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一經濟數學基礎論文範文
經濟數學是屬於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大一的經濟數學是經濟學管理專業的基礎知識。下面是我為大家推薦的大一經濟數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大一經濟數學論文 範文 篇一:《經濟類高等數學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
摘要:高等數學是經濟類本科生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掌握好其專業課程知識和從事本專業更高層次的研究起著關鍵作用。為使該專業學生學好這門課程,我校對高等數學的教學試行了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本文從分層的必要性、分層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等方面分析闡述了實行分層教學的優勢。
關鍵詞:高等數學;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一、分層教學實施的必要性
高等數學是大學本科經濟類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其重要性體現在學好這門課程不僅是學好其專業課的基本保障,更是提高思維素質的方式和進行更高層次研究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一般的本科院校對經濟類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學就開始開設高等數學課程。然而,高等學校擴大招生後,我國的高等 教育 已經從精英教育發展到大眾教育階段,使得高校各專業入學人數在激增的同時,生源質量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學生來自全國各個省市地區,入學的數學成績、水平參差不齊;不同學生的興趣、 愛好 及發展方向各不相同。而相同專業所使用的教材、教學計劃、教學大綱都是一樣的,學生和教師基本沒有選擇的餘地。這種統一的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高等數學
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目前,這一課程的教學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的下降。而造成這一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忽視學生對 教學 方法 、教學內容的不同需求。因此,根據學生的數學成績、 興趣愛好 、發展志向在適當尊重個人意願的前提下對學生實施不同要求,不同方式的教學方式,就勢在必行。本文以科學理論為基礎,結合本校的教學實踐,分析論述了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法和取得的成果。
二、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
分層教學的理論基礎是美國心理學、教育學家布魯姆
(B.S.Bloom)“掌握學習”理論。布魯姆認為:“只要在提供恰當的材料和進行教學的同時,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度的幫助和充分的時間,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學習任務或達到規定的學習目
標。”“掌握學習”理論要求教師的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學習方式和個性特點來進行”。而一般高校的生源來自全國各個省市地區,近年來的高校擴招也造成了生源質量的下降。這就造成了學生的數學水平參差不齊,差異較大,而分層教學可以較好得體現上述思想。分層教學法還以多元智力理論為基礎,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個性發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真正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以社會需要為方向,以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教育改革要求,也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精神內涵。另外,其實在我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已經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張“因材施教,因人而異”。也就是說,教師的“教”,一定要適合學生的“學”。
三、分層教學的實施
