多於北部,山地多於平原。夏季各月降水量的逐年變化更大,往往引起旱澇災害。

自然資源

安徽省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石灰岩、岩鹽居全國前十位。安徽省境內的生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最著名的有揚子鱷、江豚等。瀕危的動物59種。森林資源也較為豐富。森林覆蓋率達到30%。

交通運輸

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747千米,東西南北出省口皆有高速公路相連接;鐵路總里程2387千米,京滬、京九、隴海和寧西等鐵路縱貫境內:有4個民用機場,與全國幾十個大中城市通航;水運體系發達。蕪湖、銅陵、安慶3個長江口岸實現了對外輪的開放。

經濟概況

安徽省是中國主要糧食產區之一,農業大省。以水稻、小麥以主。農業兼具有南、北方的生產特徵。全省漁業發達。經濟魚類達40多種。重工業以煤炭、機械、化工為主,是中國的煤炭和鋼鐵生產基地之一,形成了門類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安徽的古井貢酒、宣紙、徽墨、徽硯等聞名國內外,是安徽省的經濟支柱之一。

文化習俗

安徽是南北文化交匯之地,這里地形復雜,受風土人情影響,文化習俗南北迥異。歷史上,楚國統治安徽300多年,使這里打上了楚文化的烙印。其中,徽州文化最為典型。從北宋後期,徽州文化全面崛起,明清時達到鼎盛。徽州文化內涵豐富,徽派版畫、徽派篆刻、徽劇、新安理學、徽派朴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商、徽派建築、徽州四雕、徽菜等,無不顯示出獨特的風貌。

省會:合肥

合肥市位於省境中部,長江淮河之間,沿江近海,具有承東啟西、接連中原、貫通南北的重要區位優勢。合肥屬亞熱帶到暖溫帶的過渡區域。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市總面積7266平方千米。合肥現轄3個縣4個區。合肥市素以「三國舊地、包拯故里」聞名於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的戰略地位,常為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跡眾多。有三國古戰場逍遙津、曹操訓練弓弩手的教弩台、古鍾長鳴的明教寺、呈宋代建築風格的包公祠、包公墓園以及晚清重臣李鴻章故居、台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故居等。

「三朝古都」:亳州

亳州市位於安徽省西北部,地處黃淮海平原,與蘇、魯、豫3省鄰近。亳州唐朝以前稱譙(譙縣、譙郡),自唐代始稱毫州;2000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縣級亳州市升為地級亳州市。總面積8394平方千米,總人口521萬。亳州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自。湯都於亳已有3700多年的歷史,文物古跡遍布,歷史名人薈萃,以三朝古都名揚天下。亳州是中醫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位居全國四大葯都之首,有全國最大的中葯材專業市場。

歷史文化名城:壽縣

壽縣位於安徽省中部。淮河之濱,古稱壽春。春秋為蔡侯重邑,戰國時楚考烈王、西漢淮南王和東漢末年袁術均建都於此。東晉改稱壽陽,隋稱壽州,到近代始稱壽縣。壽縣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城郊八公山是著名的東晉與前秦淝水之戰主戰場。此外,千古佳話將相和的主角之一廉頗也葬在八公山。壽縣南30千米是著名的神州第一大塘安豐塘,相傳此塘為春秋中葉楚相孫叔敖集民力所建。壽縣文物古跡還有報恩寺、范公祠、孔廟、戰國墓葬、壽縣古城牆、清真寺、劉安墓、珍珠泉等。瓦埠湖銀魚、瓦蝦是壽縣最著名的水產。八公山豆腐和傳統糕點大救駕聞名遐邇。

蕪湖

蕪湖市位於省境東南部,北臨長江,面積3325平方千米,轄4區3縣,人口231萬。蕪湖市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境內礦藏有鐵、銅、石灰岩等。工業以輕紡為主,還有機械、造船等門類。農業以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為主。長江流經市境西北部,流程70餘千米。漳河、青弋江、水陽江自南向北流貫平原。其間河湖交織,形成水網圩區。蕪湖港為長江五大港口之一。

黃山

秦代的黃山被稱為黟山,到了唐代天寶六年(747年),改名黃山。黃山素以奇偉俏麗、秀靈多姿著稱於世,是一座資源豐富、生態完整、具有重要科學和生態環境價值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俱佳,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被稱為黃山四絕。

