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基礎信息 » 什麼是政府的一種基礎性執政資源
擴展閱讀
當下的教育該如何反思 2025-01-23 03:15:25
萌萌噠動漫小動物怎麼畫 2025-01-23 03:10:16

什麼是政府的一種基礎性執政資源

發布時間: 2023-12-23 15:25:21

❶ 什麼是行政單位的政府儲備物資和公共基礎設施

一,政府儲備物資准則所稱的政府儲備物資,是指政府會計主體為滿足實施國家安全與發展戰略、進行抗災救災、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等特定公共需求而控制的,同時具有下列特徵的有形資產:

1,在應對可能發生的特定事件或情形時動用;

2,其購入、存儲保管、更新(輪換)、動用等由政府及相關部門發布的專門管理制度規范。政府儲備物資主要包括戰略及能源物資、搶險抗災救災物資、農產品、醫葯物資和其他重要商品物資,通常情況下由政府會計主體委託承儲單位存儲。

企業以及納入企業財務管理體系的事業單位接受政府委託收儲並按企業會計准則核算的儲備物資,不適用本准則。

二,公共基礎設施准則所稱的公共基礎設施,是指政府會計主體為滿足社會公共需求而控制的,同時具有以下特徵的有形資產:

(1)是一個有形資產系統或網路的組成部分;

(2)具有特定用途;

(3)一般不可移動。公共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市政基礎設施(如城市道路、橋梁、隧道、公交場站、路燈、廣場、公園綠地、室外公共健身器材,以及環衛、排水、供水、供電、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系統等)、交通基礎設施(如公路、航道、港口等)、水利基礎設施(大壩、堤防、水閘、泵站、渠道等)和其他公共基礎設施。

獨立於公共基礎設施、不構成公共基礎設施使用不可缺少組成部分的管理維護用房屋建築物、設備、車輛等,適用《政府會計准則第3號——固定資產》。

屬於文物文化資產的公共基礎設施,適用其他相關政府會計准則。採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即PPP模式)形成的公共基礎設施的確認和初始計量,適用其他相關政府會計准則。


(1)什麼是政府的一種基礎性執政資源擴展閱讀:

公共基礎設施和政府儲備物資是政府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政府公共基礎設施規模龐大,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支撐條件。我國政府儲備物資包括戰略及能源物資、搶險抗災救災物資、農產品、醫葯物資和其他重要商品物資,對於保障國家安全、服務國計民生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由於相關法規制度尚不健全及其他歷史原因,通常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僅在其賬簿中核算其佔有、使用的資產,由政府會計主體控制的、滿足社會公共需要的大量的公共基礎設施資產和政府儲備物資因此未入賬核算或未恰當核算,導致政府投資形成的巨額公共基礎設施資產和政府儲備物資在政府會計主體資產負債表中未得到全面反映。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作為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新修訂的《預演算法》要求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按年度編制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

在建立以權責發生制政府會計核算為基礎,以編制和報告政府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等報表為核心的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過程中,研究制定政府公共基礎設施和政府儲備物資會計准則、規范這兩類重要政府資產的會計核算問題,具有深刻的政策背景和迫切的現實需求。

❷ 國家行政權力的重要基礎是

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不斷完善國家行政體制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行政體制的不斷完善,有利於健全國家制度體系,提升制度執行能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中央歷來高度重視國家行政體制改革,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在深化機構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推進依法行政、提升服務效能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必須堅持一切行政機關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創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並部署了完善國家行政體制的重要目標任務。完成好這些目標任務,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不斷完善國家行政體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逐步向服務型轉變,通過持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推動政府服務理念不斷強化、服務方式不斷轉變、服務質量不斷提升。進入新時代,建設服務型政府更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基本要求。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這就需要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不斷完善國家行政體制,將政府工作重點轉到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上來,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不斷完善國家行政體制。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完善國家行政體制,一個重要目的是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無形的手」和政府「有形的手」有機結合起來,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特別是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從廣度和深度上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這就需要進一步釐清政府和市場關系,不斷完善國家行政體制,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使政府和市場各歸其位、各展其長。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不斷完善國家行政體制。當前,我們正處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面對新時代新使命和更加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必須堅持推進政府自身改革,改進治理方式,使政府治理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要求。這就需要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不斷完善國家行政體制,著力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政府轉變治理理念、創新行政方式、優化行政流程、依法行使權力,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施政能力和水平。

