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加強城市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精細化管理
1、鼓勵社會資金、外國資本採取獨資、合資、合作等形式參與市政公用設施的建設,形成多元化的投資結構。對供水、供氣、供熱、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經營性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公開向社會招標,選擇投資主體。
2、允許跨地區、跨行業參與市政公用企業經營。採取公開向社會招標的形式選擇供水、供氣、供熱、公共交通、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企業的經營單位,由政府授權特許經營。
3、通過招標發包方式選擇市政設施、園林綠化、環境衛生等日常養護作業單位或承包單位。實施以城市道路為載體的道路養護、綠化養護和環衛保潔綜合承包制度。
4、城市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特許經營權的授予工作,各市政公用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特許經營的具體管理,承擔授權方相關權力和責任。
市政公用行業主管部門直接由管理轉變為宏觀管理,從管行業轉變為管市場,從對企業負責轉變為對公眾負責、對社會負責。其主要職責是,貫徹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行業發展政策、規劃和建設計劃;制定市場規則,創造公開、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加強市場監管,規范市場行為;對進入企業的資格和市場行為、產品和服務質量、履行合同情況進行監督;對市場行為不規范、產品和服務質量不達標和違反特許經營合同規定的企業進行處罰。
(1)如何整改基礎設施擴展閱讀
政府作用
第一、審定和監管市政公用產品和服務價格。在充分考慮資源的合理配置和保證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根據行業平均成本並兼顧企業合理利潤確定市政公用產品或服務的價格(收費)標准。
第二、保障市政公用企業通過合法經營獲得合理回報。若為滿足社會公眾利益需要,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定價低於成本,或企業為完成政府公益性目標而承擔政府指令性任務,政府應給予相應的補貼。
第三、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投資者、經營者和管理者的權力、義務和責任,明確政府及其主管部門與投資者、經營者之間的法律關系。
第四、通過規定的程序公開向社會招標選擇投資者和經營者。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的規定,首先向社會發布特許經營項目的內容、時限、市場准入條件、招標程序及辦法,在規定的時間內接受申請;
組織專家根據市場准入條件對申請者進行資格審查和嚴格評議,擇優選擇特許經營權授予對象;在新聞媒體上對被選擇的特許經營權授予對象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公示期滿後,由城市市政公用行業主管部門代表城市政府與被授予特許經營權的企業簽訂特許經營合同。政府直接委託經營權的,由主管部門與受委託企業簽訂經營合同。
❷ 如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優化配套、適度超前的原則,提前謀劃、抓緊建成一批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推進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節約優先、合理開發、優化配置、強化管理的原則,加強重點河流控制性骨幹工程及農田水利、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加快水資源開發利用,科學調度,合理配置,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快重點流域水資源開發,全面完成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建設一批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和山區水庫,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加強以渠道防滲為主的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建設。抓好土地整理、中低產田改造,實施南疆鹽鹼化耕地改良治理。加強重點河流和重點城市應急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加快完成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工程,啟動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易災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重點易發區山洪災害得到基本治理。加強重點河流水文資源檢測與站點建設。 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取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合理調整用水結構。
加快構建新疆與內地和周邊國家緊密聯系的鐵路、公路、民航、管道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提升新疆在全國乃至中西亞地區交通運輸格局中的國際大通道和交通樞紐作用,為鞏固新疆在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安全大通道地位打下堅實基礎。
堅持統一規劃,適度超前布局,不斷調整電力結構,大力發展火電,科學開發水電,全面加快可再生能源利用步伐。推進堅強電網建設,盡快建成750千伏主幹網架,促進電源電網協調發展。加快實施「疆電東送」工程。
