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房屋基礎拆除方法
1
、拆除施工工序
(
1
)封圍標示:用彩旗標示繩進行標示,並設臵安全圍欄及防護
網。
(
2
)拆除門窗、樓板:人工拆除、機械破碎、氧焊切割。
(
3
)拆除側牆及砼樑柱:挖掘機分解、液壓破碎錘破碎。
(
4
)拆除基礎:機械開挖破碎、氧焊切割。
(
5
)現場清理:人工配合機械進行清理。
(
6
)清渣:及時辦理城管、環保部門相關手續後,由挖掘機、裝
載機裝車、翻斗車密閉清運。
(
7
)平整場地、驗收:人工配合機械回填、平整場地後經領導小
組驗收。
2
、具體拆除措施
根據不同的拆除對象,拆除施工應採取不同的拆除方法和拆除順
序,但應遵守「先上後下,先非承重結構後承重結構」的基本原則。
(
1
)人工拆除
拆除對象:磚木結構平房。
拆除順序:屋面瓦→板→椽子→檀條→屋架或木架→磚牆(或木
柱)→基礎。
拆除方法:人工用簡單的工具,如吊繩、撬棍、大錘、鐵鍬、瓦
刀等。上面幾個人拆,下面幾個人接運拆下來的建築材料。至於磚牆
的拆除方法一般不許用推倒或拉倒的方法,而是由上而下拆除,如果
必須採用推倒或拉倒的方法,必須有人統一指揮,待人員全部撤離到
安全地方才可進行。拆屋架時可用簡單的起重設備,三木塔掛導鏈或
滑輪拆下。
(
2
)人工與機械相結合的方法。
拆除對象:混合結構多層樓房
拆除順序:屋頂防水和保溫層→屋頂混凝土和預制樓板→屋頂梁
→頂層磚牆→樓層樓板→樓板下的梁→下層磚牆,如此逐層往下拆,最後拆基礎。 拆除方法:人工與機械配合,人工剔鑿,用機械將樓板、梁板構件吊下去,人工拆磚牆、用機械吊運磚。 (3)機械拆除 有些被拆除建築有用的材料少,或者為了加速拆除則採用破壞性拆除方法,如用液壓錘、液壓剪、挖土機或重錘擊等機械拆除方式。 為了保證安全拆除,必須先了解拆除對象的結構,弄清組成房屋的各部分結構構件的傳力關系,才能合理地確定拆除順序和辦法。 一般說來房屋的結構組成,由屋頂板或樓板、屋架或梁、磚牆或柱、基礎四大部分組成。其傳力關系也很明確。 屋頂板或樓板傳力給屋架或梁,屋架或梁傳力給磚牆或柱,磚牆或柱傳力給基礎。 因此,拆除的順序,原則上就是承受力的主次關系,或者說按傳力關系的次序來確定。即先拆最次要的受力構件,然後拆除次之受力構件,最後拆主要受力構件。拆除順序是:屋頂板→屋架或梁→承重磚牆或柱→基礎。如此由上而下,一層一層往下拆。至於不承重的維護結構,如不承重的磚牆、隔牆可以最先拆,但有的磚牆雖不承重,可是起到木柱的支撐作用,這樣的情況就不急於拆除,可以待到拆木柱時一起拆。 (4)若遇到有的廠房、鋼架結構等類型房屋僅拆除一部份的情況,則需先將不拆的那部份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方法、措施進行加固,在確保房屋結構合理安全後再對剩餘部份進行拆除(拆除實施方法流程跟以上敘述一致)
⑵ 高層建築地基如何拆除
高層建築基礎設計比一般建築基礎要更復雜,總的來說,它具有荷載大、埋置深及要求嚴的特點,在選擇基礎型式時與建築物的使用性質、上部結構類型、地質情況、抗震性能、對周圍建築物的影響及施工條件等有密切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在基礎選型與設計時應考慮以下因素:
1,當上部結構為框架結構、無地下室、地基較好、荷載較小、柱網分布較均勻時,可採用柱下獨立基礎。在抗震設防區,其縱橫方向應設連系梁,連系梁可按柱垂直荷載的10%引起的拉力和壓力分別驗算;
2,當上部結構為框架或剪力牆結構、無地下室、地基較差、荷載較大時,為了增加基礎的整體性,減少不均勻沉降,可選用十字交又鋼筋砼條形基礎或樁基,如仍不能滿足要求,又不採用樁基或其他人工地基時,可以選用筏基;