二、以推進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優化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體制

完善國家行政體制,必須堅持優化協同高效的原則,不斷健全國家機構職能體系,把機構職責調整優化同健全完善制度機制有機統一起來,完善行政決策、執行、組織、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運行機制,加快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一)以推進國家機構職能優化協同高效為著力點。機構職能調整優化在完善國家行政體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經過多輪機構改革,各方面機構職能不斷優化、逐步規范。隨著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總體完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的主體框架初步建立。要繼續鞏固機構改革成果,堅持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導向,改革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國家機構職能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家機構職能體系,要堅持把著力點放在推進優化協同高效上,優化就是要科學合理、權責一致,協同就是要有統有分、有主有次,高效就是要履職到位、流程通暢。推進優化協同高效,要堅持將深化機構改革與職能轉變緊密結合、同步推進,把轉變政府職能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等職能,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全面提高政府效能。

(二)優化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體制。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體制是國家行政體制有機統一的整體。行政決策是行政過程的起點,「無決策,即無行政」,決策也是為行政執行和行政監督提供依據;行政執行是行政決策的具體落實;行政組織是組織結構和組織活動的統一,決策、執行、監督等行政活動都要通過行政組織來實施;行政監督是確保行政執行不偏離行政決策目標的根本保證。我國行政體制在改革中不斷完善,實現了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行政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行政體制的重大轉變,為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制度保障。但也要看到,國家行政體制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必須堅持優化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組織、行政監督體制,使國家行政體制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進一步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完善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制度,提高決策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完善行政執行的實施、評價、問責等機制,確保各項政策舉措執行有力、落實到位。堅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優化政府組織結構,完善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配置、工作流程,理順部門職責關系,有效履行國家行政管理職能。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完善各項監督制度,確保行政機關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各種行政行為規范、透明。

三、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防止政出多門、政策效應相互抵消

部門間協調配合是否密切,事關行政體制的高效順暢運轉。要堅持著眼提升政府整體效能,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完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顧全大局、協調配合的工作格局,充分發揮部門專業優勢,強化政策協調,注重協同推進,確保各項政策取得預期成效。

(一)健全部門協調配合機制。通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理順了60多項長期存在的部門職責交叉、關系不順事項,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責任不明、推諉扯皮現象。要在落實部門職責分工的基礎上,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進一步加強部門間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堅持維護「三定」規定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按照規定的部門職能范圍,推動部門聚焦主責主業、突出重點關鍵,嚴格履職盡責,不能越位、缺位、錯位。確需由多個部門管理的事項,要確定牽頭部門,分清主次關系和責任分工,明確責任鏈條分界點、銜接點,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確保責任鏈條無縫銜接。強化工作統籌,完善部門間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信息共享的聯動機制,加強重大問題會商,讓各部門真正擰成一股繩。

(二)防止政出多門、政策效應相互抵消。政策不協同不配套,將導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影響市場和社會預期。要加強政策制定協調,堅持在服務大局中謀劃和推動工作,堅決克服部門利益和本位主義,涉及兩個及以上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要充分聽取相關部門意見,協調一致、達成共識,避免政策沖突、效應抵消。強化政策協同配套,制定和調整政策要充分考慮關聯行業和領域實際情況、避免簡單化「一刀切」,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建立文件清理長效機制,使各項政策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完善政企溝通機制,在政策制定中要充分聽取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科學審慎研判政策預期效果和各方面反應,根據輕重緩急、難易程度、推進條件,統籌把握好政策出台時機、力度和節奏,加強政策解讀,及時回應關切,避免給市場和社會造成負面影響。科學評估政策實施效果,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完善,切實提高企業和群眾滿意度。