分層教學,就是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和能力,以及學生自身對數學的興趣愛好程度和要求有區別地制定學習目標,設計課程內容,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和教授方式,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的鍛煉和發展,進而實現更高效率,更好效果的教學模式。從2008學年開始,在我校教務處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在經濟類專業的高等數學教學中試行了分層教學模式,和以往的不分層相比,兩年來教學效果取得了顯著的提高。具體實施方法是,對於經濟類專業的兩個學院,經濟貿易學院和工商管理學院,我們採取不打亂院系,但是分層也分班的方式。層次分為兩層,即A層和B層。A層是基本知識掌握、理論靈活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等方面要求較高的層次,教學計劃和內容以 考研 和在專業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為目標;B層相應要求較低,但是以打下扎實基礎,使數學成為後繼專業課學習的有力工具為基本原則。同時,由於A層班級的較高要求不易把握,由具有多年教學 經驗 的教師擔任授課工作。分層的依據有客觀依據和主觀依據。客觀依據是學生的數學成績水平,一方面參考高考成績,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學伊始,進行一次數學“摸底”考試。“摸底”考試的試題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來出,大部分是一般難度的題目,但有少數較難題,由此可看出學生的數學成績高下。分層的主觀依據即是學生自己對數學課程的興趣深淺程度和要求高低。比如,有的學生雖然成績一般,但是對數學很感興趣,或者有考研等在本專業領域繼續研究的意向,我們可以考慮將該生分A層班級聽課。反之,有的學生考試成績雖高,但是對數學興趣不大,只是當做一門必修基礎課程來修,那麼,就可以徵求該生的意見,將其分在B層班級上課。考慮到班級人數和授課效果,我們採取相當三個“自然班”的人數為一個授課班。分層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因材施教,因此,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結束後,一些學生的數學成績、對數學的興趣態度等可能已經不再適合原來的班級教學目標,這就需要對班級進行調整,也就是說,分層教學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調整時也遵循上述分層依據,因為調整也是再一次分層。一方面是學生的試捲成績,另外兼顧學生的主觀意願。但是實踐證明,波動不宜過大,以不超過5%為宜。
四、分層教學的成效與思考
分層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較之08級以前不實施分層教學的學生成績,不及格率有了較大幅度的降低。60-69,70-79分數段的人數有顯著增加,而90分以上的優秀率有小幅增加,平均分明顯提高。成績分布呈正態分布。由此可見,分層教學符合大多數學生的願望和要求,應當堅持和完善。分層教學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因學科本身的抽象枯燥造成的負擔。使一些對數學沒有信心,失去學習興趣的學生達到了大綱的要求,較好解決了大學生數學學習兩級分化太大的矛盾。08級以後的學生對分層次教學的認可度越來越高,適應數學學習的能力和學習數學的信心也大大地增強。實踐證明,分層教學保證了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做到了“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差等生吃得了”,同時,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實施素質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徑。雖然分層教學的實施使高等數學教學各方面有了大的改進,但是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比如不同“自然班”的學生在同一個授課班上數學課,這就給課堂和作業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對教師和輔導員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考試過後需要將學生成績按“自然班”排名,也造成了一些麻煩。我們的工作還僅僅是一個開始,今後將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分層教學的教學方式,比如,在考核學生成績方面,可以考慮不僅依據筆試的卷面成績,再兼顧 其它 形式的考核成績;在教學過程中,可適當藉助計算機進行多媒體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陽妮.大學數學分層教學的理性思考[J].高教論壇,2007.
(5):87-89.
[2]鄭兆順.新課程中學數學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6.
[3]郭德俊,李原.合作學習的理論與方法[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1994,(3):43-54.
[4]付海峰.在層次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中學數學參考,1997,(10).
大一經濟數學論文範文篇二:《經濟數學課的教改》
摘要:本文從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學手段的改革、以及 考試方法的改革等幾個方面論述了 經濟數學課的教學改革思路。其主導思想是:經濟數學教學應當以“用數學貫穿於整個教學的始終。”以應用實踐為主線,加強知識點的理解、運用和補充,培養學生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經濟;數學課;教改