徽州牌坊

在黃山市徽州區(古徽州)境內,保存有大量古代牌坊。因此,這里有「牌坊之鄉」的美稱。在封建社會,為了表彰在忠、孝、節、義等方面功勛顯赫的官員,當朝政府常常批准在這些人的故里村頭。修建「功德牌坊」。後來也用來旌表家庭內的貞烈婦女。這樣的牌坊便是貞節牌坊。到明清時代,徽州牌坊一改以往木質結構為主的特點,幾乎全部採用石料,且以質地優良的「歙縣青」石料為主。這種青石牌坊堅固,雕刻造型精美,高大挺拔,恢弘華麗,是中國古牌坊建築中的傑作。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九華山

九華山古稱陵陽山、九子山,唐天寶年間改名九華山;因有九峰形似蓮花而得名,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位於安徽省皖南山區北部青陽縣境內,面積百餘平方千米。山勢嶙岣嵯峨,共有99峰,其中以天台、蓮華、天柱、十王等9峰最為雄偉。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為九華山最高點。境內主要勝景有九子泉聲、五溪山色、蓮峰雲海、平崗積雪、天台曉日、舒潭印月、閔園竹海、鳳凰古松等數十處。名剎古寺林立,與自然風景巧妙結合,素有蓮花佛國之稱。寺廟始建於東晉,明清鼎盛時佛寺曾達三四百座,現存78座。

江南溶洞群

安徽的很多地區都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發育,江南水鄉適宜的條件形成了許多大大小小的溶洞。這里溶洞中的石鍾乳發育形成各種不同的造型。加之洞底積水,構成一個個景色優美的旅遊勝地。在這些溶洞群中,最為著名的有貴池城南的大王洞、蓬萊洞、石台的魚龍洞等。

包公祠

包公祠位於合肥市。佔地約200平方米,是一座四合院。祠內的包公塑像冷靜嚴峻,一身浩然正氣。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侍立兩旁,並有龍頭、虎頭、狗頭三鍘。祠內兩邊廂房陳列著包公墓內的出土文物,包括《家訓》及包氏家譜等展品。祠室內外。有許多匾額楹聯,用以歌頌包拯的清廉無私。

西遞古村落

西遞古村落建築被譽為「徽派古民居珍寶」、「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西遞村始建於北宋皇祐年間(1049~1054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整個村落呈船形,保存有完整的古民居122幢。民居建築布局上高低錯落,布置得當。這些清代民居的大門均採用黟縣青石料砌成高大門坊,各種石雕、磚雕的門罩設在門坊上。民居大多有一處或多處因地制宜、依勢而成的小庭院。院內布置有花壇、水池,圍以漏窗、矮牆,飾以石雕、磚鏤,整體建築比例和諧,尺度適宜,在質朴中又見俊秀、典雅。各個民居單元還有青石為圈的水井。

宏村

在黟縣有一種別具一格的村舍,這里的古人別出心裁地設計出牛狀居民村落——宏村。環繞全村的山溪清泉流進各家庭院,被稱為牛腸;而與此相連的一個半月形池塘,被看做是牛胃:一渠清水由牛胃注入胃南湖,好像進入宏大的牛肚。沿江河而聚居,是古人早已養成的生活習慣,而這種引山泉之水入村舍、進庭院的精心設計。則不僅滿足用水之便,也顯示出了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等更高層次的構想與追求。

許國石坊

歙縣山城古為徽州治所,其中明代民居、牌坊、祠堂合稱為歙縣古建築三絕。許國牌坊是一座跨街矗立、奇異獨特的古牌坊,為中國古代石牌坊建築中的罕見實例。牌坊大多為四腳。而許國石坊是八腳,也稱八腳牌樓。石坊建於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平面呈口字形,三層四面八柱。主樓分為三層。最上層由斗拱承歇山頂屋檐,山面附樓各出兩層挑檐。石坊通體為堅硬青石雕琢而成的仿木建築。石坊四面雕為雙龍盤邊,鐫刻著董其昌所書「恩榮」、「先學後臣」、「大學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等題款,顯示了被紀念者的身份、功業等。石上所刻飛龍走獸、彩鳳飛禽。神態逼真。

天柱山

天柱山之名皆因山峰突兀雲天,峭拔如柱而得,又名潛山、皖山。天柱山的主峰天柱峰,海拔高達1488米,號稱中天一柱。山中層巒疊嶂,千岩萬壑,遍布蒼松、翠竹,怪石、奇洞、飛瀑、深潭。山中佛寺道觀並存,現已成為中國的道教名山之一。