四、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提高行政執法能力水平

行政執法是政府實施法律法規、履行法定職能、管理經濟社會事務的主要方式。要堅持按照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的要求,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執法事項,進一步整合行政執法隊伍,繼續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推動執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執法能力水平,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做到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一)最大限度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執法事項。全面梳理、規范和精簡執法事項,有利於防止執法不公、執法隨意、執法擾民。要堅決取消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依據的執法事項,大力清理已無實施必要的、交叉重復的執法事項,對涉及的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及時進行清理修訂。堅持加強對行政處罰、行政強制事項的源頭治理,完善行政執法事項清單管理制度,明確執法依據、執法權力、執法程序和相應責任,並依法及時動態調整。堅持清理規范行政檢查事項,完善部門聯合檢查、隨機抽查等常態化工作機制,合理安排檢查頻次,減少重復檢查,增強行政檢查實效。優化改進執法方式,積極探索「互聯網+執法」,大力推進非現場執法,依託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提升監控預警能力和科學執法水平。以更加簡約規范、公正有效的執法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二)進一步整合行政執法隊伍,繼續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推動執法重心下移。推進綜合執法是全面提高執法效能的有效舉措。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組建了市場監管等5支綜合執法隊伍,涉及30多個執法領域、100多萬執法人員,著力解決多頭、多層和重復執法等問題。要堅持統籌配置行政處罰職能和執法資源,按照減少層次、整合隊伍、提高效率的原則,大幅減少執法隊伍種類,合理配置執法力量。繼續探索實行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建立健全綜合執法主管部門、相關行業管理部門、綜合執法隊伍間協調配合、信息共享機制和跨部門、跨區域執法協作聯動機制。堅持推動執法重心下移,依法界定、合理劃分各級政府執法許可權,減少執法層級,推進行政執法許可權和力量向基層延伸。完善市縣兩級政府行政執法管理,加強統一領導和協調,將點多面廣、基層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執法許可權賦予鄉鎮(街道)。加強基層執法能力建設,充實基層執法力量,推動人財物等向一線傾斜,保障基層有足夠的資源履行執法職責。

(三)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行政執法同基層和百姓聯系最緊密,行政執法水平和質量的高低關繫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必須堅持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進一步規范和監督執法活動,建立健全權責明晰的執法責任體系和責任追究機制,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要嚴格對照法律法規規章,分解執法職權,確定執法責任,對未履行、不當履行或違法履行執法職責的,進行嚴肅追責問責。加快完善各執法領域盡職免責辦法,明確履職標准和評判界線,消除一線執法人員後顧之憂。規范執法自由裁量權,健全行政執法自由裁量基準制度,合理確定裁量范圍、種類和幅度,嚴格限定裁量權的行使。堅持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著力推進行政執法透明、規范、合法、公正。

五、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行政管理和服務水平直接體現了政府治理能力,也關乎政府形象,完善國家行政體制對行政管理和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堅持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健全強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取信於民。

(一)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近年來,隨著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政府職能發生深刻轉變,政府管理和服務能力有了明顯提升。要堅持進一步創新管理、強化服務,把更多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提供公共服務上來,著力為優化營商環境創條件,為群眾辦事生活增便利。堅持精簡行政許可和審批,對確需保留的許可、證明等事項實行清單管理,並大力推行告知承諾制,提高審批服務效率。堅持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加快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事項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切實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堅持優化再造政務服務流程,不斷完善首問負責、一次告知、一窗受理、並聯審批等制度,讓企業和群眾來評判政務服務績效。要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制度安排把政務公開貫穿政務運行全過程,以公開促落實、以公開促規范、以公開促服務。

(二)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我國網民數量超過8.5億,互聯網深度融入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政府必須全面加強網上政務服務能力。要堅持政務服務上網是原則、不上網是例外,聯網是原則、孤網是例外,推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加快打造以國家政務服務平台為總樞紐的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台,以企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在更大范圍實現「一網通辦」。堅持政務信息聯通共享,打破「信息孤島」,統一明確各部門信息共享的種類、標准、范圍、流程,滿足地方普遍性政務需求,增強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能力,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堅持推進政務服務標准化,統一政務服務事項名稱、編碼、依據、類型等基本要素,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准辦理,切實提升政務服務質量和水平。

(三)健全強有力的行政執行系統。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做好政府各項工作,必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要強化工作責任制,及時把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轉化為推進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實際行動,在謀劃改革發展思路、解決突出矛盾問題、防範風險挑戰、激發創新活力上下功夫,著力解決政策實施「最先一公里」問題。加強和改進督查工作,積極推行「互聯網+督查」,及時跟蹤和反饋政策執行和落實情況,突破「中梗阻」,打通「最後一公里」,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實,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嚴格績效管理和行政問責,建立健全獎優懲劣制度,完善容錯糾錯機制,充分激發和調動各地區各部門從實際出發擔當作為、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完善政務誠信約束和問責機制,嚴格履行政府承諾,不斷提升公務員誠信履職意識和各級人民政府誠信行政水平。持續改進政風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形成真抓實干、勤政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