很多人都知道,數學非常重要,但卻不知道它重要在哪裡,只知道各類考試都要考數學,似乎這是應試 教育的代名詞。究竟學了數學有何作用,究竟在數學教學中應當怎樣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發展需要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一直以來,成為我們教學改革所探討的問題。本文從高職經濟數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考試方法等幾個方面的改革進行了論述。其主導思想是以“用數學貫穿於整個經濟數學教學的始終。”以應用實踐為主線,加強知識點的理解、運用和補充,培養學生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理念上以“應用”為目標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經濟數學與一般的高等數學相比有其特殊性,應使學生正確認識經濟與數學的關系,在經濟學領域,數學分析必須為經濟分析服務,而不能本末倒置,應堅持“數學為體,經濟為用”的原則。因此,在教學中,將經濟融於數學。每章開始,都用當前經濟生活中的 熱點 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有關數學知識的興趣,進入各節內容,盡可能的以經濟為例,使數學與經濟逐步結合,最後,又以所學有關數學知識,分析每章開始時提出的經濟問題。例如:講函數時,以商品的產量受什麼影響、手機話費與什麼有關等引入函數的概念,講完函數概念之後,以數學表達式給出上面提到的函數關系式,最後再給出經濟分析中常見的函數(成本函數、收入函數、利潤函數、需求函數等)。講導數與微分時,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某商品突然降價而利潤增加的現象嗎?當學生舉了很多例子、學習興趣被激發後,引入變化率的問題,也就是將要引入的導數。講完這一章後,再給出為什麼商品降價反而利潤增加的答案,就是“富有彈性”。也就是說,適當降價會使需求量較大幅度上升,從而增加收入。這樣的教學,既幫助學生理解有關的數學原理和方法,也幫助學生了解它們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
二、教學內容上以“必需、夠用”為原則
經濟數學課是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重要的基礎課和工具課,通過對微積分、線性代數、線性規劃等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解決經濟管理問題的能力,並為今後學習經濟管理課程和從事經濟管理工作打下必要的數學基礎。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這么多內容的教學呢?那就要緊緊結合專業培養目標,按“必需、夠用”的原則取捨經濟數學的內容。教學內容的增刪,首要的就是去掉一些抽象的、理論性強的、純數學語言的概念及定理的證明,代之以定性的、通俗的描述性定義及幾何解釋。例如,函數極限概念,對高職學生來說,有一種感性認識,確立一種極限概念、思想也就足夠了。重點介紹函數極限的概念,然後對整標函數——數列的極限僅僅作為函數極限的一個特例,簡而述之。這樣處理,凸現了函數極限概念。比以往的先介紹數列極限概念、性質,然後再介紹函數極限,節省了大量時間,教學效果也很好。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冪函數、指數函數、線性函數、矩陣代數、線性方程組等內容上,刪除了曲線的凹凸、由參數方程確定的函數的導數、旋轉體的體積、行列式的部分內容等等,而把時間花在與他們今後學習和工作中天天都要接觸的單利、復利、產量、收益、成本、最小投入、最大利潤、彈性函數等內容上,對他們來說更實用,更有價值。這樣,有利於我們所培養的人才在今後的工作中能夠勝任崗位。
三、積極進行教學方法改革
(一)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成為授課的主角。我們積極貫徹行動導向教學思想,一改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講授中來,教師針對某一內容和知識點,靈活運用行動導向多種互動式的教學方法,以此實現學習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方向轉變。本課程歸納並可應用多種互動式教學形式和方法,如頭腦風暴法、專題演講法、課堂討論法、情景模擬法、角色演練法等。這些方法不僅能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而且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和熱情。
(二)實現課堂教學與具體實踐的互動。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了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階段實踐和課程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式,教師針對講授內容,除進行必要的課堂實踐訓練外,還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研,數學建模,以此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將案例教學貫穿課程始終。本課程在內容設計上精心挑選了大量案例,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通過案例的分析和講解,使學生由單純地死記硬背知識轉變應用知識增長技能。
四、實現教學手段和評價手段的更新