3,當上部結構為框架或剪力牆結構、有地下室、上部結構對不均勻沉降限制較嚴、防水要求較高時,可選用箱基;
4,當上部結構為框一剪結構、無地下室、地基條件較好時,可採用十字交叉鋼筋砼條形基礎或筏基;
5,當上部結構為框一剪結構、有地下室、無特殊防水要求、柱網、荷載及開間分布比較均勻、地基較好時,可選用十字交叉剛性牆基礎;
6,筏基上柱荷載較小或中等、柱距較小且等距的情況下宜採用無梁筏板基礎,當柱荷載相差大且柱距又較大時,宜採用梁板式筏基;
7,當地基較差或很差時,採取上述各類型基礎仍不能滿足設計時,可選用樁基或其他有效的人工地基;
8,高層建築如遇下列情況,與深基礎或其它人工地基相比較經濟,且施工條件又可能時,可採用樁基; 1)地基軟弱,作為天然地基,其承載力或沉降量不能滿足現行規范要求時; 2)相鄰建築物之間相互影響,地基將形成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3)對沉降有特殊要求時; 4)限於現場既有建築不允許開挖,又無其他施工手段時;5)土層變化較大、厚度不均勻或下卧基岩面起伏相差較大而將引起過大的不均勻沉降時; 6)採用深埋天然地基,在經濟上、施工條件上進行比較又不經濟時。
9,砌體結構優先採用剛性條形基礎,如灰土條形基礎、Cl5素混凝土條形基礎、毛石混凝土條形基礎和四合土條形基礎等,當基礎寬度大於2.5m時,可採用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即柔性基礎。 多層內框架結構,如地基土較差時,中柱宜選用柱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中柱宜用鋼筋混凝土柱。 框架結構、無地下室、地基較好、荷載較小可採用單獨柱基,在抗震設防區可按《建築抗震設計規范》第6.1.1l條設柱基拉梁。 無地下室、地基較差、荷載較大為增強整體性,減少不均勻沉降,可採用十字交叉梁條形基礎。 如採用上述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基礎強度和變形要求,又不宜採用樁基或人工地基時,可採用筏板基礎(有梁或無梁)。 框架結構、有地下室、上部結構對不均勻沉降要求嚴、防水要求高、柱網較均勻,可採用箱形基礎;柱網不均勻時,可採用筏板基礎。
有地下室,無防水要求,柱網、荷載較均勻、地基較好,可採用獨立柱基,抗震設防區加柱基拉梁。或採用鋼筋混凝土交叉條形基礎或筏板基礎。 筏板基礎上的柱荷載不大、柱網較小且均勻,可採用板式筏形基礎。當柱荷載不同、柱距較大時,宜採用梁板式筏基。 無論採用何種基礎都要處理好基礎底板與地下室外牆的連結節點。 框剪結構無地下室、地基較好、荷載較均勻,可選用單獨柱基,牆下條基,抗震設防地區柱基下設拉梁並與牆下條基連結在一起。 無地下室,地基較差,荷載較大,柱下可選用交叉條形基礎並與牆下條基連結在一起,以加強整體性,如還不能滿足地基承載力或變形要求,可採用筏板基礎。剪力牆結構無地下室或有地下室,無防水要求,地基較好,宜選用交叉條形基礎。當有防水要求時,可選用筏板基礎或箱形基礎。高層建築一般都設有地下室,可採用筏板基礎;如地下室設置有均勻的鋼筋混凝土隔牆時,採用箱形基礎。 當地基較差,為滿足地基強度和沉降要求,可採用樁基或人工處理地基。 多棟高樓與裙房在地基較好(如卵石層等)、沉降差較小、基礎底標高相等時基礎可不分縫(沉降縫)。當地基一般,通過計算或採取措施(如高層設混凝土樁等)控制高層和裙房間的沉降差,則高層和裙房基礎也可不設縫,建在同一箋基上。施工時可設後澆帶以調整高層與裙房的初期沉降差。 當高層與裙房或地下車庫基礎為整塊筏板鋼筋混凝土基礎時,在高層基礎附近的裙房或地下車庫基礎內設後澆帶,以調整地基的初期不均勻沉降和混凝土初期收縮。