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山區鐵塔地基基礎用什麼基礎
擴展閱讀
有哪些流浪歌詞 2025-01-23 02:12:12

山區鐵塔地基基礎用什麼基礎

發布時間: 2023-12-25 02:33:06

㈠ 什麼叫挖孔樁基礎和普通的鐵塔基礎有什麼區別

普通鐵塔一般採用大開挖式基礎,通常為板式或台階式基礎,是先挖坑再做基礎然後回填,對周圍環境破壞較大。現在提倡使用環保基礎,人工挖孔樁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基礎在地面直接掏挖成形,放置鋼筋籠後即可澆築,地下部分不需支模板,開挖土方量遠遠低於大開挖基礎,對環境破壞小。一般要求土體穩定性要好,能夠開挖成型,規范規定樁徑不小於0.8m,如地質條件不是很好,或存在少量地下水,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一邊護壁一邊開挖。

㈡ 地基基礎的形式有哪些

1) 條形基礎:當建築物採用磚牆承重時,牆下基礎常連續設置,形成通長的條形基礎。
2) 剛性基礎:是指抗壓強度較高,而抗彎和抗拉強度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礎。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磚、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於六層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築和牆承重的輕型廠房。
3) 柔性基礎:用抗拉和抗彎強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礎稱為柔性基礎。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這種基礎適用於上部結構荷載比較大、地基比較柔軟、用剛性基礎不能滿足要求的情況。
4) 獨立基礎:當建築物上部為框架結構或單獨柱子時,常採用獨立基礎;若柱子為預制時,則採用杯形基礎形式。
5)滿堂基礎:當上部結構傳下的荷載很大、地基承載力很低、獨立基礎不能滿足地基要求時,常將這個建築物的下部做成整塊鋼筋混凝土基礎,成為滿堂基礎。按構造又分為筏形基礎和箱形基礎兩種。
6) 筏形基礎:筏形基礎形象於水中漂流的木筏。井格式基礎下又用鋼筋混凝土板連成一片,大大地增加了建築物基礎與地基的接觸面積,換培舉句話說,單位面積地基土層承配襪碧受的荷載減少了,適合於軟弱地基和上部荷載比較大的建築物。
7) 箱形基礎:當筏形基礎埋深較大,並設有地下室時,為了增加基礎的剛度,將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和牆澆製成整體箱形基礎。箱形的內部空間構成地下室,具好或有較大的強度和剛度,多用於高層建築。

㈢ 那些大山上的高壓線塔是怎麼建的

全都是人工鋪設的。

首先是勘探工人進行勘探,如果是一些陡峭就徒手攀爬上去觀察,用相機照下樣子給設計師規劃。然後就是對地形的處理,用能夠隨身攜帶的工具敲敲打打造成安裝的樣子。最後就是用人工或者是一些小巧的工具、畜力把材料送到安裝的地點進行安裝。

如果是地形比較的險峻都是人工先上去搭設索道,然後再進行施工。

基礎

輸電線路塔基礎的種類很多,並隨塔的類型、地形、地質、施工及運輸的條件而異,常見的有:

①整體式剛性基礎;

②罩激整體式柔性基礎;

③獨立式剛性基礎;

④獨立式柔性基礎;

⑤獨立式金屬基礎;

⑥拉線地錨;

⑦卡盤及底盤;

⑧樁基礎。

上述①、②類基礎主要用於窄塔身用地小的情況,③、④、⑧類基礎用於軟土地基,⑤類物答襪則適用於山區或搬運及取水較困難的地區,⑥類只用於拉線塔,⑦類只用於鋼筋混凝土塔。

除應考慮地基和基礎的強度外,尚舉慶需核算基礎的上拔與傾覆穩定性。根據長期使用經驗,對一般塔基礎可以不必驗算地基的變形。

㈣ 不同類型的桿塔基礎各適用於什麼條件

  • 基礎形式主要有:

  • 1.岩石嵌固基礎

  • 該基礎型式適用於覆蓋層較淺或無覆蓋層的強風化岩石地基,其特點是底板不配筋,基坑全部掏挖。上拔穩定,具有較強的抗拔承載能力。

  • 需要時,可將主柱的坡度設置與塔腿主材坡度相同,以減小偏心彎矩,還可省去地腳螺栓。由於該基型充分利用了岩石本身的抗剪強度,混凝土和鋼筋的用量都較小,同時減少了基坑土石方量,澆制混凝土不需要模板,施工費用較低。


  • 2.岩石錨桿基礎

  • 該基型適用於中等風化以上的整體性好的硬質岩。該基礎型式是在岩石中直接鑽孔、插入錨桿,然後灌漿,使錨桿與岩石緊密粘結,充分利用了岩石的強度,從而大大降低了基礎混凝土和鋼材量。但岩石錨桿基礎需逐基鑒定岩石的完整性。