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 現代 教育技術手段,開發製作、使用多媒體課件和課程 網路資源,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以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考試是教學的指揮棒,對於引導學生端正 學習態度 ,把握學習重點起著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高技能人才,這類人才,既要能動腦,又要能動手,所以必須用的職業教育的人才質量觀去考核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此我們進行了考試改革,改變了一卷定結果的做法。在對學生的評價上,一是以方式方法的靈活性提高評價的全面性。將日常評價拓展到課題活動、 經濟數學小 論文、經濟數學作業、小組活動、 自我評價 、相互評價、面談、提問、日常情境觀察等內容;二是以“統一”的方式來提高評價的可參照性。以重新組卷的方式實行期末考試,統一閱卷、統一評分。
在這方面我們曾經做過考核能力的試題的徵集工作,但還是在摸索之中,一些原則性的意見可以歸納為:
重視基礎,突出重點。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仍然是考試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注重思想,淡化技巧。繁難的技巧要淡化,經濟數學中有普遍意義的數學思想與方法應是考試的重點。
重視應用,考查能力。要著重測試學生的潛在能力。使素質高、能力強、潛力大的學生在考試中占優勢。
形式多樣,富有彈性。可以嘗試“開放性”試題,測試創造性思維能力,也可以嘗試筆試與口試相結合。
五、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重視學生個性 發展和能力的培養。數學建模活動是一項把數學知識直接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最佳快捷、有效途徑,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主動查閱資料、增強協作意識、培養創新能力的最佳手段。因此,在學完微積分後,給出與經濟專業有關的建模訓練題:產品利潤問題、連續復利問題、由邊際函數求最優化問題、最優批量問題等。在建模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就會認真地看書、查資料,經常向老師請教,互相探討,這樣學生的綜合素質就會有很大提高。當然,由於高職學生的基礎較差,建模作業完成的不會很好,但這需要教師不斷在教學中滲透用數學思想可以解決許多經濟中的問題,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目前我校經濟數學課的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對學習經濟數學的興趣提高了,懇於鑽研,勤於思考的學生越來越多。總之,我們緊扣培養目標,將基礎理論、數學建模有機融合,以必須的數學理論為基礎,以豐富的實際問題為背景,以數學建模為突破口,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通過以上的教學改革使我們深刻體會到,學生的學習潛力是無限的,關鍵是教師如何培養和挖掘,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能和發展的空間,所以我們要樹立創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要堅信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並且會做得更好。
參考 文獻:
[1]高紀文.高職院校學生高等數學學習現狀及對策[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6).
[2]劉建清.石化學院高職數學教學改革與實踐[D].西北師范大學,2005:8-11.
[3]張拓.高職數學課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08,(1).
大一經濟數學論文範文篇三:《經濟學中數學統計方法的應用》
1 經濟學與數學統計方法之間的融合歷程
數學統計在經濟學研究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兩者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緊密。回顧歷史,早在17世紀,經濟學與統計學之間的融合就已經表現出了必然的趨勢。在當時,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在《政治算數》一書中第一次利用數學方法來解決經濟問題,這是兩者的首次融合。不過在那個時期的研究由於受到社會發展的限制,研究方法還是以定性分析為主,並沒有對統計學進行充分的運用。到了19世紀20年代以後,經濟學與統計學之間的結合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入。在這一時期,德國經濟學家於1854年在其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了一個結論,指出可以通過數學統計方法推導出“戈森定律”,其中還重點闡述了統計學方法應用於經濟學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1]。之後,英國經濟學家斯坦利·文傑斯也對經濟學與數學統計方法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在他1871年發表的書籍中提出了一個新的思想,也就是採用統計學的方法建立經濟數學模型[2]。此後,經濟學中數學統計方法的運用開始得到推廣和發展。20世紀40年代之後,由於受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經濟學與統計學在實踐上和理論上都得到了突破性的發展,並且兩者之間的融合也得到了創新性的進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1955年,由美國經濟學家摩根斯坦和數學家伊諾曼共同創作了《對策論與經濟行為》,這本書籍的出版成為經濟學與數學開始全新合作的里程碑[3]。自此之後,無論是在微觀經濟學中,還是在宏觀經濟學中,統計方法都得到了大量的運用,其重要性變得更加凸顯。由此可見,從17世紀開始經濟學與統計學出現融合的趨勢,經歷了長期的發展歷程,目前兩者之間的融合已經非常的深入和成熟,對於推動經濟學的科學化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數學統計方法應用於經濟學的作用分析
