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孩子基礎能力有哪些
擴展閱讀
御龍吟歌詞寫得怎麼樣 2024-11-29 05:04:36

孩子基礎能力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03-10 18:25:00

1. 提升孩子的十五大基礎能力是哪些

培養孩子的15項能力

1. 建立自我意識

(1)我們要建立以下的信念,經常反復提醒自己:

在「我」的人生里,「我」是最重要的,有「我」才能肯定我生命的存在。我的生命來自父母,而「我」是獨立於父母而存在的。「我」存在於這個世界,假如沒有「我」,就什麼都沒有。有「我」,才能有「我」的界限,才有「我」與社會的界限。

(2)說話的時候多用「我」開始,例如:

去看電影好不好?改為:我想去看電影,好不好?這樣做不對。改為:我認為這樣做不對。你不要這樣逼我。改為:我不願意看到你這樣逼我。

(3)每當談到自己的時候(例如介紹自己:「你好,我是×××」),用隨便一隻手中間三根指頭按住胸口正中的位置,同時注意手按住那個位置的感覺。

(4)經常在心裡問自己四個問題:

我是誰?

我在哪裡?

我要什麼?

我正在做什麼?

2. 說話達意

(1)多訓練本人如實道出內心的感覺,例如:我看到這個情景,心裡很不舒服。

(2)多訓練自己在說話之前盡量先把語言組織好,以精準為要。

(3)一些比較復雜的意念用紙寫下來,自己看看明不明白。如不夠清晰,修改

再修改,直到能用15個~20個字表達清楚為止。

(4)要說話達意,必須先提升聆聽能力,多用「心」去聽。

(5)多找朋友交談,特別是談內心的感受。

3. 與感覺在一起

(1)與感覺在一起就是跟自己的本體感覺充分連接。

(2)多做呼吸放鬆法。

(3)過去忽略這方面的人應該隨時自問,隨時自我覺察身體各部分的感覺,例如:我現在左腿膝蓋的感覺是怎麼樣的?我現在胃的感覺是怎麼樣的?我現在右邊耳朵的感覺是怎麼樣的?

4. 理性與感性並重

(1)我們是在理性思維的包圍下成長的,所以絕大部分的人是理性重於感性。理性感性並重就是跟本人的情緒感覺有效連接。

(2)理性感性並重可稱為理感合一,亦即身心合一。

(3)我們以為我們的理性可以決定很多事情,例如購物,事實上是我們的感性做了決定,理性找理由支持而已。所以覺察我們內心的情緒狀態很重要,因為這樣我們才能夠把自己從沖動決定的模式提升為智慧決定(理感合一)的模式。

(4)有空的時候多做以下練習,在任何一個情景里都可以做這個練習:

第一步:我看到×××,我聽到×××,我感覺×××(本體感覺);

第二步:我認為×××(事實的意義、用途);

第三步:我現在有的情緒是×××,或我正在湧出來的情緒是×××(注意情緒原來是怎麼樣的,現在轉變成怎麼樣的)。

5. 多線思維

(1)NLP有一句名言最能解釋多線思維:凡事總有最少三個解決方法。

(2)多線思維是解決困難、未來策劃以及統籌大局的能力的先決條件。

(3)我們不是缺乏多線思維的神經網路,而是從小到大被灌輸的限制性信念太多,即神經網路里規條、框架太多,讓原有的網路不能釋放與發揮,所以打破這些規條框架是提升多線思維的第一步工作。

(4)除了慣用(往往已經無效)的方法之外,停下來也是另一個方法。可是只有兩個方法仍是停留在困境當中,打破規條、框架,要先學會挑戰它們:

「假如有可能,那個可能會在哪裡:什麼人/什麼事/在哪裡可找到?」

「先想一個匪夷所思的,或者絕不可能的方法,然後問自己:要怎麼做才可以把它變成可能:找誰/在哪裡/怎麼做?」

(5)NLP的現場抽離法很有幫助,因為它能加強我們從「當局者迷」轉移到「旁觀者清」的心理狀態。

(6)多做以下練習:隨意找一個目標,例如從廣州至上海,讓自己想像三個不同的方法可以到達目的地;另一個常用的題目是如何不花錢可以看到新書。想三個不同的方法,想完之後告訴自己,不容許用剛才想到的那三個方法,再想新的方法,如此反復,想三個再想三個,最少重復十次才能停下來。在這個過程中,你會很開心,因為你會開始欣賞自己天馬行空的主意,你已經激發了自己幽默、解決問題和創造力的神經網路。

6. 從別人的角度看自己

(1)這項能力的缺失根源來自缺乏自我意識。這看起來好像很矛盾,既然不在自己的角度看自己,那肯定是在別人的角度看自己了,為何還會有這個缺失呢?從別人的角度看自己,就好像用一面鏡子反照自己,可是當你人不在時,你會看不到鏡子,也當然看不到鏡子里會有一個自己。(一個極度否定自己的人,甚至不能用雙眼看著其他人的眼睛。)所以,培養從別人角度看自己的能力,先決條件是培養自我意識。

(2)可以多做以下的練習,用手按著胸口正中的位置,看著鏡子裡面的自己,看著他的眼睛,然後對鏡子里的自己說:「我看到你了,同時我也能夠從你的角度看我自己。」

(3)NLP的現場抽離法是一個很重要的練習,能夠提升從別人的角度看自己的能力。

(4)從不同的「別人」角度看自己,也就是多維思考能力的運用。這樣我們更能夠寬容自己,同時會更好地寬容別人,給別人空間。因此,我們的人際關系也會更好。

7. 解決困難的能力

(1)解決困難的能力,需要前面1項~6項作為基礎,除了上述6點,還需要一定的心理素質。

(2)自信(感性能力),分析(理性能力)。

(3)可以用以下方法訓練自己,提升解決困難的能力:

首先,想像一個人陷進一個困難的情景,然後,想像本人就是那個人,在那個情景里,用以下意識思維,嘗試編出一個解決的行動方案:

5W1H:why(為什麼)/when(什麼時候)/what(什麼事)/who(誰)/

where(哪裡)/how(如何)。用5W1H來分析、過濾信息。

NLP的理解層次(6層):系統/身份/信念價值/能力/行為/環境。用理解層次分析問題,可以看清楚問題的表裡與深淺的各層次。

8. 面對及處理沖突的能力

(1)正確的心理模式是這樣的: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愛自我→覺察自我的界限→捍衛自我的界限→處理侵犯自我界限的挑戰(沖突)。

(2)我們每個人都有捍衛自我界限的權利與責任。

(3)捍衛自我界限是愛自己的表現,同時愛自己是不讓自己受到傷害,因此不能以捍衛自我界限為理由,而讓自己冒受傷害的危險。

(4)堅定的同時,溫和、冷靜地捍衛自己的界限。假如環境不容許這樣做,或者其他人不願意尊重自己的界限,你應該離開這個環境與這些人。

(5)決定加入一個環境,或者決定與某些人為伍前,必須先考慮上述因素。

9. 對失敗的正確態度

(1)學會任何技術、掌握任何技巧及提升任何方面的能力,都需要一個從「無知」到「熟悉」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每一步,可以用「失敗」「挫折」的標簽來形容,也可以把它們看作是朝著「成功」「熟悉」邁進的每一步。

(2)所有人從一次失敗或者挫折走出來,都會更成長、更成熟,能夠運用從中學到的東西,讓自己在下一次的嘗試中更成功。所以失敗及挫折是讓人成長、成熟、成功的經驗。

(3)如果失敗真的出現,我們只能接受,別無他法。而在過程中它出現的可能性會帶給我們緊張、焦慮以及無力感。當我們明白上述道理,再提醒自己這份可能性是讓我們盡可能把准備工作做得更好。因為准備得越好,失敗出現的可能性就會越小。如此,所有的失敗與挫折已經變成正面的、積極的、對本人人生有幫助的東西。

(4)真正讓人抗拒失敗與挫折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本來就存在的對自己的否定及資格感缺失。

10. 面對分離的正確態度與能力分離包含人生一些不可避免的情況:

(1)人的死亡、關系的結束、現實生活上的分開,以至一個階段的完成。

(2)任何人的人生里都必有離、合、聚、散。既然是人生里必有的情況,每個人都必須學到面對以及處理這些情況的有效方式。很多人只把焦點放在因此而引起的悲苦無奈情緒上,而忽略了這些人生本相的意義,以至完全束手無策,更會因此而傷害本人的成長、健康,甚至日後的成就。

(3)很多人會把焦點放在不願意接受「分離」的出現上,這是錯誤的態度,正確的態度是把焦點放在「還在一起」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得到的價值與成長。事實上不願意「分離」是因為在一起的時間里沒有拿到足夠的、應該拿的東西。

(4)不管是人、事或物,在一起的時候唯一的意義就是相互幫助對方成長,當這份意義完成的時候,也就是「分離」的時候。人生里每一件事、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會讓自己成長,帶著一份感激、感恩的心態,接受所得到的一切,同時在過程里做所有自己能做的,去幫助對方成長。如此,付出與收取有了充分的平衡,該聚的時候聚,該分的時候也就分了,這個才是正確的態度。

(5)分離產生的悲痛,表面上很多人以為是因為放不下,真正的原因是如上所述,付出與收取沒有平衡,可悲痛的真正意義是要我們感恩相聚時的所得,同時更珍惜現在尚且擁有的其他關系。

11. 對金錢的正確態度

(1)有人重視金錢,結果一生做了金錢的奴隸;有人看賤金錢,結果一生為金錢所困。

(2)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里,孩子完全沒有金錢收入的意識,頂多隻有花費金錢的意識。在溺愛孩子的家庭里,孩子的金錢得來太容易,往往很難建立起花費金錢的正確態度。

(3)金錢是人生裡面一件很重要的東西,卻不能將它作為自己的主人,讓自己變成它的奴隸。

(4)對金錢有充分的認識,有正確的價值觀,有有效管理的能力,才能夠成為它的主人。這份價值觀與能力,必須在孩子非常小的時候就要注意培養。

(5)越需要管理得好的人與事,我們就越需要學會尊重他/它。

(6)我們如何培養孩子,讓孩子對金錢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呢?

讓孩子從小就學會如何使用每一塊錢;當年齡大一點,讓孩子擁有一點自己的錢,同時學會管理自己的錢;到了少年階段,更要教會孩子開始產生如何賺取金錢的意識與思維模式;到了青少年的階段,更要教會孩子建立自己與金錢之間的正確的「身份定位」。

(7)成年人要明白,本人最少需要有三種錢:

第一,本人生活所需(衣食住行)的錢;

第二,儲蓄增值投資的錢;

第三,游樂享受人生的錢。

這三種錢是最低限度的,到了有充分能力的時候,還需要增加第四種錢——「做有意義的事的錢」。例如,幫助別人、捐款賑災、社會公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