  • 3.掏挖基礎

  • 該基型分全掏挖和半掏挖兩種,適用無地下水的硬塑粘性土地基。在基坑施工可成型的情況下,開挖基坑時不擾動原狀土,避免大開挖後再填土。基礎承受上拔荷載時,原狀土的內摩擦角和凝聚力得以充分發揮作用。這種基礎型式也顯示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根據以往工程的統計,由於各線路地質條件的不同等原因,採用全掏挖基礎比用階梯型基礎節約鋼材和混凝土分別為3~7%和8~20%。掏挖基礎有直柱式和斜插式兩種型式。斜插式掏挖基礎將主柱的坡度設置與塔腿主材坡度相同,減小了基礎水平力產生的偏心彎矩,還可省去地腳螺栓


  • 4.階梯型基礎

  • 該基礎是傳統的基礎型式,適用各類地質、各種塔型,其特點是大開挖,採用模板澆制,成型後再回填土,利用土體與混凝土重量抗拔,基礎底板剛性抗壓,不配鋼筋。由於階梯型基礎混凝土量較大,埋置較深,易塌方及有流砂地區難以達到設計深度,因此在此類地區應盡量少用。


  • 5.大板基礎

  • 大板基礎的主要設計特點是:底板大、埋深淺、底板較薄,靠底板雙向配筋承擔由鐵塔上拔、下壓和水平力引起的彎矩和剪力,主柱計算與階梯基礎相同。與階梯基礎相比,埋深淺,易開挖成形,混凝土量能適當降低,但鋼筋量增加較多。與灌注樁相比,在軟弱地基中應用較為廣泛。它施工方便,特別是對於軟、流塑粘性土、粉土及粉細砂等基坑不易成型的塔位。設計時,對底板的高厚比應進行一定的控制(懸臂長度:底板厚<3:1)不足時可在主柱下增加台階,以減少板的懸臂長度和底板厚度,為了減小混凝土量,主柱中心與底板中心設置偏心,抵消水平彎矩,達到減小底板及配筋的效果。大板基礎設計時應控制沉降及不均勻沉降,對轉角塔及負荷較大的直線塔進行地基沉降變形驗算,施工時應盡量少擾動地基土,清除開挖的全部浮土並做好墊層,必要時使用塊石灌漿。


  • 6.斜插板式基礎

  • 該基礎的主要特點是基礎主柱坡度與塔腿主材坡度一致,塔腿主材角鋼直接插入基礎混凝土中,使基礎水平力對基礎底板的影響降至最低。在正常條件下,基礎土體上拔穩定、下壓穩定和基礎強度計算可忽略水平力的影響。與大板基礎相比,由於偏心彎矩大大減小,下壓穩定控制的基礎底板尺寸可相應減小,從而降低了混凝土量和底板配筋量。由於省去了塔座板和地腳螺栓,其鋼材的綜合指標降低了25%左右。


  • 斜插板式基礎在平原、河網地區使用較多,其最大優點就是節省基礎材料,施工較為方便。其缺點是施工精度要求高。對於高壓縮性軟弱土地區,其基礎底面地基處理一定要重視基礎墊層和基坑排水,並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因為一旦發生擾動基底軟土或排水不及時,就可能引起基礎的不均勻沉降,再很難進行處理。


  • 7.灌注樁基礎

  • 對於地質條件為流塑、地基持力層較深且基礎作用力較大的耐張塔或直線塔,使用鑽孔灌注樁基礎是設計中廣泛採用的一種方法。它主要靠樁周與土的摩擦力和樁端承載力承擔基礎上拔力和下壓力,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缺點是施工費用較高。


  • 8.聯合基礎

  • 聯合基礎主要適用於基礎根開較小且基坑難以開挖、板式基礎上拔土體重疊的軟弱土塔位,其設計特點是埋深較淺,四個基礎整體澆制,靠基礎底板上面的縱、橫向加勁混凝土梁承擔由基礎上拔力、下壓力和水平力引起的彎矩,底板與縱、橫向加勁肋配筋,整體性好。缺點是基礎材料用量較大,施工較為煩瑣,設計不易成系列。


  • 9.復合式沉井基礎

  • 復合式沉井基礎是針對地下水位較高的軟土地基,尤其是容易產生「流砂」現象的軟土地基的一種新型的基礎型式。復合式沉井基礎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是方型台階基礎,下部是環形鋼筋砼沉井,沉井頂端露出鋼筋埋入台階基礎連成整體。基礎的埋深在4m左右,沉井筒直徑為2.5m左右,從基礎深寬比來看(一般為1.5左右),仍屬於淺基礎。

㈤ 輸電線路基礎

1、這些基礎與地形無關,平地高山都可以用,其中人工挖孔樁和鑽孔灌注樁一般用在地質很差或回填土的時候,掏挖基礎用在對水土流失要求比較高且地質比較好的時候,台階基礎用在一般情況,是使用最多的一種基礎。
2、埋深不同的基礎用在轉角耐張塔,較深的那兩個一般在外角側,一般要承受上拔力,俗稱「拔腿」,較淺那兩個一般在內角側,承受下壓力,俗稱「壓腿」。終端塔有可能出現3個拔腿,一般山區出現這種情況較多,因為轉角多,但和這塔是不是健在山上無關。

另外粘貼一個我自己以前回答的,可以看看
http://..com/question/386183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