第一節 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加強通信設施建設,發展多種形式的寬頻接入,提高寬頻接入率,實現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加快數字廣播、電視的建設與改造,促進數字廣播、電視的普及覆蓋。加快光纖寬頻網路、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建設,促進「三網」融合。 以基礎信息網路和重要信息系統安全為重點,加強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基本完成自治區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全面提高網路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創建安全健康的網路環境。 第二節 推進經濟社會信息化 積極推進電子政務信息化,加快建設和完善全區統一的電子政務網路平台,初步建立形成以應用服務為目的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加快自治區重點業務系統和應急指揮系統信息工程建設。 支持信息技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領域的廣泛應用。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推進物聯網技術的應用。扎實推進農村信息化,構建統一的農村綜合信息服務平台。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系統建設,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提高科研設備網路化應用水平,大力推進社會事務管理和城市社區服務信息系統建設。加快少數民族信息技術應用。
❸ 如何解決國家基礎設施的短板問題
您好。
1、基礎設施是指為直接生產部門和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條件和公共服務的設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住宅區、別墅、公寓等居住建築項目
● 高檔酒店、商場、寫字樓,辦公樓等辦公商用建築項目
● 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等能源動力項目
● 鐵路、公路、航空、水運、道橋、隧道、港口等交通運輸項目
● 水庫、大壩、污水處理、空氣凈化等環保水利項目
● 電信、通信、信息網路等郵電通訊
2、性。因此,國家在確定補助資金
時,不應貪大求功,而應實事求
是, 按項目需要確定資金, 安排一
個項目解決一個問題, 穩步推進。
國家下達的各項 中央投資計
劃中, 應提高補助標准, 減少地方
配套資金 。雖然我們不能全靠 中
央資金進行建設 , 但建設補助標
准和地方配套資金的比例應考慮
西部省的財政和有關單位 (如學
校、 司法、 灌區、 群眾自籌等)的配
套資金能力,有些資金的補助標
准也應考慮項 目的實際需要投
資,不應 因項 目的實施加重西部
省及群眾的負擔 ,也可避免 由於
地方配套資金不足影響工程的完
整性和工程質量。很大一部分學
校、村委會等單位由於 自 籌資金
不足又想利用國家資金搞建設 ,
不得不採用借款 集資、 欠款等方
式來彌補配套資金不足 ,因此背
上沉重的負擔 ,另一方面也影響
了社會穩定 。
三、 擴大以工代賑資金規模
以工代賑的主要投向是農村
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 ,實施
十多年來 ,在基本農 田、人畜飲
水、 鄉村道路 、 沼氣 、 小型灌溉等
方面修建了大量的工程,極大地
改善 了農村 的生產生活條件 , 為
農村貧 困人 口的脫貧致富 ,為區
域經濟 的發展做 出了重大 貢獻 ,
被群眾稱為「 民心工程」 、 「德政工
程」 , 深得群眾 的歡迎 。以工代賑
自中央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管
理機構 ,有一批管理經驗豐富的
隊伍。 按照《 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
要(2ool- - 2olo#第二十一條明確
提 出 「要進一步擴大以工代賑規
模 」。可是過去近十年來 , 中央財
政預算內以工代賑資金一直沒有
增加 。 因此 , 國家有關部 門應進行
協調 , 按國務院頒布的 《 扶貧綱
要》 要求 , 在新增財力 中逐步擴大
以工代賑規模。 另一方面, 國家減
少發行 國債 ,主要是要減少大型
項 目的投入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
不應減少國債資金中以工代賑的
資金規模 。
四、 穩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國家發改委從2001年開始實
施易地扶貧搬遷試點工程 ,該項
目實施五年來 ,雖然在實施過程
中存在一些不足 ,但實施結果證
明 ,易地扶貧搬遷是徹底解決偏
遠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有效
措施, 是一項事半功倍的工程。 同
時易地扶貧搬遷工程 的實施 , 將
群眾從偏遠 山區搬遷到生存環境
較好的地方 ,將分散居住在 山頭
上的群眾相對集 中起來 ,把原來
七零八落的所謂「村」變成了真正
的村 ,安置地的規劃和設計也是
經過認真研究的,這也為新農村
建設奠定了基礎。易地扶貧搬遷
取得 了較好的扶貧 、社會 和生態
效益 , 深得群眾歡迎 , 我認為這項
試點工程是成功的,國家發改委
應將這項工程正式列入計劃 , 穩定
政策 , 並增加易地扶貧搬遷規模。
五 、在 以工 代 賑資 金 中設 立
新農村建設引導資金
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是借鑒韓
國的經驗。韓國的新農村建設首
先從基礎設施建設開始 ,包括草
屋頂改造 、道路硬化 、改造衛生
間 、供水設施建設如集 中建水池
或給水井加蓋 、 架橋 、 蓋村活動室
等20種工程項目,採取群眾建設
國家補助的方式,這種方式具有
以工代賑的性質。而我國自中央
號召進行新農村建設 以來 ,國家
沒有新農村建設的專項資金, 只
是要求基層對中央和地方的有關
支農投資進行整合。 目前農村基
礎設施建設投入最大的是財政扶
貧資金和以工代賑資金 ,整合資
金用於新農村建設 ,勢必影響扶
貧效果。因此,國家對於西部地
區, 在以工代賑項 目中應增設新
農村建設引導資金 ,用於沒有專
項資金的部分 「五改四建」 工程
(五改 : 改水 、 改路 、 改廁 、 改圈 、 改
廚 ; 四建 : 建沼氣池 、 建生態農業
園、 建民眾新居、 建信息網路), 茅
草房 、 石板房和土窯洞改造工程。
六、 支持設施農業建設
目前 , 水利部門、 以工代賑、
農業綜合開發、土地資源部門都
有基本農 田建設項 目。通過過去
幾十年的建設 ,進行基本農 田建
設的自然條件越來越差,重點退
耕還林地區群眾口糧田建設每畝
補助300--- 400元的標准太低, 即
使建成了基本農田效益也不是太
好,扶持群眾修建設施農業可能
會起到更好的效果。陝西省延長
縣楊家灣村退耕還林後人均耕地
只有0. 32畝 , 該村建成 110座大棚
後 ,每棚年 收入 在 3000 —8000
元 , 該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3000
多元,不但解決了退耕還林後的
生活和增收問題,同時鞏固了退
耕還林成果,這樣的事例還有很
多。因此,國家應在有關資金中
列支部分資金用於設施農業建
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