琅琊山

琅琊山面積約115平方千米,山中遺有唐、宋以來的多處摩崖、碑刻和古建築。因有名山、名亭、名寺、名文、名泉、名洞、名士、名碑、名關而被稱為九名勝境,素有「蓬萊之後無尉山」之譽。著名詩人韋應物、蘇軾、歐陽修等均寫有贊其美景的詩文。醉翁亭又名謂亭,創建於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是當時的琅琊寺僧智仙為著名文學家歐陽修而建。

「現代宋街」:屯溪老街

屯溪老街位於黃山市西南隅,是市內現存最完好的一條宋代商業長街,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為全國所罕見。有現代「宋街」之譽。沿街房屋多為兩層,間以三層,樓下開店,樓上為居室。沿街兩側有茶樓、酒店、書場、墨庄、商場等260多室,各色攤點200多個。門面多為單開門,寬3~5米。入內則深邃,連續多進,內院以華麗的天井相聯結。一般是前店後庫,前通街,後通江。

㈥ 什麼叫安徽省簡單介紹

字挺多的!

㈦ 安徽省省轄市有哪些

截至2020年,安徽省共有16個省轄市(即地級市),分別是:

1、合肥市(皖A);2、蕪湖市(皖B);3、蚌埠市(皖C);4、淮南市(皖D);5、馬鞍山市(皖E);6、淮北市(皖F);7、銅陵市(皖G);8、安慶市(皖H);9、黃山市(皖J);10、阜陽市(皖K);11、宿州市(皖L);12、滁州市(皖M);13、六安市(皖N);14、宣城市(皖P);15、池州市(皖R);16、亳州市(皖S)。

另外安徽省還下轄9個縣級市,分別是:

1、巢湖市(屬合肥);2、無為市(屬蕪湖);3、桐城市(屬安慶);4、潛山市(屬安慶);5、天長市(屬滁州);6、明光市(屬滁州);7、界首市(屬阜陽);8、寧國市(屬宣城);9、廣德市(屬宣城)。

擴展:

民國時期,安徽省僅有一市,為蚌埠市,於1947年設立。

新中國建國初,安徽省下轄5個地級市,分別為:合肥市、淮南市、蚌埠市、安慶市、蕪湖市。

1983年,安徽實行市管縣體制,下設8個地級市,即常說的安徽老八市,分別為:合肥市、淮南市、蚌埠市、安慶市、蕪湖市、馬鞍山市,淮北市,銅陵市。

1987年後,新增9個地級市,達到17個,即今天的16個地級市,另外加個巢湖市。

安徽省,位於我國華東地區內陸,地處我國南北分界線上,長江、淮河自西向東貫穿全境,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地理地貌融合中國南北差異,是美麗中國的縮影。安徽作為獨立建制出現較晚,歷史上分屬數個地理、文化單元,明朝時朱元璋定都南京,今安徽、江蘇、上海同屬直隸(後為南直隸),清初(康熙六年,1667年)析江南省(明南直隸)設江蘇、安徽兩省。

安徽,以設省時省內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得名,最初安徽布政使司衙門曾長期寄治江寧(今南京),1760年正式遷治安慶,安慶始為安徽省會,現省會為合肥。安徽設省後建制較為穩定,現在仍為我國23個省之一,但在建國初期由於安徽地跨長江南北,皖南、皖北解放時間有先有後,暫時沒有設安徽省,而是分為皖南、皖北兩大行署區。

皖北為老解放區,1949年初分為皖西、江淮、豫皖蘇三個行政公署,1949年4月撤銷設皖北行署區,專署駐合肥市。皖北行署區成立時皖南還未解放,「渡江戰役」後解放軍橫掃皖南,1949年5月成立皖南行署區,專署駐屯溪,同年7月遷駐蕪湖。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區合並設安徽省人民政府。

行署區是建國初期短暫存在的省級行政區,除了安徽分為皖南、皖北行署區外,江蘇也分為蘇南、蘇北行署區,四川分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四個行署區。行署區是省級單位,轄省轄市(專級市)、專區,皖南、皖北行署區時期,安徽有五個省轄市,其中僅一座隸屬於皖南行署區。