2.1 數學統計方法可用於解決經濟學問題
嚴謹精密的分析過程以及清晰准確的分析結果是數學統計方法的優勢所在,而經濟學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中則對結果精確度和科學性要求非常高。由此可見,數學統計方法應用於經濟學中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數學統計方法很早就開始在經濟學領域中得到應用,隨著兩者之間的結合和發展,現在在相關的研究領域已經出現了很多數學專業化理論,例如經濟計量學、數理經濟學等,這又進一步為兩者的融合和共同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4]。在經濟學問題的解決中,數學統計方法的應用模式主要是“經濟一數學—經濟”,這也就是說,首先,以現實經濟問題為出發點來建立數學模型,然後,採用數學方法來分析這一數學模型並得到結果,最後,再利用經濟學原理和理論來評估所得的結果,得出相應的結論,其結論不僅可以用於指導經濟活動,同時還可以用於預測經濟發展方向。特別是在現代企業經濟決策中,通過數學統計方法可以對經濟活動進行從定性到定量的全面分析,可以較為科學、准確地預測決策執行後的結果,並充分利用企業的現有條件來對結果進行控制和優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經濟決策的可靠性與科學性,避免企業財力、物力的損失[5-6]。
2.2 數學統計方法可作為工具展開經濟理論分析
從經濟學與數學統計方法融合的初期發展到現在,數學統計學已經開始應用於各種重大經濟問題的研究和分析中。再加上現代數學與現代經濟理論之間的融合也在不斷的深入,很多經濟現象理論都可以通過數學方法來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特別是在這幾年來,數學統計方法應用於經濟現象和經濟關系分析中的研究在不斷進行,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從量的角度來確定結果,同時還可以從質的角度來做出判定[7-8]。由此可見,如果沒有數學統計方法,就難以有效解決經濟學問題。
3 數學統計方法應用於經濟學的實例分析
在GDP分析模型中,可以通過數量分析和統計學方法來找出其中的統計指標,設計相應的指標體系,並結合社會現狀來研究GDP值的計算方法和影響因素。在下面的研究中我們以某市2001—2012年的GDP縱向分布數據模型為例,採用分析數量經濟法中的回歸分析來展開統計學研究,並初步預測2014年之後的某個階段。
表1即為某市的GDP數據統計結果,採用回歸分析的方法來處理數據,並建立一個關於GDP與實踐序列間關系的F(y)模型,其數據處理結果散點圖如下所示。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GDP呈現明顯的非平穩增長趨勢,通過回歸分析和數據處理作出一階差分,可以看出散點圖為二次函數形式,因此可得F(y)=ax2+bx+c,採用回歸分析來處理年份可以得到回歸統計結果見表2。由此可得回歸方程為F(y)=32.35x2-96.40x+1115.40,檢驗其規定系數可知R=0.9550,與1非常接近,由此可知,該回歸方程與實際數據有很好的擬合度,可以採用該方程對未來的某個階段進行預測。
一般來說,實際的GDP受多因素影響,其變化不穩定,因此預測值都會有一定的偏差,根據某市2013年實際GDP總值為6756.4021億元,與上述預測的理論誤差為:
w=(6756.4021-6105.5986)/6756.4021×100%=9.63%
這一誤差值較大程度的偏離了回歸曲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於在建設模型的初始條件時消除的政府主觀態度、人們的消費億元以及匯率和進出口關稅等部分影響因素有著一定的聯系。由於2014年級之後的年份都還沒有確切的數據,因此本文僅限於探討對2013年的預測。就本次模型來說,雖然 沒有從整體上來進行考慮和分析,但是其理論與實際的核實可以看出這次預測並不是沒有任何依據的,具有可行性。
4 結 論
總的來說,數學統計學對於經濟的預測和 總結 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數學統計方法應用於經濟學中,對各項經濟指標預測與評估以及決策和改革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意義。本文選擇某市為例來進行數學統計方法分析,在實際的經濟預測中,數據的收集並不能僅僅局限於縱向,同時也要注重橫向幅度的收集,對數據的收集要全面,篩選要科學,只有這樣才能夠使理論分析更加有依據,其結果也更加具有理論效應。經濟學中數學統計方法的應用,有利於幫助其掌握數據內在的規律性和本質變化,提高數據分析的質量和經濟預測的科學性、准確性。
猜你喜歡:
1. 大一經濟學論文範文
2. 關於大學經濟學論文範文
3. 大一微觀經濟學論文
4. 大一經濟學論文
5. 大學經濟數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