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基礎研究,什麼應用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指為獲得關於現象和可觀察事實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識而進行的實驗性和理論性工作,它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
所謂應用基礎研究是指那些方向已經比較明確、利用其成果可在較短期間內取得工業技術突破的基礎性研究,應用研究中的理論性研究工作也稱為「應用基礎研究」。
(1)如何評價基礎研究擴展閱讀:
基礎研究以認識現象、發現和開拓新的知識領域為目的,即通過實驗分析或理論性研究對事物的物性、結構和各種關系進行分析,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解釋現象的本質,揭示物質運動的規律,或者提出和驗證各種設想、理論或定律。
沒有任何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目的,在進行研究時對其成果看不出、說不清有什麼用處,或雖肯定會有用途但並不確知達到應用目的的技術途徑和方法。
基礎研究成果具有超前性,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對提高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乃至人們的生活方式,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和引領作用。
基礎研究是高新技術的源泉,為技術進步不斷開辟新的方向,促進新興產業的形成。與此同時,技術進步為基礎研究提出大量新需求,也為基礎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和新的方法技術,推動基礎研究的加速發展。
2. 怎樣形容研究基礎
基礎研究:
指為獲得關於現象和可觀察事實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識而進行的實驗性和理論性工作,它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
基礎研究的特點是:
——以認識現象、發現和開拓新的知識領域為目的,即通過實驗分析或理論性研究對事物的物性、結構和各種關系進行分析,加深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解釋現象的本質,揭示物質運動的規律,或者提出和驗證各種設想、理論或定律。
——沒有任何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目的,在進行研究時對其成果看不出、說不清有什麼用處,或雖肯定會有用途但並不確知達到應用目的的技術途徑和方法。
——一般由科學家承擔,他們在確定研究專題以及安排工作上有很大程度的自由。
——研究結果通常具有一般的或普遍的正確性,成果常表現為一般的原則、理論或規律並以論文的形式在科學期刊上發表或學術會議上交流。
因此,當研究的目的是為了在最廣泛的意義上對現象的更充分的認識,和(或)當其目的是為了發現新的科學研究領域,而不考慮其直接的應用時,即視為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又可分為純基礎研究和定向基礎研究。
3. 什麼是基礎研究,什麼是應用研究二者的區別是什麼
一、指代不同
1、基礎研究:指認識自然現象、揭示自然規律,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動。
2、應用研究:指為獲得新知識而進行的創造性的研究,它主要是針對某一特定的實際目的或目標。
二、特點不同
1、基礎研究:為了認識現象,獲取關於現象和事實的基本原理的知識,而不考慮其直接的應用。
2、應用研究:具有特定的實際目的或應用目標,具體表現為了確定基礎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為達到預定的目標探索應採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徑。
三、准則不同
1、基礎研究:沒有特定的應用目的或目標主要表現在,在進行研究時對其成果的實際應用前景如何並不很清楚,或者雖然確知其應用前景但並不知道達到應用目標的具體方法和技術途徑。
2、應用研究:應用研究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具有特定的應用目的。或是發展基礎研究成果確定其可能用途,或是為達到具體的、預定的目標確定應採取的新的方法和途徑。應用研究雖然也是為了獲得科學技術知識
4. 基礎研究的重要性
2019年9月中國科學院和德國國家科學院共同簽署了《北京基礎研究宣言》,在介紹「面向未來的科學」新合作模式的會議上,兩所科學院都強調了「弘揚科學精神」,追求卓越,鼓勵合作、包容和負責任的科學研究,為科學發展營造良好環境的共同努力。
基礎研究是創新的源泉
創新通常被認為是方向性的、目的性的,尤其是應用性的研究。但是真正的創新研究是不同的,並且是從不同的心態出發的。科學本身並不以「有用」為目標,而是努力通過自由和獨立的思想探索和開放的交流。好奇心驅動,本質上是「無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識和潛在的新解決方案。
基礎研究不斷挑戰現有知識的界限,克服傳統概念的局限性,創造新的假設、新理論、新材料、新反應和新方法。有價值的進步可能隱藏在沒有目標、沒有目的的科學工作和思想中。因此,必須肯定和支持好奇心驅動的基礎研究,將其作為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支柱 。
社會發展需要基礎科學
科學是社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它不僅是現代科技和工業的源泉,也是一種文化成果。科學追求真理,追求卓越。科學是理解社會決策影響的先決條件。因此,社會應當對保持和加強科學活動、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理解選擇和決定的選擇以及以開放和相互尊重的方式與科學系統互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未來的科學是協作的、包容的和負責任的
對於許多問題包括全球性的挑戰,科學研究需要合作。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不同學科的共同努力,對於研究大規模、復雜和動態系統的行為,理解和預測其發展至關重要。科學研究應加強學科間的互動和學科知識的整合。而科學互動必須是開放和包容的,不分民族、種族和性別差異。
科學的核心價值是信任。科學結果必須是可復制的,並經得起嚴格的檢驗。科學界作為社會的一部分,應負責並致力於促進公平和可持續的發展。
科學的進步需要鼓舞人心的、支持性的環境
科學需要穩定和長期的支持。加強基礎研究是保證科學發展的精神環境和物質基礎的關鍵。加強基礎研究項目、科學基礎設施的資助,支持早期職業科學家的研究,為科學探索和發現建立堅實的基礎。建立高水平、高效率的青年科學家交流平台,鼓勵青年科學家成為科學研究的核心力量。要吸引有前途的青年人才從事科學和基礎研究,不僅要加強青年一代的科學教育,而且要加強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學科的科學教育。因此,為科學和社會的基礎研究創造和支持良好的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源: Explore the Unknown—The Value of Basic Research. Angew. Chem. Int. Ed. 2019. DOI: 10.1002/anie.201913851
5. 基礎研究的特點
基礎研究 指為了獲得關於現象和可觀察事實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識(揭示客觀事物的本質、運動規律,獲得新發現、新學說)而進行的實驗性或理論性研究,它不以任何專門或特定的應用或使用為目的。其成果以科學論文和科學著作為主要形式。用來反映知識的原始創新能力。[1]
加強基礎研究是提高我國原始性創新能力、積累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是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必要條件,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動力和源泉。完善學科布局,培育和支持新興交叉學科,在若干科學前沿領域實現重點突破,解決一批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基礎研究隊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2020年躋身世界科學強國奠定堅實的基礎。
前沿基礎科學研究[2] ,是指認識自然現象、揭示自然規律,獲取新知識、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動,主要包括:科學家自主創新的自由探索和國家戰略任務的定向性基礎研究;對基礎科學數據、資料和相關信息系統地進行採集、鑒定、分析、綜合等科學研究基礎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