皖北行署區成立時,省轄市有合肥市、蚌埠市。1949年1月21日合肥縣解放,2月以合肥縣城及城郊設合肥市,同年4月皖北行署區於合肥市成立。蚌埠原為鳳陽縣地,近代因鐵路而興盛,民國時曾為鳳陽縣治,1947年正式建市,蚌埠市為安徽省轄。1949年1月,蚌埠市解放,隸屬於江淮區,皖北行署區成立後為其所轄。

淮南是一座新興工礦城市,近代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而興盛,其原為懷遠、鳳台、壽縣等縣地,1949年1月淮南解放後設淮南煤礦特別行政區,此為淮南的最早建制,同年4月改其為淮南礦區,1951年1月淮南礦區改為專區級(地級)淮南市,為皖北行署區省轄市。

安慶曾為安徽省省會,1949年4月安慶解放後以懷寧縣城及城郊設安慶市,此時安慶市為縣級市,建國時由皖北行署區安慶專區管轄。1950年,縣級安慶市曾短暫撤銷並入懷寧縣,1951年升為省轄市。

皖南行署區成立時專署駐屯溪,但屯溪市僅為縣級市,皖南行署區僅轄蕪湖市一個專級市。1949年4月蕪湖解放,5月蕪湖市成立,蕪湖市縣分置,蕪湖市直屬於皖南行署區,蕪湖縣為蕪當專區所轄。1952年,皖南、皖北行署區合並為安徽省後,安徽省轄市為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安慶市及蕪湖市。

㈧ 安徽省有哪些市

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餘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

(8)什麼安徽基礎擴展閱讀:

1.安徽:

簡稱「皖」,省會合肥,位於中國大陸東部,屬於華東地區,介於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之間,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安徽得名於「安慶府」與「徽州府」之首字。

安徽襟江帶淮,沿江通海,經濟繁榮,教育發達。下轄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等16個地級市。

地跨長江、淮河南北,新安江穿行而過,與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山東、河南接壤,東西寬約450公里,南北長約570公里,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的1.45%。地形地貌由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區組成,境內湖泊星羅棋布,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

安徽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擁有淮河文化、廬州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四大文化圈。安徽與江蘇、上海、浙江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2014年,獲得中國最幸福的省份榮譽,被列入中國首個新型城鎮化試點省份。2015年,安徽省正式邁入中等偏上收入的快速發展階段。

2017年,安徽省生產總值27518.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6年增長8.5%。

2.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安徽省共轄16個地級市,省會合肥市居安徽省中部,其餘15個市從北到南分別是:宿州、淮北、亳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安慶、蕪湖、銅陵、宣城、池州、黃山,轄區最大的是六安市,最小的是淮北市。

省政府駐合肥市包河區中山路1號。

共轄44個市轄區、7個縣級市、54個縣。轄區面積最大縣、市、區分別是金寨縣、寧國市、埇橋區。

共轄255個街道辦事處,1249個鄉鎮。其中946個鎮,303個鄉(7個回族鄉,1個回族滿族鄉,1個畲族鄉)

3.位置境域:

安徽地處中國華東地區,經濟上屬於中國東部經濟區。地理位置東經114°54′-119°37′,北緯29°41′-34°38′。

地處長江、淮河中下游,長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東、沿江通海,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鄰江西,北靠山東,東西寬450千米,南北長570千米。轄境面積14.01萬平方千米,土地面積13.94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的1.45%,居第22位。

網路-安徽

㈨ 安徽省有哪些城市.

1、合肥市
2、蕪湖市
3、蚌埠市
4、淮南市
5、馬鞍山市
6、淮北市
7、銅陵市
8、安慶市
9、桐城市
10、黃山市
11、滁州市
12、天長市
13、明光市
14、阜陽市
15、界首市
16、宿州市
17、巢湖市
18、六安市
19、亳州市
20、池州市
21、宣城市
22、寧國市

㈩ 安徽省都有哪些市

截至2018年9月1日,安徽現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16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巢湖市、桐城市、潛山市 、界首市、明光市、寧國市、天長市) 、54個縣、44個市轄區。

具體的行政區劃地圖如下所示:

(10)什麼安徽基礎擴展閱讀

安徽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

它位於中國中東部,是最具活力的長江三角洲組成部分。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45%。

安徽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山川秀美,區位優越,地理地貌融合中國南北差異,是美麗中國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